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0121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docx

《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docx

最新《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

  《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1

  教学内容: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充分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并联想自己学过的古诗,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教学重点:

本课中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是一方面,更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搭配而创造出的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曲谱学唱和二声部的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教学用具:

录音机、歌曲伴奏、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的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

上课的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

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

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

北宋诗人苏轼。

  师:

同学们对诗歌很是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而很快猜到了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

同学们的知识很渊博。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迷人。

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

有《静夜思》……

  师:

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以李白的《静夜思》为词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

我们先来聆听一次,感受曲调的抑扬顿挫。

  生:

初听,感受音乐。

  师:

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托给月亮。

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了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

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时,就应该更加有味道、更加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

带动作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

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们丰富的情感。

  生:

共同朗诵

  师:

诗词写得多感人啊。

体现出诗人王维的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

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

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1.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注意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得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

  3.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

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

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学们要很好利用循环呼吸法。

  4.在美妙的歌声中,真想动情地舞蹈,但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上肢运动来指挥。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体现)

  四、巩固歌曲

  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看到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

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节那天,能唱给爸爸妈妈听。

(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师生接力唱、男女生接力唱、领唱等来练习等,就不会有乏味的感觉。

  五、拓展

  师:

看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么高涨,老师突发奇想,想借助这小小的教室作为我们的舞台,来开一个“古诗词朗诵音乐会”,也就是古诗新唱,同学们是否有兴趣?

  生:

有!

  师:

那么老师就选用依靠首《读唐诗》的片段来作为演唱会的开场曲。

(播放《读唐诗》)。

  师:

心细的同学一定在开场曲中发现了很多的诗歌,能说说都有哪些诗歌吗?

  生:

(略)

  师:

那在这些诗词里面,我们回忆一下,哪个是你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歌曲?

  生:

有《咏鹅》和《江雪》。

  师:

谁来做第一个登场的歌手?

  生:

分别演唱《咏鹅》和《江雪》。

  师: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诗利用起来,创编成自己的古诗新唱呢?

  生:

愿意!

(讨论、思考)

  师:

老师先带个头,我为我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

(一个小片段)

  师:

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生1:

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

  生2:

……

  六、小结

  阶段目标:

学生们已经能够体会到古诗新唱的乐趣,有了词再配上适当、协和的乐曲使得古诗更加完美,更能烘托出其中的含义。

  师:

同学们的创编能力真得很强,我想唐代的那些诗人一定不会想到我们为他们的诗歌配上了那么优美的旋律。

好了,今天的演唱会到此结束,能够举办得这么成功,要感谢各位编曲家、各位歌星的参与和登台演出,谢谢,再见!

  《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从中感受歌曲中思念故乡的情感。

  2.能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能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指挥大家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第二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

  2.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

  教材分析

  《静夜思》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宫调式,四四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

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情绪比较平稳,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高潮点,第一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乐句,使音乐显得更加丰满。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进行三度和声练习

  学生在练习大跳音程时,先请学生注意听琴,老师弹奏音程后学生再开口演唱。

  教学要求:

通过三度和声练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来欣赏音乐家马思聪创作的乐曲《思乡曲》,听一听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听后感受。

  这首乐曲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我们离开家乡时,总免不了要思念家乡的亲人,有许多艺术家都留下了思念家乡的艺术作品。

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静夜思》,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感。

同学们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这首诗。

  师生一起朗诵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静夜思》。

  师:

同学们朗诵得非常好,我国作曲家黎英海把这首诗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学习歌曲

  1.欣赏《静夜思》动画,学生整体感受音乐。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

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

  2.聆听《静夜思》范唱。

  教学要求:

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2)这首歌曲的力度、节奏、速度是怎么样的?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老师随着旋律单手划四四拍指挥手势。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为合唱,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

力度较弱、节奏比较舒展、速度较慢。

  师:

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歌曲。

  3.《静夜思》歌曲学习。

  

(1)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们先来学唱第一声部。

  要注意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唱准第三乐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连。

  

(2)学唱第二声部。

  注意听第二声部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的?

指导学生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

  (3)练习合唱。

  ①学生在演唱第二声部时,要注意聆听这个声部的准确进入。

  ②在合唱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另一声部的旋律,做到声部和谐统一。

  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产生对抗的效果。

  4.学习歌词。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3)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

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

诵读歌词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静夜思》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老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老师的口形,随《静夜思》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静夜思》。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

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

指导学生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唱好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达思念家乡的情绪。

在演唱倚音时,要用弱的声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

第三乐句的开始同第二乐句结束音是八度关系,演唱时力度要稍强,突出思乡的情感。

歌曲的结尾要渐慢渐弱,表达了人们对自己的家乡久久难以忘怀。

  7.聆听《静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

学生用柔和的声音、较弱的力度,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8.欣赏视频《静夜思》。

  9.学习四四拍指挥图示。

  

(1)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已学过的四二拍指挥图示,让学生进行复习。

  

(2)教师画上四四拍的指挥图示,让学生观察四四拍同四二拍在指挥图示上有什么不同?

  (3)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4)最后,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掌握了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感受到《静夜思》这首歌曲的意境,体会到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巩固

  《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3

  教材:

省编第10册

  年级:

小学五年级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念故乡》,重温已经学过的思念故乡的歌曲,从感性上让学生体验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

  2、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来演唱《念故乡》。

(2)以小组单位设计歌曲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重点:

由于很少学生有离开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体验,缺乏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

  难点:

激发学生有感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

(思乡的感情不仅要深入学生心理,还要让他外化用歌声表现出来,是个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

(1)要求在课外从学过的课本中寻找思念故乡的歌曲,以小组

  为单位复习歌曲。

(2)带竖笛

  教师:

多媒体课件、钢琴、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1、进教室

  

(1)播放古诗

  歌曲《静夜思》

  

(2)引导学生

  感受歌曲

  

(1)听音乐

  进教室

  

(2)谈谈对

  音乐的感受

  文字:

念故乡

  创设思念故乡的氛围,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思乡的情绪。

  2、发声练习

  指导学生有力度变化的发声

  根据旋律线条的起伏,用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演唱

  发声练习曲谱

  为后面运用力度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铺垫。

  3、用竖笛自学歌曲主旋律

  

(1)老师这有三条旋律,请你自选一条吹一吹

  

(2)强调附点节奏

  

(1)用竖笛自选练习

  

(2)钢琴伴奏练习第一局的同学站起来吹一吹、练习第二句……

  (3)分句唱一唱

  

(1)3.553.21|

  2.35.32—||

  

(2)6.11756|

  61756—||

  (3)3.551.2

  3|2.126|1———||

  歌曲《念故乡》是由这三条旋律组成,学会了这三条旋律等于解决了识谱问题

  4、导入

  我们刚才练习的三条乐句是选自歌曲

  《念故乡》,这首歌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美国工作时写的

  观看多媒体认识作者

  

(1)出示课题《念故乡》

  

(2)展示德沃夏克的肖像

  让学生认识曲作者

  5、欣赏《念故乡》理解歌曲内容

  6、学唱歌曲

  

(1)你了这首歌曲你想说点什么?

  

(2)德沃夏克是哪个国家?

指导学生找一找地图上中国在哪?

捷克在哪?

美国在哪?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念故乡》

  

(1)视唱

  

(2)学习歌词

  (3)练唱歌曲,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1)听音乐,谈初步的感受

  

(2)回答:

捷克在欧洲,美国在美洲,隔着太平洋

  

(1)第一遍视唱,注意力度和速度以及情绪,第二遍视唱,抠出情绪,教师范唱与学生对比

  

(2)全体用lu哼鸣,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集体配乐朗读

  (3)带歌词练唱歌曲

  

(1)播放歌曲《念故乡》

  

(2)展示世界地图

  (3)地图上捷克和美国用红色展示

  

(1)、

(2)、(3)

  出示歌谱

  

(1)了解歌曲所想表达的情感

  

(2)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捷克、美国帮助学生理解身在他乡的情感

  层层递进学唱歌曲通过视唱、哼鸣使学生能感受歌曲的情绪,能正确演唱歌曲

  7、高潮:

层层递进激发情感

  

(1)你们想不想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看船出海,引导学生给歌曲加旁白台词

  (3)在教师不断地引导中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激发有感情的唱,他把所有感情都宣泄在音乐上,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唱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感情

  

(1)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两句

  (3)有感情的朗读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力度处理,并示范演唱;集体唱

  

(1)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播放“看船出海”

  

(1)通过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激起学生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2)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发挥想象

  (3)学生逐渐的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中,并释放自己的情感

  8、音乐与相关文化

  它极度的思念故乡,写了一首令人轰动的《第九交响曲》,念故乡就是其中的片断,我们听听这首交响曲其它的乐章

  

(2)欣赏《第九交响曲》

  播放《第九交响曲》

  让学生了解作者虽然命运坎坷但是非常乐观,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9、组织综合表演,发挥想象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过的思乡之曲进行综合表演

  (3)

  以两个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题材和表演形式进行即兴创作

  题材:

《念故乡》、《送别》、《故乡的亲人》、《红河谷》

  表演形式:

唱歌

  、舞蹈、朗诵、加旁白、演奏等

  通过即兴创作音乐活动,来表现对故乡的感情。

  《静夜思》音乐教案反思4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梅花》创编《春晓》王安石

  第二课时《静夜思》李白

  第三课时《读唐诗》古诗朗诵演唱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2、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3、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

感受歌曲的情感。

  4、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

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5、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二)具体要求

  1.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演唱合唱《静夜思》,表现怀念故乡的情感。

  3.初步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的诗人王安石。

  4.欣赏《读唐诗》,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了解歌曲中唱到的古诗。

  5.能积极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表演,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熟悉的古诗。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风琴、录音机、录音带、梅花的图片或实物。

  

(二)资料

  《静夜思》(李白),《夜雪》(白居易),《绝句》(杜甫),《咏鹅》(骆宾王),《枫桥夜泊》(张继),《夜雨寄北》(李商隐),《出塞》(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

  2.通过学习能够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

  3.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梅花》。

  2、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有关于古诗的歌曲进教室。

  二、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古诗?

  生:

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

  师:

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

背古诗。

  师:

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

  师:

这个词是“梅花”。

  生:

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师:

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

  全班齐背《梅花》。

  师:

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生介绍古诗。

  师: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具有现代感的豫剧《唱大戏》。

  三、聆听歌曲

  1、生初听:

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

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

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琴慢唱。

  3、师指导、纠正:

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设计念白的节奏

  师: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

  生:

按照原节奏念。

  师:

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

(师举例说明)

  找一、两名学生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

  小组讨论、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

  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大戏》歌曲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课设计的部分是念白设计的部分。

我没有让学生按照原节奏念,而是将如何念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在个别同学设计好以后,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让他们采用了拍手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节奏意识,又能使歌曲具有童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歌曲音符跳动稍大,节奏稍难,歌曲较难掌握。

如果给学生再多的时间聆听和学唱,掌握就相对简单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时能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并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节奏感很强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来上课。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

上课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

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

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

北宋诗人苏轼。

  师:

看样子同学们对诗歌很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很快就猜到了诗词的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地迷人。

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

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是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

有《静夜思》……

  师:

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

我们首先来聆听一次,感受它的抑扬顿挫。

  初听,感受音乐。

  师:

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到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托给月亮。

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却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

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就应该更有韵味、更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

老师想请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

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

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

  生:

共同朗诵。

  师:

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诗人王维的那句话: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

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

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歌曲处理:

  1、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

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

  3、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