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411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docx

《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docx

真题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题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卷共分为6大题17小题,作答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50分,9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5分,共40分)

1[单选题]矩阵

的秩为()

A.0

B.1

C.2

D.3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2[单选题]当x→x0时,与x-x0叫。

是等价无穷小的为()。

A.sin(x-x0)

B.ex-x0

C.(x-x0)2

D.In|x-x0|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3[单选题]下列四个级数中发散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4[单选题]下列关于椭圆的论述,正确的是()。

A.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B.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之比小于1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C.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射线,经椭圆反射后通过椭圆另一个焦点

D.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是椭圆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A项错误,A项中未强调此常数要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B项错误,B项未强调定点不在定直线上,正确的说法是:

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之比大于O且小于1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C项正确.这是椭圆的光学性质,即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射线(光线),经椭圆反射后通过椭圆另一个焦点。

D项错误,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有三种:

①当平面与圆柱面的母线垂直时,截线是圆;②当平面与圆柱面的母线相交但不垂直时。

截线是椭圆;③当平面与圆柱面的母线平行时,截线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的直线。

5[单选题]下列多项式为二次型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设P是一数域,一个系数在数域P中的二次齐次多项式称为数域P上的一个n元二次型。

二次齐次多项式不包含一次项和常数项。

所以由定义可知D选项正确。

6[单选题]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设随机变量Y=2X,那么Y服从的分布是()。

A.N(2μ,2σ2)

B.N(4μ,4σ2)

C.N(2μ,4σ2)

D.N(μ,σ2)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由于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则随机变量Y=2X的均值为2μ,方差为4σ2,即Y服从的分布是N(2μ,4σ2)。

7[单选题]“矩形”和“菱形”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同一关系

B.交叉关系

C.属种关系

D.矛盾关系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同一关系指两个概念间内涵不同、外延完全相同的关系。

如“等边三角形、等角三角形”。

交叉关系,在概念a和概念b的关系上,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

那么a和b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是交叉关系。

题干中的“矩形”和“菱形”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这是因为矩形和菱形两概念的交叉部分是正方形。

属种关系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其中,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种概念。

如“平行四边形”和“矩形”。

矛盾关系是在同一个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

其相加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如对实数这个属概念而言,有理数和无理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8[单选题]下列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线段

B.正五边形

C.平行四边形

D.椭圆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线段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线段的中点;正五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对角线的交点;椭圆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长轴与短轴的交点,对称轴是长轴或短轴所在的直线。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7分,共35分)

9[简答题]

将平面曲线y=x2分别绕y轴和x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曲面分别记作S1和S2。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写出曲面S1和S2的方程;(4分)

(2)求平面y=4与曲面S1。

所围成的立体的体积。

(3分)

参考解析:

10[简答题]

据统计,在参加某类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中,有60%是本专业考生,有40%是非本专业考生,其中本专业考生的通过率是85%,非本专业的考生通过率是50%。

某位考生通过了考试,求该考生是本专业考生的概率。

 

参考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所求概率

11[简答题]

在平面有界区域内,由连续曲线C围成一个封闭图形。

证明:

存在实数ξ使直线y=x+ξ平分该图形的面积。

 

参考解析:

12[简答题]

给出“平行四边形”和“实数”的定义,并说明它们的定义方式。

 

参考解析: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它的定义方式是属概念加种差定义法,其中属概念是四边形。

种差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实数的定义: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它的定义方式是揭示外延定义法。

13[简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了部分选学内容,以韦达定理为例简述设置选学内容的意义。

参考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选学内容弥补了必修课程在内容上的有限性和知识广度与深度上的局限性等不足。

选学内容一方面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又能发展学生的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韦达定理为例,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后,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

这是一节选学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

韦达定理是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等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应用起来更加灵活多变。

它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根的判别式是判定方程是否有实根的充要条件,而韦达定理说明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无论方程有无实数根,利用韦达定理可以快速求出两方程根的关系,因此韦达定理应用广泛,在初等数学、解析几何、平面几何、方程论中均有体现。

 

三、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10分)

14[简答题]

在线性空间R3中,已知向量a1=(1,2,1),a2=(2,1,4),a3=(0,-3,2),

记V1={λa1+μa2|λ,μ∈R},V2={ka3|k∈R}。

令V3={t1η1+t2η2|t1,t2∈R,η1∈V1,η2∈V2}。

(1)求子空间V3的维数;(4分)

(2)求子空间V3的一组标准正交基。

(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15[简答题]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

(1)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6分)

(2)阐述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9分)

 

参考解析:

(1)在导入部分,通过数学史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地板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在新课讲授阶段,通过运用赵爽弦图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由求边的关系转化到求面积关系,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在用面积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中,通过移、补、凑、合而面积不变,向学生展示割补原理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巩固提高阶段,通过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小结作业阶段.让学生寻找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①数学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还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等。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如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数学问题的发现等内容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数学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新一轮数学改革的理念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当代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数学文化中数学历史事件、历史过程、历史故事都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③数学文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还在于它的应用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其理论的核心部分都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之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教学中应当有意谀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要用到数学,从而更深切的体验数学文化的价值。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6[简答题]

案例:

某学校的初二年级数学备课组针对“一次函数”,拟对“兴趣班”的学生上一次拓展课,经过讨论,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k≠0)中参数的含义;

②探索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②,针对参数k,甲、乙两位老师给出了不同的教学思路:

【教师甲】

先出示问题:

一次函数图像是直线,两个一次函数表示的直线平行时,它们对应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中参数k有什么特点呢?

然后。

给出一般结论:

若函数y=k1x+b1(k1≠0),y=kg+b2(k2≠0)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则有k1=k2。

接着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参数k的含义。

【教师乙】

让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下,作一次函数图像,在此过程中体会k的含义。

如,将学生分两组,

系,从而体会参数k的含义。

问题:

(1)对该备课组拟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评析;(6分)

(2)分析甲、乙两位教师教学思路的特点。

(14分)

 

参考解析:

(1)本次课为拓展课,针对的学生是兴趣班的学生。

评析分为以下几点:

①该备课组所拟定的目标,目标主体正确,行为动词恰当。

②就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言,进一步理解参数含义,符合拓展课的需求以及兴趣班的学情,而探索两个函数图像的关系体现了本堂课的具体过程。

就过程与方法目标而言,有过程却无明显的方法体现,这一点上目标拟定有所不足。

③三维目标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尤其是兴趣班学生的拓展课,一定要体现出学生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该备课组所拟定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没有具体呈现。

(2)甲教师先出示问题,之后给出了平行直线中,一次函数解析式中k值相等的结论。

这样做的设计思路是为了让学生直接对问题的结论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产生一定的认知,再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有的放矢的体会参数k的含义,并对结论进行了巩固。

但是这样的设计思路也有一些不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是有所欠缺的,启发性有些不足。

乙教师,在授课中并没有直接的给出参数k的含义,而是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先将学生分组,进一步合作画图归纳总结出答案,使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7[简答题]

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后,某教师设计了一节习题课的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②能综合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等知识解决问题;

③提高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他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包含了下面的一道例题: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问题一求证: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二如何改变问题中的条件.才能分别得到一个菱形、矩形、正方形?

针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该教师的教学目标,分析该例题的设计意图;(10分)

(2)类比上述例题中的问题二,设计一个新问题,使之符合教学目标③的要求;(8分)

(3)设计该例题的简要教学流程(8分),并给出解题后的小结提纲。

(4分)

 

参考解析:

(1)设计意图:

a.解决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