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1249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x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x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基础护理40分

1、患者头发、指(趾)甲清洁整齐

2、患者口腔、皮肤清洁,床铺干燥整洁

3、患者无压疮、烫伤、坠床和其它护理并发症

4、卧位正确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符合护理常规要求

 

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40分

各种管道位置正确,固定良好、通畅无阻,无受压、扭曲、折叠现象。

准确记录出入量,为记录出入量的病人提供纸、笔、适合的量具。

管道护理做到:

正确使用、标识清晰、妥善固定、通畅、清洁、按要求更换,如改变常规用途要有醒目标识。

每班进行床头交接病情、治疗、护理和皮肤等情况

遵医嘱正确用药,各种治疗、护理及时准确,安排合理。

口服药发放时严格患者不在病房时不发药的规定,留有联系卡,非贵重、特殊的铝壳包装口服药须将外壳剥掉后才能发放给患者,年老体弱、认知能力差的患者要协助患者服用,贵重、需现开现服等不宜剥开铝壳的特殊口药物,发放时需用纸另包做好标识并做好服用注意事项告知。

经常巡视患者(特护患者要有专人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准确记录

护士掌握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和急救仪器的使

腕带佩戴正确,患者信息清晰、正确可辨、松紧适宜

①患者心电监护管理:

护士及时监测及观察患者心电监护数据,各参数报警上下限设置与患者病情相符,报警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出现报警时及时处理;

②上机患者管理:

氧气管道妥善连接保证氧气供给,给氧面罩固定无漏气,系带松紧适宜;护士能及时有效吸痰或督促患者咳嗽排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湿化罐内水位符合要求,呼吸机管道无过度积水;床旁吸痰器处于备用状态。

护士按时监测气囊压

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病情的掌握情况(要求知晓率≥80%)。

烦燥、不配合、老年患者、婴幼儿有安全防范措施(上床档,必要时约束)避免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

对上约束带、腕带的患者加强巡视交班,约束处皮肤无异常。

护理风险管理20

对压疮高危病人及时进行评估或预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每隔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防止护理并发症

3、患者无压疮、烫(灼)伤、坠床和其它护理并发症。

4、卧位正确舒适,各种管道固定良好通畅,符合护理常规要求。

病情观察及时,处理正确。

评价方法:

1、同基础护理质量1、2、4、5项。

2、适时为患者洗头、洗脚、剪指(趾)甲,保持患者清洁。

3、经常巡视患者(特护患者要有专人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准确记录。

4、卧位正确舒适,各种管道通畅、固定牢固无扭曲,符合疾病及护理常规要求。

3、无压疮、无烫伤(灼伤)、坠床及其它护理并发症。

危重患者及长期卧床患者无褥疮发生。

病情危重、全身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恶液质、休克及多发性创伤等致患者处于强迫卧位,或由于翻身搬动患者后即可危及生命者除外(不包括膝关节以下部位),但须每2-4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认真记录。

5、每班进行床头交接病情、治疗、护理和皮肤等情况。

6、遵医嘱正确用药,各种治疗、护理及时准确,安排合理。

7、护士掌握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和急救仪器的使用。

检查及评分方法见附表

以上检控项目,以患者为单位进行检查,各项均达标者记100分。

根据考核办法进行检查,每位患者95分为合格,最后计算合格率。

计算方法: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数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100%

检查人数

附:

管道护理要求

1、各种管道位置正确,固定良好、通畅无阻,无受压、扭曲、折叠现象。

2、胸、腹腔引流管每1-2小时挤压一次,防止堵塞。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认真记录。

3、引流管、引流袋更换符合要求:

(1)一次性引流袋5-7天更换一次;非一次性引流袋24小时更换一次;胸腔引流瓶每天更换;

(2)橡胶鼻饲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21-30天更换一次;

(3)连接管和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尿道内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蕈形尿管每2周更换一次;

(4)原则上,鼻导管每日更换二次,鼻塞每24小时更换;更换鼻导管、鼻塞的同时更换鼻孔,双侧鼻孔交替,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

双腔鼻导管每天清洗,每周更换一次;

(5)湿化瓶每天更换并消毒,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除备用与应急抢救患者使用外,其余湿化瓶干燥保存。

4、输液患者挂巡视卡,原则上每30-40分钟巡视一次,并记录。

5、吸氧患者有吸氧记录(记录开始与停止吸氧时间)。

患者常用卧位要求:

1、去枕平卧位:

(1)硬膜外麻醉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

(2)昏迷及全麻患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至清醒,生命体征正常);

(3)休克患者(取中凹卧位,头偏向一侧)。

2、平卧位:

(1)昏迷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胸、腰椎手术后;

(3)疝修补术后;

(4)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平卧位,患肢抬高30-40°)。

3、头高位:

脑出血、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头抬高15-30cm)。

4、半坐卧位:

(1)心肺疾患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2)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3)口腔、面部、颈及胸腹部手术后患者;

(4)急性左心衰。

5、端坐卧位:

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3、危重/特殊患者转运、转科交接管理落实情况:

①危重、病情不稳定、压疮及其它特殊患者、输液患者、携带各种重要管道患者(气管套管、各种术后引流管、T管、胸管等等)必需有医护人员护送。

②危重、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转运前需进行转运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做好途中药品、抢救仪器设备、人员等的准备。

③做好常用转运设备如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简易呼吸器等的管理,包括日常性能检查维护、机身蓄电池完好、定期充电等,保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④转科交接记录完善。

①危重、病情不稳定及其它特殊患者转运(含转科、外出检查等)必需有医护人员护送,转运前需进行转运风险评估,转运风险评估率≥90%,根据评估风险做好途中药品、抢救仪器设备、人员等的准备;②常用转运仪器设备每班交接性能及蓄电情况,每周定期进行性能检查、充电1~2次并记录完善,保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备用状态合格率为100%;③转科交接记录完善。

1、患者腕带佩带管理:

①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新生儿、70岁以上的老人及5岁以下儿童须佩带粉红色腕带,手术患者使用蓝色腕带;②腕带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并在入院须知单背面双签名及日期;腕带信息清晰可辨,若出现损坏、信息更改或字迹模糊不清时需重新更换;③腕带常规佩戴于左上肢,如因左上肢输液或其它特殊情况等作特殊处理;④患者佩戴腕带后应做好交接班,保证松紧适宜戴于手腕部,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手部血运良好。

2、患者口服药给药管理:

①严格患者不在病房时不发药的规定,留有联系卡;②非贵重、特殊的铝壳包装口服药须将外壳剥掉后才能发放给患者,年老体弱、认知能力差的患者要协助患者服用;③贵重、需现开现服等不宜剥开铝壳的特殊口药物,发放时需用纸另包做好标识并做好服用注意事项告知。

3、患者基础护理:

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需求知晓,患者口腔、会阴、皮肤清洁,无口腔、皮肤(压疮)等并发症,患者体位符合病情需求,肢体功能位摆放。

4、患者压疮、跌倒风险管理:

护士能根据患者病情适时进行压疮、跌倒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评估分值与患者病情相符,高危压疮患者及时预报(2天内)大科及护理部;

外科:

2、各种引流管护理、观察及处理:

①管道固定在位、通畅、无受压扭曲打折,位置符合要求;②管道及敷料清洁、标识清晰,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液及时倾倒(不能超过2/3满);③责任护士及时观察引流液、色、质、量(访谈护士应知晓);④有拔管风险的患者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3、出入量管理:

准确、及时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为记录出入量的患者提供纸、笔、适合的量具(昏迷或需准确记录尿量的患者应用接尿器,二便失禁的患者应用固定重量尿布后采用称重法);出入量统计及色质观察由护士进行,严禁由护工执行。

4、患者压疮、跌倒风险管理:

护士能根据患者病情适时进行压疮、跌倒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评估分值与患者病情相符,高危压疮患者及时预报(2天内)大科及护理部;

5、患者基础护理:

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需求知晓,患者口腔、会阴、皮肤清洁,无口腔、皮肤(压疮)等并发症,患者体位符合病情需求,肢体功能位摆放。

6、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病情的掌握情况(要求知晓率≥80%)。

二、分级/基础护理质量:

①患者心电监护管理:

护士及时监测及观察患者心电监护数据,各参数报警上下限设置与患者病情相符,出现干扰波时及时处理;②上机患者管理:

氧气管道妥善连接保证氧气供给,给氧面罩固定无漏气,系带松紧适宜;护士能及时有效吸痰或督促患者咳嗽排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湿化罐内水位符合要求,呼吸机管道无过度积水;③患者基础护理:

患者口腔、会阴、皮肤、气切敷料清洁,无口腔、皮肤(压疮)等并发症;患者体位符合病情需求,肢体功能位摆放。

④患者压疮风险管理:

护士能根据患者病情适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评估分值与患者病情相符,床头卡标识与评估相符,风险评判与2014版压疮风险程度的判断标准相符,高危压疮及时预报;⑤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病情的掌握情况(要求知晓率≥80%)。

二、分级/基础护理质量:

①患者心电监护管理:

护士及时监测及观察患者心电监护数据,各参数报警上下限设置与患者病情相符,报警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出现报警时及时处理;

②上机患者管理:

氧气管道妥善连接保证氧气供给,给氧面罩固定无漏气,系带松紧适宜;护士能及时有效吸痰或督促患者咳嗽排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湿化罐内水位符合要求,呼吸机管道无过度积水;床旁吸痰器处于备用状态。

护士按时监测气囊压。

②上机患者管理:

氧气管道妥善连接保证氧气供给,给氧面罩固定无漏气,系带松紧适宜;护士能及时有效吸痰或督促患者咳嗽排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湿化罐内水位符合要求,呼吸机管道无过度积水;

③患者基础护理:

患者口腔、会阴、皮肤、气切敷料清洁,无口腔、皮肤(压疮)等并发症;患者体位符合病情需求,肢体功能位摆放。

④患者管道及压疮风险管理:

各种管道(尤其是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及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护士能根据患者病情适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评估分值与患者病情相符,风险评判与2014版压疮风险程度的判断标准相符,高危压疮及时预报;

⑤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病情的掌握情况(要求知晓率≥80%)。

⑤输液器、注射器改变用途时做好特殊标识;⑥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病情的掌握情况(要求知晓率≥80%)。

患者基础护及压疮风险管理:

患者口腔、会阴、皮肤、气切敷料清洁,无口腔、皮肤(压疮)等并发症;患者体位符合病情需求,肢体功能位摆放;护士能根据患者病情适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评估分值与患者病情相符,床头卡标识与评估相符,风险评判与2014版压疮风险程度的判断标准相符,高危压疮及时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