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原电池 讲义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8595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原电池 讲义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节原电池 讲义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节原电池 讲义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节原电池 讲义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节原电池 讲义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原电池 讲义习题.docx

《第一节原电池 讲义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原电池 讲义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原电池 讲义习题.docx

第一节原电池讲义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讲义

电化学:

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与效率的科学,叫做电化学

第一节原电池

【相关知识回顾】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反应是失去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是得到电子的反应

2.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原电池正、负极规律

①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

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②正极——电子流入(电流流出)的一极。

一般是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③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出,流入正极,与电流方向相反

(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Zn-︱H2SO4︱-Cu原电池为例)

外电路:

(溶液液面以上部分)电子由Zn→导线→铜片

内电路:

(溶液液面以下部分)

溶液中的SO42-和OH-在电性的作用下,移向锌极;H+、Zn2+移向铜极,产生电流,故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离子流向电子流向电极反应

阴离子(SO42-、OH-)负极(Zn)Zn-2e-===Zn2+

溶液中(内电路)外导线(外电路)

阳离子(H+、Zn2+)正极(Cu)2H++2e-===H2↑

注意:

①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是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有电子的转移,所以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形成原电池

②原电池中负极一般溶解,而正极的作用是导体,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

③写电极反应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同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要求

④利用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同步训练】

1.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

2.有关用稀H2SO4作电解质溶液的锌铜原电池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流动的方向是从Zn电极流向Cu电极

B.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Zn电极移动

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D.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升高

(3)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

①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材料作电极

③有电解质(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或固态电解质)

④电极和电解质形成闭合电路

注意:

①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基本条件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某一条件

②在四个基本条件当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核心。

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是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有电子的转移,所以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形成原电池

③判断某装置是否为原电池的问题,要以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为标准判断,不能仅凭装置的外形下结论

④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进行原电池设计的基本依据

【同步训练】

1.下列装置能组成原电池且产生电流的是()

 

★2.有导线相连,并插入对应的液体中,其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Zn∣H2SO4(稀)∣CB.Cu∣AgNO3(aq)∣Ag

C.Zn∣CCl4∣CuD.Fe∣H2SO4(稀)∣Fe

锌铜原电池

1.【实验4-1】锌铜原电池

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连接起来(盐桥中通常装有含有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②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计

实验现象

①有盐桥存在时:

左边烧杯中的锌片质量减少,右边烧杯中铜片上有红色金属析出,导线上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②取出盐桥时:

电流计指针不偏转,铜片上没有金属析出,锌片质量也不再减少,说明无电流,未构成原电池

实验结论

Zn-Cu-ZnSO4溶液-CuSO4溶液-盐桥构成了原电池,发生了原电池反应

2.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

负极(锌片):

Zn-2e-===Zn2+

正极(铜片):

Cu2++2e-===Cu

总化学方程式:

Zn+Cu2+==Zn2++Cu

3.实验原理分析

(1)当有盐桥存在时,在ZnSO4溶液中,Zn片逐渐溶解,即Zn被氧化,Zn原子失去电子,形成Zn2+进入溶液,从锌片上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铜片,CuSO4溶液中的Cu2+从铜片上得到电子,还原成为金属铜并沉积在铜片上。

随着反应的进行,左边烧杯中溶液c(Zn2+)增大,右边烧杯中c(Cu2+)减小,此时,盐桥中的Cl-会移向ZnSO4溶液,K+移向CuSO4溶液,使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保持电中性,氧化还原反应得以继续进行,从而使原电池不断地产生电流

(2)取出盐桥,由于Zn原子失去电子成为Zn2+进入溶液,使ZnSO4溶液Zn2+的数目增加而带正电;同时,Cu2+获得电子成为金属铜沉淀在铜片上,使CuSO4溶液因SO42-的数目相对增加而带负电,这两种因素均会阻止电子从锌片上流向铜片,造成电流中断

4.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在此类电池中,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电解质,在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2)在原电池的内部,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运动而形成内电路。

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形成的内电路构成回路

【同步训练】

1.有关如右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

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2.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方法与技巧

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原电池有正、负两个电极,判断正极和负极的方法有:

(1)由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里,阳离子移向的一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是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同步训练】

1.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

Zn+2OH--2e-===ZnO+H2O石墨:

O2+2H2O+4e-===4OH-,根据此判断,锌片是()

A.负极,并被氧化B.负极,并被还原C.正极,并被氧化D.正极,并被还原

2.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2-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

3.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OH)2+2Ni(OH)2

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Cd(OH)2B.Ni(OH)2C.CdD.NiO(OH)

(5)根据现象判断

一般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者有气泡的产生的一极为正极

【同步训练】

1.如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用一根尼龙细丝吊着,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

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

2.如图所示,如果电流计指针偏转,a变粗,b变细,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a是锌,b是铜,c是硫酸溶液B.a是铁,b是银,c是硝酸银溶液

C.a是银,b是铁,c是硝酸银溶液D.a是铁,b是石墨,c是氯化铜溶液

(6)特殊情况的判断

有些特殊情况要考虑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

如Mg、Al与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

注意:

当Al、Fe与其他金属形成原电池时,一定要注意看清电解质溶液,如:

①(Al-|H2SO4(aq)|-Cu)组成的原电池,Al为负极

②(Al-|HNO3(aq)|-Cu)组成的原电池,Al则为正极

【同步训练】

(放电顺序特殊)1.把一小块镁铝合金放入6mol/LNaOH溶液中,可以形成微型电池,则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A.Mg―2e-===Mg2+B.Mg―2e-+2OH-===Mg(OH)2↓

C.Al+OH-―3e-===AlO2-+2H2OD.4OH-―4e-===2H2O+O2↑

2.将铜棒和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铝是负极B.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

C.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将Al片和Mg条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NaOH溶液中,分别形成原电池,则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是()

A.Al片、Mg条B.Mg条、Al片C.Al片、Al片D.Mg条、Cu片

4.将Mg条、Al条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原电池,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Al条表面虽有氧化膜,但可不必处理

C.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电流均是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D.Al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

★5.银器的保护主要是维持它的原貌,对于轻微腐蚀蒙有硫化银的银器,可将其和铝片一起接触浸泡在稀NaOH溶液中,经一定时间污迹消失,取出后用水洗干净,再用软布或棉团擦光。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OH-离子向正极移动B.在银表面上的反应为:

Ag2S+2e―===2Ag+S2-

C.在铝表面的反应为:

Al―3e-===Al3+D.在铝表面的反应为:

Al+4OH-+3e―===AlO2-+2H2O

2.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

原电池反应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如下:

(1)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两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

负极:

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

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注意:

若电极均为惰性材料,考虑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否能与负极材料反应。

能则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若不能与负极材料反应,则考虑空气中的氧气,由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待学)

(2)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必须遵循相关规律

电极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正、负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的规律

【同步训练】

1.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插入CuSO4溶液中,当线路中有0.2mol的电子发生转移时,负极的质量变化是()

A.增加0.8gB.减轻6.4gC.减轻5.6gD.增加5.6g

3.写原电池反应式的方法

(1)电极加减法

已知总反应式与其中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用减法求得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即:

负极反应=总反应-正极反应

正极反应=总反应-负极反应

(2)价态判定法

已知总反应式,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定两极反应,如:

Mg+2H+===Mg2++H2↑

负极:

Mg-2e-===Mg2+正极:

2H++2e-===H2↑

(3)简约判定法

原电池一般是活泼金属作负极,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所以可无视正极存在,只需根据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写出总反应式。

如(Zn-|CuSO4(aq)|-Cu)组成的原电池,则可无视Cu的存在,总反应式为:

Zn+Cu2+===Cu+Zn2+,再推导电极反应式:

负极:

Zn-2e-===Zn2+正极:

Cu2++2e-===Cu

【同步训练】

1.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组成原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

①Br2+2e-===2Br-②2Br――2e-===Br2③Zn―2e-===Zn2+④Zn2++2e-===Zn。

其中表示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的反应式分别是()

A.②③B.②①C.①③D.④①

4.原电池的应用

(1)由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及产生的现象来推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在原电池中,由于相对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活泼性相对较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因此,只要判断或已知原电池的正、负极即可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同步训练】

1.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几个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A.a>b>c>dB.a>c>d>bC.c>a>b>dD.b>d>c>a

2.表明金属甲比金属乙活动性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数比乙多B.同价态阳离子,甲比乙氧化性弱

C.甲能与盐酸反应放出H2而乙不能D.将甲、乙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乙上冒气泡

3.根据下列实验事实:

①X+Y2+===X2++Y②Z+2H2O

Z(OH)2+H2↑③Z2+的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

W2++2e-===W,Y-2e-===Y2+,判断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Z>Y>WB.Z>W>X>YC.Z>X>Y>WD.Z>Y>X>W

4.根据下列事实,判断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①A+B2+===A2++B②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

E2++2e-===E,B-2e-===B2+()

A.D2+>A2+>B2+>E2+B.D2+>E2+>A2+>B2+

C.E2+>B2+>A2+>D2+D.A2+>B2+>D2+>E2+

5.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把甲、丙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时丙为负极;把乙、丁分别浸入稀硫酸中,丁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大;把甲、乙用导线连接浸入稀硫酸中,甲上有气泡冒出;把丙浸入丁的硝酸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丁析出。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6.将洁净的金属片A、B、C、D分别放置在浸有食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下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

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A

A→Cu

+0.78

B

Cu→B

-0.15

C

C→Cu

+1.35

D

D→Cu

+0.30

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请依据表中数据判断:

(1)_______(填字母,下同)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_______金属一定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

(2)若滤纸不用盐溶液浸润而改用NaOH溶液浸润,则在滤纸上能看到蓝色沉淀析出的是_______金属

(2)设计原电池

由于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即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可能设计成原电池,因此可根据原电池装置中正、负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来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质溶液及电极反应。

如对于反应:

Fe+Cu2+===Fe2++Cu可知:

①电极材料:

负极——铁棒;正极——石墨棒或铜棒等其他还原性比铁弱的导体

②电解质溶液:

CuSO4溶液

③电极反应:

负极:

Fe-2e-===Fe2+正极:

Cu2++2e-===Cu

【同步训练】

1.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A

B

C

D

正极

Cu

Al

Zn

Fe

负极

Zn

Zn

Cu

Zn

溶液

H2SO4

CuSO4

ZnCl2

CuCl2

★2.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

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D.银片、铁片、Fe(NO3)2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3.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NO3为电解质溶液B.锌为原电池正极C.铁极质量不变D.铜为原电池正极

 

4.利用反应:

Zn+2FeCl3===ZnCl2+2FeCl2组成一个化学电池

(1)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

正极为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为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电池内溶液为100mL0.5mol/L的FeCl3溶液;当溶液中FeCl3全部被还原成FeCl2时,溶液中ZnCl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是________mol。

5.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验证Fe、Cu的金属活动性,他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有关实验项目。

 

(1)方案一:

有人提出将大小相等的铁片和铜片,分别同时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据此确定它们的活动性。

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2)方案二:

有人利用Fe、Cu作电极设计原电池,以确定它们的活动性。

试在右面的方框内画出原电池装置图,标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再设计一个验证Fe、Cu的金属活动性的简单实验方案(与方案一、二不能雷同):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6.某高二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Mg、Al

稀硫酸

偏向Al

2

Al、Cu

稀硫酸

偏向Cu

3

Al、石墨

稀硫酸

偏向石墨

4

Mg、Al

NaOH溶液

偏向Mg

5

Al、Zn

浓硝酸

偏向Al

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的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3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4中的铝做正极还是负极?

答:

_____,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

在原电池中金属铝做正极还是做负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电子的迁移,而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前,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迁移一般只是随机碰撞,当原电池形成后,闭合回路使电子的迁移变得规律有序,从而提高迁移速度,宏观上表现为反应速率的加快。

利用该原理,在实验室制取H2时,常用粗锌(含少量石墨或其他杂质)代替纯锌,利用粗锌中的各种杂质,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从而加快产生H2的速率;同理也可在纯Zn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形成Zn-|H2SO4(aq)|-Cu原电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同步训练】

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2.实验室中欲增大制H2的反应速率,最好的方法是()

A.纯Zn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稀硝酸

C.粗锌与浓硫酸反应D.纯Zn与稀硫酸、CuSO4混合液反应

3.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4.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各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c(SO42-)逐渐增大B.反应后溶液的pH增大

C.电子从铜片流向锌片D.Zn、Cu片上若同时有气泡冒出,说明锌片不纯

5.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pH值由大变小B.负极Zn的质量增大

C.若铜、锌两极上同时有气泡产生,则说明Zn不纯D.溶液中硫酸浓度不变

6.将等质量的A、B两份锌粉装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

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4)防止金属被腐蚀

如将Fe与Cu相连接,处于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此时Cu作正极,可以有效保护铜被腐蚀

【同步训练】

★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白铁(镀Zn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B.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被氧化形成保护膜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色保护层

D.在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几滴CuSO4溶液,可加快H2的产生

5.原电池知识总结

知识要点

实例

概念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Zn+Cu2+===Zn2++Cu

实质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构成前提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构成条件

①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两极”“一液”连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构成

负极:

还原性相对较强的材料

正极:

还原性相对较弱的材料

Zn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