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591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1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 升和毫升第1课时 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及练一练第1~4题.【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量含义,认识测量工具以及“升”和“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

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并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3。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容量的含义,会用测量工具测量水杯的容量,能读出包装盒上的液体容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升、1毫升有多少“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1.教师谈话引出喝水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完全不同的杯子,并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

师: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杯子,一个高一些、一个矮一些。

猜猜看,哪个杯子装水多?

学生汇报。

师:

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意见,到底哪个杯子盛水多呢?

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两个这样的杯子,现在我们就分组试一试。

2。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盛水”实验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想办法检验自己的估计,并指导学生注意安全。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思考、发现比较的方法.3.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交流不同方法。

师: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实验的方法和结果给大家说一说?

拿上你们的杯子,一边演示一边给大家说。

指名回答。

4。

教师演示“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分别倒入一样的杯子中的方法”让学生比较。

5。

介绍容量的概念。

师: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两个杯子哪个装水多.在数学上,哪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板书:

容量)教师用手指向两个杯子,问:

这两个杯子哪个容量大?

指名回答。

二、自主探究、体验概念1。

教师拿出两个高度一样、粗细不同、装的饮料高度一样的瓶子。

先让学生观察、交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讨论:

怎样比较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学生汇报。

师:

现在老师就发给每个小组一组测量工具,仔细观察,待会儿给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要给学生充足的讨论、交流的时间,最后教师进行演示)师:

究竟哪瓶饮料多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呢?

学生汇报。

2.认识量筒和量杯。

教师提问:

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饮料的多少?

引出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初步了解各种测量工具。

学生汇报。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演示)3.认识“升”和“毫升”及字母表示。

师:

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仔细.刚才有同学说到量杯上有“mL”这样的英文字母,这是一个表示容量的单位,叫毫升;

还有一个更大的单位是升,用“L”表示。

在认识测量工具的基础上介绍升和毫升,并板书:

升—-L毫升——mL4.启发学生举出其他用升和毫升作计量单位的例子。

师:

你还知道哪些用升或毫升作计量单位的液体?

指名回答。

5.测量饮料有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试着读出量杯里饮料液面所在的刻度。

(教师注意指导读的方法)三、实际测量、熟悉方法练习往量杯里倒水。

(1)用量杯量出150毫升的水;

(2)用量杯量出80毫升的水;(3)用量杯量出800毫升的水。

师:

刚才我们用量杯准确地量出了这两瓶饮料的多少.现在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现在我们就小组合作。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

2。

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师:

现在让我们一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两个一样的杯子,里面的水不一样多,怎样才能使两个杯子里面的水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师:

学习了这节课,我想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不同的收获,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还想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

看看你的家里有哪些液体物品是用升或毫升作单位的,记录下来,并记下你从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六、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容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情况下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不足之处]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有些学生根本无法说清为什么这个杯子的容量大而那个杯子的容量小。

[再教设计] 利用数学日记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生活经验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逐步使他们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合理描述事物.第2课时 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3及练一练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1升=1000毫升,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知道1升=1000毫升和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100mL的量筒、1000mL的量杯以及水槽.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师:

同学们,把你课下搜集到的有关升与毫升的物品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生、师生交流)师:

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有的液体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有的液体物品是用升作单位的,那么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二、自主探究1.复习。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它们用字母分别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

那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探究一下.2.实验探究。

(1)猜想实验结果。

师:

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这个量筒装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倒够1000毫升?

学生汇报。

(2)提出实验要求。

师:

下面我们分组做实验,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

(PPT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①看清楚量筒的刻度.②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③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入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④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也不要伤到自己。

(3)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交流。

师:

谁愿意将你们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

大家通过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

倒10次正好倒够1000毫升的水。

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对的。

老师再告诉你们:

1000毫升也叫1升。

谁能说一说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

对,1升等于1000毫升。

(板书:

1升=1000毫升)师:

同学们刚才分组做了实验,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实验的录像片.(PPT课件出示)3.沟通生活。

(做一做)师: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1升水有多重呢?

你会测量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集体汇报)师生通过测量得出:

1升水重1千克.三、巩固新知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4,5题。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3题。

四、达标反馈1。

填一填.1升=(  )毫升       3升=(  )毫升5升=(  )毫升       4000毫升=(  )升8000毫升=(  )升6升是(  )个1000毫升,也就是(  )毫升2。

在括号里填上“”“”或“=”.6000mL(  )7L3L(  )300mL560mL(  )650mL11L(  )13L1升40mL(  )1400mL3400mL(  )4L3。

请你做裁判。

(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只用毫升作单位。

(  )

(2)一个洗脸盆能装水4升.(  )(3)爸爸发烧,医生给他挂了25升的药水。

(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在教学1升=1000毫升时,先用量筒量出100毫升的水,接着将它倒入容量是1000毫升的量杯中,通过实验得出:

10次正好倒够1000毫升。

这时教师告诉学生:

1000毫升也叫做1升。

这样进一步认识了“升“这一数学概念,又通过实验操作,得出1升=1000毫升这一数学结论。

最后在做一做环节,通过台秤来测量1升水有多重,并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这样的环节设计,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去理解、去感悟100毫升、几百毫升、1000毫升(1升)的水到底有多少、有多重,建构空间表象。

[不足之处] 课堂上活动时间过长了,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活动本身吸引,当活动结束后,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纪律也难以控制。

[再教设计] 活动中,心里要一直带着任务去引导学生,既让学生人人参与操作,又让他们明确实验结果,知道单位升、毫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1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1及练一练第1~5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学习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简单的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

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掌握列表法和口算法口算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

3。

在自主探索、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活动培养会思考、肯交流并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快速口算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师: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个与救灾有关的数学问题。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1)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并读题,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情况和问题.学生汇报。

师:

要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知识,今天我们就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二、探究新知师: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师:

哪位同学愿意把小组讨论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指导学生说出:

求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就是求250里含有几个50,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为250÷50。

师:

250÷50你会计算吗?

自己尝试计算,然后小组讨论一下,最后全班交流。

(学生在介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算法)引导得到:

可以把250看作25个十、把50看作5个十,25个十除以5个十等于5,所以250÷50=5。

三、巩固新知1。

完成教材第6页“试一试”。

2。

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5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不足之处] 

(1)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2)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

如:

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

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再教设计]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楚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第2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2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1。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在估算和自主尝试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确定商的位置。

4。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书写位置,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教师出示口算卡片.720÷90=    450÷90=    810÷90=240÷60=420÷60=630÷90=二、引入新知师:

同学们,我国已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六号”飞船,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航天飞船,学校决定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航天博物馆。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2)三、探索新知1.明确题意。

师:

你从这段话和表格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需要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指名回答.师:

你是怎样理解“每批参观的人数不得超过60人“和“至少要分几批参观”的意思的?

2。

独立探究.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至少要分几批参观呢?

师:

刚才同学们估计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吗?

3。

独立尝试。

指名板演。

4。

小组讨论。

商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5。

全班交流,写出算式和答语。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白:

523里面有8个60,还余43,所以8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师: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算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

我们估算的是要分9批,为什么计算的结果是8批呢?

(指名回答)师:

对,就像这位学生说的,剩下的43人还要再组一批。

现在你就说说怎样写答吧。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答:

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四、尝试应用(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师:

如果全校师生每70人分成一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组呢?

(学生独立思考,用竖式计算,然后再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剩下的33人不够分成一组,所以最多分成7组。

五、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2题。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弄清题意后,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计算。

2。

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3题。

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关注计算的正确率。

3。

完成教材第9页“问题讨论”。

这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先让学生讨论亮亮和丫丫的答案,再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使学生理解:

每20米1个间隔,先求出可以分成几个间隔,用除法计算。

因为路的两端都要植树,所以植树棵数=间隔数+1。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课时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质疑、猜想、观察、交流、归纳,亲历探究整十数除三位数的计算过程,从中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角度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不足之处] 

(1)学生做题时,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余数忘写,横式答案抄错。

(2)有些学生在商和整十数相乘时,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直接用商和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字相乘,把个位的零给扔了.[再教设计] 做好批改记录,针对个别学生有困难或疑惑的地方给予一对一指导和帮助。

集体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中教师加以改进。

第3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不调商)【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页例1及练一练第1~5题.【教学目标】1.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不调商)的除法.2.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不调商)的试商方法。

3。

引导学生估算、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不调商)的笔算方法。

4。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借助估算体会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不调商)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竖式计算。

218÷90=      382÷40=二、谈话导入师:

同学们,愉快的暑假结束啦!

假期里你们不但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而且身体也长高了。

这不,小明的妈妈就准备为小明买一双鞋。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看小明在商场了解到的一些情况.(PPT课件出示)三、自主探索1.解决问题

(1)。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师:

我们现在就来帮小明妈妈算一算.(提出问题1)让学生先估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23接近20,可以把23看作20进行试商。

让学生列式,并用上节课的知识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

交流算法时,重点使学生理解除数23接近20,把它看作20计算比较方便.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3的书写位置。

(这里如果出现学生在竖式中把商3和20相乘,教师要重点讲解)教师板书竖式计算.2.解决问题

(2).师: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你们共同探索出了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那么,我们用这种笔算方法帮小明的妈妈解决第二个问题好吗?

(提出问题2,生列出算式)提问:

把69看作几十试商比较合适?

为什么?

师:

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来。

(生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集体订正。

四、尝试应用师:

你们表现得真棒,帮小明妈妈解决了问题。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问题需要你们帮着解决,你们愿意吗?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三道题的除数各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独立完成。

教师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

五、综合应用1。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2题。

这是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5题.按题目要求,先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

3。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教材第11页“问题讨论”。

这是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给学生尽量多的交流机会。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帮小明的妈妈解决了鞋价问题,还掌握了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接近整十数)的方法。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这节课就到这里。

七、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试商的过程不像一般的定义和规律,它不是绝对的,需要学生把它内化成一种计算技巧,所以在教学时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引导学生不断通过例题体验试商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 本节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后,就把商和整十数相乘。

(2)竖式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特别是有进位的不熟练,退位减法正确率低。

[再教设计] 试商完成后把除数上面的整十数划掉,再把商和除数相乘;

加强口算练习,培养学生及时检查、验算的习惯.第4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调商)【教学内容】教材第12~13页例2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1。

经历自主探索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的过程。

2。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调商)的除法。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调商)的除法。

【教学难点】调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PPT课件出示)二、谈话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去过邮局吗?

知道邮局是干什么的吗?

学生回答.师:

同学们说得对!

邮局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光明小学的同学们也了解邮局的这些业务,他们想把同学们捐赠的196本图书通过邮局寄给山区的小朋友.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2情景图)学生回答。

师:

老师建议可以20本一包,也可以30本一包,还可以40本一包,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用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调商))三、探究新知1。

尝试20本、30本、40本一包。

(不调商)师:

每20本包一包,怎么样?

(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最后写出算式)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1)计算说明:

196÷20=9(包)……16(本) 196÷30=6(包)……16(本) 196÷40=4(包)……36(本)

(2)通过数学推理说明:

每包是整十数都不行,因为整十数乘一个数,个位是0,而196的个位不是0。

2.22本一包(四舍调商)。

师:

看来每包是整十数都不行,老师有一个建议:

每包22本可以吗?

请同学们算一算。

计算时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师:

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上面的试商过程,数学上我们叫做调商。

可以用下面的算式来表示。

(PPT课件出示)196÷22=8(包)……20(本)3.28本一包(五入调商)。

师:

每包22本可以包8包,可是还剩下20本,这样包也不太合适,如果每28本包一包,能正好包完吗?

自己计算一下,看一看计算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想一想应该怎样解决。

(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PPT课件出示)196÷28=7(包)师:

刚才我们帮助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解决了包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除数是两位数除法需要“调商”的笔算。

现在我们议一议,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调商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只要意思对,就给予鼓励)指名回答.四、巩固新知1。

完成教材第13页“试一试“。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4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我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