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5289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docx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docx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

自助银行相关知识培训心得

周二晚分行财富管理部组织小区从业人员学习自助银行相关设备的应用知识学习,内容丰富充实,包括对日常设备的应用和维护;对小区从业者日常工作的规范以及一些自助设备问题的处理和服务话术等,学习气氛热烈,现场互动积极,有问必答。

通过对自助银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一些平时接触较多的银行自助设备真正的后台运行的复杂性,这要求每一位小区金融从业者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小区自助便民店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全面地,例如,加钞间内部的工作有专人负责,一般厅堂人员都很少能接触到,而小区便民店则要求从业者必须掌握相关知识,从而保证设备的顺利运行。

小区便民店的从业人员还要遵守工作规范,例如,每天上班前检查摄像头、自助设备是否有异常,自助设备是否有吞卡等现象的存在。

“合规”是每个银行从业者都熟悉的一个词,在小区便民店工作也应合规,加钞区域只能由相关人员进入,其他工作人员进入时必须做好严格登记,如果发生卡钞等事故要严格按照程序处理,先向客户核实金额,做好错账登记,在两人在场的情况下进入加钞间处理,这些步骤看视简单却特别容易别忽视,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银行从业人员,“合规”是必须时刻铭记于心的。

自助设备的正确使用也是降低错账或机器故障的方式之一,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从业人员有必要提示顾客合理操作机器设备,降低事故风险,如果在发生错账等事故时,面对顾客的质疑也要冷静应对,将原因和处理办法解释给顾客,统一话术达到安抚顾客的目的,从而也能降低被投诉的风险。

大同分行财富管理部陈思瑶20xx.11.

银行培训总结

20xx-02-25

银行培训总结

商业银行业务培训个人总结

20xx年9月7日至9日,我和同事们一起接受了为期三天的有关商业银行各方面业务的全面培训,包括: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票据业务、零售业务、国际业务等。

作为一个不太了解银行业务的新手,我非常感谢公司给我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因此,在这三天时间里,我尽自己所能努力的吸收老师们教授的内容,并主动向老师提问,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现将我对本次银行业务培训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全面的学习了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1.信贷管理

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和主要的风险所在。

因此,信贷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内容主要包括:

信贷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信贷业务战略和政策、信贷产品[本文转载自、信贷业务流程、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和信贷业务分析,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例,不仅搭建了框架而且深入到了细节,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和透彻。

2.票据业务

票据分为汇票、本票、支票。

讲师从各种票据的定义着手,分别阐述了第一种票据的功能,并提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用生动的例子表述出每一种票据在实际情况下的应用,并着重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票据业务的产品,例如银行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保理业务。

3.零售业务

零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服务渠道直接向居民个人销售金融商品或服务的业务,其客户具有分散化、需求差异化且不断变化、交易频繁的特点。

培训老师从银行零售业务的概况、产品、渠道、管理机构、经营策略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4.国际业务

此次培训我最看重的就是国际业务这堂课,因为当前我已经被分配到福州商行的国际结算项目组中,但苦于不懂业务,所以对这方面的业务知识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国际业务主要指国际结算,国际结算是研究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因各种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经由银行来办理清算的一门学科,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保函业务。

培训老师用生动例子,详尽的图表为我们清楚讲述了每一项业务。

国际业务非常复杂,每一项结算方式说清楚都要至少半天的时间,短短的一下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对信用证的使用还不是很了解,尽管如此,但这堂课已经为我搭好了一个进一步了解该业务的基础。

二、通过对比学习较为深刻的体会到了本次培训的意义

以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学习为例。

由于我们公司针对的客户群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商业银行,因此,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把我所了解的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和国外先进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进行了一下对比,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

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呈现出形式化、粗放型的特点,这也正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比例较高的一个原因。

比如,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的组织架构方面普遍具备了形式上的完备性,有信贷经营部门(信贷部)、信贷管理部门(风控部)和信贷审批部门(审批部),并承担各自不同的职责,似乎可以做到审贷分离、控制风险。

但事实上的情况是,不良贷款发生的频率和数量仍然高居不下。

其主要原因是,制度规范没有做到细化,各方面的职责不能相互制衡,不同职能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不能激励其职责的实施。

而在国外先进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中,信贷经营和审批合并成为一个部门即信贷业务部门,涵盖市场开拓、信贷分析与信贷审批的职能,通过事业部制和共同承担利润指标实现审贷不分离,从而进行垂直化的集中管理;并增加独立的操作营运中心,加强对操作风险的控制。

特别是,信贷业务部门、信贷控制部门和信贷操作营运部门都有详细的有关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汇报关系的规定,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又保证了权力的制衡。

具体到每一笔贷款,首先由信贷员开发并完成信贷调查;其次由信贷分析人员负责检查评级、编写信贷业务分析报告供审批人员参考;再次按权限不同分级进行审批;最后对于经审批通过的授信项目,由负责放款职能的人员在放款时检查和控制所有的贷款文件、相关法律合同、条款的核实、以及贷款是否超越权限、提款时贷款客户是否满足贷款的先决条件、是否超过贷款额度等,并在放款后负责与信贷相关的操作性和行政性监控。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在放贷时,通常信贷员既是营销人员,又是分析人员,还可能是放款人员,一人身担数职,不能达到专业化和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

同样可对比的方面有很多。

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有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国外先进银行的优秀实践成果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过程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我想本次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我国银行现有的业务,还在于使我们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时机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主动的把握机会,胜任市场的要求。

三、更为深刻的理解了数据仓库和挖掘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

在本次培训中,我多次听到讲授不同业务的培训老师谈到数据仓库技术的重要性。

诚然,商业银行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发展到了

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

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决策都需要依据客户的信息来进行。

容纳庞大繁杂的客户信息资料,有序的排列和归置,并满足各种统计的需求进行决策支持,这显然是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发挥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营绩效评估系统。

经营绩效管理包含投入产出管理、政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它从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目标出发,在资金成本、网络重组、集约化管理、绩效挂钩、工作流程、客户服务、中间业务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来调整各个业务部门的结构布置,减缩中间管理环节,优化存贷结构,并且开展全面的成本监控体系。

它能使管理人员的决策更科学合理,避免因市场调查不够而做出错误的投入。

2.营运分析管理系统。

营运分析管理系统将银行面对市场的系统营运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处理,为管理者提供整个企业对外部市场营运状况的分析结果,有存取款的结构分析、利率对存取款结构的影响、贷款营运量结构分析和趋向分析、产品投入产出分析、风险分析等,这些分析结果对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服务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也便于企业管理者对产品结构提出调整。

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户分类、业务量分析、客户贡献度分析、客户风险评估、客户关系优化管理。

它的基础是对客户的分类评价。

这种管理常见于各个行业,而不是银行业所独有的。

4.信贷业务管理系统。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授信征信管理、担保管理、信贷风险管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9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银行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和开发者都应该明确信息系统的主题需求。

并且,这些需求不能局限于满足当前的传统管理,也不能受现存的信息范围所限制,应该结合业务发展的规划,提出前瞻性的需求,因此业务部门参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

四、为我加入国际结算项目储备了必需的基础知识

经过我在公司两个月以来的切身体会和这次为期三天的全面业务培训,我切实的感受到熟悉银行业务对一个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要性。

不懂得银行业务,不了解银行业务的流程,就很难开发出合适的银行软件,更别说未来会成为此领域的专家了。

当然,我非常清楚,短短三天的集中培训,并不能使我真正全面、透彻、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整个银行业务,只是帮助我建立起了银行业务的整体框架,增强了我对银行业务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还远远达不到对相关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对我而言,培训只是我学习过程的开始。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尽快熟悉和掌握银行业务,并将其和自己的技术专长结合起来,更快更好的完成项目要求。

参加人行研究生部第二届商业银行分支行行长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按照内蒙分行党委的安排,我参加了人民银行研究部举办的第二届商业银行分支行行长研修班培训。

内容主要有法律风险防范与债权保护、货币政策的操作与传导、银行风险管理与实践、全面风险管理及实践、政策银行的监管及发展、银行对公客户营销、贷款监管法规与信贷市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清收实务等内容,讲授老师均是法律界、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专业银行等有经验的知名人士。

尽管时间短,但收获大,感受多,受益深。

通过培训进一步转变了观念,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对分析和解决农发行业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具有积极的指导、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主要收获

(一)开阔了思路,提升了认识的空间和范围通过认真听课,使我对现代银行管理知识及其有效规范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和了解,特别是监管法规、风险管理、客户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的信息发展和趋势了解的更为全面和深入,同时对农发行的改革和发展从管理者和监管者角度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探讨性学习。

这些知识和研讨题目对我们农发行的业务发展和改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培训受益面广和效果显著,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为更好的推动业务的合规经营和有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深入理解了商业银行客户营销的内在理念

通过学习客户关系理念、客户关系拓展、客户关系的巩固与维护、...

规模和速度是衡量银行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如果管理水平跟不上,风险积聚超过了自身承受能力,结果可能就是欲速则不达。

建立在风险计量基础上的经济资本管理,要求商业银行更加科学、准确地把握规模扩张与价值创造、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逻辑关系。

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就是以资本可增加额统领发展规划,促进业务结构的调整、优化.把风险资产控制在与可用经济资本相适应的范围内.实现资本总量对业务扩张的硬约束。

运用经济资本这一管理工具各商业银行可以从整体上计量、监控和掌握风险状况实施科学化的全面风险管理并最终取得竞争优势。

按照国际标准定义,风险程度可以表示为特定敞口或资产在一定概率条件下的最大非预期损失。

当汇总后的非预期损失接近或超过相应的经济资本总量时,表明实际风险水平正在超出银行的可承受能力,这时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可及时采取措施一方面通过适当途径补充资本金,另一方面收缩和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以保证银行战略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第五,重视全面、专业的信贷人才培养,优化信贷队伍建设,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整个信贷流程中。

信贷人才培养和信贷队伍建设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一线信贷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二是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

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以权谋私等行为皆有发生。

各商业银行应帮助信贷从业人员提升价值,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将教育培训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使他们不仅培训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团队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另外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提高信贷人员自我管理及识别风险的能力。

建立以信贷员为核心的风险早期发现机制,一个信贷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以及主观能性发挥与否都将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

密切信贷员与客户的关系管理,增强信贷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能动性,使信贷员与银行结成命运的共同体,实现风险的早期发现和控制。

目前各商业银行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包括信贷审查、审批人员)普遍缺乏对信贷企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特点的了解,经常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信贷企业,不是放过了风险就是矫枉过正失去了发展机会。

同时信贷审批人员变动较大也导致资产质量难以保证。

尤其是风险管理人才极为短缺,给做好信贷风险管理上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金融服务业未来发展的因素之一。

因此,各商业银行要将培训工作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全流程互相配合,多渠道加强风险管理人才能力的培养和建设;对有丰富风险管理经验的紧缺人才,要解决好引进、利用的关系,除依托现有存量人力资源并努力搞好风险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工作上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技能和采取各种方式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和培养之外,对专业人员还要进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

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业务考核办法和收入分配制度,积极运用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等先进的绩效管理上具,改进传统单纯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方式,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发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组织和个人都应时刻关注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形成防范风险的屏障,率先实现由感性、经验型、操作型的风险管理向理性、知识型、专家型的风险管理的转变。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是一个长治久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

国内银行业在加强内控建设的同时,要建设自己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建立符合我们国家现有经济形态、信用体系、民族文化和经济群体偏好的动态风险数据库,笔者的一点思考希望能为这个过程添加一砖片瓦。

财务的基本依据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表及附注说明,对内对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也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是在分析报表时应留意的,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财务报表局限性的具体表现,谨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

财务报表;局限性;财务报告模式

分析财务报表是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途径,尽管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遵循客观、公允、公正的原则,但有时还是很难达到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而且,在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使得财务报表在诸如及时性、客观性和重要性等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只是财务性的信息

即用货币计量的定量性、货币性信息,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如产品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治理、企业家的能力和责任心、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尽管这些信息都是观察和评价一个企业时的重要信息,但由于这些信息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列示。

那么,对于一个投资者或者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就无法通过财务报表上的信息了解企业的真是情况,也就是说,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范围还是很有限的。

(二)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主要是性的信息

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为主的财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

,除上市公司要求在年报中表露盈利猜测的信息外,其他企业均未要求在报表中反映对将来情况的前瞻性和猜测性的信息。

因此,目前的财务报表普遍缺少前瞻性信息和猜测性信息,而很多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恰正是事业的远景状况。

历史信息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未来,但决不能等同于代表将来。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展示着过往辉煌的业绩,但随后经营状况却直线下降,此时投资者也往往受财务报表的蒙蔽而遭受损失。

这个现象说明,在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上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矛盾。

(三)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存在个人判定的差异性

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有一些并不是通过很精确的得出来的,例如坏账的估计、收进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估计、在建工程和在产品完工程度的估计、损失的处理等,一般同一事项也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处理的选择,这些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会计职员的职业判定能力估计出来的,其结果经常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此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精确的依据,一般都是近似值。

换句话说,在会计上尽对精确的数据是不存在的。

(四)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缺乏可比性的信息财务报表的信息来源于不同的会计主体,而不同的会计主体均可以在会计准则和制度所答应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可能导致相同报表里信息内涵各不相同,例如,坏账损失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所得税用度的确认方法、对外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等。

即使在同一母公司下的子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也有所不同,使用的会计估计方法也有所不同,这样,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往往不可比,这妨碍了潜伏投资者挑选投资对象,潜伏债权人挑选放贷对象,妨碍了现有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做出公允评价,缺乏可比性也成为会计走向国际化的障碍。

(五)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往往是滞后性的信息

财务报表对外表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人来讲,会计信息的表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及时性是会计信息重要质量特征。

按照会计期间假设,财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对外表露的。

我国《公然发行股票公司信息表露实施细则》规定,中期财务报告应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两个月内编制完成并对外表露,年报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并对外表露。

然而,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经济,这么长的时间间隔内,企业的财务状况会发生怎样大的变化呢?

最典型的例子是巴林银行,1994年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500多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进破产清算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方面存在问题。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贷款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2.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且缺乏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

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增多。

另外,贷款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3.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

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详尽完整信息的数据库,缺乏像美国JPMorgan公司那样的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

4.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

信贷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以权谋私等行为皆有发生。

商业银行在现行制度下可以实施的相关对策

1.建立健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信贷管理机制。

银行可根据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一些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包括贷款风险责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等。

(1)改变现在工商、农业信贷分口管理的模式为“审、贷、查”相分离的内部制约机制,成立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稽核等信贷管理机构,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和权限。

贷款调查主要是对借款单位、担保单位的法人资格和法人代表的合法性、抵押物的变现能力进行调查,对借款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贷款用途及使用效益进行调查。

贷款审查主要是对调查情况特别是核定的风险度进行核实,对贷款的类别、金额、期限、利率、方式以及是否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情况进行审查。

贷款审批要成立专门的委员会主要是负责根据贷款调查和核实的情况,决定贷与不贷或贷多贷少。

贷款稽核主要是对发生的每笔贷款定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提请有关领导和部门研究解决。

(2)信贷管理部门之间要相互独立,互相制约。

信贷管理的各个部门都要对信贷质量和自己的信贷行为负责,实行贷款逐级审批责任制,建立权限管理、体制约束、风险逐级控制的内部制约机制。

各信贷管理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某一项工作结束后,迅速转移下一个部门,并不得影响和干扰下一个部门的业务。

贷款质量出现问题,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属于哪一个部门的责任,由哪一下部门承担,同时还要追究相关部门的失察责任。

(3)建立信贷管理部门第一责任人制度。

信贷管理涉及各个部门,是以审批人为核心的层层负责、分级管理的贷款管理系统。

各部门都要审批人负责,每个部门都要建立第一责任人。

明确各部门第一责任人职责权限,本部门第一责任人对信贷管理中的问题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应当具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使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判断,以银行的使命目标、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为使银行整体效益极大化、金融风险极小化而努力工作。

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素质和信贷人员风险意识。

要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加强全员风险意识教育,从提高信贷人员素质这一基础性工作抓起。

3.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及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模型。

贷款风险预警体系可以对企业因财务变动、经营状况变动、重要管理人员变动等所导致的问题贷款的可能出现发出及时的报警信号,使信贷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减少或避免损失。

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是就企业的管理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生产经营状况等诸多项目进行打分,然后加权平均得出总分值,并确定其风险级别,进而确定其贷款方式和贷款定价等。

4.实施贷款定价管理。

随着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银行同业间规范竞争的发展,央行应放宽对贷款利率的限定,允许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预期收益、筹资成本、管理和收贷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等构建自己的贷款定价模型,制定恰当的贷款定价策略。

5.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及财务制度的企业违约分析模型和破产预测模型,加强对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分析和监测,建立贷款企业资料数据库,加强企业违约、破产的预测、预报。

6.运用资产组合管理法,降低和分散信贷风险。

贷款组合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广泛采纳的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良好的贷款组合是广泛分散的组合,应综合考虑经济环境、行业前景、企业发展及银行利益等多方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借鉴西方的一些做法,如“一揽子贷款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