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县概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3082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城县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叶城县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叶城县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叶城县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叶城县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叶城县概括.docx

《叶城县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城县概括.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叶城县概括.docx

叶城县概括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叶城概况

叶城县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距首府乌鲁木齐1500多公里,距喀什市260公里。

南依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脉,北接开阔平原,紧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叶尔羌河畔上游,地形南高北低。

全县国土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万亩。

县辖20个乡镇、5个农林牧场、1个管理区,总人口50余万人,聚居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俄罗斯、乌孜别克等13个主要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3%、汉族占6%、其它少数民族占1%。

与巴基斯坦、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0多公里。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县,也是我国西部边陲的军事重镇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边境县。

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

叶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浓郁,资源富集,区位优势突出,叶城县交通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两区三地(两区:

新疆、西藏;三地:

阿里、和田、喀什)交汇处,素称“两原之地”(帕米尔高原、阿里高原),占据着特殊的地理区位,国道国道315线、219线在境内交汇,是通往喀什、和田、西藏阿里的交通要冲,新藏线(219线)起始点在叶城,是新疆通往阿里地区的唯一通道。

我县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边境县,拥有对外边贸经营权,使叶城县具有向西开放的优越条件。

同时也是西藏阿里地区、新疆和田地区,以及喀什地区工业重镇、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叶城地域辽阔,境内喀喇昆仑山绵延数百公里,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有金、银、铜、铁、铅、锌、玉石、大理石、煤、石英、石油、天然气等33种矿产资源,矿床、矿化点122处。

33种矿产中,金属矿产8种,其中黑色金属2种,有色金属4种,贵重金属2种。

非金属矿产25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冶金辅助矿产2种,化工原料矿产6种,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14种。

尤其是县境内和国道219线沿途铁矿资源储量十分丰富,预计储量超过30亿吨,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已建成零公里轻工业园区、柯克亚重工业园区和化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50余家,产业聚集效益日益凸显。

叶城劳动力后备资源丰富,将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

叶城作为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古玉石之路的域地城池,有终年银装素裹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神秘的原始森林、秀美的山川、险峻的昆仑山“天路”、唐玄奘到过的布特布尔罕纳、盛产美玉的密尔岱山、凸显古丝绸之路风情及“行一日历四季”的新藏千里文明运输线、美丽传说的宗朗灵泉及“核桃七仙”等自然文化景观极富特色。

叶城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及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十分丰富的林果资源。

叶城地处提孜那甫河上游,这里气候温暖,无霜期长达二百五十天以上;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使水果生长期的昼夜温差达摄氏二十度,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非常适合果树生长。

如果你在秋季来到叶城,便可以看到:

远方屹立着佩带雪盔的巍巍昆仑山,山谷中流出的一股股冰川融水,银亮亮地向山下飘来;近处,果园硕果累累,鹤发童颜的维吾尔族老大爷和身着花帽花裙的维吾尔族姑娘们正忙着收获,水果之乡的魅力别有风味。

叶城是个农业大县、畜牧大县、林果大县。

近年来,叶城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打造林果业“521”标准化精品示范园(即:

核桃50万亩、杏子20万亩、石榴10万亩),目前,全县拥有83.5万亩特色林果支柱产业。

尤其是52万亩核桃基地已成为全疆乃至全国县域核桃面积最大的产区之一,叶城县选送的“扎343”核桃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核桃大会银奖。

叶城县的薄壳核桃,琥珀桃仁、黑叶杏干、赛买提杏脯、叶城枣、大籽甜石榴等丰富的果品资源闻名疆内外。

已成为了南疆名副其实的“大果园”、“大果盘”。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2.29亿元,一、二、三产分别达16.57亿元、6.44亿元、9.28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62.7:

8.57:

28.73调整为51.32:

19.93:

28.7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50元。

勤劳善良的叶城人民用勤劳的双手谱写出一曲曲创业诗章,今日之叶城,草场丰富、绿洲肥沃、林果遍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呈现出勃勃生机。

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重镇叶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边境,喀喇昆仑山北麓,隶属于喀什地区,东邻和田地区皮山县,南倚喀喇昆仑山,与印度控制区克什米尔地区交界,西与泽普县、莎车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接壤,北与麦盖提县相连。

县城距喀什市256千米,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513千米。

县境地跨东经76°08′~76°30′,北纬35°28′~38°34′,南北长326千米,东西宽120千米,处于青海格尔木经新疆和田至喀什公路国道315线与西藏、新疆公路国道219线的交会处,也是国道219线的起始点,“零公里”这个地名由此而来。

叶城县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边境县,拥有对外边贸经营权。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叶城县具有陆地向西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往西到喀什地区红其拉甫口岸、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吐尔尕特口岸;往南到达西藏阿里地区普兰拉甫口岸,是对周边国家开展地贸、边贸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窗口,同时也是西藏阿里牧业区、和田农业区,以及喀什地区等物资流通、农牧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叶城县地形南高北低,呈新月形。

国土总面积3.1万平方千米。

山地占76.39%,沙砾荒漠占19.89%,绿洲占3.72%;绿洲面积为103634公顷。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荒漠地带,离海洋较远。

南部和西部有高大的喀喇昆仑山脉阻挡季风的深入;北部地形开阔,干燥的大陆气流和北冰洋寒冷气流能长驱直入,从而形成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夏热冬冷温差大,小雨多风空气燥,光热充沛,蒸发强烈。

境内降水稀少,地区和时间分布差异显著,平原地区平均仅78.9毫米,最少年只有18.2毫米(出现于1999年),最多年162.7毫米(出现于1996年)。

多年平均降水日70天。

境内有4条河流,年径总流量13.7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1.4亿立方米。

全县国土森林覆盖率为2.2%。

森林资源有三类,一是水源涵养林,分布在海拔2500~3500米的喀喇昆仑山区,有12600公顷天然森林,植物类型较多,种类丰富,有昆仑圆柏、云杉等野生植物121种。

二是平原荒漠林,分布在海拔1280米以下的东北部沙漠区,植被稀疏,荒漠植被有红柳、麻黄、骆驼刺等,面积7933.33公顷,是维护叶城绿洲生态安全的第一道生命线。

三是绿洲人工林,分布在海拔1300~1800米的农区,植物类型较多,品种丰富,有经济林53333.33公顷,树种有杨、沙枣、柳、核桃、杏、石榴、红枣、樱桃、刺柏、桃、梨、苹果、李、阿月浑子(开心果)、酸梅、无花果、扁桃(巴旦木)、温饽、雪松、悬铃木、圆冠榆、馒头柳、紫荆、泡桐、木槿等。

山区有药用植物40多种,数量较多的有大叶秦艽、马先蒿、马兰、红门兰、红景天、老鹳草、圆叶鹿蹄草、孜然、金莲花、披针叶黄花、香莲、苦艾、俯垂龙胆、麻黄、铁线莲、锁阳、萼果香薷、线茎、独行菜、党参和紫草等20多种。

平原有甘草、枸杞和车前。

广阔多样的地域造就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有野猪、野鸡、狐狸、狼、羚羊、旱獭、雪鸡、狗熊等。

叶城县由维吾尔语“叶尔羌”转化而来,意为“广袤的土地”,叶城县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西汉时期的“西夜”、“子合”建治到光绪十年十一月(1885年1月)叶城县治于哈尔噶里克(今叶城镇)至2010年,从丝绸古路的繁华、古代战争的侵扰、大小和卓的叛乱,无论历史如何沧桑轮转,也未能抹去这片土地版图的完整。

东晋高僧法显、惠景留在这里的脚印,唐朝和尚玄奘又走过这里,成就了一番名垂千古伟业;而商旅驮队穿梭往来,传承着中西的文明,给沉寂的昆仑叶城带来无限生机。

民国32年(1943年),新疆实行乡镇保甲制,叶城县设4个镇、16个乡、285个保、2584个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城县归莎车专区管辖,1956年撤莎车专区,叶城县归喀什专区管辖。

在中共叶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南疆大地,叶城县经历了三轮土地改革,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县城日益改变闭塞贫穷的旧貌,变成了条条柏油马路、幢幢高楼耸立的新城,县城建制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条件快速提升,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2010年,全县辖3镇、17乡、5个农林牧场、1个管理区,年末总人口44.5638万人,农村人口35.6639万人,包括、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

叶城县是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县。

这里水土条件良好,光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绿豆及瓜果等农作物,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质棉基地县和粮食基地县。

这里的气候适宜各类果树生长,近年所建的52万亩核桃基地、10万亩石榴基地、20万亩杏子基地,所盛产的薄皮核桃、黑叶杏、赛买提杏、叶城枣、大籽石榴享誉国内外,先后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称号,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

新建的2.3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种植的瓜果蔬菜远销内地各大城市及乌鲁木齐、阿克苏、和田、西藏等地。

这里的资源优势,决定了工业建设的良好发展前景。

叶城产玉前人早有定论,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叶城县米尔岱出玉料3块进献朝廷,后来雕刻成了中国最大的玉雕《大禹治水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70年代,柯克亚一号井油喷射蓝天,甚至连井架也抛到了空中,日喷原油1785吨,年可达65万吨。

费尽周折堵住油口的悲壮和用推土机推成围堰才锁住了这条黑龙,这是南疆首次发现工业原油。

把流出的原油直接加到拖拉机里就直接可以用的故事至今仍被叶城人津津乐道。

巍巍昆仑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铜、铁、玉石、大理石、石英石、花岗石、滑石、石墨、煤炭等100多种矿物。

经初步勘探,石油储量确定含油面积24平方千米,探明原油储量2274万吨,凝析油3000万吨,天然气313亿立方米。

引得“淘金者”河南盛氏有色金属加工、兴祚铁矿等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纷纷落户叶城。

随着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开发,2010年叶城县矿产品开采玉石350吨、石灰岩20万吨、煤30万吨;预测2015年将产玉石620吨、石灰岩35万吨、煤50万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自治区党委、地委的正确领导和上海市的大力援助下,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322886万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2%;第二产业增加值64360万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92826万元,增长25.31%。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397184吨,棉花9300吨,油料4560吨,水果197286吨。

年末牲畜存栏119.65万头(只),出栏率75.46%,全年肉类总产49499吨,羊毛1410吨,牛奶31850吨,禽蛋4780吨,水产品770吨。

年内完成造林面积1652公顷。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65700千瓦。

工业总产值118298.7万元,比上年增长5.84%,工业增加值39622万元,增长3.99%。

主要工业品产量原煤2万吨,水泥6万吨,生铁14.5万吨,发电987万千瓦/时。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35774万元,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444625平方米,竣工面积17639平方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338万元。

贸易口总额7006万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17803万元,比上年增长7.95%;地方财政支出197461万元,增长37.1%。

年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50元,在职职工年均货币工资3252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0901万元。

叶城文化底蕴厚重,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最富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一个历史古迹独特、民族风情淳朴、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丰富的地方。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终年银装素裹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神秘的原始森林,秀美的山川,险峻的昆仑山“天路”,塞外江南般的美丽绿洲田园,唐玄奘到过的布特布尔罕纳,盛产美玉的叶城棋盘密尔岱山,是新疆“五区三线”旅游重点的必经之地;有许多令人心驰神往的古树森林、高山冰川、涌泉河流和沙漠风光;有古玉矿、宗朗灵泉、坡陇森林公园(避暑山庄)、锡提亚谜城、棋盘千佛洞等遗址,有美丽传说的图腾崇拜;特有的叶城赛乃姆、山区歌舞、且克曼布、乔鲁克靴,风格独特的麦西热甫和色彩艳丽的服饰,展现了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往日情愫,让人流连忘返。

叶城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会处,叶城作为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古玉石之路的玉地城池,是两区三地(两区:

新疆、西藏;三地:

阿里、和田、喀什)交会处,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拍摄点选在叶城,充分说明该县具有独特的拍摄资源,开发前景比较广阔,而零公里作为冰山来客驿站,具有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可以为旅游爱好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来往休憩的驿站,纪录片《驼工日记》以及开拍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影片《雪浴昆仑》和数字电影《核桃人家》等展示了叶城县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展现叶城县旅游形象的窗口,对提升叶城县知名度效果明显。

如今的叶城,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文化大开发、大繁荣带动了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作为全国和全疆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典型示范县,叶城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围绕“金果玉叶、铜铁之城”特色的文化定位和打造“昆仑第一城”的战略,先后出版了《叶城县志》、《叶城年鉴》、《叶城军事志》、《叶城文化系列丛书》、《叶城画册》等图书。

教育事业稳步前进。

到2010年,全县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119人(民族2119人);普通高中1所(教学点2个),在校学生3186人(民族2434人),普通初中24所,在校学生28847人(民族27581人);小学118所,在校学生61293人(民族58752人),幼儿园102所,在园幼儿11284人。

各类教师5763人,全年教育基建投资8942万元。

科技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2010年,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418人,其中中级以上1602人。

2010年,在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上,获4项第一名,3项第二名,1项第三名。

年末接待游客38830人次,旅游收入305.8万元。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69.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758万元。

年末城镇固定电话用户13304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5217户,移动电话用户98516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214户。

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92.5%,电视人口覆盖率90.6%,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极大地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

医疗和卫生防疫水平大幅度提高。

医疗保障范围逐步延伸,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截至2010年底,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06人,病床1092张;有11021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5704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814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叶城山川壮丽,人杰地灵,自古各族军民就团结一心,誓抗外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军民用热血和忠诚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清朝抵御“坎巨提”之祸派驻边防,“边民帮户”百年守边矢志不移。

抗日战争时期驼队冒死运送抗战物资、翻越雪域昆仑。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叶城是战略大后方,全县人民为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叶城烈士陵园长眠着的英烈们卫国戍边的英勇事迹感天动地。

今日之叶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开拓前进,民族、宗教政策深入人心,意识形态反分裂教育宣传广泛开展,“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稳固扎根,社会安定和谐,各民族关系融洽,团结一心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叶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叶城县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制定出了新的发展蓝图,充分发挥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交通、地理两种资源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通过经贸展销、洽谈会等形式,积极搭建疆内、国内企业与中亚、南亚国家进行经贸合作交流的平台。

全方位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千方百计引进、扶持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和大项目,重点发展矿产冶炼、农产品精深加工、制造组装、建材、电力等支柱产业,集中力量抓好天山水泥、三诺核桃加工、百英实业等一批在建项目。

建设全面开放下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昆仑第一城”,综合规划开发棋盘千佛洞、宗朗灵泉、锡提亚谜城、核桃七仙园和零公里新工业园区生态旅游,进一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随着民生不断加强和改善,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自豪指数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将得以实现。

新的时期,天赋神韵的昆仑叶城,将激发出更加年轻、更有活力、生机勃勃的热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天赐的神奇,走向更加和谐、幸福、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