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低音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3041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征服低音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征服低音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征服低音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征服低音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征服低音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征服低音炮.docx

《征服低音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征服低音炮.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征服低音炮.docx

征服低音炮

征服超低音!

家庭剧院系统中最有魅力的是什么?

在我认为,超低音绝对是答案之一,而且它的重要性,还很可能是排行前几名。

如果一个剧院系统中能完美的使用超低音,当播放「变形金钢」BD时,变形金钢的扭打翻滚就能有雷霆万钧的气势;当播放「蝙蝠侠-黑暗骑士」BD时,蝙蝠侠的出拳就能刚猛无匹。

当播放以打击乐器为主的BlueManGroup现场演场会时,阵阵强烈的低频能刺激您的感官神经,让您在家中也能犹如亲临现场般High翻天。

就算您不是偏好强烈效果的重口味玩家,良好的使用超低音,也能让您在聆赏「2009维也纳新年音乐会」BD时感受厚实又饱满的大提琴。

想像这些情境之后您就能认同,多声道系统少了超低音,就好像麻辣锅汤底淡而无味,怎么吃都会觉得不过瘾。

不过难处在于,超低音人人会用,想要「用得好」却很不简单。

因为从超低音喇叭的选择、系统的设定、超低音与空间特性的结合…等等,每一项环节都有学问。

尤其是「超低音与空间特性的结合」更是其中最复杂、也最不容易解决的一环。

就算是家庭剧院的老玩家,有时候也得在这个环节上仔细琢磨,反覆试验才能找到好结果。

尤其在国内的居家环境中,如果您将超低音买来就随便乱摆乱放,不加整治处理就开始聆听,很可能就会听到过量且轰隆隆的低频,不仅掩盖了超低音原有的好质感,还可能破坏整体音乐的平衡性。

相反的,如果能加以适当处理,让超低音和空间特性相结合,那就有可能获得有力量、高密度,同时干净清晰的低频。

今天,爱威影音就特别针对「超低音如何与空间特性结合」制作了本专题,提供您一些解决对策,内容包括了:

●认识正确的低频效果

●用Q&A方式解答您对「超低音与空间特性搭配」的各种疑惑

●用无线超低音解决喇叭摆位问题

●用EQ超低音解决空间频率响应问题

●与超低音调整有关的分析和测试仪器

●2只超低音的运用法则(附带「对应2只超低音」的环绕扩大机机种介绍)

●同场加映:

浅谈低频陷阱调音道具

●同时加映:

专业录音室使用的分频法宝

希望藉由这样丰富的内容,能提升您在超低音处理上的技巧。

想获得理想低频,请先正确认识低频

超低音人人会用,想要「用得好」却很难。

想要让超低音「发出声音」很简单,想要有「优异表现」并不容易。

其中一个关键在于,很多人对理想低频的认识不够,或带有误解。

对一个初次购入超低音的玩家来说,当他经过了器材挑选、装设、调整等过程的劳心劳力之后,第一次在家中感受到低频冲击,往往会好像发现新大陆一般的开心,而且容易觉得感受愈多效果,才愈是「物有所值」。

事实上,此时有可能听到的是大量泛滥的低频。

而且很可能是不正确的声音表现,因为低频段受空间影响极大,完全未经处理就能获得正确低频的机率很低。

最常见的一种状况,是当电影中的爆棚音效出现时,身体能轻易感受低频带来的冲击,但是也伴随着轰隆隆的听感,初听时很过瘾,久了之后会觉得听觉神经颇感疲劳。

如果改播音乐软件时发现,未加超低音时的细节很精致,加了超低音之后,这轰隆隆的声音会盖掉原有细节,那就几乎可以肯定低频的表现有问题了。

这就好像在食物中放入了过多的辣椒或香料,第一口觉得过瘾,吃久了却发现只有辣味或香料味,而食物原有的滋味却被掩盖掉了,这样的结果,就有违当初加辣椒或香料的目的了。

超低音喇叭亦然,电影后制人员当初录制超低音音轨的时候,并不是要拿来盖掉其它该有的声音表情,而是要在维持原有质感的同时,营造更延伸的低频,更多「适当」的能量感。

就像加入适量辣椒或香料,除了有调味之外,还能让您感受食材的层材变得更丰富,这才是超低音该有的效果,而不是喧宾夺主。

好了,那么「好的低频」听起来应该是怎么样呢?

最基本的,它不能因为能量过多而产生轰隆隆、含糊不清的声音,您不会觉得听久了之后好像会胸口窒塞,好像被疲劳轰炸般的不舒服。

低频也不该是虚弱的、软趴趴。

低频效果来时,它应该是有力量的、扎实的。

再高一点的标准,就是低频应该要是明快的、确实的、收放自如的,能将所有力量贯注于一点上,该短促直接的部份,就该听到短捷有力的效果,就好像功夫高手电光石火般的快速出拳,没有丝毫的迟疑或拖泥带水,上述标准作到了,看电影软件就能有刺激、过瘾的感受。

而更为高段的低频效果,还必须有不同「音高」的明确分辨能力,也就是低频段必须有很好的层次和细节,这点对音乐软件尤其重要。

此外,空间里的低频必须与其它声道完美的融合,犹如一个完整无接缝的大型喇叭,当在播放大提琴或管风琴这类真实乐器录音时,低频要听起来真实自然,而且随着音高的不同,能展现不同的表情,这也是最难表现的部份。

追求良好低频效果必须兼顾众多环节

如果想要追求良好的低频表现,其实必须要有很多条件,包括:

1.超低音喇叭的本身的素质要够好。

2.超低音与其它声道喇叭要能够协调。

3.超低音与扩大机两方必须作出合理正确的设定。

4.超低音必须完美与空间特性结合。

第1项超低音的素质部份,只要有足够预算,购买前多作功课就能解决。

而第2项和第3项,只要您认真收集资料和阅读说明书,想要达成也不困难。

这些部份爱威影音顾问之前也提过。

最困难的是第4项超低音与空间的搭配,这个环节也常是影响低频效果最严重的部份。

因为在音乐的所有频段中,低频与空间的关系是最密切的,空间会决定了低频的延伸、低频的冲击、是否引发驻波…等等现象。

而且低频处理不良还会影响其它中高频段表现,就连两声道玩家重视的喇叭摆位,其实也有很大部份是在处理低频与空间特性的结合。

而且它有一个现实面的难处,就是「空间通常是固定的」。

绝大多数的人没有独立的聆听室,更显少有人会为了低频效果而去改装潢或换房子,所以这个既有空间的大小、格局、材料,都成了先天上可能扭曲低频效果的变数。

所以用家必须有「将超低音融入空间」的知识和处置手法,才能尽可能避免空间特性扭曲了低频效果,才能获得最为合理正确的低频。

接下来,我们将列举一般消费者在「超低音与空间特性搭配」上常遇到的头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电影后制人员当初录制超低音音轨的时候,并不是要拿来盖掉其它该有的声音表情,而是要在维持原有质感的同时,营造更延伸的低频,更多「适当」的能量感。

显少有人会为了低频效果而去改装潢或换房子,所以这个既有空间的大小、格局、材料,都成了先天上会影响低频效果的变数。

绝对不能遗漏超低音的分频点设定

本专题把焦点放在「超低音与空间特性的结合」上,所以其它设定细节不作深入探讨。

但是有一个重点必须再三提醒您,在超低音的各项设定中,「分频点」的设定绝对不能遗漏,也绝对不可设错。

分频点的设定,决定了超低音喇叭发出多少Hz以下的低频,其它声道发出多少Hz以上的高频,如果设定错误可能会造成某一个频段的重叠或凹陷。

例如超低音的分频点设在120Hz,左右声道设在80Hz,那么80~120Hz之间的频段,左右声道和超低音都会发声,那么此一频段自然会有能量增强的情形。

反之,如果左右声道设在120Hz,超低音设在80Hz,那么80~120Hz之间就成了三不管地带,在频率响应曲线上80~120Hz就会呈现明显的凹陷,自然会让低频听起来「很有问题」。

所以您在开始进行摆位或作其它调音之前,请务必再三确认分频点的设定是否正确。

一般来说常见的设定,是在环绕扩大机内部将分频点设在80Hz,而超低音背板的分频点设定在相同(例如80Hz)或以上。

除非其它搭配喇叭低频延伸不到80Hz,那么才视状况将分频点调高一些。

而且分频点也会对超低音摆位形成影响。

因为人耳对愈高的愈频率愈敏感,所以超低音的分频点愈高(超低音会负责到较高频段),人耳愈容易抓到超低音的位置。

所以与超低音搭配的其它喇叭如果低频延伸足够,建议分频点可以设得低一些,一方面较不容易听出频段衔接的破绽(人耳对低频较不敏感),同时超低音在摆位上的自由度也比较大些。

但是如果与超低音搭配的其它声道都是小尺寸的卫星喇叭,低频低伸有限,那么就只好将分频点设得高一些。

原则上,100Hz以上就有可能被人耳听出方向,所以如果分频点设定在100Hz以上,那么超低音喇叭摆位的自由度就会比较小些,选择位置时要考虑「声音偏一边」的可能性,就不建议将超低音摆到离左右声道太远的位置。

[超低音融入空间的问题与对策]

解答您对「超低音与空间特性搭配」的各种疑惑

本文开始就以Q&A的方式,解答一般用家容易碰到「超低音与空间特性搭配」的各种疑惑。

而在过程中您会发现,一个问题的出现往往可能有数种原因,所以解决的方向也就有好几种,不能用一套方法一概而论。

再加上超低音要融入空间会遭遇的变数很多,例如超低音本身的设计就有很多种,每个环境的格局装潢都不一样,家具摆设的方法也有差异,所以可以提供的是大方向,而实际效果的创造还必须仰赖您的实验精神,多方尝试才有可能让超低音与空间特性完美结合,作出最优异的表现喔!

Q:

超低音结合空间特性的常见手法为何?

A:

想要让超低音完美融合空间特性,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就是透过喇叭摆位来达成。

2声道音响的老玩家都知道,一个空间里面会有一个最适合喇叭摆放的位置,只要摆位正确,让喇叭和空间特性结合,就能创造出优异的音响效果,甚至于让空间为喇叭「截长补短」,创造出优于平均水准的声音。

而在这个摆位的过程中,有很大部份就是在处理低频与空间的结合。

那么使用独立的超低音喇叭,摆位当然就更重要了。

无论是低频的量感、低频的细节、乃至于低频是否引发了多余的振动,或是创造出不必要的驻波,这些环节都与超低音摆位脱不了关系。

那该怎么摆才好呢?

请参阅接下来的Q&A问题,里面会说明初次摆位的建议,低频过量或虚软时的摆位对策。

不过摆位也是有限制的。

因为喇叭摆位虽然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但是这些规则大多都先假设空间是对称的,或墙面特性是一致的。

一旦碰到「非常态」的空间,例如挑高、夹层、特殊隔间、特殊装潢等等,摆位法则就很难百分百适用。

所以如果要找效果最好的位置,有时就会陷入TryError的麻烦过程。

再者,摆喇叭最好的位置,往往未必是最适合生活的位置,例如阻碍动线、破坏美观、讯号线要拉很长…等等,所以超低音就有可能必须折衷放在「音响效果比较差」的位置上。

这时建议您可以采用另一种处理手法,就是使用频谱分析设备和有EQ调整功能的超低音,如果是同时兼具「自动频谱分析自动EQ等化功能」的超低音,那就更方便了。

如此一来,您就可以了解超低音在某一个位置上,低频段的频率响应状况,然后针对问题直接「对症下药」。

也能了解空间特性对低频作了那些扭曲,而作出相对应的处理。

而且,您对于摆位的要求也就不用那么严苛了,因为即使「原本效果不佳」的位置,也可以透过EQ等化加以补偿,对「空间特性带来的影响」也有更多的修正弹性。

后续将会再专文说明分析测试仪器和EQ功能超低音。

Q:

多大的空间应该使用多大的超低音?

A:

由于各厂家的超低音制作手法不同,基本上没有标准答案,不过原则上大空间使用大超低音,小空间使用小超低音。

所谓的大超低音是指单体尺寸大、内部功率扩大器的输出功率大,最好还有够大的箱体容积和扎实的箱体。

小空间不建议使用大超低音的原因,是因为空间里可以再生的最低频率(极低频延伸的下限)是由空间的大小来决定的。

简言之,就是空间会限制极低频延伸。

这个状况是因为物理现象,理论上来说,空间最长边的长度等于可再生最低频率的1/2波长,加上公式:

音速(约340m/sec)=波长(m)×频率(Hz),只要经过试算就能得知,如果府上视听空间是密闭的,同时最长边为5公尺,那么理论上至多也只能听到34Hz的低频。

在这个空间中,就算您买的超低音规格标示「低频延伸能到20Hz」,您也无法听到20Hz的低频,而且反而会因为过多能量的堆积而造成共振或驻波,形成调音上的困扰。

经过这样的计算您也可以发现,在大约20平米以下的密闭空间中,中、小型的主动式超低音喇叭就可以满足低频延伸了。

这时您应该注意的是超低音的速度感和细节分辨能力,也就超低音的「质」,而不是体积愈大效果愈好。

Q:

我该选择什么样的空间,比较适合使用超低音?

A:

首先,建议您选择府上最「扎实」与「均衡」的空间。

所谓扎实,就是指墙壁、天板和地板都是水泥实墙,因为这样的房间比较不会产生多余的振动,而且也能适当的阻挡低频能量传导。

如果您选择的是夹层屋的二楼(架空地板),或者墙壁为轻隔间,那么超低音产生的能量很容易引起建材振动,而且低频也容易「穿墙而出」,这些都会提高调音上的难度。

而所谓均衡,是指空间的建材最好一致,如果空间中有一面实墙,一面木板墙、一面落地窗…这样的混合型的空间,一样会提高调音上的难度。

而在空间的格局上,最好选择左右对称型的空间(例如长方形),因为无论是2声道或多声道,许多摆位法则都是以对称型空间为基础的,所以在这类空间中使用喇叭,您可以有比较多的摆位经验法则可以延用。

反之,在格局特殊的空间中使用超低音,摆位方面就可能必须不断的TryError。

不过选择对称型房间时要特别注意,请尽量避免长、宽、高是相同长度或是「倍数」的空间,因为房间的长、宽、高及形状会决定共振的模式。

就经验法则来说,长、宽、高若是一致或是倍数,那么长、宽、高三者的共振点将容易出现在同一频率,形成频率的峰值(共振强),某些频段凹陷(共振弱)的状况。

反之,如果长、宽、高能尽量避开相同长度及倍数,那么就能够分散共振点,使共振加乘的情形变得轻微。

如果真的不幸府上就是这种容易产生共振的空间,那么就必须借助有EQ功能的超低音或其它相关设备,藉由EQ调整来补偿频率响应的上峰值与凹陷。

Q:

什么是驻波,怎么避免?

大家都知道低频管理不当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驻波」,那到底什么是驻波?

简言之,当超低音喇叭发出低频时,振波在空间中来回激荡运动之后,会形成的能量增强(重叠)、减弱(抵销)或无起伏的区域。

当驻波所造成的能量增益过强时,不仅会让人不舒服,同时还会盖掉其它声音细节,您所听到的就是模糊或轰隆隆的低频。

所以只要在有墙壁的空间内聆听低频,就会有驻波的问题。

驻波的形成与喇叭本身设计和空间特性都有关系,尤其会随着空间型态的不同而有不同效应,但其物理特性仍有一定规则,原则上愈靠近墙壁愈容易形成驻波峰值。

虽然驻波不易消除,但是可以处理,您可以尽量减少驻波的产生,或尽量避免让您在聆听座位上受到驻波影响,手法请参阅下面三则Q&A。

Q:

使用超低音时,该怎么选择聆听位置?

想要聆听到理想的音响效果,聆听位置也是关键之一,因为当您决定座位的同时,也决定了座位、喇叭与侧墙的距离。

要知道,只要是在有墙的空间聆听就可能产生驻波,也就是低频声波会在空间中产生能量强与弱(音压大与小)的不同区域。

而座位区域也会有驻波现象,所以您可以尝试稍微让座位作「前后」位置的微调,如果原本听起来能量不足、低频虚弱,就可以选择能量较强的位置。

反之,如果感觉能量偏高、低频过肥,就可以选择能量较弱的位置来取得平衡。

不过这样的调整是有限度的,同时要谨慎,因为太大幅度的前后移动,势必也会改变座位、左右声道、环绕声道和其它墙面之间的相对位置,那么音质音色、音场宽度、舞台深度都会连动影响,所以包含Tonin角度、扩大机参数等设定就必须重新调整。

那么初次使用时该怎么决定聆听位置呢?

因为超低音不可能单独使用,一定是配合多声道剧院系统(少数是组成2.1声道音响系统),为了整体声音的正确与平衡,座位位置必须按照基础多声道或2声道摆位法则,这部份不在本专题的讨论范围,您可以咨询爱威影音的THX认证工程师。

Q:

我一开始应该把超低音摆在那个位置?

超低音喇叭的设计百百种,有些厂商在设计超低音时已经把墙壁对低频的增益算在里面,所以会建议您直接摆在墙边使用。

有些甚至把「2个墙面」的增益算在里面,也就是建议您塞在墙角使用。

这样的超低音产品还不少,因为透过墙面的增益来提升低频,代表了超低音可以更省力,所以产品设计上也可以省功率省成本,像这类喇叭就未必适合离墙使用。

再者,有些超低音喇叭配置了反射孔,反射孔与墙壁还有「原厂建议距离」,自然也不适合任意离墙使用。

所以建议您在使用前,请先查阅原厂说明资料,了解原设计者希望您怎么作,再依现场环境、实验结果和您的需求作调整。

然而就实际面来说,由于台湾消费者的居家空间通常不如欧美家庭来得宽大,所以座位与墙壁的距离通常比较短,家具、器材柜等器物的距离也很接近,所以按原厂方式摆放结果出现能量堆积的情形也不在少数,这时您就可以参考下一题Q&A的解决对策。

Q:

超低音听起来很糊或轰隆隆的,该怎么辨?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一种可能是超低音喇叭的素质不佳,本身就有模糊的问题,或者是分频点、超低音音量设定有问题,不过这些都不在本次的讨论范围内。

如果排除上述问题之后仍有听起来很糊或轰隆隆的问题,那就可能是超低音与空间特性的对应不良。

如果有频谱分析设备或EQ超低音,问题好解决,抓出驻波的所在位置加以消除,问题就可以解决大半了,这部份您可以参阅后续文章。

如果没有,那就必须靠摆位来尝试解决。

要解决此一问题必须先认识一个原则,就是爱威影音先前说明过的:

超低音的量感与「摆放位置和墙壁距离」有很大关系,只要超低音喇叭紧邻壁面,低频的量感就会增加,而且1个壁面最多可以让低频下段增加6dB。

如果是将超低音塞在墙角,那就有2个墙面加强低频,理论上最多可增强到12dB,更容易产生能量堆积的情形。

所以当您在使用超低音时发现,府上空间容易出现能量过多的轰隆隆听感,那就该避免把超低音塞在墙角或靠近墙边。

如果本来超低音就是远离墙面,但是仍然有轰隆隆的问题呢?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物理现象来说,在一个对称的空间里面,长边或宽边的1/2位置上也容易产生某些频段的能量增强,所以这些位置也应该避免。

怎么作?

可以参考THX关于座位的理论,文中就是介绍如何将房间尺寸作3、5、7、9分割,以避开「能量容易增强」的位置。

而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上文谈过的空间共振问题,空间长、宽、高的长度可能正好一致或为倍数,就容易导致某些频段上的能量增强,这部份就必须靠EQ等化功能来加以解决。

Q:

我的超低音听起来不够力,怎么辨?

这个问题一样有很多可能原因,例如超低音本身就不够力、大空间使用了太小的超低音、超低音的相位设定、分频点设定有问题…等等都可能是原因。

如果排除上述问题,那就有可能是超低音与空间特性的结合有问题。

您如果遇到超低音不够力的情形,也可将上题Q&A提到的物理现象反过来运用,例如您可以将超低音靠墙摆放,或者是将超低音塞到墙角,透过墙面来增加低频量感。

不过这样的作法也必须小心运用,注意墙面增加低频量感的同时,是否也影响了低频的质感与层次,您必须衡量状况找出最佳的结果。

解决超低音不够力的另一个辨法,就是干脆将超低音摆在座位的后方,因为音压与「喇叭至耳朵距离的平方」呈反比,所以座位与超低音的距离愈短,愈容易感受音压。

所以将超低音喇叭放在座位后面,较小的音量就能获得相同的音压,也能补救超低音不够力的状况。

而此法所附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超低音内部的功率扩大机负担也可以比较轻。

不过这样的作法有几个问题,第一就是超低音的分频点要够低(建议100Hz以下),因为分频点愈高,人愈能感受声音的方向性,所以如果分频点设得太高,您愈容抓到超低音的「所在位置」,发声时可能会让您觉得低频部份不够自然。

另外就是座位附近的振动可能要稍加注意,例如座位旁边正好有结构不够紧实的茶几或其它器材时,超低音近距离的发威就有可能引发多余的振动。

Q:

我如果想要使用2只或超低音,怎么作比较好?

A:

使用2只超低音不仅可以提高能量感,也可以同时减轻每只超低音的功率负担,让超低音能「更有余裕」的工作。

不过2只超低音的使用也比较复杂,因为超低音之间的相位问题、摆位问题必须妥善处理,不然反而会带来超低音能量互相抵消的副作用。

关于2只超低音的使用方式,之后会详细说明,并列举数款适合多超低音使用的环绕扩大机仅您参考。

Q:

我的空间不允许我作太多摆位,怎么辨?

A:

这恐怕是一般人常碰到的问题,可能因为空间格局,可能因为家人的要求,可能因为怕讯号线外露…等等,让您的超低音无法随心所欲摆放,所以您只能摆在「声音效果比较次等」的位置上。

那么我们会建议您使用有EQ功能的超低音,最好还能合并使用其它测试仪器、低频管理器,那么原本空间特性加诸于低频上的效果,就可以透过EQ功能来加以解决。

(图)房间的长、宽、高及形状会决定共振的模式。

就经验法则来说,长、宽、高若是一致或是倍数,那么空间中将容易在同一频率上出现共振点而形成驻波峰值。

(图)建议您选择府上最「扎实」与「均衡」的空间使用超低音,不仅不易引发建材的振动,同时空间对低频段的影响也比较容易预测。

(图)如果是将超低音塞在墙角,那就有2个墙面会加强低频,理论上最多可增强12dB,所以要更小心能量堆积、形成驻波的问题。

(图)建议您在初次使用超低音前,请先查阅原厂说明资料,了解原设计者希望您怎么使用这款超低音,再依现场环境、实际聆听结果和您的需求作调整。

(图)您如果遇到超低音不够力的情形,可以刻意将超低音靠墙摆放,或者是将超低音塞到墙角,透过墙面来增加低频量感。

(图)如果超低音无法随心所欲摆放(无法以摆位来解决问题),那么建议您可以选择有EQ功能的超低音,或搭配其它设备,透过EQ功能来进行补偿。

(图)如果大型空间使用了过小的超低音,有可能会发生小超低音喇叭出力不足的情形。

原则上大空间建议使用大超低音,小空间建议使用小超低音。

环绕扩大机不是本来就有EQ等化功能吗?

难道不够用吗?

在各种解决「超低音结合空间特性」的手法当中,善用谱频分析设备与EQ等化功能是很科学又有效的作法。

不过一定有网友想问:

环绕扩大机不是本来就有「含空间补偿的自动等化」吗?

为何还要在低频段进行EQ等化处理,难道不会功能重叠?

的确,现在的环绕扩大机都已经将自动音场校正纳入基本配备(含频率响应侦测和自动等化功能)。

不过问题在于:

环绕扩大机的自动等化功能通常不包含极低频,一般而言只到63Hz左右而已。

再者,环绕扩大机的自动等化功能是针对「全频段」调整,所以低频段能分配到的调整精度有限。

此外,一般环绕扩大机受限于成本,测试麦克风或内部的DSP数位处理晶片未必是高规格制品,而且设计上也不是完全针对低频段所设计,所以低频部份能受惠的其实很有限。

而专门的低频管理设备所具有的侦测与等化功能,以及超低音本身所配备的等化功能,都是针对低频段部份所开发设计的,所以原则上无论是低频测试的精确度、可调整的幅度,通常都会比较优异。

超低音摆位常见的错误

在爱威影音接触客户的过程中,常见许多消费者或设计师为了美观的理由,加上不理解超低音与空间特性之间的关连,所以将超低音摆在不适当的地方。

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将超低音摆在柜子里好「眼不见为净」。

您只要阅读过本文的Q&A就知道,低频与空间特性习习相关,尤其是愈靠近墙壁、墙角,其增益的效应愈强。

所以将超低音塞在柜子里,随着柜子材质与高度的不同,会产生无法预期的能量增强,超低音容易听起来糊、听起来闷。

而且这样的摆法几乎完全忽视原厂的规划,例如反射孔与墙面该有的距离,单体的方向…等等都完全不加考虑。

再加上超低音工作时会造成柜子严重的共振,如果柜子里还有摆放其它音响设备,那么共振自然也会传导到这些设备,整体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也看过另一种用家「眼不见为净」的作法,就是将超低音完全远离座位,再用拉门、布帘等装置将超低音挡起来,那么其实也类似将超低音塞在柜子里一样,这样的「小空间」中会产生许多无法预期的能量增强或衰减,现场实际聆听也都常有轰隆隆的不良听感。

[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