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4574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docx

《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docx

江苏电大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

社:

指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

如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坛、社庙,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称社日。

一块土地的主人。

会:

集会。

社会:

首先表示在一定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

其次指志趣相同者结合的团体,即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从此可知,社会这个词不能算是外来语。

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

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应用社会学在我国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制度有关方针、政策和发展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4、经验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指以历史或现实社会中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手段搜集资料,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描述社会事实以推导出社会的因果联系。

经验社会学最突出的特征是重视感性资料的具体搜集方法和经验研究的方法论。

5、群学

所谓群学,是借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说法,人能合群。

所以严复认为,群学就是教育群众之学,拯救中国于危亡之学,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

故严复等人把西方社会学称为群学。

 

6、本能

所谓本能,就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例如鸡孵蛋、鸟筑巢、蜂酿蜜等。

  

7、《社会契约论》

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1762年所作。

书中企图回答为什么强迫一个人服从另一个人,或一个人凭什么对另一个人行使权力的问题。

他的结论是:

只有一种为全体人民所自由地接受的契约,能使一个人既受社会约束,又保留其自由意志。

他的“社会契约”论超过了英国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孟德斯鸠的实证论。

他对“自然教育”及师生之间自由地认可的“契约”所作的探索是全部现代教学法运动的根源。

8、《群学肄言》

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

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

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前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

译文古雅而精深,一时风行海内。

二、填空题

1、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2、康有为撰写了一篇最好的社会革命的檄文是《大同书》。

3、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4、中国社会学起始于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一书。

5、一般认为,孔德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6、社会学按其知识结构,它的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三大类。

3、简答题

1、社会学学科有哪些特征?

答: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几个论点是什么?

答:

(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四、论述题

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大量的、长远的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论点、基本方法、基本理论,但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并没有、也不企图代替关于社会的各方面现象的具体研究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也不等于社会学的对象。

有了历史唯一,不等于社会学的问题就解决了。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一般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第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科学。

第三,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社会学可以在哪些方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学习社会学,主要可以在下述几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1)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

(2)增长社会管理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

(3)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4)社会学能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

第二章人的社会需要

一、名词解释

1、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①社会需要的产生和满足有其必然性,需要得不到一定的满足,可能会阻碍个人或集体的生存或发展。

②需要的产生并不是完全主观的,有其客观性。

它是在社会的历史、文化情景和当前实际情况下发生的。

③需要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体现出来,表现了需要的社会性。

3、人的发展知识(49)

所谓人的发展知识,即从人的发展观点来考虑人的需要。

从发展的观点对每个人的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书的个是每个个体生命的每个不同年龄阶段都会有特殊的道路,并需要特殊的条件来发展。

另一个所谓的发展,不仅是他的每个年龄阶段已经实现的事实,而且还包括他每个年龄阶段的希望,就是说那些未实现的或还要付出一定代价努力才能实现的事。

4、人的归属知识(50)

人们从事于不同职业、从属于不同家庭、小群体、社区以及不同机构,如学校、机关等的知识。

5、驱力

人基于生理的要求而产生的力量,在心理学上叫“驱力”。

这种驱力就是要求立即满足的紧迫感。

如饥渴现象等。

驱力并不等于人的需要。

驱力所指偏重于生理方面的要求,而需要则不仅是生理方面的要求。

同时即令在生理方面的要求上,需要也是通过社会文化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来满足的。

6、文化

有广狭二义。

广义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狭义指人的意识形态部分。

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的。

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文化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和社会综合文化(规范文化)。

  

7、行为主义心理学

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代表人物早期有华生,后期有赫尔、托尔曼、斯金纳等。

基本理论由华生在1913年提出。

主张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以“刺激——反应”公式作为的解释原则,吸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认为意识是无法直接观察的,不能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行为主义由于方法论的狭隘,否定人类与动物的质的区别,因之不能正确对待人类意识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8、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

1962年正式成立人本主义心理学分会。

认为行为主义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人的外部行为倾向,是把有人性的人类降低到了动物的和计算机的水平。

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性,人的内在情感,潜在的智能、目的、爱好、兴趣等人类经验的一切方面。

他们也反对古典心理分析学,自称为心理学的第三阵营。

9、浩然之气

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说: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学生问道: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在本章里讲到孟子的“浩然之气”,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思想家流传下来的“浩然之气”的思想,也就是马斯洛讲的高级需要,这种高级需要养育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美德,中华民族性的特色。

二、填空题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划分成两大块,即社会创造的需要和自然的需要。

3、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发展的三个阶段。

4、按社会需要的对象,可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规范需要三类。

5、文化的三种类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规范文化。

三、简答题

1、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答: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需要只有通过他人才能满足,需要是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群体形成的基础。

(3)需要是通过社会实践产生和提高的。

这就体现了需要的社会性与实践性。

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人的劳动,通过实践,需要才能发展,才能实现。

2、人的行为差异一般受几种因素的影响?

答:

一般受三种因素影响

(1)遗传因素

(2)文化因素(3)社会因素。

3、试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答: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较低需要得到部分的合理的满足后,较高级的需要才会成为他们所要追求的需要。

高级的需要比低级的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可以同时部分地满足几种需要,但在一定时期总有某一等级的需要发挥主要作用。

并非所有的人都必须按照这个划分等级循序逐级上升,而其顺序可以颠倒或者超越。

把需要的满足看成是重要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较好地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具体原因。

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

答:

人的行为动力不是直接来自于生理需求和本能,而是来自于需要的活动。

人们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追求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目的。

这些目的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即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

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论述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答:

教科书中用了较多篇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首先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体现个人的意志,也是体现了个人需要的社会意义。

因为人从来就不只是指自然的人,而是指社会的人。

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所表达的需要,体现了人之所以谓人的本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又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是人的需要的表现都是通过人的头脑,是人的社会性,人的一定程度的理智表现,

第三章社会交往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交往

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有二层涵义

第一、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第二、社会交往是人们的有社会意义的活动。

2、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表现。

3、角色丛

当一个人处在某一特定的位置时,他必须要与其他一系列角色发生关联。

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角色丛。

4、先赋角色

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5、自致角色

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后天活动与努力的结果。

6、集体行为

集体行为是指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下,众人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无明确目的的和行动计划的行为。

集体行为是美国社会学家派克提出,在他看来,集体行为是一种共同的集体活动行为,人们在参与集体行为时,通常表现为对某种行为有一个共同的态度,并且表现为类似的行动。

这种共同的态度和类似的行动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受彼此情绪的感染而形成的。

7、时尚

也称流行,是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众人对某种新出现的事特或行为方式认同、崇尚和效仿形成的现象。

对某种时尚的追逐达到狂热、不理智的程度称时狂。

8、顺应

指相互作用的各方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相互适应的行为。

它是避免产生冲突的一种手段,又是群体乃至社会运行的先决条件。

9、镜中自我

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10、情景定义

也称情境定义,是社会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

情景定义就是给自己面对的情景下定义,作解释。

它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和主观解释,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

11、人际关系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称为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关系称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人际关系有很多表现形式,以个体之间的角色关系分为夫妻关系、师生关系等。

以关系的情感特征分有亲密关系、疏远关系、敌对关系。

以关系双方交往的目的来分有情感性关系和目的性关系。

12、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首先,社会关系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没有交往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关系。

另外,社会关系又不同于个人关系或人际关系。

13、人际关系平衡论

人际关系双方及他们对另外事情的态度这三种关系总体上是平衡状态,否则,原已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就面临着改变。

14、社会地位

也叫社会位置,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社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当一个人进入某一社会活动领域,并和他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之后,他便在这个社会体系中占有一个位置,我们就说他有一个社会地位。

2、填空题

1、自我的发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飞跃。

2、冲突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破坏性。

3、社会学家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4、库利的“镜中交往”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并借助他人的反映来认识自己。

5、人际关系具有两个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6、高级集体行为就是通常说的社会运动。

7、时尚可以分为热、时髦和时狂。

8、根据交往的性质,社会交往有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9、初级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10、角色扮演最早是由米德提出的。

11、集体行为的特征有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12、初级集体行为通常包括骚动、传闻、社会动荡不安和时尚等。

三、简答题

1、时尚的功能。

答:

时尚的功能表现为:

第一,时尚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

第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

第三,对落后观念的冲击,可能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

第四,在商业活动中,时尚可刺激消费、活跃经济。

不健康的时尚会表现出负效应,污染以致毒化社会空气,炫耀消费造成浪费。

 

2、社会交往的意义。

答、第一、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

第二、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第三、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3、集体行为的特性。

(80)

答:

集体行为是指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下,众人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无明确目的的和行动计划的行为。

集体行为是美国社会学家派克提出,在他看来,集体行为是一种共同的集体活动行为,人们在参与集体行为时,通常表现为对某种行为有一个共同的态度,并且表现为类似的行动。

这种共同的态度和类似的行动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受彼此情绪的感染而形成的。

一般来说,集体行为有以下显著特征:

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4、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答: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

(1)交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

它既包括个人与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

(2)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

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

从发生。

(3)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

社会交往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

(4)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

物质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一种交往的基础。

5、简述集体行为的成因。

(82)

答:

美国社会学家斯梅尔塞把集体行为产生的因素总结为六个方面:

环境因素、结构性压力、一致的信念、催发因素、宣传鼓动者、社会控制力。

四、论述题

1、什么是情景定义?

试述它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答:

情境是指人们在行动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

它包括作为行为主体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时间、地点和场合等。

因为这些都可能具有某种特殊意义。

情境定义则是指人们在行动前对所处的既定情境所作的主观解释,即他对这一既定情境所作的理解或所赋予的意义。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理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交往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它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被社会化了的人,对同样的刺激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它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误解,而误解又如何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交往等等。

2、试述社会关系同人际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答: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称为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关系称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系。

社会关系不同于人际关系。

从产生的角度来看,社会关系是某种人际关系普遍化之后形成的。

因此,社会关系是指某种具有相当数量的两类人之间的一般关系,而不是两个单纯个体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关系建立起来之后,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但人际关系更强调相互作用的个性特征,而社会关系则是指它包含的共性方面。

3、联系实际说明人自身的角色冲突,如何处理角色冲突?

答:

所谓角色冲突是指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着左右为难的现象。

比如,一名职业妇女同时满足作为职员、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期待,当这些期待出现矛盾时,就会形成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往往使人们在扮演角色时左右为难,产生困惑,因此必须努力调整和克服。

个人在处理角色冲突时应从大局出发,先考虑集体利益,再考虑个人利益。

4、请谈谈你对“社会是个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角色”这句话的看法。

答:

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是指演员经过一番妆饰所扮演的剧中的人物形象。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因此,社会角色是社会所认可、所期望的处于某一位置的人的一套行为模式,而不只是他的某一行为。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不仅是成年人相互作用的特征,也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儿童正是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成为社会人的。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了更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往往把自己置于他人的角色地位上,以便了解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这种做法能够强化人们对各种角色的认同,从而使他们保持或改变自己的角色行为。

但是,角色扮演理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它似乎默认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以一种伪装的姿态去与他们交往、互动,而忽略了人的真诚与真实的一面。

5、你如何看待竞争与合作?

竞争与合作能否共存?

(59)

答:

社会交往根据互动的性质可以分为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竞争是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目一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为了防止竞争所引起的消极影响,就必须制定一些竞争各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以求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合作是不同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同一目的而相互配合的相互合作方式。

合作的功能在于达到只靠一方不能达到的目的。

一般来讲,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都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没有合作,个体就很难生存,没有合作,也就没有群体和社会。

合作与竞争能够共存。

(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6、集体行为是否都不利于社会运行?

(80)

答:

集体行为是指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下,众人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无明确目的的和行动计划的行为。

集体行为是美国社会学家派克提出,在他看来,集体行为是一种共同的集体活动行为,人们在参与集体行为时,通常表现为对某种行为有一个共同的态度,并且表现为类似的行动。

这种共同的态度和类似的行动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受彼此情绪的感染而形成的。

一般来说,集体行为有以下显著特征:

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集体行为的产生的条件主要有环境因素,结构性压力,一致的信念,催发因素,宣传鼓动者以及社会控制力。

集体行为虽然造成了社会的失序,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但是有些集体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社会的负面情绪,就像一个安全阀,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释放完负面情绪后,社会又恢复正常运行,而避免了潜在的更大的社会风险。

7、谈谈你对时尚的看法。

答:

时尚也称流行,是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模式相互效仿并广为流传的现象。

当社会上出现某种新奇行为时,如果它得到许多人的肯定和赞赏并竞相效仿,就会产生一时的流行现象。

即为时尚。

时尚所崇尚的是新出现的某种事物,包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服饰与语言。

但时尚所崇尚的并不一定是新生事物,如果被崇尚的东西是被社会认同的有价值的东西,它可能会保留下来。

而大多数时尚是短暂的,时间一过,时尚也就自动消失,不能被保留下来。

这样,许多时尚与社会认可的新生事物无关。

另外,社会常对某些时尚给以消极评价,当然时尚也包含着新生事物的萌芽。

时尚流行的特点一般是:

第一、自上而下的传播。

第二、由核心群体向边缘群体的传播。

第三、时尚的流行具有循环性。

时尚的功能表现为:

第一、时尚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第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变得生动活泼。

第三、对落后观念的冲击,可能导致生活方式的革新。

第四、在商业社会中,时尚可刺激消费、活跃经济。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一、名词解释

1、人的社会化

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已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础过程。

2、内化

是指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转变为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3、人生观

是指人们如何观察、看待人生、理解人生,也即对人生的根本看法的问题。

人生观对人们的生活道路和人生归宿起着决定性作用。

4、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也叫宇宙观。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