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汤头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2485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汤头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方剂汤头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方剂汤头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方剂汤头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方剂汤头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汤头歌.docx

《方剂汤头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汤头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汤头歌.docx

方剂汤头歌

方剂汤头歌

表里之剂  表里之剂,就是同时治疗表证和里证的方剂。

它适用于既有表证,又有里证,而且和里证都很急迫的病证。

因为表里同病,单用解表的方法,不但里证不能消除,还可能由于发汗而使里证加重,如果单用攻里或清里的方法,表邪也可能内陷,产生不良的后果。

所以,在表证和里证都很急迫的情况下,就要考虑用表里之剂治疗。

  1、大柴胡汤(张仲景)发表攻里。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柴胡芒硝义亦尔,仍有桂枝大黄汤。

  本方是由柴胡三钱,黄芩、芍药各二钱,半夏三钱,大黄二钱,枳实二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共八味药组成,水煎温服。

本方就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重用生姜,再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

因为外有发热或寒热往来,汗出不解的症状,里有心下痞硬,胸胁苦满,烦渴谵语,呕吐不止,腹满便秘等证,所以用柴胡解表热,黄芩清里热,止渴除烦。

大黄、枳实,攻里去结,通便泄热。

芍药敛脾益阴,攻内解外的效方。

  柴胡加芒硝汤(由小柴汤的三分之一加芒硝三钱组成)也是治少阳阳明同病的解表攻里剂。

因为已经用过攻里剂,并有轻度下利,所以不用大黄、枳实。

但日晡潮热未除,是里实还在,所以用芒硝燥软坚,泄大肠实热。

  桂枝加大黄汤是治疗太阳阳明同病的表里之剂,由桂枝汤加芍药三钱,大黄二钱组成。

桂枝汤原治太阳表证,加芍药、大黄,是因为兼有阳明里实的腹痛,大便不通,也是表里双解的方剂。

  2、防风通圣散(刘河间)表里实热。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本方是由防风、荆芥、麻黄、薄荷、连翘、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各五钱,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甘草二两,滑石三两,共十七味药组成,研成田末,每服一两加生姜同煎。

凡是外感风寒暑湿而发生的恶冷壮热,头目昏晕,口苦咽干,咳嗽气逆,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等表里三焦俱实的热证都可服用,一切疮疡肿毒,目赤睛痛,服用此方也都能消退。

  本方用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发汗解表使肌表郁热从汗而解,大黄、芒硝破结通便,使在里实热从下而出,栀子、滑石清热利小腹,桔梗、石膏、黄苓泻热清肺胃,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和营,连翘清热退肿,甘草、白术和中健脾而燥湿,合成一个内外分消、表里并治的双解剂。

但本方药味较多,临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使用,如没有畏寒现象的可去麻黄,大便不秘结的可去硝、黄等。

  防风通圣丸即照本方制成的水丸,每次服二三钱,每日服二次,开水送下。

  3、五积散(《局方》)发表温里。

五积散治五般,麻黄苍芷归芍芎,枳桔桂姜甘茯朴,陈皮半夏加姜葱,除桂枳陈余略炒,熟料尤增温散功,温中解表祛寒湿,散痞调经用各充。

  本方是治疗五积(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的方剂,由白芷、川芎、炙草、茯苓、当归、肉桂(表证改桂枝)、白芍、半夏各三两,陈皮、枳壳、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十二两,厚朴四两共十五两组成,研成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葱白三茎同煎热服。

假使将方中药物除肉桂、枳壳、陈皮外,都炒成黄色而后研为粗末,叫做熟料五积散,温散的功用更强。

  本方用麻黄、白芷、生姜、葱白发汗通阳而散表寒,肉桂、干姜温里散寒而和血脉,枳壳、桔梗宽胸利膈而除胸满,苍术、厚朴燥湿除满,健脾消食,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即二陈汤见祛痰之剂)燥湿除痰,理气和中,川芎、当归、白芍活血调经,养血散寒,所以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分有寒,月经不调等都可服,是一个发表温里、行气和血的双解剂。

临床应用时可随证加减,如有汗去麻黄、苍术,停食加山查、麦芽、神同,气虚加人参、白术等。

  4、三黄石膏汤(陶节庵)发表清里。

三黄石膏芩柏连,栀子麻黄豆豉全,姜枣细茶煎热服,表里三焦热盛宣。

  本方是既能发表又能清里的方剂。

由石膏五钱至一两黄芩、黄连、黄柏、麻黄各二钱,栀子二钱,豆豉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细茶叶一撮同煎热服。

可以治疗伤寒温毒而见到谵语神昏,狂叫欲走,烦躁大渴,面赤鼻干,目红如火,牙齿干燥,不得出汗,脉来洪数以及阳毒发斑等证。

这是由于肌表闭塞,病邪不得外透,三焦热盛,经络之气不通,津液营卫不能输布内外所致。

因此用黄芩泻上焦火热,黄连泻中焦火热,黄柏泻下焦火热,栀子通泻三焦火热,麻黄、豆豉发汗解表,石膏清肺胃之火而解表里,使内外的火热得到宣泄,而谵狂烦渴自平。

  阳毒发斑,是因为外感时行不正之气,郁热成毒,热毒燔盛,以致发斑,斑色红赤鲜明的较轻,斑色紫暗,甚至紫黑的是危重证候。

若无汗的可用本方,有汗的必须用大剂寒凉清热败毒活血的方剂治疗,不能用本方。

  5、葛根黄芩黄连汤(张仲景)太阳阳明解表清里。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黄,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康。

  本方由葛根三钱,炙草一钱,黄芩二钱,黄连一钱,共四味药组成,水煎分二次温服,是治疗太阳病误用攻里剂,病邪乘机传入阳明,于是下利不止,同时太阳表证未解,并有汗出而喘的一个方剂。

上列证候简称二阳合病,即太阳阳明合病。

方中葛根升阳明清气,解肌表而止下利,黄芩、黄连清里热,止汗除喘,再加甘草调和胃气,能使表证解、里热清,胃气和则喘汗自利皆止。

  6、参苏饮(王海藏)内伤外感。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推。

  参前若去芎柴入,饮号芎苏治不差,香苏饮仅陈皮草,感伤内外亦堪施。

  本方由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姜半夏、茯苓各七钱半,陈皮、甘草、炒枳壳、桔梗、木香各二钱,共十一味药组成,共研成末,每次用五钱,加生姜、大枣同煎服。

治疗内伤体虚又外感风寒的病证,症状是发热头痛,呕逆咳嗽痰多,头目眩晕,以及大便泄泻,或者已经发汗而发热不止等。

  苏叶、葛根、前胡、解表除风寒。

人参、甘草、茯芩,补中治内伤。

陈皮、半夏,除痰止呕逆。

枳壳、桔梗,理气利胸膈。

木香行气破滞,姜枣调和营卫,表里并治,虚实兼顾。

若外感重的去大枣加葱白同煎。

肺中有火去人参,杏仁、桑白皮泻肺。

泄泻重的加白术、扁豆、山药健脾。

  本方去人参、前胡,加川芎、柴胡、用姜枣同煎,各芎苏饮,治疗感受风寒,外有发热头痛恶寒,内有咳嗽吐痰气涌,是元代僧人继洪编蓍《澹了集验秘方》(简称《澹了方》)里的方剂。

  《局方》有香苏饮,由炒香附、紫苏叶各四两,炙草一两,陈皮二两,共四味药组成,研成粗末,每次用三钱加姜葱同煎温服。

凡四时感冒,头痛发热,或兼内伤,胸膈满闷,嗳气,不欲饮食等症都可施用,也是一个表里两治的方剂。

  7、茵陈丸(王焘)汗吐下兼行。

茵陈丸用大黄硝,鳖甲常山巴豆邀,杏仁栀豉蜜丸服,汗吐下兼三法超,时气毒疠及疟痢,一丸两服量病调。

  本方是由茵陈、炙鳖甲、栀子、芒硝各二两,大黄五两,常山、炒杏仁各三两,巴豆一两地去皮心炒),豆豉五合,九味药组成,研成细末,用白蜜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药。

方中栀子和豆豉就是栀子豉汤(见前涌吐剂),配合常山能吐疟痰,配合杏仁就能解肌发汗。

大黄、芒硝,可以下实泄热,茵陈苦寒。

鳖甲咸平,能滋阴退血分之热,是一个发汗、涌吐、攻下三法并行、表里同治的方剂。

但本方力量猛烈,凡感受时气瘴气,疟疾痢疾,以及黄疸等实证,可先用一丸,服后或吐或汗或下痢,就可去病。

如服一丸无效,可再服一丸。

如还不效,可多饮热水帮助药力发挥作用。

老人小儿及身体较弱的可酌量减轻服用。

  8、大羌活汤(张元素)伤寒两感。

大羌活汤即九味,已独知连白术暨,散热培阴表里和,伤寒两感差堪慰。

  本方是治疗表里感寒邪的方剂。

也就是用九味羌活汤去白芷加防已、独活、知母、黄连、白术组成。

具体方药是羌活、独活、防风、细辛、防已、黄芩、黄连、苍术、炙草、白术各三钱,知母、川芎、生地各一两,共十三味药研成粗末,每次用五钱,水煎热服。

  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川芎、细辛,发汗解表,升散在表的风寒湿邪。

黄芩、黄连、防已,清里去湿,消退在里的邪热。

知母、生地,清热滋阴,甘草、白术,健脾益气。

因此虽升散而不伤正气,虽滋阴而不留外邪,所以适用于表里两感,症见头痛,身热,项热,项背强痛,口渴心烦,胸闷等。

  消补之剂  消就是消散积滞,补就是补益不足。

因为积滞是由于脾虚不能正常进行运化,气不流行而成,以致或作泻痢,或成症块痞气,于是饮食减少,血气日益虚衰,五脏六腑渐至亏乏。

所以在治疗时必须将消散积滞和补益脾胃的方法合起来,根据督具体证候,或消重于补,或补重于消,或者说消补并重,或竟以消为补,以补为消,等等(但以缓攻平治为原则)。

这类方剂就叫做消补之剂。

  1、平胃散(《局方》)利湿散满。

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本文是由苍术五斤,姜制厚朴、陈皮各三斤二两,炙草三十两,四味药组成,共研细末,每次用二钱,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同煎热服。

  苍术能解表燥湿而健脾,厚朴能下气除湿而散满,陈皮能理气除痰而调胃,甘草双边益气和中而补脾,姜枣能调和营卫,所以有除湿散满的作用,能驱除因感受山岚瘴气以及不服水土而致的脾胃不和,不思饮食,胸腹胀满,呕吐泄泻等症状。

许多调理脾胃的方剂都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发扩充的,如本方加麦芽、炒神曲叫加味平胃散,治宿食不消,嗳气有酸腐味,不思饮食,若大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

本方加人参、茯苓,叫参苓平胃散,治脾虚饮食不化,大便不实,加黄连(姜汁炒)木香,叫香连平胃散,治食积发热,半夏,治感冒四时不正之气而夹食滞。

本方合二陈汤(见祛痰之剂)叫平陈汤,治脾胃不和,湿痰停阻,胸膈痞闷,不思饮食。

本方合五苓散(见祛湿之剂)煎服叫胃苓汤(做成丸药就叫胃苓丸,每次服二三钱,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治饮食停积,浮肿泄泻的实证。

本方合小柴胡汤叫柴平汤,治疟疾,但小柴胡汤原能治疟疾,这里和胃散合起来就能治疟疾夹有湿邪的病证。

  2、保和丸(朱丹溪)饮食轻伤。

保和神曲与山查,苓夏陈翘菔子加,曲糊为丸麦汤下,亦可方中用麦芽,大安丸内加白术,消中兼补效堪夸。

  本方是治疗伤食伤酒,胸膈痞闷,嗳气有酸腐味,腹痛大便泄泻的方剂。

由山查三两,炒神曲、茯苓、半夏各一两,陈皮、炒莱菔子、连翘各五钱,共七味药组成,研成细末,用神曲煮糊和成丸药,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二三钱,用炒麦芽煎汤送下,也可将麦芽一两研末,和在丸药内。

因为本方所治是伤食积滞轻证,所以只用山查消肉食腻,神曲消食解酒,莱菔子消面食而下气,茯苓补脾渗湿,连翘散结清热,半夏和胃化痰,陈皮理气调中,麦芽消谷积滞。

是单纯发消散为治法,积滞一去,脾胃自然强健。

  本方加白术二两,叫大安丸,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化,是消中带补的方剂,对小儿食积而身体不强的,效果更好。

  3、健脾丸(验方)补脾消食。

健脾参术与陈皮,枳实山查麦孽随,曲糊作丸米饮下,消补兼行胃弱宜,枳术丸亦消兼补,荷叶烧饭上升奇。

  本方又叫人参健脾丸,由人参、土炒白术、陈皮、炒白术、陈皮、炒麦芽各二两,山查一两半,炒枳实三两,共研细末,用神曲煮糊做成丸药(也可做成水丸或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钱,用米汤(或开水)送下。

  人参、白术、补脾益气,陈皮理气健脾胃。

再加山查、麦芽、助脾胃消化食物,枳实消积行滞。

所以是消补并行,而又以补脾为主的良方,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胸膈痞闷,体倦少气的证候。

  枳术丸是强胃消食的方剂,药味非常简单,只有补脾的白术和消积的枳实,二药等分研成细末,用荷叶包陈米烧饭(或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每次服五十粒(二三钱),白开水送下。

  荷叶能引发胃中清气上升,增强食欲和消化功能,是一味很平常而确实有效的药物,所以和方中白术相合,就成为以补为主,以消为辅的强胃消食剂。

李东垣曾将此方加味,变化成好多消补剂,如常用的香砂枳实丸就是本方加木香、砂仁,服法同枳术丸,对胃弱食欲不振,疗效很好。

  4、参苓白术散(《局方》)补脾。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本方由人参、茯苓、土炒白术、陈皮、炙草、山药各二斤,炒扁豆一斤半,莲子肉、砂仁、炒薏苡仁、桔梗各半斤组成,共研细末,每服二钱,用大枣煎汤送下,也可以用米汤送下。

成药参苓白术丸即本方做成的水丸,每服二三钱,每日二次,开水送下。

  人参、白术、茯苓、炙草、陈皮,就是异功散,再加山药、莲子肉也都是补脾的药品,扁豆、薏仁原是理脾的确药物,炒黄后就增加了健脾的功能。

砂仁可以理气温胃,桔梗能引诸药上行,还能防止辛温香燥的药损伤肺阴。

所以本方有补脾益肺的作用,适用于脾益肺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肺气不足,饮食减少,体倦少力,短气心悸,以及呕吐泄泻等症。

用大枣煎汤送服丸药,是因为它有补养脾气的功能。

本方是以补为消,脾胃一强,饮食自然正常,而各项症状也就消失了。

  5、枳实消痞丸(李东垣)补脾消痞。

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热破结补虚痊。

  本方本名失笑散,是由炒枳实、黄连各五钱,厚朴四钱,半夏曲、人参各三钱,白术、茯苓、炙草,麦芽各二钱,干姜一钱,共十味药组成,研细末,用汤浸蒸饼成糊与药末和匀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药(可做成水丸),每服五、七十粒(三钱)白开水送下。

治疗心下虚痞,不欲饮食,身体懒倦,右手关脉弦的证候。

本方所治之病,主要是因脾胃虚弱,不能消化饮食、运行气血所致。

因此首先用人参、白皮书术、茯苓、炙草(即四君子汤)温补脾胃,增强消化吸收的功能。

再以枳实行气破血,黄连泻热开郁,干姜温中散结,这是消痞的主药。

厚朴燥湿除满,麦芽消食去滞,半夏温胃化痰,这是帮助脾胃、消积除满的辅佐药。

蒸饼虽是用面发酵后制成,而性味甘平,能养脾胃,助消化,最适宜用于消补并行的丸剂。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本方有消积除满、清热补虚的作用,所以能治疗因脾胃虚弱而造成的心下虚痞症。

  6、鳖甲饮子(严用和)疟母。

鳖甲饮子治疟母,甘草芪术芍芎偶,草果槟榔厚朴增,乌梅姜枣同煎服。

  本方是消除疟母的方剂。

用醋炙鳖甲、土炒白术、川芎、酒炒白芍、槟榔、煨草果、厚朴、陈皮、甘草各一钱,炙黄芪一钱半,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析,乌梅少许煎服。

治疗疟疾久久不愈,胁腹胀痛,腹中结块,名叫疟母的证候。

  疟母,是因为疟疾长久不止,病邪结于脏腑与血气互结而发生硬块,多见于左胁下。

若不消除,疟疾不会痊愈。

但是疟疾长久不止,人体气血俱虚,治疗时又必须虚实兼顾。

消补并行,因此本方用黄芪、白术、甘草,温补脾肺而益气,气足才能运行气血,磨积消坚。

川芎行血中的气滞,芍药益阴和营而平肝,使气血调和。

槟榔下气攻积,草果暖胃除痰结,厚朴理气除湿,调脾胃而散满。

鳖甲入血分,益阴补虚,清热散结,是治疗久疟的主药,所以用它作为方名。

宋补虚攻邪,就能使结块消散,疟疾痊愈。

  7、葛花解酲汤(严用和)酒积。

葛花解酲香砂仁,二苓参术蔻青陈,神曲干姜兼泽泻,温中利湿酒伤珍。

  本方是由葛花、砂仁、蔻仁各五钱,青皮三钱,炒神曲、白术、干姜、泽泻各二钱,陈皮、人参、茯苓、猪苓各一钱半,木香五分,共十三味药组成,研细末,每次用白开水调服三钱。

  本方首先用甘平无毒能解酒的葛花为主药。

因酒是湿热之品,停积在肠胃之中,必须用辛散的药物来解散,所以配入砂仁、蔻仁,醒脾胃而散胸中滞气,神曲能解酒化食,木香、干姜,调气温中,青皮、陈皮,除湿疏滞,茯苓、猪茯、泽泻,渗利湿热从小便出。

更加人参、白术、补益被酒湿所伤的脾胃,是一个温脾胃、消酒积、利湿清热的效方,能解除饮酒过度,被酒所伤而发生的眩晕呕吐,胸胸膈痞闷,饮食减少,身体疲倦,小便不利等症状。

  理气之剂  气,有营气、卫气、谷气、胃气、宗气、中气、元气……等名称,不停地运行在人体内外,自上到下,从表到里,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处处都有,是维持生命和保障健康的物质之一。

  然而人在天地之中,外加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影响,内有喜怒忧思恐惊的七情活动,以及饮食起居等生活上的不调,都能造成气的运行失常,或气逆在上,或后陷在下,或郁结不通,于是变生多种疾病。

这就需要按照分别运用降逆、升陷、开郁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凡是属于这一类性质的方剂,就叫做理气之剂。

  1、补中益气汤(李东垣)补气升阳。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木香苍术易归术,调中益气畅脾神。

  本方是李东垣的著名方剂之一,用黄芪(虚热甚者一钱炙草各五分,人参、白术各三分,当归身二分,橘皮、升麻、柴胡各二分或三分(按本方用药分量在李东垣著名的《脾胃论》,抄录的),水煎一次稍热服。

治疗饮食劳倦所伤的气虚身热,心烦懒言,不贪饮食,四肢困倦,或动即气喘,或口渴多汗,以及中气不足而致吐血、便血,或肛门脱出,或子宫下坠等证,本方有较好的疗效。

  因为饮食劳倦所伤,必然脾气虚弱,脾气一虚,肺气也就不足,所以首先用黄芪补肺气以固表,人参、甘草,补脾气、和中焦而清虚热。

白术健脾,当归身补血,陈皮理气,升麻、柴胡,升腾清阳之气。

因此本方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

如果是阳气虚弱的人感受了外邪,可在本方中加入适当的发表药,有益气解表、扶正驱邪的优点。

  补中益气丸即照本方做成的蜜丸,每次服三钱,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本方去白术、归身,加木香、苍术,叫调中益气汤,可治疗脾胃不和,胸满短气,四肢无力,饮食减少,口不知味,以及食后呕吐等症,有益气调中、舒畅脾胃的作用。

  2、乌药顺气汤(严用和)中气。

乌药顺气芎芷姜,橘红枳桔及麻黄,僵蚕草姜煎服,中气厥逆此方详。

  本方由乌药、陈皮各二钱,麻黄(去根节)、川芎、白芷、桔梗、炒枳壳各一钱,僵蚕、炮干姜、炙草各五分,共十味药组成,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煎服。

治疗因大怒引去肝气上逆,突然昏厥,不知人事,牙关紧急,身体四肢逆冷,脉沉伏中气证。

如果是中风而见到遍身顽麻,四肢骨节疼痛,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等证状,了可用本方先调气,然后再根据证候分别用药。

  本方用乌药通调逆气,麻黄、桔梗、宣通肺气,川芎、白芷,和血气而散风。

气逆就会生痰,所以用陈皮、枳壳,理气行痰,僵蚕散结化痰而消风。

炮干姜温经通阳,甘草和中泻火,再加姜、枣调和营卫。

因此本方不仅能调顺逆气,并且有消风化痰的作用,所以能治中气,也可治疗中风。

  3、越鞠丸(朱丹溪)六郁。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又六郁汤苍芎附,甘苓橘半栀砂仁。

  本方又名芎术丸是朱丹溪治疗因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而见到达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症状的方剂。

由炒苍术、醋炒香附、川芎、炒神曲、黑山栀等五味药各等分,研为细末,用水做成丸药如绿豆大,每次服三钱,白开水送下。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开郁舒气,所以能使气机通畅,而六郁皆舒,痛闷均除。

方用辛湿芳香的香附开气象台郁,苍术燥湿郁,川芎调血郁,栀子苦寒,能解火郁,神曲消食郁。

痰由郁生,五郁得散,痰郁自除,所以用五药而能统治六郁。

假使湿郁重的再加茯苓、白芷。

火郁甚的再加青黛。

血郁甚的再加桃仁、红花。

气郁甚的再加木香、槟榔。

食郁甚的再加麦芽、山查、砂仁。

痰郁甚的再加制南星、姜半夏、瓜蒌、浮海石。

若挟寒的加吴茱萸。

这些方法都可供临证时参考。

  六郁汤原是朱丹溪创制的方剂,按六郁分类用法用药,到明代李挺又根据丹溪的方法制出了以消痰行气、化滞除痞的六郁汤,这里介绍的是李挺的六郁汤。

由醋炒香附、赤茯苓、陈皮、制半夏、川芎、山栀各一钱,苍术、砂仁、甘草各五分,共九味药组成,加生姜三片煎服,主治与越鞠丸相同。

  4、苏子降气汤(《局方》)降气行痰。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依,下虚上盛痰咳喘,亦有加参贵合机。

  本方是由紫外线苏子、制半夏各二两半,炙草二两,当归、肉桂、橘红各一两半,前胡、厚朴各一两,八味药共研成细末,每次用二三钱,加生姜三片同煎温服。

治疗虚阳上越,痰涎壅积蓄,气不下降而造成的胸膈痞闷,咳嗽气喘,头目昏眩,身体疲倦,饮食减少等症状。

  苏子降气平喘,配合半夏、厚朴、橘红、前胡以下气化痰、降逆散痞而治上盛。

当归和血,甘草益气调中,再加肉桂引上越的虚阳下行,并且能温补肾阳而治下虚。

所以本方是治疗肾阳素虚(下虚)、虚阳和痰涎壅积(上盛)而引起咳嗽气喘的效方。

假使阳气太虚,可加人参,但必须是无温痰的人才可用。

气喘较重的,可加沉香。

  苏子降气丸即照本方制成的不丸,每次服二三钱。

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5、四七汤(陈言)开郁化痰。

四七汤理七情气,半夏厚朴茯苓苏,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尽能纾,又有局方名四七,参桂夏草妙更殊。

  本方是由制半夏五两,茯苓四两,制厚朴三两,紫苏叶二两,共四味药组成,研成细末,每次由于喜怒恐忧思惊七情影响而致的气郁不通,痰涎结聚咽喉中如有物堵塞,吞咽不下,咯吐不出,心腹胀满,旁冲两胁,或呕或痛。

  半夏除痰开郁,厚朴降气除满,紫苏宽中散郁,茯苓渗湿化痰,使郁解结散,痰去气行,所以痰涎壅盛、呕吐和胀满疼痛等症皆能解除。

  本方同名的又有《局方》四七汤(原名七气汤)。

由人参、炙草、肉桂各一两,制半夏五两,共研粗末,每次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同煎温服。

治疗寒、热、怒、恚、喜、忧、愁七气郁结,心腹绞痛,不能饮食等症。

是一个温中解郁、散结化痰的效方。

尤其方中用人参补气,是因郁结日久,正气不足的原故,所以更适合郁结兼有气虚的证候。

若绞痛过甚的,可加延胡索同煎,疗效更好。

  6、四磨汤(严用和)七情气逆。

四磨亦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逆气,实者枳壳易人参,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

  本方是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味各等分,磨浓汁后和水煎三四温服。

治疗因七情变动,造成气逆不降,上气喘急,胸腹满闷,不能饮食等证候。

  槟榔、沉香,都能降气,配合乌药调顺逆气,使喘急满闷得舒。

又恐三药伤气,所以再加人参,使不致损耗正气。

体实气足的人,用枳壳代替人参,可以增强逆气的作用。

  因为本方中的药物都较坚实,非久煎不能出性。

但煎煮过久,又会使芳香的气味散失而削弱疗效,所以采取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沸的方法。

  本方去人参,加木香、枳实,用白酒磨汁服,治疗因突然大怒而致气闭假死的气厥证,叫做五磨饮子。

  7、旋复代赭汤(张仲景)痞硬噫气。

旋复代赭用人参,半夏甘姜大枣临,重以镇逆咸软痞,痞硬噫气力能禁。

  本方是由旋复花三钱(包),代赭石三钱(打,先煎),人参三钱,生姜三钱,炙草二钱,半夏三钱(包),大枣三枚,共七味药组成,用水煎分三次温服。

治疗胃虚气弱、痰浊内阻而见到以下痞硬、时时噫气等证。

  旋复花性味感温,能消痰结、软痞硬。

代赭石质体重坠,能镇逆气上冲。

配合半夏、生姜,温胃化痰而散痞。

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而补虚。

所以有补胃镇逆、消痞止噫的作用。

因此,胃气虚弱,食入即吐的翻胃病本方也可治疗。

  8、正气天香散(罗知悌)顺气调经。

绀珠正气天香散,香附干姜苏叶陈,乌药舒郁兼除痛,气行血活经自匀。

  本方由香附八两,乌药二两,紫苏叶、陈皮、干姜各一两,共五味药组成,研成细末,每次服五、六钱,用水煎服,治疗女子郁气上冲胸之间,胁肋刺痛,月经不调。

这主要是因为气的运行失常,经血也就因之不调。

所以用乌药、陈皮,顺经活血,解郁除痛。

气行正常,血运灵活,月经也就恢复正常,经期自然调匀。

本方因所用主药为乌(以天台产者为佳)与香附,故名正气天香散。

  9、橘皮竹茹汤(严用和)胃虚呃逆。

橘皮竹茹治呕呃,参甘半夏枇杷麦,赤茯再加姜枣煎,方由金匮此加辟。

  本方是严用和在《金匮》橘皮茹汤(橘皮、竹茹各三钱、大枣五枚,生姜五钱,甘草三钱,人参一钱,或党参三钱)的基础上加味组成的。

用赤茯苓、橘皮、枇杷叶(刷去毛)、麦冬(去心)、青竹茹、制半夏各一两,人参、炙草各半两,八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四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三个同煎温服。

治疗胃虚有热,口渴,干呕呃逆的证候。

这是因为胃阴亏损而生虚热,虚热上攻于肺,肺气不得下降,于是见到上述症状。

因此首先用性味甘寒的竹茹、枇杷叶、麦冬来滋养胃阴,清润肺燥,以平虚热。

再加半夏、陈皮,散逆气而平呕逆,赤茯芩降心火而清虚热,生姜又是止呕的效药,所以有再加人参、甘草、大枣补气益胃。

由此可以看出,本方只适合胃虚有热的干呕呃逆,若是虚寒性和实热性的干呕呃就应当禁用。

  10、丁香柿蒂汤(张元素)病后寒呃。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戕,济生香蒂仅二味,或加竹林橘用皆良。

  本方是用丁香、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