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3729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x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x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

第1页共28页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

“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

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屮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

(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三)给药途径:

第2页共28页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

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

此情况见于治疗屮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

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孑包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氨基糖昔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四)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和其他B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卩奎诺酮类.氨基糖昔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o

第3页共28页

(五)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髄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喀噪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砲菌素类等其他0内酰胺类与氨基糖昔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卩密噪联合。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第4页共28页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屮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

第5页共28页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

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4.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第6页共28页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给药方法:

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屮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屮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屮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屮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参见表

1.1)

(一)基本原则:

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而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如下。

1.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2.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第7页共28页

3.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二)抗菌药物的选用及给药方案调整:

根据抗菌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及其肾毒性,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减退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

2.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但剂量需适当调整。

3.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肝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

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参见表

1.2)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剂量调整需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程度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

由于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复杂,不少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现有资料,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

第8页共28页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

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

2.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属此类。

3.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

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

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泡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

4.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

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属此类。

3.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也见减退,一旦罹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岀减少,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

青霉素类.头孑包菌素类和其他B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

第9页共28页

2.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砲菌素类等B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昔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4.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其生长发育随日龄增加而迅速变化,因此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昔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

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

2.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参见表

1.3)o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睫诺酮类禁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咲喃类药避免应用。

3.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岀的青霉素类.头砲菌素类等B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屮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第10页共28页

4.新生儿的体重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5.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氨基糖昔类抗生素:

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

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屮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

2.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在治疗过程屮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3.四环素类抗生素:

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

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4.卩奎诺酮类抗菌药:

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6.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一)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参见表

1.4):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第11页共28页

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隆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昔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3.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

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等[3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为A.B.C.D及X类,可供药物选用时参考(参见表

1.4)o

(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屮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屮分泌量较高,如氟隆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卩坐.甲氧节噪.甲硝I坐等。

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等[3内酰胺类和氨基糖昔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

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噁II坐等可致核黄疸.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

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选用氨基糖昔类.隆诺酮类.四

第12页共28页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

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1.1肾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时的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利福平克林霉素多西环素氨节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苯I坐西林头砲哌酮头砲曲松头孑包嗟月亏头砲哌酮/舒巴坦氨节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II坐巴坦氯霉素两性霉素B异烟脐甲硝吐伊曲康吐口服液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量青霉素竣节西林阿洛西林头抱哩卩林头砲唾吩头砲氨节头孑包拉定头抱吠辛头砲西丁头砲他噪头孑刨坐月亏头砲毗月亏氨曲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噁I坐甲氧节噪氟康吐毗嗪酰胺可应用,治疗量需减少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氟胞喀噪伊曲康I坐静脉注射剂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者调整给药方案*四环素土霉素咲喃妥因蔡噪酸特比蔡芬不宜选用注:

*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或按内生肌肝清除率(也可自血肌肝值计算获得)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间期。

1.2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肝功能减退时的应用青霉素头抱I坐咻头抱他噪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第13页共28页阿米卡星等氨基糖昔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多粘菌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按原治疗量应用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竣节西林头孑包嗟吩头泡卩塞月亏头抱曲松头砲哌酮红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卩坐氟罗沙星氟胞卩密噪伊曲康I坐严重肝病时减量慎用林可霉素培氟沙星异烟脐*肝病时减量慎用红霉素酯化物四环素类氯霉素利福平两性霉素B酮康I坐咪康卩坐特比蔡芬磺胺药肝病时避免应用注:

*活动性肝病时避免应用。

1.3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氯霉素磺胺药卩奎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昔类万古霉素磺胺药及味喃类灰婴综合征脑性核黄疸软骨损害(动物)

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肾.耳毒性肾.耳毒性溶血性贫血肝酶不足,氯霉素与其结合减少,肾排泄功能差,使血游离氯霉素浓度升高磺胺药替代胆红素与蛋白的结合位置不明药物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肾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致血药浓度升高同氨基糖昔类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表

1.4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FDA分类抗微生物药A.在孕妇屮研究证实无危险性B.动物屮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

第14页共28页险性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青霉素类+B内酰胺酶抑制剂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两性霉素B特比荼芬利福布丁乙胺丁醇甲硝卩坐味喃妥因C.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氯霉素克拉霉素万古霉素氟康吐伊曲康II坐酮康I坐氟胞喘噪磺胺药/甲氧节噪氟睫诺酮类利奈I坐胺乙胺喀唳利福平异烟腓毗嗪酰胺D.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氨基糖昔类四环素类X.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奎宁乙硫异烟胺利巴韦林注:

(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以及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充分权衡后决定。

A类:

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类:

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类:

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类:

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X类:

禁用。

(2)妊娠期患者接受氨基糖昔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卩密噪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1.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简述)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第15页共28页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

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分级管理办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

第16页共28页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2.病原微生物检测各级医院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三级医院必须建立符合标准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配备相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细菌药敏试验工作;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接受室间质量评价检查。

二级医院应创造和逐步完善条件,在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后,也应建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正确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目前不具备条件的,可成立地区微生物屮心实验室或依托邻近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开展临床病原检测工作。

3.管理与督查

1.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

第17页共28页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各地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军队医疗机构应按照《军队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履行其职责,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调查以及本机构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3.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杜绝不适当的经济激励。

医疗机构不准以任何形式将处方者开出的药品处方与个人或科室经济利益挂钩。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抗生素本类药物可分为:

(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节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卩坐西林.氯II坐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

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节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一.适应证

第18页共28页

1.青霉素:

青霉素适用于溶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