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6605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docx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docx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辛亥革命

历史学科

学案

教案

考点总结

课时训练

考前必备

名师指导

以下为详细内容:

辛亥革命

【课堂导入】

为了救亡图存,中华儿女奋起斗争却一次次失败,无数仁人志士壮志难酬,抱恨终天,正当中华民族濒临灭亡的时候,1911年爆发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它以暴力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代之以民国,堪称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辛亥革命爆发的必要性、可能性、过程、意义。

2.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及其原因。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性质。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

整体感知

本课从背景、准备、过程、影响等方面讲述辛亥革命的概况。

图示: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清政府相继打出了“新政”和“__预备立宪__”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条件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兴中会__,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

(2)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中国同盟会__成立。

(3)同盟会发动的__黄花岗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__保路运动__,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5)湖北革命团体__共进会__和文学社在新军中的努力。

3.过程

(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次日,占领__武昌__。

(2)成立__湖北军政府__,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南京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

(2)性质:

是一个以__革命派__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3)措施:

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__民族资本主义__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点拨提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其判断依据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1)从人员组成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

(2)从其颁布的法令措施看,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愿和利益。

尤其是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民主性。

(3)从代表利益看,其对内未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2)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国民全体__。

②按照立法、行政、司法__三权分立__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③实行__责任内阁制__。

(3)性质:

是中国第一部__资产阶级__宪法。

(4)意义:

①从法律上宣告了__君主专制__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②成为近代中国__民主化__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结果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①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在__帝国主义__的支持下,逐渐攫取清政府大权,并向南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②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妥协退让。

(2)过程

①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__正式下诏退位__,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

②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__赞成共和__,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

③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__临时大总统__。

④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性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_。

3.功绩

点拨提示:

1.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关键看评价的角度。

说它是成功的,主要是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其最大的贡献。

说它是失败的,主要是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

 主题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史料』

史料一 “就辛亥革命的效果而言,与其说1911年发生了一场革命,不如说旧秩序那一年崩塌了。

史料二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史料三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

史料四 

『思考』

从材料一、二、三、四中总结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提示』

(1)从革命史观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是一次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

(3)从思想现代化的角度说明了辛亥革命解放人们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具体表现为剪辫易服。

1.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1)目的:

直接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根本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内容:

主权在民;民族平等;自由权利;参选权利;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特点: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5)地位:

政治上,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规定的政治权利、自由平等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制手段,防止独裁、维护共和的愿望。

强调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激发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宪法。

〔对点训练1〕

(2017·太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政体采用美国式的总统制,但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却将总统制改为法国式的内阁制。

这一修改( D )

A.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避免了政权的频繁更替和政局动荡

C.体现了孙中山政治理念的改变D.反映了革命派有“因人设法”的嫌疑

【参考答案】 题干反映的是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实行责任内阁制,是针对袁世凯的,从增进宪法意识角度看,是因人设法的做法,不利于弘扬法治精神,故D项正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却将总统制改为法国式的内阁制体现不出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是革命派为限制袁世凯而实行的,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临时约法》因为人选的不同轻易改变政体,主观性的临时改变结果导致后来的社会动荡,故B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将总统制改为法国式的内阁制体现了孙中山的局限性,但孙中山的政治理念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

2.从不足之处看辛亥革命

(1)失败的依据:

封建制度本身并没有终结,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代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革命仍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客观上,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相互勾结,破坏了中国革命。

(3)失败的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因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对点训练2〕

(2017·山西联考)学者费正清曾断言:

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

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D )

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

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D.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

【参考答案】 分析材料信息可见,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政体缺乏相应的社会及群众基础,即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故选D项。

A、C两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故排除;材料反映了“新政体”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

1.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

“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 )

A.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参考答案】 根据孙中山的生卒年可知他“28岁那年”为1894年。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

2.(2017·杭州)美国商人鲍布曾描写道:

“清政府从北京派遣30000军队及巡洋舰来夺回这三座城市。

政府不相信自己的士兵,武昌的士兵很少有人继续忠于政府。

”他描写的是( A )

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成立

C.《临时约法》颁布D.清帝退位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武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相关内容,因此A项说法正确;B、C、D各项说法均发生在武昌起义之后,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A。

3.下图中,序号④指代的历史事件是( B )

A.保路运动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清帝退位D.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参考答案】 依据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

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故应选B。

4.(2015·新课标Ⅰ·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D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参考答案】 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5.某历史学习小组就“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为此展开讨论。

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是( D )

甲同学:

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

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

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甲同学B.乙同学

C.丙同学D.丁同学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甲同学说法错误,乙、丙同学说法正确但不全面,从题干信息可知,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社会近代化的说法最为正确与全面,故丁同学说法符合题意。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上海公共租界《警务报告》称,上海张园于1911年12月30日、31日和1912年元旦举行游园会,节目有文明戏、滑稽、女声歌唱、日本舞蹈及魔术。

每日平均有千人前来观看。

入场券每张1元,全部收入均移作革命经费。

这体现出人民支持( C )

A.兴中会 B.袁世凯

C.革命势力D.清政府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和“全部收入均移作革命经费”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了人民支持辛亥革命,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A、B两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C。

2.(2017·赣州)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成立不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和革命政党同盟会均在国外成立。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

A.其成员和支持者主要在国外

B.革命的指导思想来源于西方

C.国内各种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D.西方国家对革命的大力支持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需要掌握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建立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建立原因的识记。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和革命政党同盟会均在国外成立的主要原因是其成员和支持者主要在国外,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3.“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这一材料( B )

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

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突出了清王朝瓦解的主要原因——自己瓦解的,故B符合题意。

4.下列“国”字的写法,最有可能出现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C )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强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故出现了“国”的各种写法,以体现这一观点,其中最符合“主权在民”这一观点的应是C项。

5.袁世凯曾经把当年促使清帝退位的历史性一幕,非常形象地称之为“拔大树”。

“拔大树”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B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

C.为中国政治民主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D.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参考答案】 依据题干可知,“拔大树”是指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宣告结束,故选B项。

6.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D )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的在华势力

【参考答案】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的含义,“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是说辛亥革命打击了欧洲资产阶级在华的势力。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师指导】 

(1)主权在民。

(2)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原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3)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4)实行责任内阁制。

(5)以法律的形式维护共和制度,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2017·荆州)“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

朱执信有云:

“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在一次通电中亦称:

“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

该现象的出现( C )

A.根源于自然经济分散性的消极作用

B.反映了北洋政府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

C.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D.说明中华民族正统的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

【参考答案】 自然经济分散性的消极作用是不能抵御天灾人祸,与“兵匪互换无关”,故A项错误;“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匪不能称为职业选择的自由,故B项错误;“兵匪互换”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故C项正确;“兵匪互换”,社会动荡正是中华民族正统文化心理困扰之所在,这种困扰没有被解除,故D项错误。

2.(2017·石家庄)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排外与国际法》一文中提到:

“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为进退,而相与结不对等之约”“不平等条约”概念呼之欲出。

这反映了孙中山( C )

A.看清了列强侵略的本质B.已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

C.具备一定国家主权意识D.主张废除不平等的条约

【参考答案】 材料中仅仅涉及对列强实力的分析并未看清其侵略本质,故A项错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并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为进退,而相与结不对等之约”说明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等,说明具有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认识到条约的不平等性,并未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故D项错误,故选C。

3.(2017·九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但随后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

A.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B.行政权受立法权制约

C.人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增强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参考答案】 据材料提到,1912年……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故A项正确。

行政权受立法权制约,不属于原因,属于表现,故B项排除。

人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也不属于主要原因,故C排除。

当时民主政体不是臻于完善,而是有待完善,故D项排除。

4.(2017·潍坊)“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这表明( A )

A.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B.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明确反清

C.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性质相同

D.辛亥革命吸取太平天国教训获得成功

【参考答案】 依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被革命派借鉴,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是对题干材料的不全面理解,应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吸取太平天国教训,但是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年腊月二十五(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

袁世凯通电全国: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

……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

”2月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咨文参议院:

“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

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

大局幸甚。

”2月15日,南京参议院举行总统选举会,以十七票(全票)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在通告袁世凯的电文中称他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材料二 袁世凯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推动了很多新的现代化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这些新鲜事物有深刻的信念。

也就是说,他能创办很多具有现代色彩的新生事物,并不是因为他内心产生了与这些新事物匹配的理念,而是这些新生事物可以化解所遇到的危机。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他始终是现代化的追求者,而不是引领者。

袁世凯最大的政治错误是恢复帝制,这个错误如此巨大,几乎抵消了他所有的功绩和美德。

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呢?

一是对于现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缺乏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信念,二是他自身传统的文化基因顽强地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袁世凯与中国现代化的“假晶”现象》

(1)传统观点认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结合材料一所述,你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袁世凯复辟的“传统的文化基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说明,你如何看待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

【教师指导】 

(1)袁世凯是合法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理由:

袁世凯声明拥护共和;孙中山的推荐;南京参议院的全票推举。

(2)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皇权思想根深蒂固;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并占据主导地位;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3)袁世凯有进步的一面,他在位期间,实行了很多现代化改革,改革是为了化解危机,是现代化的追求者,不是引领者。

袁世凯也有落后的一面,他复辟帝制是其最大的政治错误,因为他缺乏明确而坚定的政治信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