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正比例与反比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9367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正比例与反比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正比例与反比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正比例与反比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正比例与反比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正比例与反比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正比例与反比例.docx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正比例与反比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正比例与反比例.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正比例与反比例.docx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正比例与反比例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

内容

四、正比例与反比例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4、初步了解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像。

教学重难点

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

因此,在正式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之前,教材设计了三个具体情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同时,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1、提供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赖的量。

2、提供丰富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的过程。

3、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变化的量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认识“变化的量”,并通过描述活动,了解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知道列表与图画都是表示变量关系的常用的方法,积累表征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举例与交流活动,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重点:

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活动一

  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

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

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

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

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

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二、活动二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

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三、活动三

  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

  4.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

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

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作业设计: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

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正比例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重点: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难点:

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谈话导入

你走路当速度不变时,所走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有没有关系。

二、学习新课

(一)相关联的量

教师做实验,向弹簧称上加钩码问:

(1)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着的量?

(2)弹簧长度为什么会变化?

指出:

弹簧长度是随着钩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把他们叫做相关联的量。

追问:

现在你知道什么叫相关联的量了吗?

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19页表格

先填表,说一说如何计算的

然后画出图,怎么描点。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4)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周长与边长的关系是如何?

面积与边长的关系如何?

画出的图像一样吗?

用字母如何表示

2、20页第2、3题,发现什么规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3、正比例的意义

(1)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师指出:

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成正比例关系。

问:

现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吗?

师板书关系式:

y/x=k(一定)

(2)那么,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该看什么呢?

三、巩固提高

1、填空

时间(天)

1

3

4

6

8

10

用煤总量(吨)

1.8

5.4

7.2

10.8

14.4

18

表中()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定,所以()和()成正比例。

2、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洗衣粉的单价一定,买洗衣粉的数量和总价。

(2)大豆的出油率一定,豆油的质量大豆的质量。

(3)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

(4)圆的直径和周长。

(5)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

(6)火车的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a

30

50

65

1.5

b

6

3

8

0.5

3、已知a和b成正比例,完成下表。

4、从生活中找一找成正比例的量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设计: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图:

直线

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叫成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

y/x=k(一定)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画一画(正比例的图象)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难点:

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复习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如何判断?

(举例)

  二、新授

活动二:

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并画出图。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

(图见书上)。

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注:

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视频展台上展示)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自己独立完成。

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地是否准确。

三、练习

活动三:

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

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

为什么?

教师讲解:

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

(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如何看图进行估计)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

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表格见书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业设计: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反比例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难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课前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复习

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量。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二、导入新课

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三、研究反比例

情境

(一)

1、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见书中的表格

2、(1图表示的是和一定两个加数之间的关系。

(2)图表示的是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

3、生发现规律:

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情境

(二)观察书中交通工具的表

1、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

2、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速度变化,时间如何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3、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4、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书中分果汁的表

1、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你有什么发现?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

2、关系式:

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3、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相反变化)

4、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

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

X×Y=K(一定)

四、练一练。

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的方法

作业设计: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反比例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

X×Y=K(一定)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练习四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更加牢固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数量关系。

2、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像。

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复习

1、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什么是反正比例的量?

二、基础练习(练习二)

第2题判断(先让学生判断,在交流)

提示:

第3小题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三、解决问题

1、第2题

⑴填写表格。

⑵在方格纸中描点。

⑶估计买6.5米的彩带大约需要多少元?

⑷淘气买的彩带长度是笑笑的3倍,他花的钱是笑笑的几倍?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2、第3题

⑴读题理解题意,获取信息。

⑵解决提出的问题。

⑶全班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第4题

⑴读题分析图像,获取信息。

⑵根据图像信息逐一解决问题。

⑶全班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4、第5题

⑴读题理解题意,获取信息。

⑵根据信息填写表格。

⑶鼓励学生拼一拼。

⑷讨论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5、读一读:

你知道吗?

(自己读一读,交流)

三、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练习课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叫成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

y/x=k(一定)

反比例: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

X×Y=K(一定)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绘制校园平面图

课时

1

教学目标: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实际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并综合运用图形的位置、测量、比例、数据收集等知识,积累“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经验。

6、经历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交流反思的活动过程,发展统筹规划和按方案实践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体验团结协作、获得成功的快乐。

7、在设计、测量、整理等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的能力。

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引课。

1、师: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平面图。

2、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观察。

二、新知学习。

(一)我们在可爱的学校里已经学习生活六年了,在毕业前夕,给母校留一张大家亲手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吧。

(二)绘制校园平面图。

1、设计方案。

(1)观察上面两张平面图,说说这些平面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想一想,绘制校园平面图前,要先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①在校园平面图中需要绘制哪些主要建筑物?

②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如何收集这些数据呢?

③如何确定这幅图的比例尺?

(3)设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活动方案,包括主要步骤与分工等。

2、动手实验。

(1)分小组实际收集相关的数据,并用适当的方式记录下来。

(2)按照设计方案及收集到的数据,把校园的平面图画下来。

3、展示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反思。

(1)视频展示学生绘制的平面图。

(2)在上面的活动中,运用了哪些知识?

采用了哪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3)利用绘制平面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4)上面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绘制校园平面图

灵武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

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认识莫比乌斯带。

难点:

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课前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引课。

1、师问:

你知道莫比乌斯带吗?

2、教师课件展示莫比乌斯带的介绍。

二、新知学习。

(一)问题一:

1、出示问题。

一个纸环的内侧有一点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

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2、学生思考猜想。

(二)问题二:

1、出示问题:

做一做,想一想。

先用一张长方形纸条如左下图那样扭一下,再把两端粘上,得到如右下图的纸环。

在这个纸环上作个标记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

蚂蚁点A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

2、动手做一做思考后交流。

(三)问题三:

1、出示问题:

分别在普通纸环和“神奇的纸环”上各取一点。

从这点开始涂色,不能翻过边缘一直涂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2、自己动手做一做后交流并演示。

(四)问题四:

1、课件出示问题:

取两张长方形纸条,每张长方形纸条之间画一条虚线,再分别做成一个普通纸环和一个“神奇的纸环”。

用剪刀沿纸条上的虚线剪开,你又发现了什么?

2、学生动手做一做后演示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猫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小猫乐乐”在方格纸上利用“数对”放大的探索过程,通过“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体会用“数对”的变化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活动中体验图形的多种变化,感受在方格纸上利用“数对”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趣味性,激发数学兴趣。

重点:

通过活动,体会用“数对”的变化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图形的多种变化。

课前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新知学习。

(一)问题一:

1、出示问题。

课本右图是可爱的小猫乐乐,请将表示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填在下面。

2、学生自己做一做后交流。

(二)问题二:

1、出示问题:

小猫家族中还有天天、晶晶和欢欢三只小猫。

观察下表中表示每只小猫轮廓的点的数对的规

律,把表格填写完整,并与同伴交流。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规律?

交流想法。

3、根据规律填写表格。

(三)问题三:

1、出示问题:

根据上表,在下面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天天、晶晶和欢欢的轮廓。

2、自己动手画一画后交流并演示。

3、思考:

(1)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哪只小猫长得最像乐乐?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四)问题四:

1、课件出示问题:

生活中,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将图案进行“变形”。

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用这样的方法设计图案。

想一想,画一画,与同伴交流。

2、学生动手做一做后演示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

课时

教学目标:

1、整理《圆柱和圆锥》的内容知道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整理比例及正反比例的内容,能正确判断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3、

3、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1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难点: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整理圆柱圆锥的知识

(一)圆柱

1、圆柱的特征?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

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

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V=Sh)

(二)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

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2、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V=1/3Sh)

(三)课堂练习

1、第60页1、2、3、4、5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2、第60页6题。

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思路是什么?

可以教具演示。

二、整理比例,正反比例的知识。

(一)整理知识。

1、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叫成正比例关系)它的关系式是怎样写的?

(y/x=k(一定))

2、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它的关系式是怎样写的?

(X×Y=K(一定))

3、什么是比例尺?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4、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