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8127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7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docx

《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docx

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

江西省九校2019届高三理综联合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卷卷首相应的空格内,做在第Ⅰ卷的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O:

16S:

32Ba:

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

C.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均有C、H、O、N

D.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而发生变性

2.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中O2的产生和利用都发生在膜结构上

B.植物细胞中CO2的产生和利用都发生在基质中

C.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能产生H2O的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

D.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既生成H2O又消耗的H2O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

3.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即只有一条线型染色体的酿酒酵母菌株SY14,。

是将天然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通过15轮染色体融合而形成,且具有正常细胞的功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Y14的诞生表明人工创造了新物种

B.SY14一条线型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对等位基因

C.SY14的染色体DNA只有一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D.SY14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呈线性排列

4.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B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

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起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

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101:

103。

下列对此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此病很可能是隐形遗传病

C.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D.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6.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B.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C.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含有氯化钙的融雪剂会加快桥梁的腐蚀

B.为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可在口服硫酸亚铁片时同服维生素C

C.纳米铁粉通过物理吸附可除去污水中的Pt2+、Cu2+、Cd2+、Hg2+等

D.为使水果保鲜,可在水果箱内放入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土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1KClO溶液中ClO-的数目小于0.1NA

B.25℃时,100mLpH=8 的氨水中NH4+的个数为9.9×10-8NA

C.34g质量分数为4%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08NA

D.0.3molAgNO3受热完全分解(2AgNO3

2Ag+2NO2↑+O2↑),用排水法收集到气体的分子数为0.25NA

9.“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是:

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

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遇FeCl3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B.滴入KMnO4(H+)溶液,观察紫色褪去,能证明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C.1mol该物质与浓溴水和H2反应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3mol、7mol

D.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10.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36,、在同一周期,与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

构。

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

1:

1所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显碱性

B.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C.、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只含离子键

D.单质有强氧化性

11.下列实验操作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较浓的FeCl2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紫色褪去

Fe2+有还原性

B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产生白色胶状物质

非金属性:

C>Si

C

用pH试纸分别测定等浓度的NaClO和NaHCO3的pH值

pH:

NaClO>NaHCO3

酸性:

H2CO3>HClO

D

在2ml1mol/L的NaOH滴加5滴1mol/LMgCl2再滴加5滴1mol/L的FeCl3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

Mg(OH)2>Fe(OH)3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

O2中加入H2SO4酸化的KMnO4:

5H

O2+2MnO

+6H+=518O2↑+2Mn2++8H2O

B.水玻璃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变浑浊:

SiO

+2CO2+2H2O=H2SiO3↓+2HCO

C.向100mL0.12mol·L-1的Ba(OH)2溶液中通入0.02molCO2:

Ba2++3OH-+2CO2=HCO

+BaCO3↓+H2O

D.向NaClO和NaCl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O-+2H+=Cl-+2Fe3++H2O

1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CH3COONa溶液与0.1mol·L-1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

B.少量Cl2通入过量冷的0.1mol·L-1NaOH溶液中:

c(Na+)=c(HClO)+c(ClO-)+c(Cl-)

C.0.1mol·L-1CH3COONa溶液与0.1mol·L-1HCl溶液混合到pH=7:

c(Na+)>c(Cl-)>c(CH3COOH)

D.0.2mol·L-1NH3·H2O溶液与0.1mol·L-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

c(Cl-)+c(H+)=c(NH3·H2O)+c(OH-)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核式结构学说上引进了量子理论

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弱

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15.如图所示两个底边相等的固定在水平面的光滑斜面甲和乙倾角分别为70º和20º,质量为m1和m2(m1

A.t1>t2

B.t1

C.t1=t2

D.不能确定

16.“月亮正加速远离地球!

后代没月亮看了。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月球的引力在地球上产生了周期

性的潮汐现象,潮汐力耗散地球的自转能量,降低地球的旋转速度,同时也导致月球正在以每年3.8cm

的速度远离地球。

不考虑其他变化,则很多年后与现在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减小B.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增大

C.地球同步定点卫星的高度增大D.地球同步定点卫星的角速度增大

1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

3,两端共接有六只相同的小灯泡L1、L2、L3、L4、

L5和L6(电阻恒定不变),变压器的原线圈接有输出电压U恒定的

交流电源,六只小灯泡均发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L2、L3三只灯泡亮度一定相同

B.小灯泡L2一定比L4亮

C.交流电源输出电压U是小灯泡L4两端电压的4.5倍

D.L1消耗的功率是L2消耗灯泡的2.25倍

18.如图所示,空间有一正三棱锥P-ABC,D点是BC边上的中点,点是底面ABC的中心,现在顶点P点固定一正的点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底面ABC为等势面

C.将一正的试探电荷从B点沿直线BC经过D点移到C点,

静电力对该试探电荷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D.若B、C、D三点的电势为

,则有

1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足够长的木板,开始M静止,现在有一个质量为m的滑

块以速度v0滑上M,m和M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增大M,则m和M相对运动的时间变长,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增加

B.如果增大m,则m和M相对运动的时间变短,m在M上滑行的距离变大

C.如果增大动摩擦因数µ,则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不变

D.如果增大初速度v0,则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增加

20.如图所示,左侧为一个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碗口直径AB水平,O点为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光滑。

右侧是一个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

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碗口及竖直固定的轻质光滑定滑轮,细绳两端分别系有可视为质点的小球m1和物块m2,且m1>m2。

开始时m1恰在A点,m2在斜面上且距离斜面顶端足够远,此时连接m1、m2的细绳与斜面平行且恰好伸直,C点是圆心O的正下方。

当m1由静止释放开始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2沿斜面上滑过程中,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始终保持恒定

B.当m1运动到C点时,m1的速率是m2速率的倍

C.m1可能沿碗面上升到B点

D.在m1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m1与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21.如图所示是一个半径为R的竖直圆形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竖直

面向里,有一个粒子源在圆上的A点不停地发射出速率相同的带正电的粒子,带电粒子的质量均为

,运动的半径为,在磁场中的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

,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

B.若

,则粒子沿着与半径方向成角斜向下射入磁场,则有

C.若

,粒子沿着磁场的半径方向射入,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D.若

,粒子沿着与半径方向成角斜向下射入磁场,则圆心角为

 

三、非选择题:

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29分。

22.(6分,每空2分)某同学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易拉罐相连,易拉缺罐和里面的细沙总质量为;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为t,d表示遮光片的宽度,L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滑块与导轨间没有摩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

(1)该同学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了遮光片的宽度,如下图所示,遮光片的宽度d=cm.

(2)该同学首先调整导轨倾角,易拉罐内盛上适量细沙,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在滑块上,让滑块恰好在A点静止,剪断细绳后,滑块开始加速下滑,则其受到的合外力为.

(3)为验证从

过程中小车合外力做功与滑功动能变化的关系,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3.(10分,每空2分)某同学为了将一量程为3V的电压表改装成可测量电阻的仪表——欧姆表;

(1)先用如图(a)所示电路测量该电压表的内阻,图中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闭合开关,将电阻箱阻值调到

时,电压表恰好满偏;将电阻箱阻值调到

时,电压表指针指在如图(b)所示位置,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V。

由以上数据可得电压表的内阻=_______;

(2)将图(a)的电路稍作改变,在电压表两端接上两个表笔,就改装成了一个可测量电阻的简易欧姆表,如图(c)所示,为将表盘的电压刻度转换为电阻刻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将两表笔断开,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使指针指在“3.0V”处,此处刻度应标阻值为_______(填“0”或“”);再保持电阻箱阻值不变,在两表笔间接不同阻值的已知电阻找出对应的电压刻度,则“1V”处对应的电阻刻度为;

(3)若该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内阻不能忽略且变大,电动势不变,但将两笔断开时调节电阻箱,指针仍能满偏,按正确使用方法再进行测量,其测量结果将______.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24.(13分)如图所示,从A点以V0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轨道BC,经圆孤轨道后滑上与C点等高静止在光滑水平面的长木板上,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

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4kg,A、B两点距C点的高度分别为H=0.6m、h=0.15m,R=0.75m,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求:

(1)水平抛出速度V0?

(6分)

(2)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7分)

 

25.(18分)如图所示,空间中等间距分布着水平方向的3个条形匀强磁场,竖直方向磁场区域足够

长,磁感应强度

,每一条形磁场区域的宽度及相邻条形磁场区域的间距为d=0.5m,现有一

边长l=0.1m、质量m=0.02kg、电阻

的单匝正方形线框MNOP,在水平恒力F=0.3N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从左侧磁场边缘水平进入磁场,在穿出第3个磁场区域中的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

运动过程中线框MN边始终平行于磁场边界,取

,不计空气阻力。

求:

(1)线框在刚好穿出第3个磁场区域时的水平分速度;(5分)

(2)线框从开始进入磁场到刚好完全穿出第3个磁场区域所用的时间;(10分)

(3)线框刚好完全穿出第3个磁场区域时的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3分)

 

26.(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混有少量泥沙的铁硫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行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

(1)灼烧法测定样品中硫元素含量

取3.00g样品放入上述装置图中硬质玻璃管内,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样品至反应完

全,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呈红棕色。

灼烧结束后,将C中溶液全部转移到大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双氧水溶液和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得到9.32g纯净固体。

置A的作用为。

(1分)

②洗气瓶C中通常装入的一种试剂为。

(2分)

③如何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2分)

④C中加入双氧水、氯化钡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分)

⑤静置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其中称量至少要次。

(2分)

(2)碘量法测定铁元素含量

操作I:

取灼烧后的硬质试管中全部固体于大烧杯中,用足量稀硫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体积约为135mL,再进行操作Ⅱ,得到体积为250mL溶液。

从中取25.00mL试剂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滴定,三次实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如下:

(已知:

I2+2S2O32-=2I-+S4O62-)

实验次数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0.02

20.00

2

0.14

20.16

3

0.06

20.88

作Ⅱ中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2分)

②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为。

(2分)

(3)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中铁硫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分)

27(14分,每空2分).碲()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化工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1)下列关于碲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ⅥA族

B.Te的氧化物通常有TeO2和TeO3

C.H2TeO4的酸性比H2SO4酸性强

D.热稳定性H2Te比H2S弱,H2Te比HI强

(2)25℃时,亚碲酸(H2TeO3)的Ka1=1×10-3,Ka2=2×10-8。

0. 1mol·L-1H2TeO3的电离度a约为_____(

);NaHTeO3的溶液的

_____7(填“>”、“=”或“<”)。

(3)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较浓的强酸和强碱。

工业上常用铜阳极泥(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单质碲,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碱浸”时Te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沉碲”时控制溶液的pH为4.5〜5.0,生成TeO2沉淀。

酸性不能过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酸溶”后,将SO2通入TeCl4酸性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

④工业上还可以通过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碱浸及过滤后的滤液来得到单质碲。

已知电解时的电极均为石墨,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28.(14分)“低碳经济”是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他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和封存CO2的方法。

(1)Bosch反应:

CO2(g)+2H2(g)

C(s)+2H2O(g)ΔH

已知CO2(g)和H2O(g)的生成焓分别为-394KJ/mol和-242KJ/mol(生成焓是指由单质生成1mol该物质所产生的焓变)。

则Bosch反应的ΔH=。

(2分)

(2)在Pd-Mg/SiO2催化下,以CO2和H2为原料完成Sabatier反应的机理如右:

Sabatie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

(3)用氨水捕捉烟气中的CO2生成NH4HCO3。

常情况下,控制反应温度在35℃-40℃范围内的原因是。

(2分)

②分别用不同pH的吸收剂吸收烟气,CO2的脱除效率

与pH的关系如图:

若烟气中CO2含量为12%(体积分数),通入氨水的烟气流速为0.0448m3/h(标准状况下),用pH为10的氨水吸收烟气30min,脱除CO2的物质的量最多为。

(2分)

(4)有科学家提出可利用FeO吸收CO2

6FeO(s)+CO2(g)

2Fe3O4(s)+C(s)K1(平衡常数)

①对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

a.生成1molFe3O4时电子转移总数为2NA

b.压缩容器体积,可增大CO2的转化率,C(CO2)减小

c.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密度不变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d.恒温恒压下,气体摩尔质量不变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②若C(s)+2H2O(g)

CO2(g)+2H2(g)K2(平衡常数)

则:

3FeO(s)+H2O(g)

Fe3O4(s)+H2(g)的平衡常数K=(含K1和K2的代数式)。

(2分)

(5)已知:

Ksp(FeS)=6.3×10-18,工业 上可通过反应FeS(s)+Cu2+(aq)

CuS(s)+Fe2+(aq)除掉溶液中的Cu2+,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018,则Ksp(CuS)=__________。

(2分)

29.(9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植物光合日变化曲线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单峰型,另一种为双峰型,即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果树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受温度、光照、水分等外界环境条件以及品种、叶龄、叶位、光合色素等自身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大多数果树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种猕猴桃净光合作用(Pn)与测定时间的关系曲线,大约8:

00以前净光合速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

(1分)

(2)研究发现,果树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大多呈双峰型,叶片的光合能力的强弱与叶龄有密切关系。

图2表示叶龄与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展叶初期,叶片结构发育不全,导致叶的________,且叶肉细胞中,导致Pn较低。

由图2推测,当叶龄高时,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究叶龄高时Pn下降的主要原因。

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9分,每空1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一是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图二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a线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Mv;神经冲动在

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填双向或单向),兴奋在图二反射弧中传导(填

双向或单向)。

(2)图二中的1表示,该结构由(细胞器)形成。

(3)假如图二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此时突触后膜电位(填有或无)变化;这也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的控制。

31(12分,每空2分)一种鹦鹉中羽毛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素的生成,显性基因B指导蓝色素的生成,黄色素和蓝色素共存时羽毛显示为绿色,无色素是显示为白色。

一只绿色的鹦鹉和一只黄色的鹦鹉杂交后,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绿色:

蓝色:

黄色:

白色=12:

4:

13:

4.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杂交的绿色鹦鹉和黄色鹦鹉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杂交后代的结果能否说明这两对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F1中表现型为绿色的鹦鹉随机交配得F2,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4假设鹦鹉另一对相对性状无尾(M)对有尾(m)是显性。

现用普通有尾鹦鹉杂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化小鹦鹉,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少量的胰岛素,孵化的鹦鹉表现为无尾性状。

无尾性状是胰岛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只影响胚胎发育的结果?

请你写出探究的思路(不要求写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上述涉及的是单个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事实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_______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32.(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

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食物以及这些食物的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

 

Crooked湖的食物营养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

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2)图中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共同的流向有、。

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