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8013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孱头(càn)趿拉(jī)褶皱斑驳陆离

B.湮没(yān)攻讦(jié)赊帐残羹冷炙

C.蹙眉(cù)毗邻(pí)壅蔽刎项之交

D.户牖(yǒu)箭镞(zú)杀青毁家纾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宇的读音、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

题中,A项,“趿拉”的“趿”应读tā,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

B项,“赊帐”的“帐”应为“账”,“赊账”把买卖的货款记在账上延期收付,赊欠。

C项,“刎项之交”的“项”应为“颈”,“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出新的内容与形式:

或者抱残守缺,化为▲:

或者▲,未老而先亡。

但是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A.演绎昨日黄花昙花一现

B.演化明日黄花昙花一现

C.演绎明日黄花惊鸿一瞥

D.演化昨日黄花惊鸿一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题中,“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演化”,变化发展,特指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多用于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的进化。

第一处,是说传统文化变化发展出新的内容与形式,强调的是“变化”,应使用“演化”。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没有“昨日黄花”这一词语。

第二处,从前面“抱残守缺”可知,后面应该是“抱残守缺”的结果,自然是过时,应使用“明日黄花”。

“昙花一现”,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惊鸿一瞥”意思是女子不经意的一眼,却勾人魂魄,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前者指美好的事物,而后者是形容人。

第三处,是形容传统文化,且后面说“未老而先亡”,可见此处是形容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出现的时间短,应使用“昙花一现”。

故选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作家也许需要一个灵敏的鼻子,但仅有灵敏的鼻子的人不一定是作家。

▲作家在写小说时应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这样小说才会有生命的气息,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①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好作家,会让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味。

②许多好作家其实患有严重的鼻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出有独特气味的小说。

③猎狗的鼻子是最灵敏的,但猎狗不是作家。

④寒冷本无气味,但福克纳让小说人物嗅到了寒冷的气味,让人印象深刻。

⑤即便是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用想象力给它们制造出气味。

⑥我的意思是,一个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

A.⑥⑤②①④③B.③①⑥⑤④②C.③②⑥①⑤④D.⑥①⑤④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分析所给的句子,借助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确定小分句之间的关系。

从语段来看,前面说“一个作家也许需要一个灵敏的鼻子,但仅有灵敏的鼻子的人不一定是作家”,承接“仅有灵敏的鼻子的人不一定是作家”,后面作者以猎狗鼻子“最灵敏”却不是作家来证明,“最灵敏”与前面的“灵敏”相连接,故第③句放在最前面,这就排除AD两项;③中猎狗鼻子最灵敏却不是作家,这与②中好作家有严重的鼻炎却能写出独特气味的小说构成对比,所以②放在第二处,这就排除B项;第⑥句是对③②两句的进一步解说,即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①中的“气味”与⑥中“气味”相连;⑤假设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用想象力给它们制造出气味,④中紧跟着以“寒冷”为例进行说明,这就确定了⑤④的关系。

故选C。

4.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质》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

B.《烛之武退秦师》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C.《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问,巧用比喻释疑,说理非常形象,环环相扣,逻辑明晰,使梁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体现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国思想。

D.《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认为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国家就可以“垂拱而治”,从而像老子的“无为而治”,消极而治,不治而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既有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也有写作技巧的鉴赏,也有主旨的提炼,这就要求考生根据每个选项考查的篇目进行回顾。

从题干来看,要求选出“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题中,D项,“从而像老子的‘无为而治’,消极而治”中“消极”一说错误,文中的“无为而治”不是消极而治,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以德化育百姓之意。

从文本来看,作者告诫唐太宗“总此十思,宏兹九德”这样就会达到天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只要做到这“十思”,就不必自己去劳神费思,代替百官去行使职权了。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璋传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也。

孙权为阳羡长,始往随权。

性博荡嗜酒,居贫,好赊酤,债家至门,辄言后豪富相还。

权奇爱之,因使召募,得百余人,遂以为将。

讨山贼有功,署别部司马。

后为吴大市刺奸,盗贼断绝,由是知名,迁豫幸西安长。

刘表在荆州,民数被寇,自璋在事,寇不入境。

比县建昌起为贼乱,转领建昌,加武猛校尉,讨治恶氏,旬月尽平,召合遗散,得八百人,将还建业。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

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权甚壮之,拜偏将军,遂领百校,屯半州。

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

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

权即分宜都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

甘宁卒,又并其军。

刘备出夷陵,璋与陆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魏将夏侯尚等围南郡。

分前部三万人作浮桥,渡百里洲上。

诸葛瑾、杨粲并会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绝。

璋曰:

“魏势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

”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挠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

作筏适毕,伺水长当下,尚便引退。

璋下备陆口。

权称尊号。

拜右将军。

璋为人粗猛,禁令肃然,好立功业,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其所在常如万人。

征伐止顿,使立军市,他军所无,皆仰取足。

然性奢泰,末年弥甚,服物僭拟。

吏兵富者,或杀取其财物,数不奉法,监司举奏,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

嘉禾三年卒。

子平,以无行徙会稽。

璋妻居建业,赐田宅、复客五十家。

选自《三国志》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言后豪富相还:

相: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B.合肥之役,张辽奄至:

奄:

忽然

C.自璋在事,寇不入境:

寇:

侵扰

D.作筏适毕,伺水长当下:

伺:

等候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八百人,将还建业”,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

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并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大业”之意。

B.“权称尊号”,“尊号”是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选文中“权称尊号”的意思是孙权遥尊魏帝,承认魏帝,愿意与魏结盟。

C.“拜右将军”,古代左右的尊卑并不固定,而是随使用范围的变化而变化。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载:

“位在廉颇之右。

”而《魏公子列传》:

“虚左”。

D.“嘉禾三年卒”,“嘉禾”是孙权

年号,中国古代称帝王,除了称王、称皇帝、还可以称溢号、称庙号、称年号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8.有评论说:

“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据保东南,宣哉!

”根据选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潘璋之不修”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5.C6.B

7.

(1)潘璋处在队伍后头,便策马前进,横马斩杀宋谦、徐盛军中的两个逃跑者,兵卒都转头接战。

(2)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8.①生性放荡不羁②为人粗鲁莽撞③生活奢侈、超越本分④滥杀无辜,掠夺财物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题中,C项,“自璋在事,寇不入境”,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自潘璋任职此地以来,贼寇再也不敢入境”,句中的“寇”是指“贼寇”;且从语法和语义来看,“入”是动词,意思是“入境”,前面需要主语,如果“寇”解释为“侵扰”,则为动词,那么句子的主语只能是“璋”,那就变成“潘璋”不敢入境,这显然与语境不合,后一句的主语不可能是“潘璋”,结合前面来看,自然应该是“贼寇”,由此可以确定“寇”应为名词。

故选C。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题中,B项,“‘权称尊号’的意思是孙权遥尊魏帝,承认魏帝,愿意与魏结盟”错误,应该是孙权称帝。

故选B。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第一句中,“身”,自己;“次”,动词,本是“驻扎”之意,此处可以译为“处在”;“驰”,快马疾行;“谦、盛兵走者二人”定语后置句,应为宋谦、徐盛军中的两个逃跑者,“走”,古今异义,逃跑;“还”同“旋”,转身,回头。

第二句中,“所以”,古今异义,……的原因;“去”,古今异义,离开;“亲戚”,古今异义,父母兄弟;“事”,侍奉;“徒”,不过,只是;“高义”,高尚品德;“……者,……也”,判断句。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潘璋之不修’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就要求考生理解“潘璋之不修”的意思,然后再到文中找到具体的表现,答题的时候要分点。

“不修”意为“品德不善,不好”或“品德不修明”,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他“性博荡嗜酒”,这说明他放荡不羁;最后一段说他“璋为人粗猛”,这说明他为人粗鲁莽撞;如最后一段“而其所在常如万人。

征伐止顿,使立军市,他军所无,皆仰取足”“然性奢泰,末年弥甚,服物僭拟”,这说明他生活奢侈,超越本分;如最后一段“吏兵富者,或杀取其财物,数不奉法”,这说明他滥杀无辜,掠夺他人财物。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

补出省略成分。

3.删:

删去不译的词语。

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

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

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

解词——串意——顺句。

注:

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

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县人。

孙权为阳羡县县长时,他开始前往跟随孙权。

潘璋生性放荡,酷好饮酒,家中贫穷,喜欢赊酒喝,讨债人上门,他动辄就说等我以后富贵了再还钱。

孙权感到他非同常人,十分喜欢他,因此让他招募兵卒,得到一百多人,于是为将带兵。

他因征讨山贼立有战功,代行别部司马。

后来为吴地的大集市铲除奸人,盗贼由是绝迹,他亦由此而闻名,升任豫章郡西安县县长。

刘表在荆州时,百姓屡受侵扰,自潘璋任职此地以来,贼寇再也不敢入境。

邻县建昌兴起强盗作乱,潘璋转而兼任建昌县县令,加授武猛校尉,讨伐惩治刁恶之民,一个月内便全部平定,他将那些流亡散逸之民召集起来,得到八百人,带领这些人返还建业。

合肥战役,魏国将领张辽突然杀来,东吴各位将领没有防备。

陈武战死,宋谦、徐盛都败阵而逃,潘璋处在队伍后头,便策马向前,横马斩杀两名宋谦、徐盛军中的逃跑者,兵卒都转头接战。

孙权甚为看重,任命他为偏将军,于是率领百校队伍,驻守半州。

孙权征讨关羽,潘璋与朱然截断关羽的退路,军至临沮,驻在夹石。

潘璋部下司马马忠生擒关羽、关羽儿子关平以及都督赵累等人。

孙权随即分出宜都郡的巫县和秭归两个县作为固陵郡,任命潘璋为郡太守、振威将军,封爵溧阳侯。

甘宁去世后,潘璋收并了他的军队。

刘备出兵夷陵,潘璋与陆逊合力抗击,潘璋的部下斩杀刘备的护军都尉冯习等人,将蜀兵杀伤甚众。

潘璋被任命为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魏国将领夏侯尚等围困南郡,分派前头部队三万人架浮桥,渡江到百里洲上,诸葛瑾、杨粲一起集中部队前往救援,但不知向何处出击,而魏军天天渡江不断。

潘璋说:

“魏军兵势正盛,江水又浅,不可与之交战。

”便率领自己的部下,前往魏军上游五十里地,砍伐几百万束芦苇,扎成大筏,打算顺流放火,烧毁浮桥。

筏才扎好,正待水涨即放筏,夏侯尚便领兵退去。

潘璋到下游驻防陆口。

孙权称帝后,任命潘璋为右将军。

潘璋为人粗鲁勇猛,军中禁令严厉,喜好建立功业,所带领的兵马不过几千人,而他所到之处常常如同有士卒万人。

征战驻守,便设军内市场,其他军队没有的东西,都靠他的军内市场充实补足。

但他性格挥霍无度,晚年更加厉害,衣着器用都超越本分,与位高者攀比。

将士之中富有的人,有的被他杀死夺走财物,屡屡不遵奉法令。

监察官员们检举他的行为,孙权总是爱惜他的功劳而原谅他不加责问。

嘉禾三年(234),潘璋去世。

他的儿子潘平,因品行不正被流放会稽。

潘璋的妻子居住在建业,朝廷赐给她田地房宅,又赐免除赋役的佃客五十家。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是(qīnqīn):

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

古地名。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概括。

10.请赏析尾联的艺术效果。

【答案】9.塑造了一个久戍边塞、饱受环境恶劣之苦、厌恶战争的思乡的边将形象。

10.运用借代、借助联想,写出自古以来为争夺“卢龙塞”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战火一直延绵至今的情形,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答“表达了作者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之情”也可给分)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题干问的是“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概括”,然后先给人物定位,可以抓住他的身份、职业或代表的角色,接着根据诗歌中的内容来概括其特点。

从诗歌标题来看,《塞下曲》说明这是一首边塞诗,那么诗歌中一般是将士的形象;从诗歌内容来看,首联设置了背景,把边塞紧张的战场氛围勾勒出来,而人物就生活在这一背景之下;中间四句着力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

渐渐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这四句诗充分展示出这位守边将士久戍边塞、饱受环境恶劣之苦、厌恶战争、思念家乡的特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题干要求“赏析尾联的艺术效果”,可以先理解尾联的意思,再看尾联使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什么情感。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这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

从注释来看,“卢龙塞”是古地名,此地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处使用借代的手法,以古地名代指这些兵家必争之地;作者从月夜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争至今不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这是使用联想的手法。

此诗针对当时唐帝国对边防的无能,久久不能平息边患,因而使得将老兵疲,给将士带来了痛苦。

尾联对前面塑造的守边将士的内心做了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出更为深远的意义。

【点睛】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

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

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

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本题从题干的提问来看,应是借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形象,故考生要考虑景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博学而笃志,_____,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

(魏徽《谏太宗十思疏》)

(3)_____,只

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

(柳永《雨霖铃》)

(5)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6)_____,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

(7)大行不顾细谨,_____。

(司马迁《史记》)

(8)奇文共欣赏,_____。

(陶渊明《移居》)

【答案】

(1).⑴切问而近思

(2).⑵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⑶雕阑玉砌应犹在(4).⑷竟无语凝噎(5).⑸欲寄彩笺兼尺素(6).⑹乍暖还寒时候(7).⑺大礼不辞小让(8).⑻疑义相与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

本题中的切、傲、雕阑、砌、犹、凝噎、笺、乍、疑义、析等字,都要格外留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国演义》考查

阅读《三国演义》相关章节,完成下列小题。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

“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

“有甚紧事?

”许褚曰:

“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

“在家做得好大事!

”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

“玄德,学圃不易!

”玄德方才放心,答曰:

“无事消遣耳。

”操曰:

“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

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

‘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

“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

“未知其详。

”操曰: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

“备肉眼安识英雄?

”操曰:

“休得过谦。

”玄德曰:

“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

“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

“淮南▲,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榆之!

”玄德曰:

“河北▲,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翼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

“XX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

“有一人名称八骏,威镇九州,——XX可为英雄?

”操曰:

“▲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

“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XX乃英雄也?

”操曰:

“▲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

“益州XX,可为英雄乎?

”操曰:

“XX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玄德曰:

“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

“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桂齿!

”玄德曰:

“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

“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复自指,曰: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

“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

“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箸緣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2.文中第三节横线处依次填入人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绍袁术刘表孙坚

B.袁术袁绍刘璋孙坚

C.袁绍袁术刘璋孙策

D.袁术袁绍刘表孙策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梅煮酒”情节堪称经典,在饮酒谈天这看似舒缓的气氛中,曹操、刘备两位当世豪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较量。

B.其实曹操心中对天下英雄已有评定,却一定要刘备来品评,因为曹操对刘备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趁喝酒机会来笼络刘备。

C.文末这首诗既有曹操的试探,也有刘备的巧妙应对,既点明了刘备的危险处境,也是对上文的总结,言简意赅,颇有深意。

D.“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这样的背景?

是为了烘托气氛,二是为了下文刘备假借雷声大作掩饰慌张作了铺垫。

14.为什么刘备被曹操说的“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面如土色”?

15.根据以上章节内容,请分别概括曹操和刘备的形象特点。

【答案】12.D13.B

14.①曹操无意一说,却赋予了此话深义,刘备以为和董承密谋的衣带诏事情被曹操发现了;②刘备想通过种菜来掩饰自己的大志,曹操之言让他以为已被看破自己的韬晦之计。

15.曹操:

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明于时势,狡猾奸诈。

刘备:

小心翼翼,随机应变,韬光养晦。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情节及人物形象的识记能力。

从题干来看,题干要求选出“文中第三节横线处依次填入人名,正确的一项”,然后回归文本,根据文本的内容回顾该选段出自《三国演义》中哪一章节,再借助该章节的内容以及小说中人物各自的特点进行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