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高考诗歌鉴赏学.docx
《学生版高考诗歌鉴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版高考诗歌鉴赏学.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版高考诗歌鉴赏学
冲刺高考诗歌鉴赏学案(学生版)
(一)
一、走近高考
(一)高考典题
1、(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⑴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解答本题,可先解释词语“湿”和“迷”的本义,再根据诗句的意思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
⑵“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
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此诗写于作者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篇写景,描述一副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谧的画面语言轻柔高远。
下篇深沉、壮烈。
思古抚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解答本题,应在读懂全诗大意的基础上,以题中两句为主,再结合考虑注释中“爱国诗人”一语进行分析。
)
2、(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
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
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试题答案】
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
【试题答案】
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二)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冲刺高考诗歌鉴赏学案
(一)分析形象
学习目标:
1、复习鉴赏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
2、学习规范答题的思路与步骤。
学习过程:
诗歌的形象: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
(2)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和要点:
1.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
3.结合文章主旨指出所描绘的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4.紧扣题干要求,拟写答案。
(一)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2、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步骤:
①什么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
答题模式: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通过描写了------(或诗中人物有哪些行为、动态或所描摹景物的方法),表现了------的情感(志趣感慨情怀------)
经典示例:
(辽宁卷)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
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案示例: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
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分:
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
一试身手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辽宁卷)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
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
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苏卷)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
请简要概括(3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见后边)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
6.建功立业、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7.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
8.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
.羁旅征人形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李白《关山月》
10.宫女思妇形象。
朱庆馀《宫词》王昌龄《闺怨》
1、【试题答案】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
【试题答案】
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
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
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形象鉴赏
(二)——物象(托物言志)
鉴赏思维切入点:
1、物象: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自身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2、思路:
捕捉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情发何端,意在何为。
抓住咏物诗的特点:
①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②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③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答题指导:
1、提问方式:
诗中的某“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或品性)?
2、方法点拨: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中事物形象的特点,重点抓住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等自然属性来概括事物的特点。
(3)把握诗歌中常常运用的象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自然特点去透视作者赋予此物的精神属性,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身世、处境)。
3、答题步骤: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分析其内在的神韵;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分析所托之情。
答题模式:
本诗描写了(展现了)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具有------特点,在全诗中具有------的作用,表达了(展示了)诗人------的情感(的特征)。
练习: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liàng):
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答“远离尘世”给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形象分析(三)——景物形象
一、如何做写景分析题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②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2、典例精析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问: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写小船归来,听得到草丛中的虫声,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3、答题角度
①看描景的角度:
②看写景的方法:
③色彩的渲染:
4、课堂演练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淀:
即蓝靛,蓝色染料。
问: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壮丽,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二、意象意境题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②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典例精析
琅琊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②槎(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①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②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氛围,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3、方法总结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堂演练:
1、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2、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答:
参考答案
1、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
2、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三、情景关系题
1、提问方式
①请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②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典例精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答: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描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
“风细”“柳斜”“春水”和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营造了一种幽美明净的意境。
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未老,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情。
3、答题角度
答题思路:
情景关系:
4、能力提升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
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题目: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2)(广东卷)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
遥远。
②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4分)
(3)(山东卷)阅读下面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分)
(1)参考答案:
这首词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产生了思乡之情。
这是一首“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词。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题,必须从“情”和“景”的角度作出赏析,即要从“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产生了怎样的艺术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诗作进行评赏。
(2)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小题2:
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3)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
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冲刺高考诗歌鉴赏学案
(二)
诗歌鉴赏复习——表达技巧类
一、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规范答题
三、知识梳理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以抒情和描写为主)
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3、表现手法:
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
(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
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
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
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
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
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考点解析 导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
五、 课前热身
(一)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用典 )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抒胸臆 )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比兴 )
4.杨柳岸晓风残月。
( 借景抒情 )
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反衬 )
6.樯橹灰飞烟灭。
( 借代 )
7.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 对比)
(二)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
2.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 夸张)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
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夸张)
6.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设问)
7.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六、典题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
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
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含蓄有味。
(借景抒情)
2、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
为拂绿琴埃(典故)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
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
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
言外之意是:
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
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
“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七、试题类型(常见的有判断手法型、评析手法型、比较异同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
1、分析手法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
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
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
(2)归纳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分析)
③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用,主旨)
2、比较异同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