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讨一本书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8379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想讨一本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想讨一本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想讨一本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想讨一本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想讨一本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想讨一本书答案.docx

《想讨一本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想讨一本书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想讨一本书答案.docx

想讨一本书答案

想讨一本书答案

【篇一:

高考语文小说练习答案】

阵》

1、BC

2①忠于职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②面对威胁不退缩(如“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

③坦荡、自信(如“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④关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

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

⑤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

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

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等。

3①“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②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4、①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②A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尖锐。

B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二、《想讨一本书》

5.甲、①乞丐向方先生讨书②方先生买书乙、①设置人物活动环境②展示主要人物的身份特征③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从环境、情节、人物三个角度考虑,意思对即可,对二条给1分,对三条给2分,写“点明时间、地点”不给分。

6.①他认为乞丐只会讨饭要钱,没想到乞丐会要书。

②他没有书给乞丐。

③在小姐面前丢了脸。

深层原因:

①人活着有钱就行了(钱)②不愿读书,购书只为装门面(懒)③不读书又死要面子(面子)(意思对即可,每条占1分)

7.表现:

改悔或顽固(都行,不占分)理由:

依据文意找出两条根据,每条占2分,不限字数。

8.d、e

三、《高等教育》

9、①“强”是一个靠自己的勤劳、智慧、人格走向成功的打工仔。

②他疼爱弟弟,敬重母亲。

③喜爱城市的美丽,却不自轻自贱。

④他没认为缝篷布低贱,认真能干。

⑤把公司当成自个儿的家,不图加薪,用人不讲私情。

⑥也不为当了经理而轻狂,他知道自己文化不高,但更知道什么比文凭更重要。

⑦他不崇洋媚外,在“外商”面前不卑不亢,自然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尊。

⑧保持了中华民族勤俭的美德。

10、“外商”带着翻译、秘书摆出一幅外国人的气派,是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或自认为洋人的身份高级)。

“强”提出“共进晚餐”后他的“迟疑”,是担心那种大吃大喝、大手大脚的作风,对合作产生了犹豫。

“强”表现出的中国人的不卑不亢及勤俭美德征服了他,使他作出了全作的决定。

11、如,运用细节使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朴实符合人物性格的需要;没有肖像、心理描写,使内容紧凑简洁人物丰满;人物语言简洁,对话不用引号,行文明快紧凑?

?

(符合文意,有特点有效果,即可得分)

12.ce(a错在“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b错在“强的母亲却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d错在“巧用?

?

对比,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文章题目: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

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

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

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

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

不,不行!

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

quot;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

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

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

(李丰春/文)

1.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

(3分)

2.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

(2分)

3.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

其性格特点是什么?

(6分)

4.请写出主人公小薇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

1.是第三自然段内容。

2.心理描写。

3.小薇和小男孩妈妈,小薇的性格特点是:

处世冷漠,多疑,以致误解。

小男孩的妈妈:

热心肠,与人为善。

4.其变化过程是:

猜疑、反感、拒绝、顿悟、惊服、愧疚。

《星逝》

他出生的时候,头上有五颗闪烁的星。

有人玄幻地解释,一颗是想像,一颗是沟通,另外三颗是活泼、信任和爱。

“假如?

?

嗯,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

?

“呵呵,爸爸不会有那么一天了?

?

“那如果呢?

”“没有如果!

“爸爸呀,只是如果?

?

“不要总是问我这些不可能的事情!

多想点有用的东西!

一颗星碎了。

13岁的时候,他陪爸爸散步。

“爸爸,今天下课很有趣,我和同学把各种诗词的句子打乱,再重新排列?

?

“问题是你肚子里有几首诗?

“我们翻了辞典呀?

?

“我总是让你多背些诗词,你背了多少?

“你背几首我听听!

“?

?

“今天晚上给我把《唐诗三百首》前五首背下来!

一颗星碎了。

17岁的时候,他放学回家迫不及待地和爸爸说:

“爸爸,今天老师让我们每人唱了一首歌,我同桌可真是卖力气?

?

“上课的时候?

“嗯?

?

也快下课了?

?

我同桌他?

?

“还没有下课竟然搞娱乐活动?

!

“可是我们今天的课堂任务已经完成了?

?

“那就不能温习一下吗?

你们那个年轻老师我原来就看不惯!

“爸?

?

“不行!

我明天得向学校反映一下!

只剩下两颗星。

21岁的时候,他默默吃完晚饭,便去房间看书。

爸爸走进来。

“儿子,吃完饭休息下再看吧。

“啊!

知道了。

“这是谁的笔记呀?

“同学的。

“你自己的呢?

“我上课的时候落下了几段,就?

?

“别人能记全你怎么就不能!

你比别人少什么了?

“我只是参照一下?

?

“上课你都干什么了?

这就是你的笔记?

写得跟猪爬的似的!

只剩最后一颗星。

27岁的时候,他带女友回家。

“你们怎么认识的?

“啊,在‘千人’。

“那是什么地方?

“一个迪厅?

?

就是跳舞的地方。

“什么?

女孩子怎么去那种地方?

“爸爸,这都什么年代了,年轻人都喜欢!

“这女孩子太不稳重。

“我建议你再考虑考虑。

他没有了星星。

几年后,他成了父亲。

(作者:

吕丁丁选自《小小说》2003年第23期)

1、请从“父亲”或“儿子”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对人物作出简要评价。

(4分)

2、请你结合原文谈谈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或语言上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分)

3、文中划线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2分)

4、“21岁的时候,他默默吃完晚饭,便去房间看书。

”句中加点的词,你如何理解?

(4分)

5、文中从“他出生的时候,头上有五颗闪烁的星”到“他没有了星星”,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这些星星没有消失,你认为他在27岁时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6、小说的结尾写到:

“几年后,他成了父亲。

”你认为“他”会怎样教育子女?

说出你的理由。

(6分)

1、父亲:

对子女的教育不得法,使儿子逐渐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品质。

儿子:

本来有许多宝贵的品质,但由于过份听从于父亲,逐渐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品质。

(从其它方面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2、对话的形式、语言含蓄委婉(任一点即可)

3、总结上文、点题(任一点即可)

4、和前面儿子主动和父亲谈心形成对比,说明父亲不得法的教育方式已经给儿子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5、会是一个富于想像,善于与人交往沟通,性情活泼,值得信任和充满爱心的人。

6、言之成理即可,如从“会由于他父亲对他的影响,也会用错误的方式或观念教育孩子,因为他自己身上美好品质的消失就说明他已经接受了他的父亲的说教。

”或“‘他’会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父亲。

”这二方面作答都是可以接受的。

【篇二:

第一讲参考答案】

2形型头投尤犹炫绚历临

3、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落乌啼霜满天

但余钟磬音

海日生残夜

虚心竹有低头叶

千里共婵娟

绝知此事要躬行

谁持彩练当空舞

阅读一

20、拟人(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钱在琴盒里的散乱状态,间接表现了弟弟愉悦的心情(得意的神态)(3分)

21、⑴与别的乞讨者因保护地盘而打弟弟,和下文写弟弟执着地帮助那些乞讨者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弟弟乐于助人的人格魅力。

(3分)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

(3分)(答到“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给2分。

22、写出了弟弟到广场上弹奏吉他,并不是为了乞讨赚钱,而是为了更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分)并照应了下文他对乞丐的关怀和所抒发的“心声”。

(2分)

23、“长风衣”:

①揭示了弟弟不是一般的乞讨者,用风衣能更好体现弟弟身上的艺术气)质(1分),他的“工作”绝不是为了钱(1分)。

②穿风衣还能掩饰弟弟有残疾的腿(1分),体现了弟弟坚强的个性(2分)。

文言文阅读:

1.南阳宋定伯夜晚遇鬼2.c3.机智、勇敢

诗歌鉴赏8、叠词。

好处:

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写出了柳条婀娜多姿、茂密青翠的特点。

9、诗中第三句描绘了柳絮洁白轻盈,洒满大地的景象(2分),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杨柳的怜爱(喜爱)之情。

(2分)

阅读三

1、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2分)

2、)

(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2分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或:

“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意思对即可)(2分)

4、“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意思对即可)(3分)

第二讲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洗濯干涸耸峙盘虬卧龙

2、辍学2、温馨3、莅临4、寒暄

3、精卫填海狐假虎威画饼充饥忠言逆耳

4、浅草才能没马蹄

梅须逊雪三分白

断肠人在天涯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为有源头活水来

壮心不已

往来无白丁

为伊消得人憔悴

示例:

(3分)示例:

小李,你好,你们的家园在这次地震中遭到重创,我们深表同情。

天灾无情人有情,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的亲人,希望你能化悲痛为力量,在这儿安心学习,学好本领以后为重建家园出力。

(符合语境、语言得体即可)

二阅读

6、田畴春图河畔图天空图果园图

7、颜色、长势、麦苗儿精神焕发,柳丝婆娑(4分)

8、呢喃喧嚷(2分)

9、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2分)

10、对春的热爱、赞美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11

想讨一本书阅读答案

1书讨书(或乞书、要书)买书(购书)

2拍、扔财大气粗,没有修养(只填“粗野”、“粗俗”亦可)“我才懒得选”“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不爱读书(填“不学无术”、“虚荣心极强”、“精神贫乏”等亦可)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组并分析其作用。

答:

一组:

方先生与乞丐的对比。

方先生有别墅,可没有一本书,说明他不爱读书,这与乞丐想读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精神乞丐,一个是物质乞丐,这一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荒芜、理想的氓灭。

(或:

这一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地揭示了不读书者的可悲。

)二组:

申女士的言行与方先生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方先生见到乞丐以调侃的语气说话,粗俗傲慢;而申女士对乞丐是“和颜悦色”地说,礼貌诚恳。

这一鲜明对比,突出了申女士“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彬彬有礼、知书达理的形象,衬托出方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粗俗鄙薄的人。

三组:

方先生整个别墅没有一本书与申女士随身携带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鲜明对比,衬托出方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不爱读书的人。

4.你怎样理解申女士“本书店没有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

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这句话?

答:

书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用书装点门面,是对书的糟蹋。

书应该属于那些热爱书、热爱知识,把书视为“有灵魂的生命”的人。

5.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你对“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的理解。

6.请写两句你平时积累的有关“书”的格言警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甘共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

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

-----谢觉哉

《论语》

17、(2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家

18.(4分)反省通“悦”,愉快诚实通“汝”,你

19.(2分)如:

温故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三人行,必

有我师、死而后已等

20.(4分)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孔子说: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体会与认识,凭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21.(4分)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2.

(2)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

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

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22.略作文评分标准见中考评分标准

第三讲参考答案

1、随风而(逝)不甘(示)弱实事求(是)(视)若无睹

(势)不可挡爱不(释)手(事)在人为(拭)目以待

(义)不容辞奇花(异)草开卷有(益)出其不(意)

人云(亦)云(易)如反掌深情厚(谊)(抑)扬顿挫

2.b

3、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地利不如人和

醉翁之意不在酒

荒于嬉

老骥伏枥

隔江犹唱后庭花

禅房花木深

路漫漫其修远兮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二)15、示例:

①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的愿望。

②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

③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

④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

16、起先“警惕”、“一脸狐疑”(不信任)后来“恍然大悟”、“点头答应”(理解),最后感到“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感动)。

17、⑴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

⑵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18、示例:

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

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

例如他对儿子说:

“我负责砌墙,?

?

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

?

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9、示例:

“怎么不可能?

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阅读二

21.

(1)这里指我的要求总得不到满足,而和妈妈意见不合。

(2)这里指想要得到事情真相的连续追问。

22.不能,两段的内容说明了我对妈妈克扣零花钱的不满,引出下文,我认为妈妈一定克扣了我的稿费,但最后却错怪了妈妈,使文章有起伏,更能突出妈妈对我的爱的主旨。

23.我猛抬头,整个身子为之一颤,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巴,一时无语。

顿时心中一阵愧疚,心

【篇三:

《项链》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誊()写契()约惊骇()租赁()....

奢()华亲呢()佳肴()寒伧()抹()布.....

请柬()瘦削()懊()恼...

2.选词填空。

(1)恼怒懊恼烦闷

①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______________

②她用______________的眼睛瞧着他,不耐烦地大声说?

?

③她不像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______________地把请柬丢在桌上。

(2)艳羡羡妒仰慕

①她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②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

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______________,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③她梦想跟那些女人所最______________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住宅的______________,墙壁的______________,家具的______________,衣料的______________,都使她苦恼。

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

a.破旧黑暗黯淡粗陋b.寒伧黯淡粗陋破旧

c.黯淡破旧寒伧粗陋d.寒伧黯淡破旧粗陋

4.把下面的四个句子重新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②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③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④陶醉于成功的光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

5.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你能借给我这件吗?

我只借这一件。

改写成祈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叫我发愁的是一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没有什么戴的。

我处处带着穷酸气,很想不去参加这个晚会。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的结尾,通过佛来思节夫人道破,所借项链是假的,但在前面作者已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

做必要铺垫和暗示的三项是:

()

a.玛蒂尔德做了衣服,没有首饰。

所以去向佛来思节夫人借

b.玛蒂尔德向朋友借项链时,朋友立刻说:

“当然可以。

c.珠宝店老板说:

“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d.佛来思节夫人很有钱,但未收到舞会请柬

e.玛蒂尔德还项链时,朋友没有“打开盒子”

二、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

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的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

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

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每当她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前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对面,她的丈夫揭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喜的神气说:

“啊!

好香的肉汤!

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

?

”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

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

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望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

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一连好几天。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寒伧②打盹③鲈鱼④佳肴

2.简析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段文字表现了玛蒂尔德()

a.对美的追求b.希望能有漂亮的衣服和珠宝

c.想摆脱寒酸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贵夫人

d.想摆脱寒酸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尊重的小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

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

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

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5.“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是:

()a.为能借到这样昂贵的项链而高兴得发抖b.为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而兴奋得发抖c.为急于用它打扮自己又担心不能如愿而激动得发抖d.为好朋友这样信任自己而终于借项链而满意得发抖6.文中的“迟疑”表现了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的句子表现玛蒂尔德什么样的心态?

“我只借这一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部分文字写出了玛蒂尔德借项链过程的心理变化,这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