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案三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1220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教案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调歌头教案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调歌头教案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调歌头教案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调歌头教案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教案三篇.docx

《水调歌头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教案三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调歌头教案三篇.docx

水调歌头教案三篇

2021年水调歌头教案三篇

水调歌头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明圆缺当中阐明人生哲理,贯穿着对于自然、宇宙、人生的深刻而独到的思索,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永恒魅力。

  教学目的: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指导学生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和主旨,掌握本词的名句和哲理句;

  3,背诵本词,尝试默写有关月光与友情的古诗。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形式:

讲授、提问、练习、诵读等

  教学重点:

  把握理解本词所表达的哲理和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现实人生态度的矛盾与所展示的旷达情怀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各位同学,我们大家有谁听说过享誉文坛有名的“三苏”名?

----对,他们就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他们并成为我国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苏轼,今天我们学的《水调歌头》就是苏轼的一首著名的写中秋的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他的作品集叫什么?

---《东坡乐府》,他的诗词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

这首词写的是他41岁被贬谪到任山东诸城知州时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

  二、新课简析讲评: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

宫殿不胜shēng禁受不住绮qǐ户:

雕花的门窗婵chán娟:

指月亮

  2边讲边评新课

  A,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

---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字数平仄等。

接着读序言,问:

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

-----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

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

----团圆。

提示:

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B,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以拿酒问月开端: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

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

——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抉择上的徘徊困惑心态;于是想到乘风飞往月宫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分析提问词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C,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

这样写的目的是?

——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

接着问月:

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1,什么语气----反诘埋怨;2,怀念谁?

---弟弟子由。

接着有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不可能完美无缺的。

——什么语气、态度?

------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

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最后两句是名句

  下片大意:

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D,本词的特点:

以月为中心贯穿,色彩绚丽,想象奔放,阐发哲理含蓄自然。

  三,朗读背诵课文,思考提问:

  1,本词哪一句最能体现对弟弟的思念?

  2,哪一句最富有哲理?

  3,哪一句是名句?

  4,你还知道哪一些描写月亮或者友情的古代诗句?

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诗》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四,作业

  1,基础题;

  2,写出描写月亮或友情的三句诗,默写本词;

  __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词牌名

  苏轼北宋文学家

  上片:

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下片:

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水调歌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

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教学板块设计:

  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二、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三、名句重读,读懂词情;四、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

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二、诵读品味

  1、字正腔圆地读。

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

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

  ①解读从小序入手,问词中借月亮来抒怀作者怎样的情怀。

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赏析并诵读上阙中的前几句。

(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

  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

  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

  ③“兼”字告诉我们作者举杯对月,还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

小序中没有介绍,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次《水调歌头》,你从词中去发现。

(配乐朗诵)

  ④赏析上阙,抓住“不知”“归去”读懂词人借月怀的内心祈愿,从“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这样的幽愤与伤感中?

从哪些词句中可读出来?

(古难全;但愿)

  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理解:

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三、体悟拓展

  1、出示李白的《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给大家。

  比较诗句:

  1、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问:

比较中发现了什么?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

原来《水调歌头》的问月、舞月、愿月是从“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诗中继承而来,借月亮来抒怀的词作中它确是属于顶峰之作了。

  2、同学们,这让我想起评论家周啸天的一句话:

“向上看一首诗的继承,可知推陈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诗的影响,则可见其衣被百代之力。

”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动词,该读披,披及的意思,换一个成语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

想过它为什么会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吗?

  (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一位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的文人留给后人的温暖与美好,慰藉着千年来普天下不得意与离恨的人,超脱的灵魂装着美好的东西就会永世活着。

  3、词读到现在,你肯定相信一种评价了——清代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千古绝唱的中秋月词作,用你共鸣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东坡词——《水调歌头》,能背诵就更好了。

(配乐朗诵)

  四、结束语: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

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课,同学们再见!

水调歌头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轼、廷、皓、辙、婵、娟”;积累词语“朝廷、皓月当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诵、婵娟”。

理解“婵娟、皓月”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4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2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你知道哪些关于中秋的习俗或故事呢?

  说明: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便于教师了解学情,更好地进行接下去的教学。

  2学生交流。

  3师:

中秋是团圆的象征,远在他乡的游子,望着天空的那一轮明月,常常涌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因此,中秋又称“团圆节”。

  4出示课题:

__39、但愿人长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

  

(1)学习生字

  轼辙:

读准字音(翘舌音)

  偏扁:

辨别读音

  廷:

复习笔顺

  说明: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字词的教学依然不能放松,对于一些容易读错、写错或混淆的词语要帮助学生加以辨析。

  

(2)开火车读课文,思考:

这篇__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

古时候,___________,______思念_______,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什么时间)(谁)(谁)

  个别说

  三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思念之情?

用“——”划出有关句子。

  2自读体会、交流。

  3出示句子: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1)“皓月”是什么意思?

  

(2)师:

在这样美丽的月夜,苏轼却思念着自己的弟弟,心绪不宁,他想起了什么呢?

  (3)齐读2——5小节。

  出示:

在这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中秋之夜,苏轼在深深地思念着弟弟,他_________________。

  师:

你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

  学生思考、交流

  说明:

在教学时,老师以一个填空来帮助学生概括__的主要内容,并以这个填空作为主线贯穿整篇课文的学习。

先从填空中的“思念”出发,请学生找出能反映苏轼对弟弟思念之情的句子。

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考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师:

于是,苏轼写下了一首小诗,它成了流传千古之作。

让我们好好地来诵读一番。

  

(1)以各种形式吟诵

  

(2)思考: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古”理解意思

  “婵娟”通过课文后的注释来理解

  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既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来帮助我们理解。

  说明:

文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片段的意思,文本中有现成的解释,学生只要找到相对应的小节朗读一下就能自己理解,这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但是其中,有两个词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一个是“古”、一个是“婵娟”。

理解这两个词的解释并不难,但是,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

例如:

“古”可以通过、“婵娟”通过看课文后的注释就可以理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今后学习起来,就有法可循了。

  (3)对照解释背诵

  四拓展延伸,扩大阅读

  1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诵读,配乐演唱。

  2师介绍苏轼以及苏轼的其它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