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6412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2015高三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24.《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25.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

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26.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

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据此可知宋代

A.外贸收入用于国计民生B.外贸税收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

C.市舶事务需要专人掌管D.广州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27.《说文解字》中说: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

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28.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29.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

……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

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

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

”这表明

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D.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30.马克思曾说:

“英国的入侵……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经济基础,解构了那些半野蛮半原始的社会结构……虽然对此我们会心怀悲伤,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正是这些看起来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结构构成了东方专制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它极大地禁锢了人类的思想。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传统文化因为文化传播被逐步淘汰B.文化交流和文化开放可能带来文化损失

C.不是每一种文化的所有要素都值得保护D.文化的开放使得一些弱势文化趋于灭亡

31.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理由B.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32.1935年,中国共产党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

3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34.2009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

“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

”这说明

A.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C.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5.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

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的机制。

”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

材料一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佚,齐循例入政,如是故上无才。

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

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

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材料二根据中国近代十个行业的统计分析,在1872——1913年,中国资本开设的新式企业共145家,已知的202个创始人或投资人中,按其原有身份归类的是:

(1)地主和官僚为133人,占55﹒9﹪;

(2)买办为50人,占24﹒8﹪;商人为37人,占18﹒3﹪……咸丰十年(1860)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6年间,在湖北共产生绅士48000人,其接受“再教育”的人数,至少约2万人,他们从事创办新式教育,兴办报刊,出版书籍……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绅士或知识分子,纷纷流向新军,“投笔从戎”他们组织严密,社会整合力强,因而迅速成为社会权势中心,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中起了主导的地位。

——摘编自赵英兰、吕涛《转型社会下近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

材料三中世纪传统的社会流动非常缓慢,其作用方向是一致的:

千方百计把农民束缚在其祖祖辈辈都在其耕耘的土地上。

英国的圈地运动则一改过去社会的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它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离开土地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从14、15世纪开始延续了300多年。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科举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近代社会流动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社会流动的角度评述英国的圈地运动。

(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14世纪—16世纪 欧洲大学

10世纪—13世纪  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

主要

内容

文法、文学、历史

(1)基本教材:

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

理学大师著作、讲义、语录、注疏;史学著作包括《左传》《汉书》等;诗词教材包括《诗经》《楚辞》等。

(3)其他:

治民、讲武、水利、算数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文法

辩证法

算术

几何学、地理学

天文学、力学

音乐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

项目

内容

精兵方面

缩编主力部队及其指挥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地方武装和发展民兵,加强集训。

简政方面

整顿各根据地各级组织,紧缩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

具体标准

各根据地脱离生产的人员,只能占总人口的3%,其中军队系统人员占2%,党政民系统人员占1%。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1941年底到1943年,《解放日报》为促进精兵简政政策的正确执行,先后发表社论、专论20余篇,经验介绍及情况报道100余篇,作为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甚至还亲自着笔为《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的社论,并在撰述《抗战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等著名篇章中多次阐述了精兵简政的重要性。

《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和《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则是用行政立法的形式对此前精兵简政的积极成果予以巩固,并进而推动精兵简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经过努力,“精简”工作成效显著,对此民主人士李鼎铭在《边区政府简政总结》中对作了高度的评价。

——摘编自《困局与应对:

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的历史意义。

(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根据地精兵简政成效显著的原因。

(9分).

44.(15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

在南京订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

”孙中山在一次讨论中说:

“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抵抗,恐蹈俄国1905年国会之覆辙。

国会且然,何有内阁?

今革命之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之毒在中央,此进则彼退,其势力消长,即专制与共和之倚伏。

倘更自为削弱,噬脐无及。

”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指出:

“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此所谓合九州之铁铸成大错者也。

”他说:

“因为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转引自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订》

材料二孙中山:

“余对于临时约法之不满,已如前所述,则余对于此与革命方略相背驰之约法,

又何为起而拥护之?

此读者所亟欲问者也。

余请郑重说明之。

……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

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奋然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

——据谢扶民《中华民国立法史》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临时约法》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分析孙中山支持《临时约法》的原因,并列举孙中山“以一身荷护法大任”的表现。

(7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

“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

”他还曾说:

“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

”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

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

“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者藤原彰指出:

“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

”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

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

“财富使日本人变

得更加狂妄。

”于是就有人叫嚣说:

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

(8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戊戌时期,梁启超尖锐地指出,“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断定“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

流亡日本时期,他曾愤怒地表示“我辈实不可复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

专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大仇也!

有专制则无我辈,有我辈则无专制,我不愿与之共立,我宁愿与之偕亡”。

1903年12月,梁启超由美国返回日本。

曾承认自己“向年鼓吹破坏主义,而今者反对破坏主义”,“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不如开明专制”。

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宣布要实施立宪,粱启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望。

为出国的五大臣起草《考察各国宪政报告》。

直到“皇族内阁”产生,才使梁启超君主立宪的幻想彻底破灭。

民国成立后,梁表示接受既成事实,投靠袁世凯。

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于1915年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促使了护国运动的爆发。

——摘编自徐斌《论梁启超的善变》

材料二在清末,不论是暴力的革命运动,还是和平的立宪运动,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旨在以某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取代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的历史运动,从本质上讲,都是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的革命性的运动,从梁氏那些鼓吹“立宪”的言论来看,也正是“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再联系他一生思想活动来看,他是把追求宪政与追求富国联系在一起的,“此志终生未变”,因而这也是应当肯定的。

——摘自耿云志崔志海《梁启超研究的新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思想变化的突出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评价梁启超的原则。

(6分)

 

 

36.(22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B、C两国位于河流上游)L河上游为山地高原,距离海洋近(3分),冬季受西风影响明显,降水量较大(3分);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3分),少支流汇入,水源补给少(3分)。

每年春季(4~5月)为汛期(原因:

冬春季节降水多、春季积雪融化补给河流)(4分)。

(2)耐旱、耐碱、耐热、喜光、喜潮湿(答出四点得满分6分,三点得4分,二点得2分,一点不得分)。

37.24分

(1)海陆间循环。

地表径流。

(6分)

(2)地面沉降(或地面建筑物倾斜、坍塌);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6分)

(3)河水补给地下水(2分)地下水水位变化:

升高;原因:

气候逐步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

地理意义:

有利于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

(10分)

38、⑴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

(2分)

②实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产业与技术扩散,带动本区域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3分)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3分)

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资源、产品和劳动的输送,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实现人财物在本区域的合理流动。

(2分)

⑤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分)

⑵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体现和要求;(3分)

②党要坚持科学执政,不断完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践行科学发展观;(3分)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3分)

④政府科学决策,有效履行职能,加强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3分)

39、⑴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分)简化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2分)使企业能够及时根据市场价格、供求、竞争的相互作用组织生产经营,实现资源配置,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2分)

②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

(2分)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和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保障企业公平竞争。

(2分)主要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减轻企业负担和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2分)

⑵①党通过大数据掌握国家发展情况,把握国家发展规律,了解民意,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4分)

②政府通过大数据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凝聚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多元互动,民主决策。

(3分)

③政府通过对大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科学预测民众公共服务需求,正确行使职能,提供更加智能与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3分)

⑶①使读者全面直观地认识中国全图,明确国家领土无主次之分,有利于国民的版图意识和海洋意识的树立。

(2分)

②对南海诸岛地理信息进行详细标示,使国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南海诸岛,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分)

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行使对南海诸岛的管辖权,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分)

 

原因: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朝实行新政,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1905年废除科举制;西方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6分)

(3)评述:

英国的圈地运动推动了社会流动,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促使农民流入城市,转变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这一过程也给农民带来了痛苦。

一部分旧贵族衰落,从事经营资本主义农场的地主、贵族转化为资产阶级新贵族。

(7分)

41.

差异:

欧洲大学课程突出实用性(经世致用),追求科学。

(2分)中国书院课程内容单一,以儒家经典为主,侧重于伦理道德的教育。

(课程内容重精神轻物质,重义理阐释、克己修身,而轻自然科学、实验实践。

)(2分)

原因:

①中国儒家思想和理学兴起的影响。

②中国科举制的发展。

文人阶层的兴起。

③西方城市兴起和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来人文主义的传播。

⑤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8分)

42.共10分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6分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4分

 

43.

(1)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执政能力。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克服物质困难,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持续发展。

(6分)

(2)①党中央和毛泽东对精兵简政的重视。

②通过广泛舆论宣传为精兵简政做了思想准备。

③用制度和立法的形式保障了精兵简政的贯彻与执行。

④精兵简政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符合人民群众利益。

(每点3分,不超过9分)

44.

(1)态度:

不满、批评。

原因:

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责任内阁制不适合中国国情;地方制度不完善,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地方权力过小,不利于革命力量);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8分)

(2)原因:

《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民国的标志和民主政治的基石;是反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破坏共和、倒行逆施的有力旗帜。

表现: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7分)

45.

(1)态度:

反省认罪;主动赔偿;道歉、请求宽恕;正视历史教育。

(4分)

影响:

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德国成为欧盟核心力量。

(3分)

(2)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