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3093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docx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docx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

周泳杉老师讲于台湾桃园龙潭妇幼馆

二0一0年十月二十二日

我们敬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晚安:

今天来到这边十分的意外。

我刚刚在内湖那边结束了一整天的课程,意外是这次龙潭托儿所办的这个讲座,场地的选择,还有各方面都非常的用心。

刘老师在几个月以前,就已经跟我接洽这次的题目,那我觉得这个题目很重要,所以我也就义不容辞,来到幼儿园来跟大家做分享。

孩子不是白老鼠

我跟在座的爸爸妈妈一样,我也是人家的家长,我有两个女儿。

跟大多数的家长也是一样,我也是当了人家的父母之后,才开始学习当父母。

因此,我们总有很多教育上的疑惑,希望能从我们孩子的身上得到一些解答。

不过,我们经过了很多的摸索,总感觉到,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孩子的生命,是没有办法经得起我们做实验的,他不是白老鼠。

所以看着孩子的成长,让我们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就是希望,我们的人生走过的很多弯路,我们的孩子不要再重蹈覆辙,所以我们很关心这件事情。

因此我相信在座的父母,一定是从孩子上幼儿园的那一天,或者是上幼儿园之前,就做了很多很多的功课,探讨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一帆风顺。

这是我的心情,跟大家一模一样。

要开好花一定要扎根

刚刚坐在下面,我看到这一瓶花,我就在想:

开好花才能够结好果。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所以首先我们要问问我们自己:

我们这个家是好的花吗?

能不能结出好的果实,不在别人,在你自己。

这个道理,一般人都了解,可是我们却花很少的时间来经营这朵花。

可是大家要知道,花,是我们看得到的,要开好花,一定要扎根;根,看不到,一般人会忽略根本。

根本烂了,花不可能好,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今天谈这个问题才能够受益。

所以我特别拟了一个纲要给大家做参考。

我们今天谈的,首先我们要把家长的定位搞清楚:

我是谁?

我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老师,把孩子交给你,我们就放心了」?

过去我在大陆长时间的教育经验(我们也办了一所学校),在我们办学的过程当中,经常遇到很多的家长告诉我,他说:

「老师,把孩子交给你,我们就放心了!

」我说未必。

为什么未必?

因为孩子交给我,我只占了一半的效果,另外一半在你。

所以如果家长认为,我只要找到一个好的学校,找到一个好的老师,我的孩子就没问题了,这个念头会产生大问题。

所以我们首先要把家长的定位厘清,家长是什么定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看一看,第一个重点的第一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不知道各位在座的家长,有没有这样的体认:

您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您的孩子从您的肚子里面出生,一直到他三岁,他已经学了多久?

一千天。

各位妈妈,您有这样的认识吗?

您的宝贝在您的身边三年,他已经学了一千天了。

请问这一千天,他学了什么?

我能够跟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们分享:

你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影机一样,把我们在家里面的一举一动,他所接触到的一切场景,透过他的眼睛,统统拍摄、印到他的脑海当中;他的耳朵,就像收音机一样,把他听到的任何言语,统统录到他的脑海中。

我们不要以为他没有在学习,他不但在学习,而且他的学习力非常的惊人。

然后我们再冷静的思考一下,这一千天,他学了些什么?

我们就会感觉到不寒而栗。

我们什么时候不是在做教育

各位家长,我们什么时候在做教育?

我们第三条写的,「何时在做教育」,我用另外一个问法,大家比较能感觉到这个反差:

请问家长,我们什么时候「没有」在做教育?

我相信每一个家长心里都应该很清楚,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教育。

我们的一个眼神,有没有在做教育?

有;我们的一句话,有没有在做教育?

有;我们的一个动作、一个肢体语言,统统都在传递讯息给孩子。

孩子是你的镜子,我们一切的缺点,在孩子身上都看得到,不要怪孩子,他是我们的镜子。

这一点,我们希望所有的家长,一定要先有这个认识。

教育者先受教育

所以第三条,「教育者先受教育」。

谁是教育者?

我们在座的统统都是。

不是只有老师是教育者,老师只是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个角色而已,甚至于这个角色,是延续家庭教育的一个功能。

所以大家一定要很清楚,应该教什么。

我们既然知道教育是无时无刻存在的,那我们就应该认识什么是教育,每一个人都要知道,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教育是身教教育是模仿

所以「教」这个字重要。

我跟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教育这个教字。

「教」字它的篆字是这样写的,上面这个叉叉,是父母跟老师画的一个叉叉,下面这个叉叉,是孩子模仿父母划的叉叉,所以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身教、教育是模仿,这是教育。

家庭教育的力量远远超过学校教育

因此,我们就了解到,我用大家能够懂的语言,我是学遗传工程的生物化学,所以我很容易就联想到,教育是遗传。

我们要问各位家长的是,只有基因会遗传吗?

不然。

情绪会不会遗传?

会;价值观会不会遗传?

会;素质,这个人的素质会不会遗传?

会;教养会不会遗传?

统统都会。

从这一点,才认识教育的重要,那真不是儿戏!

才认识到学校教育,肯定不是孩子好或不好唯一的关键,甚至于我们才认识到,家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远远超过学校教育的力量,我们才知道这个的可怕。

心念|行为|习惯|命运

所以古人说,「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

」一个人他八十岁时的人生,他的行为模式、他的价值观,他很多的习惯,在三岁的时候,可能就已经种下种子了。

有没有定型?

还不一定定型。

因为种子种下去,还要有条件,它才能发芽,才能成长。

如果这个种子一种下去,我们所提供的条件,譬如说土壤、水分、阳光,正好可以让这个种子发芽,它就成长,成长之后,最后它就定型。

什么意思?

从他的心念,心念是一个种子,慢慢就形成他的行为,行为模式就出来了。

孩子的行为模式,是由我们的念头、我们的习惯传递给他的。

如果我们家长继续灌溉这样的因子,让他继续成长,他的行为就变成习惯。

只要他一形成习惯,我跟大家说,这个习惯就会慢慢累积,成为他的命运。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孩子的命运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决定

我们孩子的命运怎么形成的?

不是他是哪一所大学毕业的,不是他以后会得到几个博士学位,跟这个虽不能说无关,但是关系不大。

为什么?

那只是条件而已,那只是他成长的某一个条件而已,重要的是他的人格特质,是否能让这些条件活络起来。

如果他的人格特质不健全,他即便有再多我们所谓好的条件,譬如他读的是名牌大学,他有很高的学历,可是他到职场去,他不受欢迎,他受到同僚的排挤,他受到上司的打压,他都没有办法发挥他的作用。

而这个特质什么时候种进去的?

他的人格特质,我们在他的人生过程当中,什么时候给他种进去的?

真的,有时候你一点都不知道。

我们的教育敏感度够不够?

因为我们的教育敏感度不够,我们不知道:

我们的一个眼神也在做教育;我们的一句话语,也在做教育,我们不晓得;夫妻的吵架,这也在做教育;夫妻相处的模式,也在做教育;甚至于我们跟朋友讲一通电话,在电话里面的态度、神情,统统是在做教育。

你才晓得孩子的命运,在什么时候被决定的?

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这叫身教。

教育这个字,我们从这个点去看,我们就会了解到确实不能马虎!

「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一个点,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一起来反思。

孩子的好有原理原则

我们都希望孩子好,但这个好不是凭空的,它有原理原则。

而这个原理原则,我跟大家说:

命运,那已经没有办法转变了;习惯,很难改,不要说孩子,我们自己有没有很多的坏习惯?

有,一到习惯这一个位子,已经很难改了;行为,可以纠正、可以引导,这个还好;心念,非常容易转变。

换句话说,教育愈早愈好。

所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一代的家长往往忽略了什么?

习惯。

我们以为孩子只要学科好,国语、数学好,才艺好,他就OK了。

我跟大家说,O不OK?

不OK。

为什么?

他的习惯不好,他这些好的条件无法发挥出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们今天推广品德教育,说老实话,这不是老套,这是累积很多惨痛的经验,然后我们才大声疾呼!

什么惨痛的经验?

大家都看报纸里面的报导,你看看有研究所的学生,名牌大学的喔,看看这些学生现在在做什么?

那个是开好花吗?

它会不会结好果,我们去给他看一看就知道。

我们很担忧!

名牌大学的学生。

我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有一个一流学府的校长,在大学一年级开学的时候,告诉他的新生说:

「孩子们,你们第一天进入到大学,你们是大学的新鲜人,校长对你们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就要求你们做到三点:

第一点,脚踏车不要乱停;第二点,考试不要作弊;第三点,上课不要迟到。

」隔天社论就出来了:

他说这三点,听起来好像不是大学生学的,好像是什么地方在学的?

好像是幼儿园在学的。

为什么大学还要学这个?

社论就讲了,反应也很快。

他说因为现在幼儿园教什么?

教小学的课程;小学教中学的课程;中学教大学的课程,那大学?

大学回来学幼儿园的课程。

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我再问大家:

是幼儿园的时候学幼儿园的课程比较容易,还是大学的时候学幼儿园的课程比较容易?

大家一定有答案,肯定是幼儿园的时候学幼儿园的课程比较容易。

他大学了,他要再来学习幼儿园的课程,好难!

为什么?

他已经定型了,而这关系到他的什么?

关系到他的一生,我们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很少人愿意做扎根的工作

所以我们今天谈品德教育,这不是口号,也不是老套,这是什么?

这是你孩子真正这一生能不能成就的基础。

它为什容易被忽略?

因为它扎根,因为根看不到,你看不到。

枝叶花果很容易看到,很容易吸引人投入在这个地方用功;扎根的工作,很少人愿意花时间去做这方面的工作,为什么?

因为看不到,只有有智慧的家长他愿意投入这一块。

那回报是什么?

我告诉大家,俗语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回报。

你说「无后」,这话怎么讲?

这个话不是说你没有生男孩叫无后,不是这个意思。

哪怕你有很多的孩子,结果到了你老的时候,你发现没有一个孩子可以继承你这一生努力的结果,这叫无后。

你的孩子没有能力继承你这一生努力的结果,你落空了,你今生再伟大的事业,后继无人,都是零,而且还有负数,真的还有负数。

大家想想看这个道理。

这不是恐吓大家的,这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临到的问题,我们不要以为它离我很远,我就不去思考它。

您的孩子有这个能力继承你所努力的结果吗?

各位家长,您知道要让孩子继承什么?

在我们生涯规画当中,我们有没有产生过这个念头?

请问位各位家长,您有家道吗?

你在这个孩子诞生之前,您有想过,我要让孩子继承什么家风吗?

那请问我们要把孩子带到哪里?

如果我们这些都没有想过,那您的孩子会往哪个方向走,您有把握吗?

这件事情,我们在思考教育的时候不得不去想到,为什么?

因为教育就是身教。

「讲」过几百遍你有没有「做」过一遍?

「教」字的左边是模仿,右边是什么?

一支手拿着一根小树枝,什么意思?

耳提面命。

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耐性,耳提面命,提醒孩子。

请问要提醒多少次?

有没有哪个家长说,我只要讲一次,我孩子就听了?

那你要介绍给我,因为那是颜回转世的,不贰过!

很难。

所以,家长没有耐性,怎么做教育?

一定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

很多的家长告诉我,他说:

「周老师,我不知道跟他讲过几百遍了!

」各位家长,大家要注意,「讲」过几百遍,你有没有「做」一遍给他看?

是不是我们自己边在讲,我们自己都没有做到。

这个重要。

「怎么还没叛逆」?

所以在长久以来这些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归纳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那就是:

我们自己做不到,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做。

为什么?

他会叛逆。

他现在没有能力叛逆,他长大他就叛逆给你看。

为什么?

他会说:

「爸爸,妈妈,你们都不做,为什么要求我做?

」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应该这么问:

孩子一定叛逆吗?

我跟大家讲,只要你的方法对,这不必然发生的,不必然是这个样子的。

为什么?

三、四十年前,真的叛逆的很少。

现在我也不知道是哪一个专家学者倡导的,好像说孩子几岁就开始叛逆,结果家长挫咧等(发抖着等),真的,孩子到了那个年龄,「怎么还没叛逆?

」我跟他讲,我们都被这些教育理论给吓死了。

教育孩子我们要先健全自己

我父母那一代没有听过叛逆的,没有。

为什么?

虽然那一代他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熏陶,没有读过什么教育理论,可是社会纯朴。

家长很辛苦,大家庭又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

父母的辛苦,孩子看在眼里,这个重要!

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各位家长,我们一定要问我们自己,我们付出了多少?

我们这一天的过程当中,陪了孩子多少时间?

当我们在要求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的时候,我们自己又做到了多少?

这点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教育孩子,我们自己要先健全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都不健全了,怎么教?

根本在修身

所以《四书》在《大学》里面讲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根本是什么?

修身。

我们自己身没有修,怎么齐家?

那次序颠倒了。

所以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抓回根本来看,不能够本末倒置。

根本抓住了,本立而道生,换句话说:

根扎牢了,枝叶花果自然茂盛,你不用太操心的。

现在我们的家长都在操心枝叶花果,花很多的力气、花很多的金钱、花很多的功夫在这上面,结果呢?

根烂了,枝叶花果会好吗?

我们来看看一个数字,我请教各位家长,大家认为现在的教育经费,比起三十年前,是多了还是少了?

多了;现在的师资的结构、学历,比起三十年前,是高了还是低了?

高了;现在孩子的数量,比三十年前多了,还是少了?

少了。

换句话说,一个孩子所分配到的教育资源,比起三十年前,多还是少?

多。

教室的设备是好还是不好?

好。

各方面都超过喔!

好,那请问各位家长,教育的效果,是三十年前比较好,还是现在比较好?

(答:

三十年前比较好),那我又要问家长,那我们这些努力,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投入很多耶,可是回报却怎么样?

我跟大家坦白的说,有一个老师告诉我,过去他教学,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他说他过去教学,感觉到一代不如一代,可是最近,他觉得这个感觉已经不太能够描述他现在的教学心境了,他告诉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现在是一届不如一届。

我有没有问题?

各位家长,我们要注意,一届不如一届。

大家想想看这个味道,也就是说,整个孩子素质的下降之快速,不得了!

那各位家长,我们要问,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我们看不出问题,那我要跟各位家长讲的是:

那您又如何去避免孩子走入那一个陷阱里面?

你连问题都看不出来,很令人担忧的是,那么很有可能我们的孩子,一不小心就落入了那个一届不如一届的陷阱里面去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问题看清楚,到底什么地方出问题?

所以首先拉回来自己看:

「我有没有问题?

」教育,因为我是教育者,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最重要的。

我有没有耐性?

优秀的家长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

教学呢,耐性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我可以跟各位家长分享,在于我们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跟孩子有没有对立?

很重要!

有对立,肯定出现的就是冲突。

亲子之间的问题都是出现在这个冲突上。

那如何化解对立?

各位家长,我们自己要有学习的时间,我们要提升!

一个优秀的家长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我们的耐性够吗?

我们会不会经常跟孩子发脾气?

我们的生活习惯如何?

爸爸一个坏习惯女儿整整改两年

一个家长告诉我,他说,他回家的时候,过去下班一回家,他就把袜子一脱,双脚就翘在沙发上,开始看报纸。

结果他发现他的女儿,三岁的女儿,有一次他带女儿到朋友家去,结果女儿一到朋友家里面,进入了客厅,一样的,袜子一脱,脚一翘,跟他的动作一模一样!

他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因为过去都在家里,他不太注意到这些细节,自己家嘛,随便一点;到了朋友家之后,女儿的这个动作,深深的给他敲了一棒,他知道:

不行了!

他知道女儿的这个行为是模仿谁的?

模仿他爸爸的,模仿自己的。

于是乎他痛下决心,改掉这个坏习惯。

各位朋友,我们想想看,好不好改?

当然不好改。

可是他发现他自己还好,因为大人鞭策自己,好改;但是他发现他的女儿很难改,真的三岁而已。

他说,他为了把女儿的这个习惯改正过来,调了多久?

整整两年。

千万不要小看:

你以为这种习惯,只是一点小小的坏习惯,那你就错了。

等到它发芽,变成了行为,变成了习惯的时候,那个会决定她的命运!

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怎么能有不好的习惯?

所以真的,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我很佩服在座的各位家长你们愿意来。

为什么?

你们是真心为孩子好。

如果我们不来学习,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自己要怎么改变?

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居然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我们怎么知道?

我们以为不重要的一个习惯,一个不重要、不起眼的动作,居然深深的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命运,我们就不敢放任自己了。

这一点十分的重要。

期勉孩子成为「好」医生「好」律师「好」法官

所以「教」,我们看讲义,「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

那什么是育?

「养子使作善也」。

养我们这一个孩子,养育他、教育他,最终让他作善。

什么叫做作善?

就是他所学习的任何一项学问,都变成他将来服务社会大众的良好工具。

我跟大家讲的都是真的。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医院的那个匾额,上面写的四个字,叫「仁心仁术」。

各位家长,仁术从哪里来?

仁心。

有一次我在演讲的时候,我就问在座的家长。

我说,没有仁心,那么那个仁术会变成什么?

有一个家长说:

技术。

我说如果是技术,那还好,那个危害不大。

我说没有仁心,他所学的技术,统统变成「害术」。

这个严重!

他学得愈多,他危害社会的能力就愈大,大家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他没学,他还没有这么多的技术去危害这个社会。

害术耶,各位家长!

你希望你的孩子,最后博士毕业之后,他如果读化学,你希望他去做安非他命吗?

当然不希望。

但是做安非他命的那个技术,一个普通的农夫会吗?

不会。

谁会?

化学博士很厉害。

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当医生、当律师、当法官,我告诉各位家长,你一定要在这些头衔上面加一个「好」字,你要你的孩子以后当一个什么?

好医生、好律师、好法官。

真的,一点都不是骗人的。

可是我们现在忽略了那个好字,只看到下面的那些头衔,真的,我们什么时候把孩子给害死了,我们都不知道。

为孩子灌输「仁心」

大家能够体会我刚刚说的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吗?

翻开报纸不是每天都在登这些事情吗?

有那么好的教育,有那么好的机会,他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

因为从小父母就没有给他灌输「仁心」,所以,他长大所学的那些技术,统统变成害术。

我们能怪孩子吗?

不能。

因为我们从来没提醒过他。

那仁心什么时候给他?

现在就要给他了。

我们现在不给他,他长大之后,你说「长大就会了」,「我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会了」。

会吗?

我跟大家说不会。

不但他不会,现在不告诉他,将来要他转变都很困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所以品德教育愈早做愈好。

用「脑」学习VS用「心」感受

因此我们一定要告诉各位家长,做品格教育,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

很刻板的,像学国

语、数学、英文那样子的一个方式,不是。

那个是「脑」的教育,我们太习惯用脑子来思考,但是我们这一代的孩子,非常缺乏的是用「心」去感受。

他习惯用脑,他没有心啊!

我们想想看,严不严重?

他没有办法用心来体会父母,父母有什么辛苦,他不知道,他用脑来思考。

但是这是谁教出来的?

对不起,是我们教出来的,是我们所做的生涯规划帮他引导出来的。

所以下一个主题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怎么看待有品教育?

v.s.

很多的家长告诉我,一般都是妈妈告诉我,她说:

我先生反对孩子学《弟子规》。

我告诉这位太太,妳先生不是反对孩子学《弟子规》,妳先生是不了解《弟子规》。

妳先生不是反对有品教育,妳先生是不了解有品教育。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一个人他了解,他为什么会反对?

他一定举双手赞成,因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们就要来探讨家长的心理。

「不要输在起跑点」?

很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小让他学才艺,要不然「输在起跑点」。

我跟大家探讨「会不会输在起跑点」这个问题。

各位家长,我要请教大家,什么样的比赛最怕输在起跑点?

短跑。

对吧?

短跑最怕输在起跑点。

请问你孩子的一生,是短跑还是长跑?

是长跑嘛!

你们哪一个希望孩子的一生是短跑?

那你在紧张什么?

既然是长跑,长跑比的是什么?

耐力,不是爆发力。

你的孩子有耐力吗?

我告诉各位家长,现在的孩子没有耐力,从哪里可以看到?

我建议大家,如果每一年到联考的时候,大学联考的时候,你到考场去看看就知道。

很多的孩子考完试,书本怎么样?

就丢掉了,书就丢掉,为什么?

他的目的达到了。

很多的家长告诉孩子,「你只要考上大学,我就不管你了!

」他会在心里面刻划出什么样的场景?

他想着:

「我考上了大学,我就不读书了!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孩子为什么厌学?

父母逼的!

而人学习最旺盛的时刻是在什么时刻?

大学。

我跟大家讲的都是真的。

再来,我自己的体会,我自己进入职场,我的学习活力比在学校旺盛。

可是相对的,很多的人在考上大学的那一刻,他的学习就已经到达他人生学习的坟墓了,他不再学了。

为什么?

厌学。

他这一生不要学了,为什么厌学?

孩子为什么对学习讨厌?

父母逼嘛!

没有去想怎么样学习能够引发他的兴趣,然后他考上大学之后,从此他学习生命就中断了,让他整个学习活力最旺盛的岁月,花在什么地方?

花在网络、花在聊天室、花在看电视、看电影,花在这些地方。

大家想一想,糟不糟蹋他的青春?

糟蹋!

可是很多家长说:

「没办法,现在都这样!

」谁说没有办法?

谁说一定是这个样子?

这就是我们家长有没有教育敏感度决定的嘛!

怕孩子吃一阵子苦孩子会吃一辈子苦

所以你的孩子,不要担心他输在起跑点,而是担心他半途就退出了人生的比赛,很有可能,如果我们现在没有教育的敏感度,很有可能。

他厌学了嘛!

所以这些问题,都在我们家长认识不够造成的,我们都被吓死了,都被这些广告词给吓死了。

孩子是活的,他的应变,他人生的应变,远远超过我们所认识的那个弹力。

我们怕他吃苦,我告诉各位家长,怕一阵子的苦,会吃一辈子的苦:

我们从来不让孩子做家事,其实是我们剥夺了他做家事的权利。

你以为他不会,其

实不是他不会,是我们没有耐性去教;你以为他会把事情搞砸,其实他是在那个搞砸的过程当中,学习怎么把它做好,然后他才知道「习劳知感恩」。

我那么努力为什么孩子变成这样?

我们的孩子有感恩心吗?

还是你为他做牛做马一辈子,他说「你是应该的」,这重要!

如果我们现在不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只是担心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点,「赶快去读书!

」「赶快去学才艺!

」,礼拜一到礼拜五,统统都安排不一样的才艺课程,我告诉大家,他还没长大,他好学的那个兴趣就被你磨光了,天天就消磨在那个地方,全部都磨光了。

然后最后你自己双手一摊,你说:

「我努力了,我也付出了,为什么孩子变成这个样子?

」真的,家长!

您一定要冷静的来思考这个问题,都是因为我们家长很多对孩子不当的「控制」跟「占有」,然后真的把孩子给毁了。

您的孩子有素质吗?

所以我们看第二条,「何谓素质教育」,就是这个有品教育,在大陆叫素质教育,我觉得这个名词比较容易懂。

有品,比较不容易懂,有没有品,讲老实话很抽象,可是素质这两个字容易懂,所以我用大陆的名词来跟大家解释。

您的孩子有素质吗?

我们有一个老师在一个演讲的时候问了在座的几个听众,首先他问最前面的一个年轻人,看起来就像大学生。

他问他说,你现在有一个好吃的东西在手上,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这个年轻人很可爱,他说「吃下去!

」第一个念头就是吃下去,好吃的东西嘛。

他再问中间的听众,她是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来。

他说:

这位妈妈,妳有一个很吃的东西,妳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这个妈妈不假思索:

「给孩子吃!

」再问坐在后面的一位老者,头发斑白的一位老者。

他说,请问这位长者,您有一个好吃的东西,您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这位长者,也不假思索的就告诉我们的老师:

「给妈妈吃!

素质不等于学历

各位家长,哪一个人最有素质?

那位长者最有素质;哪一个人学历最高?

可能是第一个学历最高。

那么我要问各位家长:

素质等不等于学历?

不等于。

我们不要把素质跟学历画上等号,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上的偏差。

因此,不是你孩子的成绩很好,他以后的成就就会很好,未必!

而且往往是相反的。

为什么?

因为成绩很好的那个孩子,从小就起了傲慢,他瞧不起别人。

他觉得成绩好是谁的功劳?

「我」聪明嘛。

成就愈高愈懂感恩愈是谦虚

我告诉大家,这个问题严重性在哪里?

因为他不晓得,他成绩好跟谁有关?

如果老师不教他,他成绩会好吗?

所以跟老师有关;如果爸爸、妈妈不煮饭给他吃,他能考一百分吗?

所以跟爸爸、妈妈有关。

所以成绩愈好的人,应该要愈有感恩心,换句话说,成就愈高的人应该愈谦卑。

为什么?

他所接受的社会资源愈多,他应该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