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10 古诗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2818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10 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下10 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下10 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下10 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下10 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10 古诗三首教案.docx

《六下10 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10 古诗三首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10 古诗三首教案.docx

六下10古诗三首教案

第四单元理想与信念

单元导语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不丧失凌云之志,顽强追求。

他们有的征战沙场、马革裹尸;有的投笔从戎、扬威异域;有的不惧牺牲、甘于奉献……。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我们要牢记他们建立的卓著功勋,永远不忘他们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精神,并誓将发扬他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遗志。

让我们一起品读慷慨激昂的诗篇和感人的故事,从中学习诗人渴望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及坚持追求高尚人格、永不屈服的顽强意志;学习李大钊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品质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让我们心存感恩,砥砺前行。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仁人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进行,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教材分析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文

古诗三首

这三首古诗通过对马、石灰和竹子的描写,用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各自的志向。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所写事物的特征;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志向的。

2课时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表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课时

为人民服务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课时

金色的鱼钩

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熏陶。

1课时

口语交际

即兴发言

在特定的场合快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进行即兴发言。

掌握即兴发言的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增强对汉语的兴趣和认同感。

1课时

习作

心愿

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一篇作文。

确定自己要表达的心愿,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达;根据想表达的内容,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2课时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体会文章好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结合所学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和积累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句;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理解并积累民谚名句。

2课时

词句段运用

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讨论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日积月累

理解民谚名句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10古诗三首

文本分析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歌描绘了能让马驰骋的广阔画面,希望骏马在广阔天地里奔驰,借以抒发自己施展才能、为国立功的期望。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骑马奔驰,传达出企盼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之意。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以石灰作喻,表达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追求高尚完美人格的志向。

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诗人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并托岩竹的坚忍顽强,言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读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古诗意境的前提。

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仔细推敲,因此抓住重点字、词来分析和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前提,在学生读通诗句、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3.理解古诗内容,分析每首诗中所描写事物的特点,体会古诗表达的诗人的崇高志向和品质。

4.揣摩诗歌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感受古诗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体会古诗表达的诗人的崇高志向和品质。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语言,了解托物言志写法的特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字词,疏通诗歌《马诗》大意。

3.体会《马诗》中表达出来的诗人的志向,初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马诗》的诗意,感受古诗中所写的马的特点,体会古诗中表达出来的诗人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导语: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

(指名背诵。

)同学们背得真不错!

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习俗有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古诗又都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听起来很有意思吧!

那就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初步感受诗歌。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

2.板书课题:

古诗三首。

过渡:

同学们,听了这三首古诗,你们是不是仿佛看到了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石灰和那劲挺的竹子呢?

接下来,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这三首古诗,想一想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二、初读古诗,检测预习

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②借助课本上的注释或工具书弄清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③想想这三首古诗中所写的事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

◆着重正音:

燕(yān)山金络(luò)脑千锤(chuí)万凿(záo)

烈(liè)火焚(fén)烧郑燮(xiè)坚劲(jìnɡ)

◆着重辨形:

“络”要注意右上的部分,和“攵”区分开;“凿”要注意下边的里面是“

”,和“羊”区分开。

2.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辨形。

3.齐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学生再读三首古诗,边读边交流,感受古诗中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预设: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要有理即可,教师不必做过多的点拨。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导入对《马诗》的学习。

预设:

教师分别出示草原上普通的马和征战沙场的战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马的特点。

过渡:

马的性格温顺,勤恳耐劳,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人们把它当作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马是人类得力的助手,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任劳任怨,还是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它都深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唐诗。

2.板书课题:

《马诗》。

预设:

学生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3.了解诗人和古诗的创作背景。

预设:

学生交流有关李贺的资料,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了解这首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1)介绍作者。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

李贺有“诗鬼”之称,善于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

(2)了解背景。

李贺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所述的“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

诗人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究不被赏识。

对马有所偏爱的李贺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4.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

(1)自读诗文,思考质疑。

预设: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思考: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自己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3)引导学生读懂第一、二句。

①理解字词。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梳理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大漠、沙、燕山、月。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大漠燕山,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晶莹洁白、纷纷扬扬,新月如银钩。

(4)引导学生读懂第三、四句。

①理解字词。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金装饰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赏析前两句。

(1)“沙如雪”“月似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

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诗描绘了战场环境,展现出一派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银色的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大漠、燕山、月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

(2)诗人描述“沙如雪”“月似钩”的情景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明确: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之意,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征战沙场、报效祖国的愿望。

2.赏析后两句。

过渡: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如果能骑上一匹矫健的骏马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我们来读一读古诗的后两句。

(1)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来体会骏马的形象。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快走”则显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2)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明确:

这匹马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体会到。

“何当”领起疑问,强烈地传达出无限企盼的意思,正是因为没有被重用,所以诗人才强烈地企盼。

(3)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

感慨万千,期盼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以效大用。

(4)感悟写法。

过渡:

学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大家一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在借马自喻。

(板书:

托物言志。

①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

方法拓展:

托物言志,是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表现自己的某种精神或某种品格。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的前提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这样才能寄意于物,达到突出主旨的目的。

②这首诗中诗人托“马”言的什么“志”?

明确:

诗人通过写马表现了想要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及对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