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1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1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情感目标:

介绍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

同学们,你们的数学学得好吗?

认识这些数吗?

(板书:

0,1,2,3,4,5……)

生笑并读出这些数。

教师:

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数吗?

学生:

自然数。

教师:

在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联系。

今天,我们在非零自然数中来找一找。

(板书:

非零自然数)什么是非零自然数呢?

学生:

就是不包含0的自然数,也就是1,2,3,4……(教师擦去“0”)

二、自主学习

1.教学例1。

教师:

现在给你们36个士兵,要求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

学生思考。

教师:

你是如何安排的呢?

学生:

排成4排,每排9人。

教师:

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安排来写个算式。

生1:

4×9=36。

生2:

36÷4=9。

(板书两个算式)

教师:

4,9,36这3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

4和9相乘就得到36。

生2:

36能被4和9整除。

教师:

我们可以这样说:

4和9都是36的因数;也可以说:

36是4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板书)大家说一遍。

教师:

还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吗?

我们直接用36=()×()的形式来表示。

学生自己试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教师:

36的因数包括哪些?

学生:

1,2,3,4,6,9,12,18,36。

教师:

36最小的因数是谁?

最大的因数是谁?

学生:

36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自己。

教师:

练习填一填。

观察这幅图,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找到36的因数的?

学生:

看哪些数相乘能得到36,这些数就是36的因数。

教师:

反过来,36就是这些数的……

学生:

倍数。

教师:

我们根据12×3=36填空:

12的()倍是36,()是12的倍数。

学生:

12的3倍是36,36是12的倍数。

教师:

36还是哪些数的倍数?

学生:

36还是1,2,3,4,6,9,18,36的倍数。

教师: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36是它所有因数的倍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对的,A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你能举个例吗?

学生:

6是3的倍数,3是6的因数。

2.教学例2。

教师:

下面我们来看,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出示:

在6,30,55中,哪些数是6的倍数?

)你能判断吗?

生1:

6是6的倍数。

因为6=6×1。

生2:

30是6的倍数。

因为30÷6=5,30能被6整除。

(师出示:

整除)

生3:

55不是6的倍数。

因为55不能被6整除。

教师:

我们刚才是如何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6的倍数的?

学生:

看这个数能不能被6整除。

教师:

你能在1~100的自然数里,找出7的所有倍数吗?

学生:

7的倍数有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8

教师:

7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学生:

7的最小倍数是7。

教师:

那8的最小倍数呢?

学生:

8的最小倍数是8。

教师: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就是它自己。

教师:

我们能找到一个数的最大倍数吗?

学生:

找不到。

教师:

所以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个。

3课堂小结

教师:

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倍数和因数是两个非零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跟我们以前学的一个知识联系非常大——那就是整除。

如果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教师:

对于倍数和因数,你们还有什么发现或者疑问吗?

三、课堂活动

教师: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家人团聚。

(示范:

先请1个学生上来,说出自己的学号。

下面的学生中,谁的学号和他的学号有倍数或因数关系的,就跟他是一家人,请站起来,并说出自己的学号和这个同学的学号的关系。

1.完成书上课堂活动。

2.作业:

练习(根据时间灵活安排)。

分数的意义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线段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

①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3个)

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1/2)。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

(比3米长,比4米短)。

3.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

究竟什么叫分数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回忆: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如:

(1)出示月饼图。

提问学生: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1/2)

(2)出示正方形图。

提问:

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分,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这样的3份呢?

(1/4、3/4)

(3)出示线段图提问: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

这样的4份呢?

(1/5、4/5)

(4)如果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7份呢?

表示什么?

(1/10、7/10)

2、进一步认识单位“1”。

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4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

例如:

(1)出示课本的苹果图。

提问:

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1/4)

(2)出示熊猫图。

提问:

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表示什么?

3.揭示分数的意义。

(1)观察以上教学过程所形成的板书。

告诉学生:

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

单位“1”)

(2)反馈。

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②1/2、7/10、1/3各表示什么意义?

③议一议:

什么叫做分数?

(3)概括并板书。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练习

5.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

分数的读、写法。

(1)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思考:

一个分数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练习:

①5/6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②4/17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③()个1/9是()。

④8/15是()个1/15。

(4)想一想:

读、写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3/5读作(),表示()个1/5。

4/7读作,表示有()个()。

三、课堂实践

1.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

2.7/16读作(),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是整数1。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分数?

如何理解单位“1”?

2、什么是分数单位?

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

分数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并能正确地应用。

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能联系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

什么是分数?

如何理解单位“1”?

2.填空。

8/9是()个1/9。

4/9的分数单位是()

7个1/8是()。

4/16的分数单位是()

二、揭示课题

出示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

分数的意义。

三、探索研究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也是一个数,也可以用直线(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画出等长的距离表示0、1、2。

②根据分母来分线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

如:

1/4、2/4:

(2)提问:

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1/5,该怎样画?

启发点拨。

①先画什么?

再画什么?

②应把0~1这一段平均分成几份?

如果分母是8呢?

分母是10呢?

③1/5应用直线上的哪一个点来表示?

(3)如果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该怎么办?

这条直线上0~1之间的第七个点表示的分数是多少?

2.练习。

(1)做一做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1/7、3/7、5/7、6/7。

3.教学例1。

(1)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讨论题,同桌讨论。

①这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②1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③5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3)汇报讨论结果,板书答语。

(4)小结分析思路。

口答这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目时,一般要根据分数的意义先找单位“1”是几,就是分母平均分成几份,其中1份是分数单位,再看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

4、练习“做一做”。

四、课堂实践

1.做一做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1/2、3/4、5/6、3/12、2/3。

3.食堂有一批面粉,吃了45袋,还剩28袋,吃了的和剩下的各占这批面粉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口答: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依据是什么?

解题时应该怎样思考?

六、课堂作业

分数的意义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主动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

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

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

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理解单位“1”

师:

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课件演示:

爸爸对小华说:

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

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

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

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

爸爸对小华说:

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

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1/4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