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4224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包头33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

刘娜审题:

教科室2012.7.13

要求:

试题答案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只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

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B.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

2.“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3.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

“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

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

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

A.国家税源枯竭B.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

C.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

4.2010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国宝级画卷——《清明上河图》的巨幅放大电子动态版,引起广大参观者的热烈追捧。

据统计,除景物的遮挡外,该画所显示的由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共有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

这反映了在宋代商业活动中

A.商人非常重视产品宣传              B.出现了最早的商业广告

C.广告公司经营范围广泛              D.坊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

5.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的手工业区域分工

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的分布影响较大

6.有学者说:

“中国的丝绸工业具有长期发展的历史,技术比较进步,成本比较低廉,产量比较丰富,所以中国产品能够远渡太平洋,在西属美洲市场上大量廉价出售,连原来独霸该地市场的西班牙丝织品也大受威胁。

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历史。

”这页“光荣历史”最有可能属于

A.黄河中下游平原B.太湖流域

C.海南岛D.东北平原

7.元朝人曾作《木棉歌》: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8.晚清福州文人郭柏清在《沁泉山馆》中写道:

“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

”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B.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C.农民种茶收入增加D.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9.据《荣氏企业史料》记载,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纵,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

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

此后制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材料中“制粉业盛极而衰”的原因是

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②生产和运输成本增加

③国内政局动荡

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以下是1914一1927年、1928一1934年中国工业企业各项指标变化统计表。

表中数据表明

A一战爆发后的14年国民经济增速最快B一战之后中国工业企业得到持续发展

C.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总体加快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增长迅速

11.“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材料反映出张謇的核心思想是

A.民族独立是富民强国的重要前提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

C.兴办实业能富国御侮D.主张农业、商业、工业并举

12.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

》的漫画。

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

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标志着我国

A.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C.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4.对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准确理解是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16.在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保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化和现代化

C.实现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由于意大利商人在地中海东部各港口继续同阿拉伯商人发生贸易交往,将货物转船运往西方,……但是,虽然这一安排使作为经纪人的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感到满意,可其他欧洲人却很不乐意。

他们迫切希望找到某种方法,到达东方,分享财富。

”这表明

A.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控制了东西方商路而使欧洲出现了商业危机

B.英国开始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C.到东方寻求财富成为其他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

D.意大利在欧洲的商业中心地位从此开始动摇

18.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18世纪初,一位叫罗伯特·克莱夫的英国人在到达印度后的几年里,曾写信告诉父亲:

“我得到的财富使我能在社车过上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好生活……我已经给姐妹们每人汇去2000英镑,并将在适安时候照顾弟兄们”。

罗伯特·克莱夫信中“我得到的财富”最有可能来自于

A.海外资本输出的回报B.大规模商品输出的回报

C.贩卖黑人奴隶D.对殖民地的掠夺

19.结合所学和下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①古代中国和欧洲的人口曾经长期维持稳定

②中国人口在隋唐时期突然达到第一个高峰

③伴随新航路开辟世界人口出现第二个高峰

④世界人口数量急剧攀升主要是缘于工业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A.城市拥有众多的劳动力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C.城市居民市场潜力大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21.下表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伦敦

956

2,618

4,767

6,581

东京

800

1,050

1,600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上海

300

250

300

600

孟买

200

500

773

776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22.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正确的是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国家

百分比

国家

百分比

英国

0

俄罗斯

38

德国

13

意大利

18

法国

20

美国(1913)

30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的政策

C.低关税国成为高关税国的经济附庸

D.当时英国仍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3.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

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它地区几乎要拖延一整年时间。

这一政策的实施

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历史使命

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D.标志着苏联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24.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

“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

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

”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B.实行通货紧缩

C.建立联邦储备银行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5.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

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

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6.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

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

27.1950年上半年,松下电器的产品销售额为9.8亿日元,到下半年则大幅度增至17.2亿日元,几乎是原来的两倍。

松下公司成倍盈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东京申办奥运成功B.冷战正式开始

C.日本进行经济侵略D.朝鲜战争爆发

28.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

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

“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A.近代中国的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国富论》写到: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式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

……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工业资产阶级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

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盛赞康乾盛世

30.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

“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包头33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第32题17分、第33题13分)

31.(20分)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廊之制。

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

世祖即位,立朝仪,造都邑,酌古今之道,定内外之官。

其总政务司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陡者曰御史台。

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

——《元史》

材料二(张之洞在武汉)举办了大批近代轻工业,以湖北纺纱、织布、制麻所谓“湖北四局”为代表,……”四局”本身就是整个洋务派举办的纺织工业的代表。

尤其是张之洞举办的汉阳铁厂,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煤矿联合企业,也是东半球上最大的的钢铁企业。

……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招商股100万两接办,转入正常生产后,先后为京汉、淞沪、宁沪、津浦、广九、川汉等铁路提供了铁轨,京汉铁路“除芦保一段外,二千余里,皆属汉厂自造。

……其实,洋务新政的实效和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其主观目的(强兵)的范围,……中西文明的碰撞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趟列车。

——《张之洞大传》

材料三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

在称呼上,逐渐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

官厅本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名称,……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上之玷污。

——《临时大总统致内务部令》1912.3.2

(1)依据材料一概述蒙古政权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2分)并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指出蒙古的统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种文明的交流?

(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近代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为什么说中西文明的碰撞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

(4分)

(3)材料三所述历史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观念?

(2分)有什么历史进步性?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上述历史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哪两种形态?

(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形式。

(3分)

32.(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骂《澶渊之盟》条约不平等,主要是因为这第二条“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双方开展自由贸易”。

但是,我们嘴上骂归骂,心里要清楚牌局。

十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

大宋的岁入,是一亿两,打宋辽战争,每年军费是五千万两。

关键在于第二条的第二款,两国开展自由贸易。

这“岁币加自由贸易”可太厉害了。

大辽收的岁币,到年底全被大宋赚得干干净净,每年还倒赔。

——王吉舟《大宋擅长货币战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夺,大量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

美洲的白银首先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流向欧洲其他地区。

由于白银供给数量的增加,西欧货币充足,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投机活跃。

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地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却大发横财,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刘英涛《对中国融入世界几次机遇的思考》

材料三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说作者对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条约持怎样的态度?

作者为什么这样认为?

(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西欧出现的价格革命的积极影响。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3分)

(4)结合上述三则历史材料,概括货币(政策)变化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6分)

33.(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留下精彩评论:

“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着人们。

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

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

(1)从材料看,托克维尔运用了哪些视角来观察英国工业革命的?

(3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10分)

××中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命题:

刘娜审题:

教科室2012.6.1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B

A

D

B

C

B

C

D

C

B

A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B

D

D

D

A

C

A

B

D

C

A

D

二、非选择题

31.(20分)

(1)原因:

①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军事力量强大;(1分)在统一过程中蒙古政权逐渐封建化。

(1分)方式: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流。

(2分)

(2)变化:

出现近代工业经济。

(1分)官办企业招商入股,向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转变。

(1分)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从洋务运动中成长起来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民主、伦理观念。

(4分)

(3)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分)

观念:

提倡平等,认为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

(2分)

进步性:

推动社会风气改革,顺应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分)

⑷文明形态:

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1分)

主要形式:

改革、革命和立法。

(3分)

32.(17分)

(1)作者认为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条约是明智的,持肯定的态度。

(2分)

因为《澶渊之盟》的条约有利于宋辽边疆长期的安宁,促进边疆贸易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2分)与战争的损失相比,对宋的负面影响不大;(1分)宋每年向辽供岁币取得了货币发行权和贸易主动权。

(1分)

(2)价格革命政治上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

(3)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3分)

(4)货币政策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贸易交换和民族矛盾的缓解;(2分)货币供给的变化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新兴经济的兴起,又易导致贸易混乱;(2分)稳定而灵活的货币汇率政策有利于经济复苏,扩大就业,刺激出口,提高社会购买力;(1分)缓解社会矛盾。

(1分)

33.(13分)

(1)从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社会分化以及环境问题等视角。

(3分)

(2)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10分)

说明:

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

“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答案1:

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

(9—10分)

材料与史实:

运用充分。

视角,如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文明的面貌,但并非是直线上升,而是进步与倒退并存;工业革命是一次文明的转型,孕育着希望,也伴随着痛苦。

论述:

观点清晰;论述充分。

叙述:

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

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6—8分)

材料与史实:

运用较充分。

视角:

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工业革命的作用与弊端;工业革命对社会和人性的双重影响;工业革命中的文明与野蛮。

论述:

观点较清晰;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

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

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3—5分)

材料与史实:

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

提炼出一个视角。

如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工业革命加速了环境的恶化。

叙述:

观点不清晰;仅能列举史实。

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