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983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课题

15.大禹治水

设计者

何利

教者

课型

精读

课时

2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第周

星期

预习设计

我的再创造

1.我会通过拼读音节,正确地朗读课文。

2.我搜集了其他历史上的英雄故事《》《》《》《》

3.我会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

洪水毒蛇野兽伤害灾难

退下被子耕耘恢复继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扬帆起航

揭示课题

1.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板书课题,指名读。

3.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破冰前行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2.生字组词语

洪(洪灾)(洪水)毒(有毒)(毒蛇)蛇(毒蛇)(蛇尾)

兽(野兽)(禽兽)伤(受伤)(伤害)灾(灾难)(灾害)

难(灾难)(苦难)继(继续)(后继有人)

续(后续)(继续)退(后退)(退步)被(被动)(被子)

耕(耕田)(耕地)恢(恢复)(天网恢恢)

3.学生认读生词,抽读检测。

4.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

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完了吗?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

(泛滥淹没冲毁)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

谁再来读读?

过渡:

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学海泛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3.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扬帆起航

导入新课,对比朗读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观看洪水录像,读文感受洪水的凶猛和无情。

(ppt3-5)

A、孩子们,让我们首先一起穿越时空,去4000年前看看那洪水。

B、这洪水可真大啊!

文中哪些词写出了洪水的大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好这些词,读出洪水的大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突出显示相应的词语。

C、房屋被(),老百姓就(),这就叫做(无家可归)。

(课件显示“无家可归”一词。

D、看着洪水无情地冲毁人们幸福的家园,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你们的心情怎样?

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3.看图理解洪水被制服后人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感受人们的幸福、快乐。

4.人们不再无家可归,而是安居乐业,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谁带来的呀?

(大禹)所以,人们把他称为治水的伟大英雄。

对比朗读。

破冰前行

一、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㈠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禹首先做的事情,浪线画出禹后做的事情,说一说:

大禹首先(),然后()。

3.再读课文,找出表现禹治水不易的词。

交流

 出示句子:

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理解“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吃尽”“走遍”。

(2)补充千()万()

出示句子: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3)哪些词看出大禹挖河劈山的不易?

(4)你从这两个九字明白了什么?

4.观看大禹治水的录像。

你看到大禹在察看水流、地形和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吃了哪些苦呢?

5.想象说话:

大禹在察看水流、地形和挖河劈山的过程中,还可能吃了哪些苦呢?

6.指导朗读。

㈡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

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

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2.出示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3.内心独白,体会无私。

大禹十三年没有见过儿子,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进去看一看,难道他就不想自己的儿子吗?

那么,在夜深人静之时,大禹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坐在山上休息时,心里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4.朗读体会。

二、想象说话,升华感情

 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他率领他的治水大军回来了。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学海泛舟

补充积累,拓展延伸

1.读读背背《新三字经》。

2.在父母的帮助下找找读读历史上的英雄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6.朱德的扁担

设计者

何利

教者

课型

精读

课时

2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第周

星期

预习设计

我的再创造

1.我能在拼音的帮助下正确地朗读课文。

2.我能正确朗读下面的词语。

朱德扁担同志队伍敌人陡峭

打仗疼痛一根不料敬爱困难

3.我知道朱德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扬帆起航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

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

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

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破冰

前行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德(德行)(品德)扁(扁担)(压扁)

担(担子)(扁担)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

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陡(陡坡)(陡峭)

难(困难)(难办)斗(北斗七星)(升斗)

仗(打仗)(仗势欺人)疼(心疼)(疼痛)

根(树根)(根本)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

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

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

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学海泛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2.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扬帆起航

导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2.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3.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破冰前行

一、研读挑粮的艰险,感悟人物形象

1.出示:

从井冈山到茅坪。

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指名读)

2.师引导——就是因为路太远了,所以每次挑粮战士们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家,多么辛苦呀。

(指名读一读看谁读出录的难走,逐一引导读出路的难走:

有点远,很难走,真是非常难走。

3.就是这么难走的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感受红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吧!

4.过渡:

朱德同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也和同志们一起去挑粮,瞧他来了(出示句子:

“他穿着、、、、、、一块儿爬山”(指名读),看看他穿着什么?

又带着什么?

(出示草鞋图:

同学们这鞋子能穿吗?

他是用草和一些藤条编成的,我们想象走起路来会有哪些困难呢?

)再看看他箩筐里——(满满的一担粮食、多沉呀)谁来读这个词?

A、指名读(有点沉、更沉了、真沉呀!

)、齐读。

B、采访:

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朱德同志你难道不累吗?

二、研读战士的藏、想、劝

1.这个时候有人把扁担藏了起来,(板书:

藏)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呢?

(指名说)

2.师:

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

师出示句子:

“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名读)师:

朱德同志想着战士们,战士心里装着朱德同志,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意。

(师板书:

情)

3.师:

“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白天,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

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

4.师: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要是遇到刮风下雨,———(那就更艰难,常常走一步,滑两步,)但是朱德同志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你想对朱德说些什么呢?

(指名答)

5.师:

同学们想到的也是战士们想到的,再读句子:

“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6.战士们怕朱德同志累坏了会怎么样做呢?

(指名答)

(1)引出课文句子(指名读):

“大家劝他不要去挑粮,他不肯。

(2)引出:

“劝”(师板书),分析“劝”左边“又”,右边“力”说明费了很大力气去劝说,不仅是一次。

(3)假设你是小战士你会怎样劝说朱德不要去挑粮的呢?

(指名说)

7.师:

朱德会听大家的劝说吗?

出示句子:

“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1)“不料说明什么?

(指名答)

(2)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什么呢?

(指名答)

(3)为什么要“赶做”呢?

(师板书:

赶做)(指名答)(师补充:

不要搞特殊,战士能吃的苦,我——战士能受的累,我也——战士不怕——我也——作为军长更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师板书:

同甘共苦)。

8.师:

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指名答)所以大家见了这根写有“朱德记”的扁担时越发怎么样呢?

(指名答)师板书:

尊敬热爱

9.当你看到朱德赶做了一根扁担,假设你是藏扁担的小战士你会怎样想呢?

(指名说)

三、读全文:

让我们再好好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共同来感受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吧!

四、总结谈话。

(出示图片)《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

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出示朱德图片资料)这就是朱德同志,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故事。

学海泛舟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搜集更多的伟人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7.难忘的泼水节

设计者

何利

教者

课型

精读

课时

2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第周

星期

预习设计

我的再创造

1.我能在拼音的帮助下正确地朗读课文。

2.我能正确朗读下面的词语。

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3.关于傣族和周恩来总理我还知道:

傣族

周恩来总理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扬帆起航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

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

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

(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

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

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

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破冰

前行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泼(泼洒)(泼水)度(度过)(一年一度)敲(敲门)(敲打)

龙(龙舟)(龙船)驶(驾驶)(行驶)容(容易)(笑容)

踩(踩到)(踩死)铺(铺上)(铺开)盛(盛饭)(盛满)

碗(碗筷)(大碗)祝(祝福)(祝愿)福(福气)(有福)

健(强健)(健康)康(安康)(康复)寿(长寿)(寿命)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情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总结

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队总理的热爱吧!

学海泛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扬帆起航

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再读一读。

()的地毯()的龙船()的头巾

()的花炮()的泼水节()的山峰

(鲜红的地毯漂亮的龙船水红色的头巾好看的花炮难忘的泼水节高高的山峰)

破冰前行

一、学习1~3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短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

(火红火红的)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年”指哪一年?

(今年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人们特别高兴。

“今年”指1961年)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画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

为什么(“赶来”有“急切”的意思。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都愿意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总理,大家恐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个大早。

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示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

由此可以看出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

读一读有关句子。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驶过很多轮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

)“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应该怎样读?

(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4~6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以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

(2)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一段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和人民是一家人。

(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民祝福。

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

(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

(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把节日热烈、欢愉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4.学习7~8自然段

(1)这两个句子各用上叹号表达了什么?

“幸福哇”“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作用。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及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难忘”。

学海泛舟

1.齐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设计者

何利

教者

课型

交际

课时

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第周

星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1.早就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故事、编故事呢?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

有没有信心?

再大声一点!

3.请你们把书打开81页,这节课我们要看这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老师读图下的两段话,看看有会么要求?

(板书:

看——想——说)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请你们看,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学生自由看图,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①看图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

板书:

(吃饭)

(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②孩子在做什么?

爸爸开门做什么?

(板书:

看书)

(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①餐桌前是谁和谁?

谁不在?

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②谁能来说说?

(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①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

②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

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3)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

(幻灯出示图片),读题目要求,想一想:

这个故事需要几个角色:

小明、爸爸、妈妈,剩下的小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成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轮流进行表演。

好,现在开始吧!

四、感悟故事,拓展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师: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

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B、学会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

C、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们!

3.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好看的书《绿影仙踪》,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六

设计者

何利

教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