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690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写作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写作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写作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写作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考试大纲.docx

《写作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考试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考试大纲.docx

写作考试大纲

《写作》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06100512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所属教研室:

文学

学时及学分:

60学时;4学分

考核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写作的理论知识;通过平时作业和考试中作文的实际写作,检验学生对几种主要的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对选取材料、确立主题、编写提纲、构建结构等写作过程的驾驭以及文字表述的基本能力。

考试目的:

要求识记的知识多是写作理论的概念、类别和特征等,这样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考试中会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当中去考核;要求领会的知识不要求完全记忆,主要是理解其内在涵义和本质,在考试中会在填空题、选择题和分析题当中去考核;要求应用的知识主要是方法累积的知识,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此类知识主要是发挥文体写作的指导作用,而识记并应用的知识要求更加重视,不仅要学会应用还要记忆,在考试中凡是考核的重点在考试中会在选择题和大小作文当中去考核。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刘海涛《写作》上海教育出版社

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

一 、 现代写作的含义(识记)

二 、 现代写作的作用(领会)

(一) 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 

(二)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

(三)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第二节现代写作的特性(识记应用)

一、 个体的创造性 

二、实践的操作性 

三、动态的综合性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质

一、 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领会)

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领会)

三、 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领会)

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领会)

第二节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应用)

二、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应用)

三、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应用)

四、写作主体的想象能力(应用)

第三节 写作客体的构成

一、对象化的自然景观(领会)

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领会)

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领会)

四、外在化的精神产品(领会)

第四节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一)写作主客体的对照关系(领会)

(二)写作主客体的同型关系(领会)

(三)写作主客体的双向建构(领会)

(四)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领会)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

(一)材料、素材、题材和资料的含义(识记应用)

(二)材料的作用(领会)

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一)材料的选择(识记)

(二)材料的使用(识记应用)

三、主题的含义与特性

(一)主题的含义(识记)

(二)主题的特性(领会)

四、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一)主题的提炼(领会)

(二)提炼主题的要求(识记应用)

第二节 写作载体的外形

一、结构的含义与形式

(一)结构的含义(识记)

(二)结构的形式(识记应用)

二、结构的单位与要求

(一)结构的基本单位(识记应用)

(二)结构的基本要求(识记应用)

三、语言的功能与素养

(一)语言的功能(领会)

(二)语言素养的培养(应用)

四、语言的特性与要求

(一)语言的特性(领会)

(二)语言的要求(识记应用)

第三节 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

一、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领会)

二、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领会)

三、写作受体解读的方法(识记应用)

第四节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领会)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第一节 写作感知

一、写作感知的特性(领会)

二、写作感知的过程(领会)

三、写作感知的方法(识记应用)

第二节 写作运思

一、写作运思的特性(领会)

二、写作运思的过程(领会)

三、写作运思的方式(识记应用)

第三节 写作行文

一、写作行文的特性(领会)

二、写作行文的过程(领会)

三、写作行文的方法(识记应用)

第五章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一节写作表达方式

一、叙述的视角与方法(识记应用)

二、描写的类别与要求(识记应用)

三、抒情的方式与要求(识记应用)

四、议论的要素与方法(应用)

五、说明的分类与方法(应用)

第二节传统常用写作技法举隅

一、聚焦与立骨(识记应用)

二、悬念与那辗(识记应用)

三、巧合与误会(识记应用)

第三节现代常用写作技法举隅

一、意识流与蒙太奇(识记应用)

二、反讽与黑色幽默(识记应用)

三、 象征与变形(识记应用)

第四节写作技法的辨证艺术

一、正与反(识记应用)

二、虚与实(识记应用)

三、抑与扬(识记应用)

四、张与弛(识记应用)

五、断与续(识记应用)

第六章新闻文体

第一节消息

一、消息的界说和源流(识记)

二、消息的类别和特征(领会识记)

三、消息的写作(应用)

第二节通讯

一、通讯的界说与源流(识记)

二、通讯的类别与特征(领会识记)

三、通讯的写作(应用)

第三节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的界说与源流(识记)

二、深度报道的类别与特征(领会识记)

三、深度报道的写作(应用)

第四节报告文学

一、报告文学的界说与源流(识记)

二、报告文学的类别和特征(领会识记)

三、报告文学的写作(应用)

第七章文学文体

一、散文的界说与分类(识记)

二、散文的审美特征(领会识记)

三、散文的写作(应用)

第二节     诗歌

一、诗歌的界说与分类(识记)

二、诗歌的审美特征(领会识记)

三、诗歌的写作(应用)

第三节小说

一、小说的界说与分类(识记)

二、小说的审美标准(领会识记)

三、小说的写作(应用)

第四节戏剧文学

一、戏剧文学的界说与分类(识记)

二、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领会识记)

三、戏剧文学的写作(应用)

第五节影视文学一、

一、影视文学的界说与分类(识记)

二、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领会识记)

三、影视文学的写作(应用)

第八章理论文体 

第一节社会评论

一、社会评论的界说(识记)

二、社会评论的类别(识记)

三、社会评论的特征(领会识记)

四、社会评论的写作(应用)

第二节文艺评论

一、文艺评论的界说(识记)

二、文艺评论的类别(识记)

三、文艺评论的特征(领会识记)

四、文艺评论的写作(应用)

第三节学术论文

一、学术论文的界说(识记)

二、学术论文的类别(识记)

三、学术论文的特征(领会识记)

四、学术论文的写作(应用)

第九章应用文体

第一节行政公文

一、行政公文概述(领会识记)

二、几种常用行政公文的写作(应用)

第二节事务文书

一、事务文书概述(领会识记)

二、几种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应用)

第三节教学文书

一、教学文书概述(领会识记)

二、常用教学文书的特点与写作(应用)

考试方式及试卷结构:

(一)理论课考试

1.考试类型:

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

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量:

考试课100分钟;考查课80分钟

4.试题总数:

约36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工作是课程考试的核心环节,命题质量直接影响自学考试的教育质量,命题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课程标准,体现培养目标,确保试题质量,维护自考信誉。

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准确、规范、公平、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考核内容。

6.题目类型: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其他题型

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的目的:

(1)单项选择题。

是从一个问题的若干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这类题目是把正确答案与相近的答案或似是而非的答案并列,它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

它是既容易得分,又容易丢分的题目。

这类题目不需要学生在复习时死记硬背,但对基本结论要理解准确。

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

(2)填空题。

一般来说有填写内容较少,而且十分准确,并具有答案的唯一性特点。

这是比较容易得分的题目。

所填写的内容多半是一些基本原理的结论、条件;名词概念的简单解释;表示一定意义的公式、字母;客观规律等。

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能否做到少而精地理解、掌握和记忆。

(3)名词解释。

一般来说,具有解释内容较少,并且答案比较规范的特点。

这是比较容易得分的题目,凡是解释内容较多,其意思又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的名词,一般不作名词解释考试。

但这类名词可以作为其他类型的题目考试。

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的目的,是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4)简答题。

属于中型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简要地回答出一些基

本原理。

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5)实务题。

这是较难的题目。

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

8.答题要求:

一般在试卷答题要求中说明

(二)其他课程考试:

见说明

(三)平时成绩:

有期中考试10%;无期中考试20%

(四)综合成绩中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

有期中考试平时成绩10%加期中成绩20%加期末成绩70%;无期中考试平时成绩30%加期末成绩70%。

其他说明:

试题难易分值分配:

容易题:

25%;中等难度题:

60%;较难题:

15%。

大纲主撰人:

赵国华

大纲审核人:

周国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