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4151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docx

《《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docx

《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一各章复习思考题16K

《基础会计学》辅导资料

(一)

(各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总论

复习思考题

1.会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以何为标志?

答:

最初的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付等事项记载下来。

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之后,它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由专职人员从事的独立职能。

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里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传统的会计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会计体系。

2.什么是会计的反映职能?

它具有哪些特点?

答:

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会计的传统工艺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会计核算的方式从手工簿记系统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极大地加强了会计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从而使会计信息变得更为完善,更加及时、灵敏、准确,更能满足多方面、多层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什么是会计的监督职能?

它具有哪些特点?

答: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其特点是: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4.会计基本职能之间的联系?

答: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发展,没有会计监督,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会计核算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从两者在会计职能中的地位来看,会计核算使最基本的,处于主导地位,而会计监督则存在于会计核算的过程之中。

5.会计对象的涵义和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

答: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不同单位或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类型和范围会有所不同。

以企业为例,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

6.什么是会计要素?

各个会计要素的组成内容是什么?

答:

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具体分类。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六大会计要素又分为两大类:

一是表达企业某一时日静态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二是表达企业某一期间内动态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按其流动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又称为净资产,因此所有者权益也可表述为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所有者权益具体由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4)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按照企业日常活动对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5)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一般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

其中,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6)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企业的利润总额一般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构成。

企业的利润总额减去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即为净利润。

7.什么是会计等式?

如何理解会计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

答:

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在数量上一定等于其权益总额,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表示称作基本会计等式或会计恒等式,或简称会计等式。

即:

资产=权益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会计基本要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因而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8.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变化有几种类型?

为什么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答:

按照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不同,可将经济业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只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一类是及影响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也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

(1)只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

①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保持平衡;②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保持平衡;③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增加,双方增加的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保持平衡;④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减少,双方减少的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2)既影响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也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收入大于所发生的费用,其差额即为利润;若收入小于费用,其差额即为亏损。

利润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亏损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按照收入、费用与利润的关系,收入的增加能够增加利润,因此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增加会减少利润,因此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这样可得到下列扩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由此可见,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其对资产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影响,仍可以归入前述四种典型业务类型之中。

以上举例说明,任何经济业务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9.会计核算有哪些基本前提?

其内容如何?

答: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或组织的经营活动。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的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经营活动。

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在于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并确定了会计的独立性。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该假设的意义在于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该假设是持续经营的必然结果,是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该前提本身含有币值不变假设。

将上述四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综合起来就是:

进行会计工作首先要明确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采用货币为统一尺度,在持续经营条件下运用会计专门方法确认、计量该单位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并按规定的会计期间正确及时地编报财务报告。

10.简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答: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具有两项基本品质要素:

可验证性和充分披露。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的信息应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两项品质要素。

(3)可理解性。

又称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应从两方面理解:

第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第二,不同企业相同期间可比。

不同企业同一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以便于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

(5)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经济业务。

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对重要性加以判断。

(7)谨慎性。

又称稳健性,要求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实质是要求企业对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合理确认及计量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8)及时性。

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包括三方面涵义:

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11.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什么是收付实现制?

它们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方面有何不同?

答:

所谓权责发生制,就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志来确定其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的涵义是:

凡是本期实现的收入和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记账基础。

收付实现制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

12.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会计核算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

关系:

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

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

在一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

这个转换过程,就是一般称谓的会计循环。

其基本内容是:

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同时还要对财产物资进行成本计算;对于账簿记录的结果,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最后,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报表。

13.简述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答:

(1)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除需要符合资产定义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除需符合负债的定义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4)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至少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第三,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5)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第二,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第三,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6)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14.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有哪些?

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答:

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环境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和原则是什么?

答: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之前,必须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对会计要素所进行的科学分类,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的、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科目通常作为账户的名称,成为设置账户和登记账簿的依据,并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了条件。

在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中,设置会计科目占有重要地位,决定着账户开设和财务报表结构的设计,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需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清晰性原则

2.什么是账户?

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什么关系?

答: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用来分类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它们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进行的科学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然而,账户与会计科目又不同。

会计科目仅仅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项目,只是说明一定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在数量方面发生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

3.账户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四项金额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

账户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

每一账户均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账户的名称

(2)日期和凭证号数(3)摘要(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在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这四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4.什么是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

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是:

(1)要求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这样,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完整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的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登记,不仅能够使会计要素之间保持平衡关系,而且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从而为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提供了方便。

5.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如何理解借贷记账法“借”、“贷”两字的含义?

答: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是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借”、“贷”两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即用来表示债权(应收款)和债务(应付款)的增减变动。

借贷资本家对于收进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债务;对于付出的放款,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债权。

这时,“借”、“贷”两字表示债权债务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内容日益复杂,记录的经济业务已不再局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而逐渐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等。

为了求得账簿记录的统一,对于非货币资金借贷业务,也以“借”、“贷”两字,记录其增减变动情况。

这样,“借”、“贷”两字就逐渐失去原来的含义,而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号。

因此,现在讲的“借”、“贷”,已失去原来的字面含义,只作为记账符号使用,用以标明记账的方向。

6.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账户对应关系和试算平衡的特点是什么?

答:

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左右两方,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账户借方登记:

资产、费用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账户贷方登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资产、费用的减少。

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账户对应关系是指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依存关系,产生这种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这种对应关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有助于发现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合理。

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对比,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方法。

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方法。

借贷平衡可用公式表达如下: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通过试算平衡,如果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或期末余额合计不平衡,就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借贷方金额保持了平衡关系,只能说明账务处理基本正确,不能绝对肯定记账没有任何错误。

例如某项经济业务被漏记或被重记、某项经济业务错记了账户或借贷方向弄反、借贷方同时错记了金额等错误,没有破坏借贷平衡关系,是无法通过试算平衡发现的。

7.什么是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有哪几种?

答:

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会计分录有两种:

(1)简单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复合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第三章账户的分类

复习思考题

1.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每类中主要包括哪些账户?

答: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也就是按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与各会计要素的联系分类。

账户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在于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容,因而经济内容是账户分类的基础,该种分类是对账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

账户按经济内容可分为以下五类账户:

⑴资产类账户。

包括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

⑵负债类账户。

包括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

⑶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包括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账户和反映由利润转化而成的所有者权益账户

⑷成本类账户。

包括反映供应过程的成本账户和反映生产过程的成本账户

⑸损益类账户。

包括反映营业性损益的账户,反映非营业性损益的账户和反映所得税费用的账户

2.什么是账户的用途和结构?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每类中主要包括哪些账户?

答:

所谓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所谓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

账户按其用途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资本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期间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计价对比账户和调整账户等九类账户。

盘存账户主要包括: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

结算账户包括:

债权结算账户,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等;

债务结算账户,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

所有者资本账户包括: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包括:

制造费用等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包括: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包括:

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账户

期间账户包括:

期间收入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期间费用账户,如“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

财务成果账户包括:

本年利润账户

计价对比账户包括:

材料采购账户

调整账户包括:

(1)备抵账户,分为资产备抵账户,如累计折旧、坏账准备;权益备抵账户,如;利润分配

(2)附加账户(3)备抵附加账户,如材料成本差异。

3.账户为什么既要按经济内容分类,又要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两种分类的关系如何?

举例说明。

答:

将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对于正确地区分账户的经济性质,合理地运用账户,提供企业经营管理和对外报告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按经济内容对账户进行分类.还难以详细地了解各个账户的具体用途,以及如何提供管理上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

因为按照经济内容划分为一类的账户,可能具有不同用途和结构。

(所谓账户的用途,是指开设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所谓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

例如,“固定资产”账户和“累计折旧”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都属于资产类账户,而且都是用来反映固定资产的账户。

但是,这两个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又是不相同的。

“固定资产”账户是按其原始价值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而“累计折旧”账户则是用来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