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4479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docx

《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docx

成果公报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

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

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研究

课题立项批准号:

FJCGJJ12-080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

黄晓军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幼儿园园长

主要成员:

林海芳、杨惠青、李春红、严晓敏、杨黎芳

正文:

1、内容与方法:

(1)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原来评审书上的内容为1.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的系列化;2.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的内容;3.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的运行策略。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邀请幼高专颜晓燕和尤怡红两位教授作为课题研究的指导专家,她们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把《指南》中社会性的目标和课题内容相结合,发现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的系列化可以细化研究的东西很多。

例如:

1.自我认识活动系列化;2.同伴交往活动系列化学;3.行为规范教育系列化;4.爱家乡教育系列化。

并且每个系列化里有许多可以研究的东西,加上课题组的成员只有六人,所以后来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改为1、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的系列化。

2、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的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课题组成员查阅大量有关课题的书籍和杂志。

例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社会性发展整合课程研究与实践》、《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幼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系列读本》、《幼儿对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角色分析与思考》等等,使课题组成员明确各自研究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如下:

(1)幼儿自我认识活动系列化的研究

一是在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中,初步萌发幼儿的自我意识。

小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发生的初期,是他们通过镜映形成“镜像自我”的过程,即把他人当做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由此可见,幼儿对成人对他的评价是特别在意的。

同时,教师对幼儿正面的评价是重要的。

所以,课题研究中,我们围绕主题活动“我自己”,创设副墙饰“男孩女孩大比拼”,每天根据孩子入园、点心、活动、进餐等一日生活进行评价,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每周根据进步大的幼儿的表现情况,我们会在“比拼栏”的幼儿相片后面贴上一颗小星星,表扬孩子是本周的进步之星,通过适当的鼓励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的五角星,久而久之,自信心也随之树立。

小班的孩子有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当看到其他幼儿获得星星时,他会认真倾听老师对其他同伴的评价,从而懂得自己事情应该学会自己做,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克服依赖性,初步萌发幼儿的自我意识,同时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大提高。

二是在主题活动的实践中,增强幼儿的自我认识。

在幼儿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幼儿首先了解的是自己,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生活圈子,不断感受自我,为自我定位如,《我》:

介绍我和我的家庭;认识自己的身体;《我的物品》:

认识自己在幼儿园使用的物品;《我的朋友》:

认识同伴及一起玩,游戏;《我的幼儿园》:

认识幼儿园老师、医生、食堂的叔叔阿姨等。

通过这样的主题系列活动使他们认识自己,对自己与幼儿园的人、事物的关系建立初步的概念。

同时,每个幼儿的感受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

三是在主题活动的推进中,帮助幼儿加深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构成了个性的基础。

小班幼儿还不会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他的自我评价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他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简单重复成人的评价。

自信自尊是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我们要理解幼儿心理上的这种变化,接受他们合理的要求和探索行为,多让幼儿有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经验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主题活动“长大的我”中《我大一岁了》知道自己长大了,体验长大的快乐;《我和弟弟妹妹不一样》:

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在各方面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榜样;《我有一双能干的手》长大后小手更能干了,愿意尝试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能干的值日生》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愿意为做自己力作能及的事情等。

我们多让幼儿从教师和同伴那里得到对自己的肯定,有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引导幼儿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这样,幼儿的自尊心才会迅速增强,才会越来越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2)幼儿同伴交往活动系列化的研究

一是做一做——学习与朋友友好相处

做一做,学习交往的直接经验。

受制于幼儿的年龄、认知能力与身心发展特点,幼儿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因此我们通过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观看有关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如“孔融让梨”以及其他的关于交往的动画视频等,从视觉上获取直接经验,学习交往的技能与技巧。

在主题活动“我会交往”中,我们采用故事、场景、表演等方式,与幼儿一起学习和欣赏各种美好的情操,引导小朋友学习和模仿。

如主题单元活动《三只蝴蝶》、歌曲《朋友越多越快乐》等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美好情操的主题,给人以爱的思考,给人以快乐。

如故事《三只蝴蝶》,我们与幼儿在讨论过程孩子们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萌发了他们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

除此之外,同伴交往中,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带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在共同的活动中也会做出不相同的具体表现,在活动过程中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是说一说——感受朋友越多越快乐。

我们结合德育主题活动“长大的我”,通过主题单元活动“我的朋友多”倾听故事《霸道的老虎》,让幼儿体会到朋友越多越好,同时又能够知道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出现冲突行为,不能像老虎一样用暴力的方式进行霸道处理,这样就交不好好朋友,便会孤零零的一个人,相反我们应该是通过交谈、提出和解决方案、双方从积极层面解决问题。

又如,在主题单元活动《快乐的小狗》中展现的是一个谦让、讲道理、有很多朋友的小狗,在欣赏故事之后注重让幼儿动脑动口说一说“长大的我”应该怎样自己交朋友,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到交往技能。

因此,我们注重轻松愉悦的环境与主题网络相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品质。

三是唱一唱——唱出交往好品质。

开展课题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便于幼儿交往合作的音乐游戏是比较少的,为了培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我们就将有的歌词进行改编,游戏规则尽可能地让幼儿与同伴有更多的交往合作的机会,如,在主题活动“对不起没关系”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了,该活动不仅只是让幼儿学习掌握歌曲,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行的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品行,懂礼貌,讲文明,团结友爱,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部分进行引导幼儿说说在学习与生活里会出现哪些礼貌用语,孩子们都谈到了有“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您好、不好意思,不用客气”等。

这样的教学活动立足于“长大的我”讲礼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友善正确的相处,促进幼儿之间交往方式的良好转变。

(3)幼儿行为规范教育系列化的研究

一是围绕班集体行为规范的教育目标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

我们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来为班集体行为规范教育服务,开展了两个系列的德育主题教学活动:

以“小组决定”、“三个和尚”、“我和你们一起玩”、“合作真快乐”、“我们会合作”为单元的“我会合作”系列德育主题活动和以“关心别人真快乐”、“互相帮助快乐多”“你帮我,我帮你”、“请让我来帮助你”、“关爱你我他”为单元的“助人为乐”系列德育主题活动。

德育主题活动“我会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开展一系列相关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养成合作的意识,习得合作的方法。

德育主题活动“乐于助人”的目的在于通过开展一系列相关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习得帮助别人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围绕目标设计、组织活动。

活动选材适合幼儿,游戏“安全岛”规则简单,但能有效促进幼儿主动合作,教师能通过材料的调整来调节游戏难度,逐步让幼儿加强合作,促进协商技巧的掌握。

在组织过程中,通过游戏任务让幼儿有合作的意识与行为,并通过不断减少材料提高合作的难度,从而让幼儿产生分享、争执、求助、协商、合作、帮助等行为,养成合作的意识,习得合作的方法。

二是围绕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教育目标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

幼儿是班集体的主人,班集体的管理不只是老师的事情,更是幼儿的事情。

通过角色暗示的方法,可以促进幼儿遵守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实现幼儿的自我管理。

我们开展主题《能干的我》。

如:

主题单元活动“能干的值日生”中开展轮流当值日生活动,让值日生当“小老师”,协助监督和管理班级。

如:

上厕所时请值日生提醒幼儿不要拥挤,检查是否正确洗手,是否有将水龙头关紧等;餐后,请值日生检查幼儿是否吃完碗里的饭菜,是否收好碗筷、叠好椅子,是否漱口、擦嘴巴等。

在值日生的管理下,幼儿良好的习惯逐步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以改进。

又如:

通过主题单元活动“小小管理员”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我们在自然角中设立了各项管理员,如植物管理员、动物管理员和种子发芽观察记录员,并请幼儿轮流担任角色,要求他们各尽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植物管理员每天观察各类植物的状况,根据情况进行浇水、拔草等;动物管理员要观察各种小动物的情况,是否需要给泥鳅换水,是否要给金鱼喂食等,观察记录员每天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新的情况就及时加以记录,如黄豆发芽了,花生长出了第二片叶子,这些都要一一的进行详细记录,并督促植物管理员及时给它们换水,以免腐烂,保证种子的正常生长。

三是围绕公共场所规则的教育目标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

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提升幼儿规则意识。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径。

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主题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入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因此,结合五大领域教学,我们将公共场所规则教育目标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将规则意识培养与培养文明小公民结合起来,具体细化为交通安全规则、文明礼仪规则、学习习惯养成等,小朋友不仅要了解社会规则,还要遵守社会规则。

首先,我们开展主题活动《马路上的规则》,在单元活动“红绿灯”中,我们先引导幼儿观看儿歌视频“红绿灯”,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红绿灯的作用,启发幼儿探讨马路上的交通规则。

在单元活动“交通安全要注意”中,我们创设了人行道,斑马线、红绿灯,十字路口,天桥等马路场景,我们以带领幼儿去儿童乐园玩要经过这些场景,引导幼儿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

在单元活动“不能闯红灯”中,引导幼儿认识人行横道,了解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开展主题活动《乘车安全》,在单元活动“乘车小常识”中,我们引导幼儿观看相关视频,启发他们讨论乘坐公交车要注意什么规则,让幼儿懂得要做一个注意安全,讲文明、守纪律的小朋友。

公共场所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

需要老师长期的坚持不懈,才能强化幼儿必须遵守的公共场所规则。

(4)幼儿爱家乡教育系列化的研究

一是利用家乡的风景名胜,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我们有意识开展主题活动“美在泉州”,引导幼儿欣赏家乡的美丽风景、解读家乡的名胜古迹,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泉州,了解自己的家乡。

因此,我们让幼儿置身于环境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直接面对人类历史优秀的名胜古迹,到大自然中去真切地体验和感受。

我们带孩子参观了开元寺、玩了芳草园、游了闽台缘;又请家长带孩子去游览了南门的天后宫、城东的洛阳桥、城北的清源山等家乡的名胜景点;带孩子走进了中山公园、东湖公园、刺桐公园等家乡的休闲场所……在广阔的天地里,孩子看到了广阔宇宙下的大千世界,那千姿万态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无不使孩子感到新奇有趣、激动不已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是结合东亚文化,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

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之后,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为了让幼儿对“东亚文化之都”有更深的了解,一阶段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着实感受了“我眼中的东亚文化之都”。

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加深了幼儿对泉州家乡的了解,激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泉州风景如画:

历史悠久的开元寺、有高耸入云的清源山、栩栩如生的惠安石雕立等景观不仅是泉州形象的代言人,更是泉州文化的代言人。

老师和孩子们将古老的泉州美景大胆地进行绘画和创作,布置在墙饰上,将自己眼中的泉州风景印刻在心中。

泉州人儿手儿巧:

精美绝伦的剪纸雕刻、生动有趣的木偶表演、让人叹为观止的蚝壳厝都是泉州文化的生动写照。

老师和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剪纸刻纸,制作蚝壳厝,表演精彩的木偶剧,将泉州文化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里,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诉说着“我眼中的文化之都”。

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东亚文化之都”这一主题活动的内涵,让东亚文化之都民俗文化在幼儿中的传承。

老师们期盼:

让孩子们能从小继承泉州的传统文化,让这种精神文化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并激发了他们长大建设泉州的愿望。

三是了解家乡的特色小吃,体验家乡的饮食文化。

在主题系列活动中了解家乡的小吃。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而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作为古城泉州,传统历史的沉淀和现代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许多香味可口、独具特色的风味美食,如嫩饼、蚵仔煎、肉棕、面线糊、绿豆饼等。

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泉州小吃》把这些传统美食介绍给幼儿,让他们在看看吃吃做做玩玩中,不断感受家乡的民俗风情,吸取家乡饮食文化,进而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另外,在游戏活动中制作家乡的小吃。

角色游戏我们开展游戏主题“泉州美食街”,我们从幼儿的天性——喜好“吃”入手,我们用各种材料制作成形象逼真的家乡特色小吃美食有“肉粽”、“春卷”、“绿豆饼”、“面线糊”等模拟玩具,引导幼儿扮演各摊点的厨师,并在“美食街”中增设美食解说员,幼儿边游戏边了解泉州各种小吃的名称和用料。

在“百宝箱”中提供皱纹纸、橡皮泥、宣纸等材料,指导幼儿动作制作家乡的各种美味小吃。

幼儿在了解——品尝——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家乡的饮食文化,使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论与建议

结论:

(一)幼儿——园本社会性主题活动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1.引发了幼儿对社会性主题活动的关注和热情

随着社会性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围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开展的系列活动,从陌生走向熟悉,从毫不关注到充满兴趣,正是这种变化引领着幼儿逐步感受到的社会性主题活动的魅力所在。

从家长的反馈中,我们也了解到孩子们的自我服务意识、人际交往能力、遵守公共规则的能力等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还能与爸爸、妈妈谈论相关的话题。

2.促进了幼儿道德品质的多元化发展

社会性主题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是多元的,有基本的自我认识、角色意识等内容的启蒙,也有家乡的人、事、物、景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上的提升,更多的则表现在行为管理、行为习惯上的变化。

比如幼儿的自我服务的表现、文明习惯的养成等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性主题教育正逐步引领着幼儿内在的变化。

同时,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正逐步养成,自理生活能力不断提高。

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家庭中,幼儿娇气任性、依赖成人等现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教师——园本社会性主题活动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1.拓展教师社会性课程改革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提高了教育的理解水平并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可以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无论是从教学专业化的需要来看,还是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权力来看,参与社会性课程开发都应该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组成部分。

可以说,没有教师,就不可能实现社会性课程的改革。

在新的社会性课程背景下,教师由课程变革的“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只要教师肯钻研肯动脑,新课程的改革才会顺利进行,在我园《社会性主题活动系列化》的研究中,幼儿园放手让教师实践,教师用心参与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我们结合理论学习,开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思想之门,结合教师的能力特长,对生成主题活动进行有益的尝试,使教师在课程变革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从而成为革新的课程实践者。

  2.展示教师主题活动实践研究中的个性才能。

  我们从教师的个性才能出发,比如杨惠青老师有语言方面的特长,就让她负责编写涉及语言领域较多的社会性活动方案,在《我爱泉州》和《泉州的美丽风景》两个主题中,惠青老师自编语言故事“我是泉州人”,向大家展示了一个精彩的语言教学活动。

这样将已有的教材与本土特色联系起来,做到了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经过社会性主题活动系列化的研究的实践和探索,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从一个主题的初步设想到生成,形成较完整的活动材料,都要经过教师反复的商议、讨论、修改,然后使主题活动逐步趋于完善。

在我们的共同参与、商讨、悉心研究下,一个个主题活动就这样鲜明地表现了出来,有的活动设计是大家意想不到的,我们在不断的揣摩、思索中创新着自己的思维,寻找各自的教学特色,教师们的业务能力、教科研能力在实践锻炼中得到提高。

建议:

综合幼儿是园本社会性主题活动的受益者和推动者和教师是园本社会性主题活动的实践者和探索者的研究结论,我们发现本课题研究所形成的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切合幼儿生活实际、贴近幼儿社会发展实际的,富有实效性的幼儿园德育主题系列化活动值得大力推广、全面运用和深化实施。

建议进一步将德育主题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区域、游戏活动等密切结合,进一步促进幼儿在生活中通过实践体验、观察模仿、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三、成果与影响

课题研究分别形成了主题式的系列内容和主题活动开展的网络,教师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德育活动,有效增强了幼儿的自我认识,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课题研究发挥了教师作为德育主题活动指导者和探索者的作用,提升了教师开发、设计和实施德育课程改革的专业能力;同时也使幼儿成为德育主题活动的受益者和推动者,引发了幼儿对德育主题活动的关注和热情,促进了幼儿道德品质的多元化发展。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老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一些成绩。

具体如下:

2013年11月杨惠青撰写《运用直观教学法培养中班幼儿爱惜劳动成果》参加鲤城区德育优秀论文评选并汇编,荣获三等奖。

2014年4月林海芳撰写《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福建教育杂志社优秀论文汇编;严晓敏撰写《巧从幼儿园系列化活动中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在福建教育杂志社优秀论文汇编。

2014年5月林海芳论文《幼儿园社会性主题活动设计初探》发表于“现代企业教育”刊号CN37---1285/G4。

2014年12月黄晓军论文《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发表于“高考”刊号CN22---1372/G4。

2014年4月林海芳的论文《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获得福建省第一届“育人杯”征文活动一等奖,严晓敏的论文《巧从幼儿园系列化活动中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获得福建省第一届“育人杯”征文活动一等奖;2014年4月杨黎芳的论文《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获得福建省第一届“育人杯”征文活动二等奖。

四、改进与完善

《幼儿园社会性主题活动系列化》的研究是促进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有效载体,它为教师研究社会性新课程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促使我们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问题应继续深入:

行为规范系列化研究的内容包括常规制定、行为管理、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

其中“公共场所规则系列化的研究”,因为涉及到幼儿进入电影院、超市、书店等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规则,由于现在学校都以安全为重,孩子极少外出参与社区、散游等活动,所以他们对这方面的认识只能借助视频或者图片,幼儿所了解的公共场所的规则是被动接受的,就比较浅显而且不全面。

建议进一步细化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改进教学的途径和活动的组织形式。

五、成果统计一览表(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