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V.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465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V.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V.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V.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V.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V.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V.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V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V)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是2007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语,这五句迎宾语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

①平等团结②友好相处③以礼治国④和平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4.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

这种现象发始于()

A.秦朝B.汉代C.宋代D.清朝

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B.成为封建统治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6.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文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凸显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道家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

D.强化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7.李贽说: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D.强调个性,主张个性的解放

8.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

“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9.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10.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

A.唐诗和宋词B.国风和《离骚》C.楚辞和汉赋D.国风和汉赋

11.有学者指出:

“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

”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鉴的直接资料是()

A.《海国图志》B.《变法通议》C.《中外纪闻》D.《庶民的胜利》

12.今天,我们如此普遍地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们是()

A.《狂人日记》和《新青年》B.《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C.《再论问题与主义》和《文学革命论》D.《革命军》和《文学改良刍议》

1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

“林则徐说:

我销;洪秀全说:

我反;康有为说:

我变;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14.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代表了当时民主革命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5.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新民主主义论》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

1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C.新民主主义D.邓小平理论

17.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18.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完善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解放的产物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其对科学共产主义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

A.改革开放的理论B.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C.一国两制的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关于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20.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④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成就

A.①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21.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

A.让每个成年人都参与国家管理B.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C.国家应由少数精英分子来治理D.人类是有能力认识自然的

22.伏尔泰认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

文艺复兴的“创造”主要表现在()

①诵读古典文化②批判精神统治③鼓吹人性解放④倡导思想自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

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B.灵魂得救的途径C.权力的产生D.生命的起源

24.“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

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以上材料表明卢梭()

A.捍卫人民主权B.主张开明君主制

C.主张三权分立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25.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26.康德认为: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

”这一言论说明

A.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B.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D.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27.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

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是害怕大自然的黑暗。

请你给宣传材料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的到来

28.某学校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

讲题包括了:

“雪莱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和“雨果的小说艺术”等。

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

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拟定为()

A.启蒙运动的学术B.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

C.现实主义的文化风格 D.浪漫主义的文艺

29.“你是我的兄弟和姊妹,是爱的世界,生命象花和蝴蝶,相互依偎才会美……”传唱全球的奉献爱心之歌《WEARETHEWORLD》(四海一家)属于()

A.摇滚乐B.浪漫主义音乐C.表现主义音乐D.新古典主义音乐

30.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

对此展开文学批判的代表作品是 (  )

A.《悲惨世界》B.《人间喜剧》C.《太阳照样升起》D.《日瓦戈医生》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

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老者曰:

“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

“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

遂至于无可奈何。

是果不可去邪?

盖亦未知其方也。

……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

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7分)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4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

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

……制治固有本也。

……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主张。

(6分)

 

(2)材料三两则史料同属维新派的主张,就政治制度的建构而言,有何差异?

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来推断差异原因。

(4分)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

(3分)

http:

///

3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

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

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

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

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1分)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1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6分)

 

景洪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下期期中试卷(答案)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C

B

A

B

C

C

C

B

A

B

B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B

B

C

C

B

A

C

D

D

D

A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5分)

(1)分别指:

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3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

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

(4分)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

(4分)

(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4分)

32.(13分)

(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是君主立宪。

(6分)

(2)前一材料明确主张君主立宪,后一材料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只是上书言事而已。

康有为依靠皇帝来变法。

(4分)

(3)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

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3分)

33.(12分)

(1)文艺复兴时期:

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启蒙学者:

以理性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

(4分)

(2)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1分)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

(1分)

(3)文艺复兴:

确立人的尊严和价值,要求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2分)

宗教改革:

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2分)

启蒙运动:

弘扬理性精神,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