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8900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3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docx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docx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

 

一、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1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1.1.1长垣县2021年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程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

1.1.1.2现行的施工验收标准、规程和标准,本地区的技术、质量和平安的规定。

1.1.1.3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分析,结合本公司的工程施工经验。

1.编制原那么

1.1.2.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根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严格执行施工程序,遵守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

1.1.2.2实行施工、设计和建设单位三结合,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施工生产工作。

1.1.2.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1.1.2.4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平安生产的原那么下,推行ISO9002标准化管理和实行平安生产责任制。

1.1.2.5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

1.1.2.6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好文明施工。

1.1.2.7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

1.1.3编制采用标准和标准规程

1..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

〔JTJ032—94〕

1.1.3.2?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标准?

GBJ50092-96

1.1.3.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268-2021

1.1.3.4?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90〕

1.1.3.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

〔JTJ033—95〕

1..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

〔JTJ032—94〕

1.1.3.7?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91〕

1.1.3.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071—98〕

1.1.3.9?

地基与根底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GBJ202—83〕

1.1.3.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4—2002〕

1.1.3.1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268—97〕

1.1.3.12?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标准?

〔GBJ141—90〕

1.1.3.13?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90〕

1.1.3.14?

城市测量标准?

(CJJ8-99)

1.1.3.15?

公路工程施工平安技术规程?

(JTJ076-95)

1.2工程概况

1.

1.本工程是商业街道路改造工程。

商业街既是贯穿樊相镇区东西中轴线,又是镇区对外交通最主要的通道。

本工程设计长度710.34m,是樊相镇次干路。

商业街与S213省道等道路相交,S213省道为现状路。

现状地势比拟平坦,地面高程在59m~61m之间。

现状道路路面宽度为10m,于2021年前后改造过一次,现状路面状况根本良好。

原路面结构:

18cm厚C30水泥混凝土+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人行道现状路面结构层6cm厚人行道砖+15cm厚12%石灰稳定土铺装,,人行道颜色及铺设方式参差不齐。

1.本次道路设计时,根据业主要求,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处理方案如下:

根据现场踏勘并结合建议方要求,在原机动车道加铺3.5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5cm厚AC-16C沥青混凝土〔下封层〕〔满铺至建筑物〕。

道路改造范围内现状排水沟不能满足排水要求,本工程范围内砖砌排水明沟〔〕全部撤除,并重新设置雨污水合流管道,另见单体设计。

1.本次雨污水管道施工前,应首先查明原有地下隐蔽工程,确保现有管线的平安。

施工中如遇管线冲突,请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联系,协调产权单位共同商定解决。

1.

〔改造人行道〕〔加宽机动车道〕+10m〔现状道路〕〔加宽机动车道〕〔改造人行道〕,人行道改造宽度原那么上为1.5m,施工过程中随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满铺至现状建筑物〔构筑物〕。

本工程平面依据商业街现状测量图线型走向进行。

平面设计中,保存了现状道路的平面交叉口,与规划路交叉口预留、平面直线通过的形式,今后规划道路建设时一并实施。

商业街与相交主、次干道路口不进行拓宽渠化设计。

1.

商业街为改造道路,改造方案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程无法做出较大调整,根本依据现状实测标高进行拟和,局部高程与现状相差较大时,沥青混凝土保证最小厚度6cm。

在施工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对路面高程进行拟合,以更贴近现状。

1.

商业街设计宽度为16〔改造人行道〕〔加宽机动车道〕+10m〔现状道路〕〔加宽机动车道〕〔改造人行道〕,详见?

标准横断面?

;机动车道设计横坡1.5%,人行道与机动车道路缘石高出地面10~15cm。

由于现状道路横坡不均匀,局部机动车道加铺段按设计横坡控制时,加铺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可适当调整横坡,但必须保证道路横坡连续性;人行道宽度及横坡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作。

1.

1.2.2.3.1机动车道路面:

1.2.2.3.现状机动车道路面〔10m〕改造:

即3.5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5cm厚AC-16C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下封层(0.6cm厚)。

商业街现状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根本良好,因占道经营路面垃圾等杂物较多,喷洒乳化沥青前,必须将路面垃圾等杂物彻底清理干净并凿毛,必要时采用空压机进行清理,并保持路面枯燥无杂物。

1.2.2.3.加宽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厚度为42.5cm:

即3.5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5cm厚AC-16C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下封层(0.6cm厚)+1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1.2.2.3.下封层采用PC-1乳化沥青,用量1Kg/m2,撒布0.5cm碎石料,碎石用量6~8m3/1000m2。

在沥青层之间,应设置粘层,粘层沥青宜采用PC-3乳化沥青,洒布数量宜为0.4L/m2。

应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洒,洒布时要求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喷洒要求均匀,边角处要求人工涂刷。

1.2.2.3.沥青路面施工时,沥青及碎石等材料须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前方可使用。

沥青路面铺筑前,应仔细检查现状路面准备情况,出现松散时应进行处理,并防止污染。

1.2.2.3.沥青路面施工严格按?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

〔JTGF40-2004〕。

1.2.2.3.2人行道路面结构层设计时采用不停车荷载,结构层厚度为29cm,从上到下依次为:

6cm厚通体砖+5cm厚干拌灰砂〔水泥:

砂=1:

6〕+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人行道采用单向横坡坡向机动车道,坡度1.5%。

人行道砖采用通体砖,尺寸30X15X6cm,详见?

人行道铺装图?

1.2.2.3.3行道树采用栾树〔胸径6~8cm〕,间距为6m,遇路口〔包括规划〕及商户出入口可适当调整。

行道树要求采用种植土,ph值为5.5—7间壤土,疏松;不含建筑和生活垃,种植土厚度不小于80cm。

1.2.2.3.4商业街现状两侧均有砖砌排水明沟〔〕,现状排水沟淤泥等杂物应全部清理干净,并设置雨污水合流管道,施工时应结合排水工程,另见单体设计。

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与监理方、设计方协商沟通。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与原机动车道紧密衔接,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回填30cm厚12%石灰土〔夯实〕。

1.

施工时对于路基范围内的腐殖土和生活垃圾及其他不良土质应予去除,对于去除的草皮、树根和粒径大于10cm的建筑垃圾等杂物不得作为路基填土。

土基压实度要求〔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段路槽下0-80cm的压实度为94%,80-150cm的压实度为92%,150cm以上的压实度为91%;挖方及零填方路槽下0-30cm为94%。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土。

填方边坡采用1:

1.5的坡率,挖方边坡采用1:

1的坡率。

1.

1.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5Mpa,压实度应到达96%,基层材料中水泥采用优质硅酸盐水泥。

1.2.2.5.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碎石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范围符合?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

〔JTGD50-2006〕中表骨架密实型级配的要求,配合比设计最终依据工地试验室试验数据为主。

1.沥青混凝土面层:

沥青要求采用A-70,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应满足有关技术标准规定。

1.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遵循?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

(JTGF40-2004)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集料级配及最正确沥青用量。

1.一般要求

铺装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以下材料:

各种原材料的质检报告,各种机具规格、性能、数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试配试铺结果和检测报告,经认可后才能开始施工。

铺装过程中应封闭交通,且不允许其他工程交叉作业,不允许施工车辆在铺装层上转弯、掉头及制动、行驶速度不大于10km/h,其他车辆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

1.原材料性能检测

各种原材料均应有材料供给商提供的检测报告。

1.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要求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机械拌制,沥青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拌和厂拌和的沥青配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别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1.沥青混合料的接缝要求

沥青混合料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

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

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1.人行道平整度要求到达5mm〔3m直尺〕。

1.侧石的线性直顺度要求到达≤20mm〔20m长度〕。

1.

1.2.3.1管材:

道路雨水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管根底采用120°砂石根底,管道采用开槽施工。

1.2.3.2检查井井盖及井座、爬梯均采用复合材料,车行道下采用重型井盖座,其他为轻型井盖座。

重型井盖荷载等级不小于360KN,轻型井盖荷载等级不小于210KN,井盖座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井座。

1.2.3.3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篦雨水口,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据实调整,雨水口设置在交叉路口的低处或沿道路及绿化带的低测布置。

雨水篦子:

采用球墨铁防盗篦子,雨水井篦高程应比周围沥青路面高程低1~2cm,雨水联络管均采用DN300Ⅱ。

1.2.3.4管道敷设:

雨水管高程均指管内底,管道均埋地敷设,详见图纸。

1.2.3.5预留雨水用户支管,其位置、数量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1.2.3.6沟槽开挖及回填要求:

无论采用何种挖土方式,都不得扰动基层土壤,杜绝超挖,如果超挖按照?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268-2021〕4.4执行。

沟槽开挖前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法将地下水降至沟槽底下500mm,然后进行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和回填根据土的类别按照?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268-2021〕4.3、4.5执行,并采取必要的平安措施。

1.设计概况

1.

1.2.4.1.1本工程在商业街0+280处南侧设一照明配电箱,配电箱距侧石0.5米。

电源引自附近变压器。

埋地局部电源线采用XF7-12-φ100碳素波纹管保护,穿越道路时穿GG150镀锌钢管保护。

1.2.4.1.2路灯的控制由安装在照明箱内的路灯无线监控终端完成,监控终端可实现的灯具控制模式有时控、光控、时光混合控制、手动控制等,能够纳入路灯监控系统,且能实现无线远程监测及控制功能。

1.

1.0+280处南侧设一照明配电箱,配电箱距侧石0.5米。

电源引自附近变压器。

埋地局部电源线采用XF7-12-φ100碳素波纹管保护,穿越道路时穿GG150镀锌钢管保护。

1.2.4.2.2路灯的控制由安装在照明箱内的路灯无线监控终端完成,监控终端可实现的灯具控制模式有时控、光控、时光混合控制、手动控制等,能够纳入路灯监控系统,且能实现无线远程监测及控制功能。

1.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

1.LED灯。

1.2.4.3.2本设计的道路照明灯具均采用单臂金属柱灯,灯杆高10米,安装高度10米,悬挑长度为1.2米,灯具功率为100W;采用双侧交错布置,间距约30米,灯具的仰角10°。

1.2.4.3.3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

灯具选用半截光型,随灯配熔断器等相应的附件,灯具效率要大于70%,光源的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灯具光源腔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电气腔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43,灯具功率因数不低于。

1.照明配电系统的接线

1.2.4.4.1由供电干线引至灯具使用T接端子引出的绝缘导线采用XF7-12-φ50碳素波纹管保护,为平衡三相负荷,灯具的接线顺序为:

一般路灯按L1,L2,L3,L1,L2,L3的三相跳跃接线顺序.

1.2.4.4.2电缆接线从干线进入灯杆后按灯具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插瓷保险,灯保险额定流为10A,保险丝额定电流为4A;接线板应在灯杆接线口内固定,上灯线采用²。

1.照明供电管线敷设

1.VLV-1KV-5X16mm2,道路照明每回路均埋XF7-12-φ100碳素波纹管,穿越道路及现状路口时改穿GG150镀锌钢管保护。

1.2.4.5.2路灯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上,距机动车道道牙0.5米处埋设。

1.2.4.5.3照明电缆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内,距机动车道道牙0.8米处敷设。

1.照明线路穿管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埋深不小于0.5米,在车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7米。

1.接地系统

1.灯具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利用金属灯杆的根底钢筋作重复接地,要求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如实测接地电阻大于4欧姆,那么增加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的安装详见96D702-2?

常用灯具安装?

1.电气装置的以下金属局部,均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电力电缆的金属接线盒和保护管;路灯的金属灯杆;其他因绝缘破坏可能使其带电的外露导体。

1.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拦、电力电缆的金属接线盒和保护管等均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1.

1.照明电缆与其他管线交叉时应满足标准要求,不满足要求时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工程竣工验收可参照?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303-2002及?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89-2021进行。

1.2.4.7.3所有电气设备应选用国家现行的技术先进的产品,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1.

见附表一:

主要工程量表。

本工程量表统计未包括软土根底处理和撤除电线杆等障碍物等工程量,撤除砖砌片石排水沟、撤除现状人行道及路缘石、排水沟回填等工程量可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由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跟踪计量认可。

1.3施工部署

1.工程部组织机构的设立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展及业主利益,我公司将组织高效、精干的管理班子,按照工程法施工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及先进的施工工艺,按“质量、平安、文明〞的要求,精心组织施工,圆满完本钱工程的施工任务。

1.进一步推广以往工程法施工的成功管理经验,本工程施工实行工程法施工管理模式。

我公司将派出一批在技术管理上占优势的工程技术、行政管理人员组建工程经理部。

工程经理部行使六大职能:

方案、组织、协调、控制、监督、指挥职能,全权处理该工程事务。

为保证工程部六大职能的落实,公司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向工程倾斜,处于效劳地位。

1.工程经理部内部组织原那么:

以合同为纽带,以责任制为准绳,以经济调控杠杆,以优质、高效、低耗地完成工程任务为目标。

1.工程经理部领导班子由一名工程经理负责,一名工程技术负责人组成,设立施工技术部、工程部、物资部、质安部和综合办公室等部门。

1.工程经理部对工程工程实行综合目标方案管理。

综合目标主要表达为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平安生产和工程经济方案。

1.工程经理、工程技术负责人为本工程的主要领导层,负责本工程的方案、协调、监督与控制。

工地管理人员须按工程经理部的意图具体组织施工,认真负责各自专业范围内的管理工作。

工程作业层由公司统一安排,抽调具有较好操作技术和操作经验的工人组成。

1.二。

1.3.2工程部主要人员的职责

1.工程经理:

1..1工程经理是本工程工程负责人,主要负责整个工程工程的实施工作。

与业主、监理及其他各方联系,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负责贯彻实施工程工程质量方案,建立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以符合国际标准、有效的质量体系,保证整个工程符合设计、验收标准标准并到质量等级负责,对维修期间的维修保养效劳负责。

1..2负责进度方案的编制、实施、检查、调整;根据施工进度合理配置、调度施工机具、劳动力、材料以保证进度方案的顺利实施。

1.3.2.1.3确保施工能按国家标准、规程、工艺标准进行;负责组织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的整改措施,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1.技术负责人

1..1配合工程经理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和内业资料等方面的管理。

1..2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方案、技术方案、措施、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组织工程各部门进行图纸预审、会审。

1..3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并根据分析会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1..4参与一般不合格品的调查分析,并针对问题制定纠正措施。

1..5编制工程统计技术应用方案,指导、催促、检查、落实情况。

1.施工员

1..1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的具体施工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上的技术问题,安排施工进度,并与其他相关人员协调。

负责分管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对工序管理引起的质量问题负责。

1..2组织班组按标准、规程及工艺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

1..3组织班组的自检、互检、交接检,保证已完工程到达验收标准要求,保证不合格工序不进入下道工序。

1..4负责对作业班组进行质量、技术、平安交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质量活动记录,并保证记录能够客观、真是反映现场实际情况,具有完整性、可靠性和追溯性。

1.质检员:

1..1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检查并执行。

包括试验室和其它质量检查手段。

同时对工程各种质量标准,执行计量管理。

编制质量检查方案,并按方案对工程进行跟踪检查,形成质量检查记录。

1..2对检查中发现的轻微不合格品上发整改通知单,对整改结果验证,一般不合格品、严重不合格品及时上报,并参与一般不合格品的调查分析。

1..3及时反应各工程质量信息,协助工程工程师分析和总结施工中的质量状况。

1.材料员:

1..1根据进度要求,编制材料需用方案,采购方案,以保证材料能够及时进场。

1..2对各类进场物资进行验收、分类、堆放,做好各种材料检验、试验状态标识,做好进场验收记录;负责向材料供给商索取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或其他质量证明资料,并及时交于资料员保管。

1..3配合试验员对需复验的材料进行抽样。

1..4对不合格材料及时做出标识和记录,并做出处理意见报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

1.测量员:

主要负责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包括测量复核、放样、测量验收等有关测量工作。

1.试验员:

负责本工程的材料、结构的试验工作;包括原材料、建筑物的砼、砂浆试件;道路工程的试验工作。

1.平安员:

负责一切平安事务,管理施工机械设备。

包括工程各阶段的施工机械、施工人员操作的检查,以及防火、用电等危险操控制。

1.内业资料员:

1..1认真熟悉图纸,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标准、相关程序文件。

1..2主要负责工程技术资料及有关文档的整编和存档,负责分管业务的工作质量,以良好的工作质量确保良好的工程质量。

1..3及时办理工程技术洽商。

1.办公室负责人:

负责劳资管理、财务管理、方案统计、文明施工、保卫、日常生活事务和接待外界相关部门。

1.3.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场地的准备

1.3.3.1.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现场总平面布置进行平面规划,做好现场道路、临时设施的规划。

1.3.3.1.2了解现场地形、道路、供电、供水状况,做好有关移交工作。

1.3.3.1.3编制详细的临时用水、用电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1.3.3.1.4根据现场测量点,进行场地控制网的测量,设置高程控制测量标桩,建立测量控制网。

1.3.3.1.5搭建临时设施,包括仓库、加工区、配电房、办公室、食堂、厕所、职工宿舍等。

1.材料准备

1.3.3.2.1根据施工进度方案和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方案,作为备料、供料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

1.3.3.2.2根据材料用量方案,做好材料的订货和采购工作,并组织材料按方案进场及保管。

1.3.3.2.3认真做好进场材料的验收工作;查看其质量保证书或出厂合格证是否符合要求,需检查的材料应在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按规定要求及时交检、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1.施工机具准备

施工前必须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编制施工机具需用量及进退场方案并按施工组织机械进场就位。

1.劳动力准备

按照劳动力需用量方案组织好各专业队伍进场并办理有关手续,同时编制培训方案,包括规章制度、平安施工、操作技术和精神文明教育内容。

劳动力方案见附表。

1.技术准备工作

1..1熟悉与会审图纸

根据业主提供的图纸和地质资料,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全面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检查是否统一或遗漏,提出问题,经业主、设计单位和有关单位进行技术和图纸会审,做好会审记录并对重点、难点部位进行研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1..2原始资料调查分析

通过对建设地区的气候、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施工现场地上和地下障碍物状况等项调查,为编制总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1.测量准备工作

做好与业主的测量控制点及有关资料的移交工作,详细复核有关的红线点,设置水准点及沉降观测点。

1.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施工方案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分项施工方案,说明施工工艺和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劳动力组织和工程进度,质量和平安的保证措施,收集生产施工的各种经验性的资料。

1.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根据施工图预算工程量,列出各施工阶段主要工种、劳动力、材料需用量表,为编制工程进度提供依据。

1.技术与平安交底

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分别做好技术、平安、质量、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交底工作;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考前须知进行交底。

技术负责人向班组长和质检员进行技术交底后,班组长接受交底后要组织工人反复学习,实行层层交底制,并作书面交底存档。

1.3.4施工部署

1.工作协调

1..1工程经理部定期和不定期地主持由业主、监理、设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施工协调会;并协助业主协调与社会各业务部门的关系以确保工程进度。

1..2工程经理部根据总进度制定阶段性方案,组织协调工作会议,检查方案实施情况,制订、修正、调整下一阶段方案的实施要求。

1..3工程经理部定期地组织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平安生产、文明施工、技术资料等进行检查,并制定必要的奖罚制度。

1..4工程经理部每周编制工程进度简报,向业主和各有关单位通报工程进展状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有关各方了解工程的动态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1..5搞好沿路居民的协调工作,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充分解决在施工中的争执问题,以利于现场工作。

1.部署原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