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8083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docx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docx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届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一、(2012年泰安市)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

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

民,百姓。

③寻常:

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

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

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济:

③有顷,益怠怠:

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遂:

27.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分)

二、(2012年德州)

(二)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不以物喜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3分)

(三)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

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②事决乃退()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三、(2012年聊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

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2分)

(二)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

谴责,责备。

②任:

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

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

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

遇到)

D.或阻之(或:

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四、(2012年山东临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山市》)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吧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3.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

五、(2012年烟台)

文言文阅读(17分)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5分)

①薄暮冥冥()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腰白玉之环()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⑤辍耕之垄上()

10.翻译下面句子。

(2分)

(1)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蒋氏大戚B.殚其地之出

亲戚畔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吾恂恂而起D.向吾不为斯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缚者曷为者也

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

(1)谨食之,时而献焉。

(2)又安敢毒耶?

13.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

(2分)

14.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六、(2012年滨州)

文言文比较阅读。

(10分)

【甲】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

“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

“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

“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

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注释:

①处:

闲居。

②如:

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1分)

荆之地方千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⑴舍其文轩()⑵此为何若人

⑶过故人()⑸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11.翻译句子。

(2分)

⑴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⑵子不若已。

12.【甲】文表明了墨子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的品质(2分)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

(3分)

七、(2012年东营)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

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

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

“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

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

①鱼梁:

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突怒偃蹇:

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嵚(qīn)然:

山势高峻的样子。

罴(pí):

棕熊。

澧(fēng)、镐(hào)、鄠(hù)、杜:

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而②烈火而焚之烈火

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虽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

1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

(2分)

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分)

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13.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2分)

八、(2012年潍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12分)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

“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

“此是女婿家牛也。

非我所知。

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

“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

允济谓母曰:

“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

“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

①牸(zì])牛:

母牛。

②庵:

小草屋。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牛孳产至十余头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左右:

(3)将之诣妻家村中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衫蒙其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其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分)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3分)

16.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2分)

九、(2012年日照)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①以知其然也?

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

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②陵:

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③犯禁:

触犯禁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委而去之()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是以善为国者()④必先富民()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12.理解填空。

(3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甲】文从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的角度来论述。

十、(2012年莱芜)

(一)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然杭人游湖烨然若神人

B.多于堤畔之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与杏桃相次开发惠子相梁

D.石篑数为余言扶苏以数谏故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10.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

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

(二)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

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

公启帘问曰:

“值几何?

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曰:

“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

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

“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

“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

①捽(zuó):

揪;②詈:

骂;③起居:

问安。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①有卖菜翁弛担坐.()②公为之窘()

③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④假贯钱足矣()

12.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

(3分)

十一、(2012年威海)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

(8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临溪而渔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B.①射者中,弈者胜②吾射不亦精乎

C.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D.①太守谓谁②太后明谓左右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B.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C.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D.①醒能述以文者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3题。

(4分)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

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

③<本其山川>依据其山川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13.本段文字多角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

(2分)

 

十二、(2012年济宁)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宋昭公出亡

(1),至于鄙

(2),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3)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

(1)出亡:

失国后逃亡。

(2)鄙:

边境。

(3)卒:

终于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

(1)四境之内  四境之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3)谄谀者众也   谄谀         

3.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9.(甲)文写邹忌以      说理的方法委婉进谏;(乙)文则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5分)    

十三、(2012年枣庄)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

(16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曰: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备曰:

“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司马光《隆中对》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

(1)欲信大义于天下

(2)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3)利尽南海

10.下面加点“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2分)

A.挟天子而令诸侯B.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C.国险而民附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2)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2.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1)曹操:

(2)孙权:

(3)荆州、益州:

(4)戎越:

13.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此时此刻刘备的心理活动。

(不超过40字。

3分)

十四、(2012年青岛市)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7分】

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

王曰:

“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 

6.下列选项与“子墨子九距之”中的“之”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出师表》)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译文:

                                              

②公输盘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