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15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docx

《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docx

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

 

2015年金融保险利差损分析报告

 

2015年11月

目录

一、发达国家基本都出现过利差损,合理的投资结构和严格监管可减轻影响4

1、美国:

合理投资结构助力平稳过渡5

2、英国:

百年老店遭重创6

3、日本、韩国:

不能承受之重7

(1)日本:

大量寿险公司倒闭7

(2)韩国:

无独有偶,与日本类似10

二、90年代末利差损仍在,会出现新的利差损吗11

1、90年代末中国保险业曾出现严重利差损,保监会及时控制,催生审慎监管11

2、还会出现新的利差损吗?

可能性极低,危害极小13

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过利差损;合理的投资结构可减轻利差损影响。

寿险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且都伴随着银行的高利率,当经济增速减缓时,通常伴随着低利率,导致此前签订的含保证收益保单产生利差损。

过去三十年,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经济发展减速、长期利率明显下降的过程,寿险行业都面临过利差损的困扰。

但由于各国投资策略和投资结构的差异,利差损的冲击大相径庭。

综合来看,美国得益于其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和资产负债匹配,在经济波动期间过渡平稳,利差损并未严重影响寿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90年代末中国保险业曾出现严重利差损,保监会及时控制,催生审慎监管。

1997—1999年高保证利率时代,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挂钩,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预定利率较高;而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下调时,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寿险公司不愿主动下调预定利率,这种预定利率长期稳定和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短期波动之间的矛盾,导致利差损的出现。

1999年保监会强制规定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不得超过2.5%。

虽然1995-1999年间已造成的利差损问题比较严重,但中国寿险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保险投资收益率也处于上升通道,对利差损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另外,审慎监管杜绝了新的利差损保单的产生。

利差损出现的条件极其苛刻,此轮低息不会引至利差损,利差收窄幅度也非常有限。

1)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结构与美国类似,80%以上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资产久期大概为6-8年,收益率稳定。

且从2014年降息以来,保险公司已经提前布局有长期稳定较高收益的债券、协议存款、非标资产等。

因此,保险公司的收益率下降将非常缓慢。

2)出现利差损的前提除长期低息外,还需要资本市场长期低迷,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3)即使长期低息,且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对于保险公司的危害也非常有限。

1999年到2013年,保监会规定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为2.5%,因此保险公司存量保单的承诺最低利率仅为2%-2.5%。

虽然目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逐步取消,少部分保单的预定利率提高至3%-3.5%,仍远低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

4)当前与90年代出现利差损的最大不同在于,保险公司存量保单的承诺保证利率非常低,不具备出现大规模利差损的可能性。

一、发达国家基本都出现过利差损,合理的投资结构和严格监管可减轻影响

通常寿险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且都伴随着银行的高利率,当经济高速增长速度减缓或经济处于低迷时,通常也伴随着低利率,这就导致此前签订的含保证收益保单产生利差损。

投资结构决定利差损的影响程度。

过去三十年,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经济发展减速、长期利率明显下降的过程,各国寿险行业也都面临过利差损问题的困扰。

但由于各国投资策略和投资结构的差异,利差损问题的冲击大相径庭。

综合来看,美国得益于其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和资产负债匹配,在经济波动期间过渡得较为平稳,利差损并未严重影响寿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美国:

合理投资结构助力平稳过渡

美国寿险公司经历过两次利率风险,但都没有对寿险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一次是在1940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历了一次利率下滑,保险监管机关相应地降低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造成保险公司准备金提高,对寿险公司产生冲击。

第二次是在1990年。

美国寿险公司在80年代高利率环境下销售了一些高预定利率趸缴产品。

1990年市场利率逐步降低,保险监管机关再次降低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公司提取准备金增加,对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多数寿险公司来说,由于资产负债匹配较好,这些损失被长期固定收益投资项目增值部分所抵消。

对于一些资产负债管理较差的公司,由于投资收益低于保证收益而造成亏损,出现偿付能力危机。

为保证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美国保险监管机关令其增加资本金或出售业务。

2、英国:

百年老店遭重创

英国的寿险公司一般对利率风险非常重视,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利差损。

其主要原因为:

英国偿付能力标准比较严格,资产负债评估非常谨慎,保险公司为保证公司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一般不会销售高预定利率产品。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环境较好的时期内,寿险市场也曾出现过高预定利率产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期高预定利率保险产品”。

当时,英国银行利率较高,中短期的固定利率股票有着很高的收益率,寿险公司基于这一投资工具开发了“中期高预定利率保险产品”。

为规避利率风险,保险公司对这些保单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这些中期高预定利率产品一般分批销售,而且在销售每一批高预定利率产品时,都有相应量的高预定利率股票与之对应,达到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

由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很好,当利率下降后,这类产品没有给寿险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

1998年和1999年,英国经历了一段低利率时期,寿险公司新投资收益率降到4%左右,与公司销售的长期传统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基本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当局根据谨慎监管的原则,要求保险公司采用更加保守方法提取准备金,降低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

这对许多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不利影响,幸运的是,英国的绝大多数寿险公司顺利地化解了这次利率风险的影响。

但是,利率风险对英国个别公司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公平人寿就是一个例子。

公平人寿有着200多年历史,1960年至1988年利率处于非常高的阶段,公平人寿在此期间销售了约100000份年金产品,预定利率为11%,这个预定利率比当时银行利率要低。

随着市场利率逐步降低,这些高预定利率年金产品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利差损。

为解决公司的财务危机,公平人寿采取降低预定收益率的强制性方法。

保单持有人对此不满,将公平人寿告上法庭,而后英国高等法院判公平人寿败诉。

公平人寿于2000年12月停止销售新业务,此时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分红基金250亿英镑,缺口为15亿英镑。

Halifax公司以10亿英镑取得了这些基金的经营权。

3、日本、韩国:

不能承受之重

通常寿险市场的启动、快速发展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且都伴随着银行的高利率。

寿险公司同保户签订的大多是长期契约,甚至是伴随人一生的契约,当经济高速增长速度减缓或经济处于低迷时,通常也伴随着低利率,宏观经济环境就同寿险公司经营契约长期性特点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使寿险公司的经营陷入被动局面。

(1)日本:

大量寿险公司倒闭

日本寿险业现存的高额利差损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这时正逢日本迈向经济大国和形成泡沫经济时期,承保了大量的储蓄性比较强的趸交养老保险和个人年金保险,这些利率敏感型的寿险产品,其预定利率都处于历史最高点。

从理论上讲,寿险公司通过精算技术可以确保承保的寿险契约若干年后能履行其保险责任,可经过15—20年后,经济环境同最初的设计寿险产品时的推断有很大差异,寿险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小于已承保保单的预定利率,形成了亏损,即利差损。

70年代前,日本寿险产品预定利率较低,寿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一般高于保单预定利率。

从70年代起,随着银行利率和国债利率攀升,各寿险公司出于相互竞争的需求,为扩大业务规模,不断提高寿险产品预定利率。

民营寿险预定利率由1974年的4%,逐步提高到1985年的6.25%。

80年代后期,日本高利率时代基本结束,长期利率降至4%左右,但寿险公司为发展业务,吸引资金,预定利率依然维持在5%-6%的高水平,大量销售高预定利率产品,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和行业资产迅速膨胀。

以最先倒闭的日产生命为例,仅1986年末到1992年末的6年内其资产总额就增长了416倍,同期,其个人年金有效保单件数增长了818倍。

另一方面,迫于保单承诺的较高预定利率的压力,许多寿险公司将资产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如有价证券、房地产等,泡沫经济破灭后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严重影响公司的投资收益。

进入90年代后,日本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逐年下滑,特别是近年来,投资收益率降为2%左右,远远低于保单预定利率,大量高预定利率寿险保单带来了巨额的利差损。

七家寿险公司因此倒闭。

(2)韩国:

无独有偶,与日本类似

无独有偶,韩国也发生了与日本类似的,因产品结构单一、风险集中而引发危机的沉痛教训。

高预定利率与市场繁荣并存。

1970-1990年前后,韩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银行利率普遍较高,出于竞争需要,寿险保单预定利率高达12%以上。

从1962-1990年韩国保费年增长率达到40.6%,90年代达到17%左右。

1999年韩国寿险保费收入为356.4亿美元,列世界第七位。

泡沫破灭阵痛。

90年代后期,随着银行利率逐渐降低,分红产品的预定利率降为6.5%,非分红产品为7.5%,但仍高于资产投资收益率5%,形成了利差损,并导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

1998年,韩国金融监管委员会对18家偿付能力有问题的公司进行审查,关闭了其中4家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公司。

1999年责令出售了7家寿险公司。

二、90年代末利差损仍在,会出现新的利差损吗

1、90年代末中国保险业曾出现严重利差损,保监会及时控制,催生审慎监管

1997—1999年高保证利率时代。

1999年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挂钩,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预定利率较高;而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下调时,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寿险公司不愿主动下调预定利率,这种预定利率长期稳定和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短期波动之间的矛盾,导致利差损的出现。

保监会及时控制,催生审慎监管。

我国1996年以前经历了持续多年的高通货膨胀阶段,最高的通货膨胀率在1994年达到了21.7%,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上升至11%。

1996年以后,人民银行连续8次降息,使寿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降低,造成了巨大的利差损。

1997年10月23日,央行第三次降息之后,监管部门第一次启用预定利率武器,11月7日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调整保险公司保费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通知规定:

“将人寿保险业务的保费预定利率上下限调整为年复利4%至6.5%。

”“各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立即对人寿保险业务的预定利率按以上规定进行调整,自1997年12月1日起新签发的保单必须符合以上规定。

1999年6月10日,央行第7次降息。

刚刚成立一年多的保监会吸取教训,斩立决,没有给“抢购潮”留下丝毫投机的机会,当天下发《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通知规定“将寿险保单(包括含预定利率因素的长期健康险保单,下同)的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并不得附加利差返还条款”。

通知同时严令:

“自1999年6月10日接到本通知时起,各公司不得再签发预定利率超过上述规定的寿险保单。

各公司务必将本通知于1999年6月10日内传达到各分支机构。

虽然已经造成的利差损问题比较严重,但中国寿险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保险投资收益率也处于上升通道,对利差损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另外,审慎监管杜绝了新的利差损保单的产生。

以中国平安为例,其高定价利率保单的准备金占比已从2001年的69%迅速下降至2015年中期的2.5%。

2、还会出现新的利差损吗?

可能性极低,危害极小

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结构与美国类似,80%以上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