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液氯.docx
《重大危险源液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液氯.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大危险源液氯
前言
XXXXXX主营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领域化工产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
该公司氯化岗位使用的原料液氯的使用量已超过其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
XXXXXX委托XXXXXX,对XXXXXX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预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公司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重大危险源申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
安全评估人员通过对该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实际运行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查找该公司在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事故类型和事故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该公司在运行期内的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
在认真研究分析该公司所提供和现场收集到的与评估对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制定了本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本评估报告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提供指导意见。
1安全评估主要依据
1.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13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颁发[1999]154号);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原国家经贸委[2000]189号);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
●《工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原劳动部发[1996]423号);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8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工业部[1991]化劳字第247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办字[2003]159号;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关于印发的通知》(XX监发[2005]30号);
●关于印发《XXX氯气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XX监发[2006]139号)
1.2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置规范》(GB50140-2005);
⏹《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号)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安全标志》(GB2894-2001);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
⏹《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JT3145-1991);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
⏹《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1.3项目文件
◆XXXXXX提供的重大危险源相关资料;
◆XXXXXX提供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及规定;
◆XXXXXX提供的相关检测检验报告。
2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2.1情况简介
XXXXXX成立于2003年9月,位于XXXXXX青岛炼油及精细化工区东北大街488号。
公司注册资本3820万元,固定资产8900多万元。
公司主营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领域化工产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
该公司生产中使用氯气作为原料和辅料,生产农药及医药中间体。
从安全生产角度考虑,公司将氯化岗位单独设置在E车间与F车间之间的一个二级防火等级的建筑物内,见图2-1。
根据公司的生产能力,该岗位日常使用液氯10瓶(1t/瓶),即10t。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表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使用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单元内危险物质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有一种危险物质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多种危险物质且每一种物质的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式中,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该公司涉及的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品为液氯,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液氯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0t,该公司液氯的使用量为10t,则该公司危险物品的使用量达到临界量,故XXXXXX氯化岗位,构成重大危险源。
2.2主要设备清单
该生产场所使用设备如下表2-1。
表2-1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容积(m3)
压力(MPa)
流量(m3/h)
出口压力(MPa)
1
汽化器
6
15.6
2
缓冲罐
0.55
1.0
3
吸收塔
Ф300
4
液碱罐
10
5
循环泵
20
6
排风机
3000
0.02
7
对流风机
3000
0.02
8
电子称
2t(最大)
9
电动葫芦
3t(最大)
2.3平面布置
XXXXXX位于位于XXXXXX青岛炼油及精细化工区东北大街488号。
氯化岗位位于E车间与F车间之间的一个二级防火等级的建筑物内,其与北侧废弃残液(桶装)露天储存区距离13m,与污水池距离23m,与南侧一条厂内道路距离15m,西侧距离该仓库15m为F车间,东侧8m为E车间。
平面布置及周边建筑物布置详见图2-1。
图2-1XXXXXX氯化岗位位置图
2.4安全防护系统
根据液氯本身不燃但可助燃这一特性,该生产场所配备了足量的灭火器。
为了防止有毒物质泄漏后产生中毒事故,安装排风机及对流风机,并将生产场所密闭设置,以实现液氯泄漏后集中吸收、处理的目的。
2.5供配电系统
该生产区配电直接从公司变电室引入至配电室,提供生产区内的动力和照明用电。
3评估程序和评估范围
3.1评估目的
本评估也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2评估内容
3.2.1对XXXXXX重大危险源运行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
3.2.2对XXXXXX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事故严重度进行分析确定。
3.2.3对XXXXXX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和评估。
3.2.4对XXXXXX重大危险源的运行安全提出对策和措施。
3.2.5对XXXXXX重大危险源提出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3.3评估范围
根据XXXXXX与XXXXXX签定的评估委托书,本安全评估范围确定如下:
ØXXXXXX氯化岗位;
Ø与该岗位相关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厂房等;
Ø与该岗位相关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
3.4评估程序
本安全评估程序如下图3-1所示: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
危险源地理位置、概况
整理归纳评估结果
重大危险源分级
分析事故类型和事故严重度
编制安全检查表
进行现场安全检查
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分析
同行业历史
事故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与分析
相关的标准规范
其他相关资料
相关的法律法规
前期资料搜集、准备
确定安全评估范围
编制评估报告
图3-1安全评估程序
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各种潜在因素。
通过对其进行辨识与分析,可以找出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各种因素,并能通过迅速、有效的事故应急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损失。
4.1物料的危险特性
该公司的液氯主要为E车间氯化工序RH287使用,液氯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及安全要求如下:
液氯
⑴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3002
CAS号
7782-50-5
中文名称
氯
英文名称
chlorine
别 名
氯气;液氯
分子式
Cl2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子量
70.91
蒸汽压
506.62kPa(10.3℃)
熔 点
-101℃ 沸点:
-34.5℃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47;相对密度(空气=1)2.48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4(有毒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⑵危害特性: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
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毒性:
属高毒类。
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
急性毒性:
LC50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家兔吸入2~5mg/m3,5小时/天,1~9个月,出现消瘦、上呼吸道炎、肺炎、胸膜炎及肺气肿等。
大鼠吸入41~97mg/m3,2小时/天,3~4周,引起严重但非致死性的肺气肿与气管病变。
致突变性:
细胞遗传学分析:
人淋巴细胞20ppm。
精子形态学分析:
小鼠经口20mg/kg(5天),连续。
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
⑶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经过修复、检验后可再用。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氯气浓度超标时,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佩带封闭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mins。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氯的毒害程度为II级高度危害。
4.2事故诱发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越来越普遍。
在生产、使用、储存、以及废弃处置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4.2.1事故诱发因素
氯被广泛用于有机氯农药及无机氯农药的生产中,为2.3类有毒气体。
LC50为293ppm1小时(大鼠吸入);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引发事故主要是由于人体食入、吸入或接触有毒物质,其诱发因素主要有:
1)在液氯钢瓶入库、出库过程中,装卸作业不慎,钢瓶破损导致泄漏;
2)生产场所内应急救援器材不符合安全要求,发生泄漏后,不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导致事故扩大;
3)操作人员防护用品佩戴不符合安全要求;
4)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当导致的剧毒介质泄漏;
5)钢瓶超期使用,附件损坏,造成液氯泄漏;
6)钢瓶倒入有机物或其它禁忌物,会产生爆炸;
4.2.2管道爆裂和泄漏的主要原因
管道常因管理不善而爆裂或泄漏。
这不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而且物料一旦与火种接触会酿成火灾。
因此,在储运中应防止和杜绝泄漏现象的发生。
管道发生爆裂或泄漏的原因:
1)管线内、外部严重腐蚀;
2)工作压力超过了管线所能承受的强度;
3)气温突然变化,管线受到急剧膨胀或收缩;
4)管线受外力或液压的震动,受沉重物体的压轧、打击而破损;
5)管线未安装伸缩器或伸缩器损坏,以及管线法兰盘处垫圈损坏,使物料喷出;
6)管线法兰接合不紧,阀门不严;
7)钢瓶与气化器连接管不严密,会产生液氯泄漏;
8)气化器和缓冲罐内,积聚的三氯化氮没有及时清除;
4.2.3其它火灾危险性分析
1)电气老化、绝缘破损、短路、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过载、接线不规范、发热、电器使用管理不当等引起电气火灾;
2)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与氯气易发生反应的物品放在钢瓶附近;
4.2.4其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除了火灾、爆炸等危害外,还存在其它危险、有害因素,它们包括:
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触电伤害、化学中毒及冻伤伤害等7种危险有害事故类型。
它们主要出现在下列部位中:
1)检修作业高处坠落;
2)作业场所的触电事故;
3)无防护传输机械造成的机械伤害,
4)钢瓶泄漏造成的化学中毒及冻伤伤害;
5)运输车辆因车况不良、驾驶不慎,造成车辆伤害事故;
6)钢瓶在吊运过程中发生的起重伤害;
总体上分析,根据物料的特点,从加强设备、人员、管理三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危险消除和控制措施,其风险是可控的,是可接受的风险。
5事故类型及严重程度
5.1事故类型分析
液氯为2.3类有毒气体,相对密度1.47(0℃396.77kPa),沸点:
-34.5℃,蒸气密度2.49。
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
本品不燃,但可助燃。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爆炸,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罐装液氯,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不慎吸入氯气后,会导致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发生相应的病变,部分氯气又可由呼吸道呼出。
人体对氯的嗅阈为0.06mg/m3;90mg/m3,可致剧咳;120~180mg/m3,30~60min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300mg/m3时,可造成致使损害;3000mg/m3时,危及生命;高达30000mg/m3jf,一般过滤性防毒面具无保护作用。
液氯属于低温液化气体,液氯发生泄漏,人接触到液氯,会造成冻伤。
因此,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该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
火灾、爆炸、中毒及冻伤事故。
5.2事故严重度分析
根据该公司生产和物料危险性的特点以及评价单元的不同,本次评价采用中毒模型评价法,对其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
5.2.1评价方法简介
中毒模型评价法
液化介质在容器破裂时会发生蒸气爆炸。
如果液化介质扩散,会形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
毒气气团在空气中飘逸、扩散,会因毒物的浓度、接触人员与毒物接触时间、气象条件、地形等因素而形成毒害区,与危害范围和毒害程度有关,在此仅以理想天气状况进行分析。
设有毒液化介质质量为W(单位:
kg),容器破裂前容器内介质温度为t(单位:
℃),液化介质比热为C(单位:
kJ/(kg·℃)。
当容器破裂时,器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化气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t0(单位:
℃),此时全部液体所放出的热量Q为:
Q=W·C(t-t0)
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器内液体的蒸发,如它的气化热为q(单位:
kJ/kg),则其蒸发量:
W′=Q/q=W·C(t-t0)/q
如介质的分子量为M,则在沸点下蒸发蒸气的体积Vg(单位:
m3)为:
Vg=[22.4×W·C(t-t0)÷(M·q)]×[(273﹢t0)÷273]
假设这些有毒空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可求出该有毒气体扩散半径为:
R=[(Vg/C0)/2.0944]1/3
R——有毒气体的半径,m;
Vg——有毒介质的蒸气体积,m3;
C0——有毒介质在空气中的危险浓度值,%。
5.2.2事故严重度分析
下面采用中毒模型针对液氯气化岗位液氯钢瓶破裂时的毒害区进行估算。
该估算以液氯钢瓶为计算依据(设定介质温度20℃),主要参数见下表。
表5-1氯的物化性能参数
物质名称
分子量M
沸点t0
℃
液体平均比热c
kJ·kg-1·℃-1
汽化热q
kJ·kg-1
氯
71
-34
0.96
2.89×102
表5-2有毒气体的危险浓度
物质名称
吸入5~10min致死的浓度%
吸入0.5~1h致死的浓度%
吸入0.5~1h致重病的浓度%
氯
0.09
0.0035-0.005
0.0014-0.0021
1)蒸发蒸气的体积
企业使用的液氯气瓶容量最大为1t,依据中毒模型计算公式,在沸点下蒸发蒸气的体积:
Vg=[22.4×W·C(t-t0)÷(M·q)]×[(273﹢t0)÷273]
=[22.4×1000×0.96×(20+34)÷(71×2.89×102)]×[(273-34)÷273]
=49.6m3
2)有毒气体扩散半径
氯气吸入5~10min的致死浓度C0为0.09%,其有毒气体扩散半径R1为:
R1=[(Vg/C0)/2.0944]1/3=29.7m
氯气吸入0.5~1h的致死浓度C0为0.0035%,其有毒气体扩散半径R2为:
R2=[(Vg/C0)/2.0944]1/3=87.8m
氯气吸入0.5~1h的致重伤浓度C0为0.0014%,其有毒气体扩散半径R3为:
R3=[(Vg/C0)/2.0944]1/3=119.2m
表5-3中毒事故后果预测汇总表
序号
内容
数值
1
扩散半径R1(m)
29.7
2
扩散半径R2(m)
87.4
3
扩散半径R3(m)
119.2
6重大危险源评估及分级
对该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评估,计算死亡半径,并根据死亡半径内可能造成的最严重事故后果进行分级。
6.1定性评估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XXXXXX液氯气化岗位进行了定性评估与分析,见表6-1。
表6-1XXXXXX安全检查表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一
安
全
管
理
制
度及组织机构
1.有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符合
2.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教育培训、防火、动火、检修、检查、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等。
符合
3.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符合
4.有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并定期组织演练
符合
5.有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符合
现场检查
6.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符合
现场检查
7.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建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
符合
现场检查
二
从
业
人
员
1.安全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符合
有培训证
2.其他从业人员经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符合
有培训证
3.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符合
有培训证
4.定期对气瓶使用人员进行气瓶安全技术教育
符合
5.起重机械作业人员持有劳动部门考核后签发的安全操作证
符合
有安全操作证
6.消防设施、器材有专人管理。
消防器材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不准存放其它物品。
符合
现场检查
7.有报警装置,有供对外报警、联络的通讯设备。
符合
现场检查
8.应设置醒目的防火、禁止吸烟和动用明火标志。
符合
现场检查
9.电气设备应符合《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2006版)第十章的规定。
符合
现场检查
10.氯气使用场所,应配备抢修器材,有效防护用具及消防器材。
符合
现场检查
11.储罐区有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规定的防雷装置。
符合
现场检查
12.储存甲、乙、丙类物品的储罐、管道及其装卸设施应有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设计规范规定的防静电措施。
符合
现场检查
三
生
产
岗
位
1.氯气生产、使用的厂房、库房建设必须符合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符合
有建筑消防验收意见书
2.直接接触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符合
有培训证
3.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现场,都应配备抢修器材。
符合
现场检查
4.氯气使用场所,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宜使用循环风。
符合
现场检查
5.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符合
6.氯化系统管道必须完好,连接紧密,无泄漏。
符合
现场检查
7.液氯气化器、蒸发器、贮罐等,必须装有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等安全装置。
符合
现场检查
8.液氯贮罐,计量槽、气化器中液氯充装量不得超过全容积的80%。
符合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