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考察报告3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2005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考察报告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考察报告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考察报告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考察报告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考察报告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考察报告3篇.docx

《四川考察报告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考察报告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考察报告3篇.docx

四川考察报告3篇

四川考察报告3篇

四川考察报告第1篇9月下旬,我们一行4人先后到四川省委组织部、湖北省黄石市及成都市温江区,分别就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考察。

通过学习考察,对我们触动很大,感受很深,使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学习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法,收获很大。

一、关于四川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的情况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是去年初由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同志提出来的。

其基本思想理念和工作目标是:

1、用新的理念指导组织工作。

四川省委组织部按照树立先进的党建工作思想,提出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思路。

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要求,在党的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党的组织系统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民主、科学、开放的时代精神,推进现代化建设,形成与党的中心工作更加融合、党内民主更加充分、工作视野更加开放、方式方法更加科学、与外部信息交换更加紧密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

其基本内涵就是让组织工作面向社会,贴近时代,紧扣中心,面向未来。

他们提出,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

关键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核心在把握大局、务实创新,本质在更好地发挥组织工作对改革、建设、发展的保证作用的服务作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四川省委组织部要求新时期组工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一些现代组织工作观念,用新的观念来指导组织工作。

一是"学习型"组织观念。

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现代知识,更加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进一步提高面对时代的应变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发展能力。

二是组织工作出生产力观念。

在当今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组织工作对其他因素往往起着整合、配置、放大、倍增的作用。

因此,组织工作尽管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但同时也是生产力,也要讲成本效益,努力追求政治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人才资本观念。

对人才培养投入是最具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回报率最高的收益性投入。

组织部门特别要树立"经营人才"的理念,把党管干部与党管人才结合起来,推进组织工作由传统的发展党员、选拔干部向开发人才、经营人才拓展,积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升人才使用价值,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双赢共振效应,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

四是组织工作开放观念。

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和组织工作的新变化,直面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和开放的事业的大背景,组织工作要破除神秘化色彩,用开放的态度去观察,用开放的思维去分析,用开放的精神去开拓,用开放的举措把组织工作推向前进。

五是组织工作法治化观念。

法律相对于其它执政方式和手段,最具稳定性、连续性,最具权威性、强制性、可监督性。

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组织工作只有依靠法治化,才能真正实现组织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2、用科学的目标贯穿开放的组织工作体系四川省委组织部提出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总的目标是:

通过党的组织工作机制的建设和制度的建设,构建一个符合"三个代表"要求、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程度更高、与党的建设发展事业相适应的组织工作系统,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四川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基本目标是:

建立健全与党的中心工作高度融合,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证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能充分落实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能持续地激发广大干部积极性、创造性,能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用人导向的干部选任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有利于各级干部全员学习、终身学习,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的干部培养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紧紧围绕四川发展新跨越培养。

吸引和使用人才,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人才开发机制;建立健全适应当前社会组织结构变化、组织工作环境变化、工作内容和对象变化、坚持全社会覆盖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旨在维护党的执政形象、扩大党的社会影响、面向社会开放的组织工作信息交换机制.3、用健全的制度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体系为确保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目标的实现,四川省委组织部制定了《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实施纲要》。

明确建立健全八个机制,用制度来规范组织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充分体现开放的精神。

依靠社会和群众选好选准干部,坚持过程的公开与结果的公开并重,真正落实党员和群众的"四权",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社会有效性和群众公认度。

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重要环节上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把民主推荐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必经程序;把民主测评作为干部考核中普遍运用的方法;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差额考察和全面实行领导干部考察预告制;对领导干部的提任实行公示;更大范围地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和公开制度。

在干部选拔中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贯彻落实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要求,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范围和提高选拔领导干部的层次,完善公开选拔的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拓宽企业经营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者与党政领导干部相互进入的通道;加大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力度,逐步推行党政领导干部推荐人选竞职演讲、拟任人选承诺上岗等选拔程序。

改革干部任用制度。

县以上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委任制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新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委任制干部全面实行试用期制;更大范围地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异地提拔任职;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党政领导干部,设置政治理论、实践经验,专业基础、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准入条件。

全面推行地方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全委会审议;常委会讨论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探索常委会差额讨论干部制度。

二是建立领导班子建设机制,在领导班子建设上充分体现开放的精神。

注重在推进"第一要务"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注重选拔具有先进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肯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上体现中心意识。

根据地方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来组建领导班子;按照充分发挥领导群体功能的客观需要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围绕本地区产业结构和部门职能的需要选配干部;把领导和服务于经济工作成效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的基本价值取向;进一步扩大党委常委中政府领导成员的成份,增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特别是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强化民主精神。

建立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度,健全和完善地方党委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健全和完善党委和政府部门党组(党委)对重大问题的议事规则;采取下评上、上评下、服务对象评机关等多种形式,建立科学的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系统。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上体现开放精神。

领导班子建设要注重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格局;把干部监督寓于干部考察、评议、公示乃至交流、任免等各个环节,形成全过程干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监督,形成全过程,闭合的干部工作监督机制;建立干部监督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查询系统;定期开展领导干部公开述职活动.三是建立干部培训工作机制,在教育培训上充分体现开放的精神。

树立现代干部培训理念。

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投资于人"的现代培训理念,遵循成人教育规律,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五种能力"为重点,注重对干部执政能力素质的培训提高,注重对干部新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培训。

创新干部培训方式。

按照培训对象个性化、差别化、多样性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实行分类培训;建立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党政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推行干部党校培训学习的选学制度,扩大干部参训自主权;运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手段,推进远程教学和社会化教学。

建立健全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整合干部培训资源。

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的作用,同时利用高等院校、社会各界以及国外的智力资源,形成开放的干部培训基地网络;建立多渠道的干部教育制度。

推行培训项目公示、公开招标制。

四川考察报告第2篇11月21日至27日,区委办公室一行赴四川成都考察,一路所见所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启示。

一、资源的宝库1、丰富的旅游资源。

四川省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名胜古迹驰名中外,拥有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区文化历史名城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以及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7个。

自然风光绮丽多姿,拥有2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群,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植物群落种类繁多,是科学考察和专项生态旅游的理想去处。

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每年都会举办10余个少数民族民俗活动,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

2、丰富的水资源。

四川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548.5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553.5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14268.85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0345.96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7611.20万千瓦。

3、丰富的矿产资源。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矿种较齐全,探明储量较丰富,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截止1995年底,四川省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2种,是我国探明矿种储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为1327处,占全国的6%。

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矿种有8种,居全国第2位的有11种;居全国第3位的有4种。

截止1995年底,四川省开发利用的矿种达64种,拥有各类矿山企业达13516个,1995年采选业总产值为115.13亿元,矿石产量15779万吨。

4、丰富的政策资源。

政策是最大的资源,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川西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扶持民族地区以及加快生态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在优厚的政策扶持下,川西地区依托自身优势,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大亮点。

二、开发的热潮1、旅游开发亮点频现四川省的旅游构架和旅游品牌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以成都为中心)、两大线路(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北线、以历史人文为主的南线)、三大品牌(九寨沟、大熊猫、三星堆)、四大遗产(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大旅游区。

目前,四川省正集中力量重点规划建设五大精品旅游区、四大优先开发旅游区和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实施以旅游精品带动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在打造旅游精品过程中,四川省特别强调景区内涵的丰富和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景区品位的提升;强调景区内外交通的建设完善,景区内道路网络的通畅,交通服务设施的完善,对外交通的快速便捷;强调产品结构的优化与配套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精品旅游区的开发管理和经营管理;突出旅游精品的宣传促销。

集中力量从各个方面包装旅游精品,推销旅游精品,从而使旅游精品很快走向市场,深入人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2、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随着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川西地区的面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以成都为例,城市的功能和格局进一步完善,通关、航空、物流、能源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几年来,旧城改造、南部新城和东部新城的开发已逐步完成,正积极地调整着中心城区功能,分散中心城区密度,形成更加合理的功能分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府南河改造工程是一项集防洪、环保、绿化、交通、管线、民居、文化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整治工程,河道两旁种植乔灌木1.9万株,草坪15万平方米;建成了融历史文化、雕塑艺术为一体的主题公园4个,以绿色环保教育为内容的活水公园一个。

这项工程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共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优秀水岸最高奖、环境地域设计奖、地方首创奖、联合国最佳范例奖等5项国际大奖。

今年,市政府与建设、文化、文物等部门联手斥资5.8亿元,介入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之一、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宽窄巷子保护性改造工程。

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古城留下的珍贵历史遗产,他的改造与旅游有机地进行了结合,使之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并以此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

3、地方小水电开发蓬蓬勃勃四川省一直把发展小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作为实施"治水兴蜀"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

结合中小河流治理,积极开发小水电,使之为农业、农民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为建立长江上游绿色屏障服务。

"七五"至"九五"期间共建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104个,超额41%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74个县的建设任务,还建成了雅安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市。

新增小水电装机291万千瓦,解决了15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彻底"消灭"了无电县。

已建成的104个初级电气化县,80%以上属"八七"扶贫攻坚县、省级重点扶贫县、少数民族聚居县、革命老区县。

农村电气化实(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现了"小水电代燃料",告别浓浓炊烟,留住绿水青山,在生态环保方面发挥了强大优势。

甘孜、阿坝、凉山三个自治州和川东北、川东南及雅安市近100县(市、区)150万人实行了"小水电代燃料",目前每年至少节约木材300万立方米,相当于保护自然林地15万亩。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这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流域主要因群众砍伐自然林木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果。

"十五"期间,四川省将力争建成60至8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乡通电率达到100%,基本消灭无电村;新增地方电力装机125万千瓦,累计达到560万千瓦;三、深刻的启示1、从"大旅游"发展理念看旅游品牌的包装与整合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四川省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着力做大做强旅游品牌和区域旅游产业。

目前正在重点集中整合开发以九寨沟为重点的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和以成都市为中心的大成都旅游区。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以九寨沟、黄龙风景区为龙头,以整合阿坝州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计划通过2-3年的努力,最终形成集会议、观光、休闲、度假、运动探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旅游精品,成为四川省入境旅游的标志性产品。

大成都旅游区通过经营城市、构筑旅游交通网络、整合成都周边旅游资源和产品、挖掘展示古蜀历史文化,将成都市建设成为集观光、商务、会展(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度假、都市旅游为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旅游中心城市与四川旅游的集散中心和四川旅游便捷的中转口岸。

同时,四川强调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开发,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与周边省市区的合作与互动,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加快与xz、云南联合开发"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进程,打造"康巴文化生态旅游区";联手与贵州、重庆共同开发川、黔、渝旅游"金三角",联合推进重庆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加大与陕西联合开发"川陕旅游合作区"的力度,形成新的区域旅游亮点。

这一高点定位的"大旅游"思路,值得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借鉴和学习。

2、从九寨沟的生态发展思路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四川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除了美丽的风光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当地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

当地政府为保持九寨沟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严格实行"沟内游,沟外住",将所有住宿、娱乐、购物场所全部迁出沟外,在沟口设立唯一一家旅游服务中心,同时实行严格的"绿色管理",垃圾、污水全部运出沟外处理。

在九寨沟,沟内旅游观光车、流动公厕都是环保型,环保标志随处可见,时时处处提醒人们维护天然的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生共存。

这种对环保的高度关注,让九寨的美景保持着原汁原味,也让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感悟。

3、从巴蜀饮食和民俗文化看文化对旅游的带动作用早有"蜀戏冠天下"之誉的成都是我国戏剧之乡。

形成于清代的川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剧目繁多,文字优美,幽默风趣,表现手法丰富,程式化动作含蓄隽永,器乐帮腔独具特色,尤其是"变脸"、"吐火"等绝技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

"吃在中国,味在四川",这句四方流传的名言点出了成都"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饮食特点。

巴蜀饮茶习俗也是古老巴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成都特有的矮桌竹椅和茶碗、茶盖、茶船子的"三年头"茶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

茶馆、茶肆在蜀中更是历史悠久,遍布巴蜀城乡和街巷,极富特色,或隐于闹市,或立于郊野,置身于其中,不但可以品茗养性,还可以听评书、看围鼓,充分体味巴蜀的风土人情。

四川十分注重将古老的巴蜀文化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看变脸、吐火,品盖碗茶,吃四川火锅,亲身体味藏羌风情已经成为四川旅游的"必修课",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映成趣。

四川考察报告第3篇白云区XX届小学校长培训班一行60人教育考察团,于200x年x月x日至x月x日赴四川成都学习该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我们跟随考察团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概述1、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了解成都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情况,学习其先进经验。

2、此次考察的学校有: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成都市棕北中学、成都市桐梓林小学、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

3、此次考察的形式主要是:

参观校园,听取校领导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并与他们就学校管理方面的困惑进行面对面交流。

4、对成都四所学校教育的总体印象:

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

不管办学条件如何,都努力在学校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追求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

坚持从小事做起,精细化管理,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考察后的反思及收获1、有思想,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体系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在校长的报告中,几位校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办学思想,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培养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在校长的报告中和各种管理方法中,无不渗透着这个培养目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

因此我觉得作为校长,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

我想他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教育的前沿上,紧紧抓住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并且展现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2、带队伍,校长要建立、引领一支敬业奉献,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在培养教师队伍上,几所学校着重提到了师德建设,两所也是民办学校,但他们招聘教师第一看重是老师抱着什么目的来学校,如果只是为挣钱,他们会拒之门外,他们看重的是教师对事业的激情,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理想。

正如一位校长讲的,教育是事业,收获的是快乐;教师象一把火,不仅要点燃自己,还要复燃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光、发热,自己去燃烧;没有坏孩子,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和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在一起,我也会成为优秀的;一位优秀教师常能给他的学生以终身的影响。

这些思想反映出他们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到位和工作到位。

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而言,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

具备高素质的管理才能是管理好学校的必要条件。

高素质的管理者应是专家型、学者型的领导,不仅能机智灵活的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更重要的要表现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精通、指导和疏通上,并竭力用自身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吸引人、感召人、引领人,真正以行家里手带领学校向前发展。

让教师们感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快乐的。

正如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校长段红所说:

"用教育改变生活,让工作成为快乐。

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力量,让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体会从事教育带来的成就感,我们的教育就是快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