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环保又节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2492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子环保又节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竹子环保又节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竹子环保又节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竹子环保又节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竹子环保又节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竹子环保又节能.docx

《竹子环保又节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子环保又节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竹子环保又节能.docx

竹子环保又节能

竹子环保又节能

竹子环保又节能

  已经研究竹子10年的马尔库斯,让参加研讨会的听众现场观摩了他设计的13个竹亭,他介绍,竹子被称为“植物钢铁”哥伦比亚的的窄叶和重庆的寿竹,在其接缝处使用少量螺丝,就可真正发挥竹子的天然韧性和灵活性,此类竹子可用来建造穹顶,能承受10吨的重量。

马尔库斯提醒,竹子需经硼酸处理,以避免白蚁侵袭,用竹子代替金属搭建穹顶,可保证采光效果,还能降低安装空调设备的成本。

马尔库斯介绍,德国建筑师约尔格。

施塔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用贝莱斯的技术修建了一座长50米的竹桥,其坚固度足以承载卡车。

马尔库斯透露,1991年,哥斯达黎加发生了一次里氏7.7级地震,大批砖瓦和钢筋混凝土建筑倒塌了,但20多座竹子搭建的建筑却安然无恙。

 

“竹子是理想建筑材料”

  南京林业大学的丁应龙教授介绍,作为空茎材料家族的一员,竹子最早出现在热带地区茅草屋的搭建中,并逐渐在建筑材料领域中获得关注。

美国夏威夷到中国,竹子被用来建造各种住宅,教堂和桥梁“与树木相比,竹子生长迅速,吸收二氧化碳量是普通树木的4倍,没有比竹子更好的建筑材料了”丁应龙认为,竹子符合未来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会为人类创造全新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理念,随着人口增加,环境压力增大,环保,节能与人性化应成为未来建筑的核心,人类必须尝试新型的环保建筑材料。

 2009年2月23日,一幢崭新的抗震环保“竹楼”在南京新庄亮相。

这幢由南京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等专家设计,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等专家提供研发的竹质材料建造的“抗震安居示范房”,不仅能抗八级地震,由于材料中加入了阻燃物质,还具有防火功能,同时它还能防水,可30年不变形。

房子用的都是可再生资源,对环境没有污染。

这幢竹房子包含装修费用在内,每平方米造价仅2000元。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南京林业大学东面的一个小角落里,近日悄悄地矗立起一幢小竹楼,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是幢小别墅,而其实它是张齐生院士花一个多月时间盖起的抗震安居示范房,这幢小楼能抗八级地震。

  

  在最新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南林大的林业工程排名第二。

  

  用竹子盖起一幢抗震房

  

  汶川地震发生后,张齐生院士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想建一个抗震安居示范房,让悲剧不再发生。

  

  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东大一些专家的认同,于是双方决定合作,东大的教授负责设计,南林大这边负责提供所有材料。

  

  用什么材料来建这个抗震示范房?

“当然不是目前绝大多数建筑使用的钢筋混凝土。

”张齐生说。

和林业工程这个学科相关联,张齐生院士和他的同事们想到的是竹子。

  

  竹子能抗震?

对于记者的疑问,张齐生院士笑了笑说,这里就涉及到林业工程的专业知识了,随着木材资源的越发紧张,这个学科的老师们有一项重要的研究,便是发现新的木材替代材料,制成人造板材。

事实上,竹子、秸秆甚至木屑混合塑料都可生成新的人造板材,而人造板材在日常生活中已普遍应用。

张齐生院士说,现在家庭中的很多家具用的都是人造板。

优质的人造板克服了原木的许多缺点,比如原木冬天会开裂,而人造板具有更稳定的性能。

张齐生院士曾到国外考察过,日本、欧洲很多普通的居民住的都是木房子或竹房子。

  

  冬暖夏凉,能抗八级地震

  

  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张齐生院士的这幢抗震小竹楼就建成了,“现在就等门、窗来了,安装好就可以进行内部装修。

”张齐生院士决定带记者去实地看看。

一路上,张齐生院士的话题都和竹楼有关,“它可不是你爷爷奶奶那一辈住的木板房呀,太阳一晒开裂,雨一淋就漏雨,这个房子是冬暖夏凉,如果有土地资源,住起来是非常舒适的。

”据悉,为了节约成本,张齐生院士的这个小楼改变了国外这种房子墙承重的结构,变成柱承重,墙只是起维护作用。

  

  它们抗震的秘密在哪里?

张齐生院士介绍说,木材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所以在地震中不会像砖瓦房那样一起坍塌,再加上示范房中的房屋连接点用的是金属连接,房屋即使在剧烈的震动中也不会散架。

同时,木材相对来说比较轻,即使倒下来也不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据介绍,就是这个小楼抗八级地震完全没有问题。

  

  准备推广木房子、竹房子

  

  说话间,竹楼已经出现在眼前,有小楼、有亭子,再加上房子前面的一条小河,这幢竹楼整体更像是一幢小别墅。

  

  张齐生院士首先把记者带到竹楼前面的一间小房子旁,他用手敲敲墙体说,这里用的材料都是木材和塑料合成的,“经过挤压成形,你可别小看它们,强度和钢筋差不多。

  

  看完小房子,张齐生院士开始一一介绍竹楼的构造,这是一幢两层的小楼,有厨房、卫生间,完全符合家庭用的要求。

而它的材料,栏杆是乙酰化木材,30年不变形,墙体是竹胶板,墙顶就是类似于竹席的东西,整幢小楼看上去非常生态。

据悉,竹楼的外墙虽然用的也是竹胶板,但里面加入了阻燃物质,具有防火功能,同时它还防水。

  

  张齐生院士在打造这幢竹楼的时候,广东有关部门得知后,把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几位老师请了去,盖了三幢木房子。

据悉,张齐生院士打造的竹房子每平方米的造价在2000多元,而林大老师在广东造的木房子的造价是每平方米1200元左右,两者都包含装修费用,这比欧美4000元、5000元一平方米的价格便宜了许多。

  

  张齐生院士打算逐步将它们推广到土地资源不是太紧张和地震多发的地区。

“竹房子、木房子用的都是可再生资源,还没有污染,而用钢筋水泥造的房子,到了寿命后,拆除将会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

”土木工程学院的杨平教授说。

据悉,张院士的这个竹楼示范房,已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

 

把竹子用作为建筑材料与竹材共创未来建筑

中国建设报2009年6月24日很久以前,中国南方的人们就开始用竹子搭建房屋,后来很多北方人为躲避酷暑难眠的夏夜,用竹子编成凉席在上面睡觉。

进入21世纪后,竹子被更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

家里的竹炭空气进化装置、含有竹纤维的毛巾和衣服……竹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多。

然而越是现代化程度高,人们遗忘竹子最初的功能——建筑材料的速度越快。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想要用竹子盖房子,简直就像天方夜谭,这些大城市需要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竹材如何建造几百米高的大厦?

但是,有一位德国装置艺术家马库斯•海因斯多夫(MarkusHeinsdorff)却致力于竹材建筑。

马库斯在很多年以前开始来亚洲旅行,由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每年至少来一次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

有一次他在竹林里散步,突然进发出一个灵感——要做竹子方面的建筑实验。

对于马库斯来说,研究竹材相当具有挑战性,一是欧美地区很少有国家产竹子,如果不是长期居住在中国,很难找到材料来研究;二是怎样将高科技注入到竹材里,怎样用竹子做出现代化房屋。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试验,马库斯可以用竹子搭建房屋了,尽管离他的目标——现代化的房屋还有一定差距。

2007年,德国外交部开始举办“德中同行”的系列活动,马库斯的竹子房屋被邀请加入。

因为主办方不仅要同中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也希望将环保、节能的理念展示给人们,所以,他们在中国各个城市举办展览所用的临时房屋大部分来自马库斯的竹子凉亭。

今年,马库斯和他的竹建筑依然如约来到沈阳站的“德中同行”活动,带着他的幽默和严谨一起来到。

本以为见到马库斯后,我们的采访会直奔主题,没想到他更在意他的“孩子”。

“这些竹子材料和装置就像我的孩子,是我的心血。

”他很认真地解释,虽然采访应该早就开始了,但他还在忙碌着照看他的“孩子”。

由于前来参展的观众众多,展亭的空间不大,为了让这些展品得到充分的保护,展亭要求20人一组进入参观。

可是人多难免会出现拥挤、乱丢垃圾等情况,马库斯要先嘱咐一遍保安人员,请他们保护好观众和他的“孩子”。

他的助手说:

“活动期间,马库斯天天如此。

与别人不同,马库斯非常喜欢“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有山、有水、喝喝茶、吃些可口的中国菜是他梦寐以求的,而竹子恰恰有这样宁静的感觉。

选用竹材做“德国大道”临时建筑的材料还因竹材在中国已经被使用了几千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竹材生产国和出口国。

另外,德方要求所有展览环保、可持续、保护资源,竹子又恰好是这样的一种材料。

马库斯说:

“我的祖母做过很多编织,也获得过很多编织方面的专利,这给了我很多灵感。

我希望一些中国的建筑风格,在设计时被注入到整个建筑中去。

于是就将竹事的设计融会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织造。

”使用像织物这样的材料,马库斯不单是为了表达对中国的印象,同时还要强调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节约能源。

织物通过和风之间相互作用能够调节气温。

而这样的一个空间是比较浪费能源的,比如说空间照明。

所以,为了节省能源,他使用的材料质感是比较透明的,像中国的灯笼一样,它能够反射一些现有的光源。

如果夜晚来参观,这些织物由于照明,看起来就像真的丝织物一样。

 

  在世博园江西馆入口处,高大挺拔的巨龙竹吸引了观众驻足。

本报记者 刘惠兰摄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主题,有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场馆突出“低碳建筑”的诉求,不约而同地选用了竹子和竹材料。

这些由“竹元素”构成的场馆美轮美奂,精彩纷呈,竹元素成为世博会上“低碳潮流”的明星。

  世博会是推动国际交流的舞台,是重新认识世界的窗口。

由竹元素构成的场馆,似乎在用“竹子的语言”传导着一个强有力的声音:

竹子,可以让城市更低碳、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6月18日,记者走进世博园由竹元素构成的场馆去访竹、观竹,领略竹子在低碳潮流中所展示的独特风采。

  在世博园B区的竹元素展馆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国际竹藤组织展馆。

这是一个用高档竹子复合材料搭建的结构,其形状模仿北京天坛祈年殿。

展馆的粗线条和雕塑式外形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风格,同时展示了竹藤材料在现代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潜力,其效果极具视觉冲击力,并改变了人们对竹藤的传统认知,馆内展示的竹产品使人们看到竹藤的创造性、新颖性和高科技产品。

展馆建筑所用竹材和展品,绝大部分来自浙江竹产业大县安吉。

从展馆到展品,国际竹藤组织馆都表达了一个鲜明的主题:

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竹藤产业大有可为。

  位于欧洲片区的“德中同行之家”展馆,8米高的两层建筑几乎完全用产于我国的原竹和竹子板材建造。

竹子的柔韧天然,与钢材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构成了造型奇特的以竹元素为主体的时尚建筑。

该馆总设计师马库斯·海因斯多夫告诉记者:

“竹子作为建筑材料,不仅拥有比其他材料更强的适应性,还有着无法比拟的艺术表现力。

这个建筑创新的灵感就是来自竹子。

”源于德中友好合作项目的“德中同行”活动,在中国历时3年,曾在5个区域的城市展示过20多座竹艺展馆。

该项活动把世博会作为谢幕之作,以全竹结构的“德中同行之家”展馆,传递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的主题。

  世博园的印度馆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竹子穹顶,仅穹顶和大梁所需竹子就约40吨,而这一巨型竹穹顶由安吉县一家企业建造。

印度馆以毛竹为主要材料及承重结构,其内部用无屏障的360度全息投影,加上绚丽多彩的灯光,打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现代与古老相结合的梦幻馆。

  保持原生态用竹的当属印度尼西亚馆,一排长约10米的竹子从馆中穿墙而出,展馆四周围满了竹丛。

 

  越南国家馆也主打竹子牌。

碧海、蓝天、青峰、翠竹,让置身其中的游客尽享乡野风情,欣赏越南具有竹风情的如画山水景观。

 

  挪威馆的竹元素,是挪威木材与中国竹子的黏合,他们叫它黏竹。

黏竹采用挪威先进的胶合板技术,将竹材黏合在木板表面做成大尺度的建筑构件,且保留竹本身固有的天然质感。

这种黏竹技术,使得挪威馆别具风情。

 

  西班牙馆可谓是竹藤版的鸟巢。

整个展馆使用了8524块藤编板,由长达25000米的钢骨管支撑,以竹材做内部装饰,营造出类似篮子造型的大型庭院式设计,为游客营造出竹藤壮丽奇特的视觉效果。

据悉,这座竹藤版的鸟巢,不久前荣获了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大奖。

  秘鲁馆是由竹子和泥土编织成若干格子构成了墙体。

据悉,竹子和泥土是秘鲁城市建设中最主要的材料,透过竹编的装饰墙光线可照射到室内,营造了一个颇具原生态格调的竹环境。

  可再生和低碳环保的竹材料,成为上海世博会上低碳环保建筑设计的宠儿。

竹产品所承载的中国竹文化,也深深吸引了国际人士爱竹用竹。

据悉,竹子和竹材在欧美成为著名设计师的最爱,他们往往不惜成本地把竹子作为高档建筑和家装的首选,用竹子材料做家具、家装和建筑的装饰。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竹林面积最大、竹产量最大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在国际社会共同推进“低碳经济”的今天,竹产业已与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成为中国林业的四大朝阳产业。

  几年就可成材且可多茬生的竹子,比起要生长几十年才能做材料的树木来说,是更节能环保又可持续发展的好材料。

  多用竹子少用木,或以竹代木,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生态。

选用竹材、竹产品,是人类保护地球生态的一份贡献和自觉行动。

  我们在期待在呼唤:

竹子,不仅是世博会上耀眼的明星,也应该成为消费者的最爱,成为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等各个领域的朝阳产业,成为引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时尚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