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1157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docx

《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docx

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

如何写体育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意义

1、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促进教与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性。

2、有利于提高课堂师生交流的效果。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创造能帮助、促进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的活动方法和方式,使自己的行为和师生交流朝预期的方向发展,促进了课堂行为和课堂交流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3、有利于评价的落实。

几乎每一节课里教师都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所有的评价都为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师课前提供了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其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组织下,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将提高,教师进行测验更具目的性,教师的评价易于落实。

二、教学目标的内容及其要素

(一)叙写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活动、教学评价。

1.教学内容:

学什么;

2.教学活动:

如何教、如何学;

3.学生情况:

学生原知识情况和学后情况;

4.教学评价:

学的如何。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

一般包括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3.行为条件:

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

4.表现程度:

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三、当前教师在叙写教学目标时,容易出现的几种偏差分析及其矫正

(一)目标过大过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

一些教师往往在书写课堂教学目标时,往往把教学目标定的过大国过空。

比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这些目标过大、过空,一堂教学课难以实现,没有实际的目标作用。

往往教师会把教育目标或者课程目标当作了教学目标。

比如:

某教师在初中二年级制订投抛运动《头上前抛实心球》第一课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学生知道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和用力顺序,知道影响前抛实心球的各因素。

2.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练习,学生掌握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发展学生上下肢、腰腹、肩部、背部力量和身体协调素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练习,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分析:

本次课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技能目标,过广、过大,起着泛化的效果,缺乏实际课次的针对性,也就是说教学中缺乏教学的主要部分,重难点在教学目标中没有很好的体现,甚至把“投抛练习教学内容”的总目标作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过大过空,缺乏可操作性。

应该修改为:

1.知识目标:

能说出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握球方法和预备姿势,知道头上向前投抛时身体的用力动作和必要的安全措施。

2.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掌握握球方法和头上前抛实心球的预备姿势,70%以上学生能正确的用力,达成个人学习目标,并能安全地进行练习。

(二)目标陈述含糊不清,缺乏可检测性

教学目标只有提得明确而具体,才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妥善地组织教学过程、准确地评价教学结果、检测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当指向具体的学习结果,表明学生通过本次课堂的学习,学习到什么、掌握了多少技能。

教学目标的明确、具体,在于用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这个动词必须指出一个动作,应避免使用诸如“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

这种叙写仅仅指出了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也是无法直接观察与掌握的。

教学目标的叙述,重在学习历程。

让学生能清楚课程、教师的教学意图,并能具体去执行并以是否达到目的。

如果用“掌握”这一词,必须加上一定的数量词。

比如:

某教师在设计初中一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第一次课中的教学目标陈述:

1.知识目标:

学生了解一些排球知识,掌握双手自垫球的动作要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连续自垫球。

2.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灵敏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技能目标都含糊不清,无检测性。

通过教学,学生学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程度,都没有进行检测性的陈述,也就是缺乏必要的检测标准,即学生掌握的水平和标准要具体。

这往往是一线教师在写课时教学目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甚至有部分教师会把单元计划的目标当成课时教学目标去写。

体育教学目标的可测性,一般都是用数量词来表达,如掌握4种以上的跳绳方式、完成连续2~4个栏架的跨越等等。

以上的教学目标应该改为: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排球的垫球知识,能说出双手正面垫球动作要领及手臂的击球部位。

2.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模仿、自主练习,正面双手垫球的手臂击球部位正确,70%以上的学生可以连续垫4~6个,其中40%以上的学生动作协调。

(三)行为目标主体不准确,没有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是主体地位,换句话说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是表明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的收获和发展。

所以,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行为动词应该围绕学生进行。

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出现如“教给学生……”、“教师教会学生掌握什么……”等等都不准确,这些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而进行陈述。

在备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应有明确的行为目标,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行为,即学生。

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

如:

通过学习,学生在各目标维度上达到什么标准。

比如:

某教师在设计初中一年级的《快速跑》第一次课的教学目标陈述:

1.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说出快速跑结构知识,和影响快速跑的因素。

2.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教会学生快速跑的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快速跑的能力。

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中,在叙述认知目标时就没有突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站在“教”的角度去叙写的,所以在目标中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并没有突出学生的“学”。

同时,在以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叙写目标时,应该思考到学生的学习后的效果和发展目标,这些效果和发展目标尽量可以通过眼看得到或者通过数据表现出来。

以上的案例教学目标,应该修改为:

1.认知目标:

学习快速跑的相关知识,知道快速跑的技术结构组成,并知道步频和步长对速度的影响。

2.技能目标:

在练习中体验到快速跑的技术,70%以上的学生掌握2~3个提高步频和步长的练习方法,并运用步频和步长以提高自己的快速跑能力。

(四)情感目标形式化,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实现。

情感目标,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完整教学目标中必须叙述的内容。

而在实际的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往往成为一种空洞、唱高调的文字陈述。

教师把一些难以实现的目标作为情感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等等。

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实现,这是把这是把教育目标或者课程目标的情感目标当作了课时教学目标的情感目标,它们是不能代替每堂课的教学的情感目的。

比如:

某教师在初中二年级制订投抛运动《头上前抛实心球》第一课教学设计时,教学情感目标是: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互帮互学及社会适应能力。

分析:

本次教学的情感目标,就过于空洞,放大了一堂课对学生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作用,把课程目标当成了课时目标来体现,在实际的一堂课中难以实现,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以上的情感目标,应修改为:

3.情感目标: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具有较好的组织性、纪律性;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创建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