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8049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项目

编号:

版本号:

高温中暑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审批:

校核:

编制:

 

编制单位:

华北冶建工程有限公司邯郸第一建筑分公司

编制日期:

2017年1月

颁布日期:

2017年1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目的

(1)

3.编制依据

(1)-

(2)

4.适用范围(3)

5.事故风险分析(3)-(4)

6.应急工作程序及职责(4)-(6)

7.应急处置(6)-(8)

8.注意事项(8)-(9)

9.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9)-(10)

10.救援器材、设备、车辆等落实(10)

11.其它(10)

附件:

1.应急工作联系表

2.施工现场医疗力量情况表

3.应急物资装备表

4.施工现场内外救援力量情况表

5.施工现场消防平面布置图

6.关键路线标识和图纸

7.有关协议和备忘录

 

1.工程概况

1.1.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1.1.1项目的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和内容:

1.1.2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工地外围的地理位置、居民、交通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1.1.3气象状况等。

2.目的

在项目部建筑安装施工作业中,为减少物体打击事故对人身和机械设备的伤害,将伤害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年8月31日通过,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

和国消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该法律共七章70条。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公布日期2007年4月9日,实施日期2007年6月1日。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新修订后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

经2016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6月3日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已于2003年2月19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是由国务院令第549号公布的,条例由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签署,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强制性标准,标准号GB18218-2009。

9)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6-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1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

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令修订后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13)GB/T20000.4--2003标准化工作指南。

13)14)AQ/T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14)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号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4.适用范围

公司行政管辖内项目发生的中暑事故需要采取应急措施的。

5.事故风险分析

5.1事故特征;

5.1.1高温中暑的起因;

1.1.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

1.1.2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

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5.1.2高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

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1.2.1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呜、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1.2.2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

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1.2.3重度中暑,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

此前患

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5.1.3高温中暑的危害

5.1.3.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的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

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5.1.3.2在室内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露天施工,以及在煤仓、锅炉、汽机房及输煤皮带等高温场所发生的高温中暑,尤其是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中暑,会产生高处坠落等二次伤害的危险。

5.5.1.4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5.5.1.4.1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5.5.1.4.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

6应急组织与职责

6.1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6.2指挥部职责

6.2.1在发生高温中暑等威胁人身安全事件后,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按照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6.2.2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必要时向地方政府汇报。

6.2.3负责逐级向报告事故及其处理的进展情况。

6.2.4负责安排有关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生产的连续性;组织和提供应急及善后处理工作所需的物资和车辆。

6.2.5应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6.3高温中暑应急处理机构职责

6.3.1按本项目及上级部门对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要求,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6.3.2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断治理、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

6.3.3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防暑降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安排治理和整改措施,落实资金,决策有关事项,切实改善作业场所劳动条件。

6.3.4每年年初根据前一年防暑降温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同时对工作场所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对发现问题落实人员、方案督促整改。

6.4专业工作组及职责

设立劳动保护、防治、现场测试三个专业工作小组,按职责范围分工负责有关方面工作。

6.4.1劳动保护工作组职责(由生产科负责):

按照法规制定有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做好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负责高温岗位职工统计上报工作。

6.4.2防治工作组职责(由综合科负责):

年初负责申报所购防暑降温用品所需的费用预算,购置防暑降温用品。

定期到现场巡视,宣传防暑降

温的有关常识,发放防暑降温用品。

发现问题及时向厂部领导小组汇报。

6.4.3现场测试工作组职责(由技术科负责):

按有关规定对生产现场劳动条件进行分级;按高温测试点,定期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检测,对超标点及时上报领导小组;按上级要求上报日常检查及定期演练情况;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验工作。

在高温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立警示标志。

7.应急处置

7.1响应分级

7.1.1先兆中暑:

为Ⅱ级应急预案

7.1.2轻度中暑:

为Ⅱ级应急预案

7.1.3重度中暑:

为I级应急预案

7.2响应程序

7.2.1在高温条件下,现场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同伴出现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处理,立即采取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人身伤亡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由领导小组副组长宣布启动Ⅱ级应急预案。

7.2.2如出现重度中暑、中暑人数较多或病情较重时,现场人员应迅速处理,同时汇报高温中暑人身伤亡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宣布启动I级应急预案。

7.3应急处置措施

7.3.1Ⅱ级应急预案

7.3.1.1迅速将中暑人员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7.3.1.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

处。

若中暑者能饮水时,可给中暑者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

7.3.1.3中暑者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

7.3.1.4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7.3.1.5危急状态消除由组长或副组长宣布Ⅱ级应急行动结束。

7.3.1.6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宣布现场工作是否继续。

7.3.2I级应急预案

7.3.2.l将所有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医护人员立即到达现场开展施救。

7.3.2.2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确保设备机组安全运行。

7.3.2.3通知有关科室、车间、班组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生产的连续性。

7.3.2.4病情严重者立即安排或联系车辆,并由医护人员边抢救边护送至医院。

必要时可拨打120急救。

7.3.2.5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决定是否组织对该工作场所的人员进行疏散。

7.3.2.6必要时汇报集团公司要求进行协调处理。

3.3.2.7危急状态消除,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宣布应急行动结束。

3.3.2.8做好事故后的善后工作.

8.注意事项

8.1监控与预防

8.1.1广泛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使职工掌握防暑降温的基本常识。

8.1.2夏季前做好各生产场所、值班室、办公室空调、通风设备的维护,

确保职工良好的工作环境;

8.1.3在夏季高温作业中,调整作业时间,提供合适的清凉饮料,防暑降温药品发放要及时到位,保证职工身体健康。

8.1.4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作业禁忌症。

8.1.5在夏季高温期间,有关科室管理人员定期到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

8.2预警行动;

82.I各科室、项目根据气象预报信息,按照早预想、早通报、早布置的原则,开展好高温中暑人身伤害相关风险的分析、评估,适时启动预警。

开展好高温中暑人身伤害相关风险的分析、评;

8.2.2高温预警分三个标准,35℃以上为三级黄色预警,37℃以上为二级橙色预警,40℃以上为一级红色预警。

8.2.3预警命令由现场信息人员发布,报请项目经理批准后发布。

8.3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8.3.1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检查确认各类抢险、抢救设备、器材、材料配备齐全。

8.3.2检查确认各种通讯工具的报警方法、联络方式和信号使用规定明确,有关人员熟悉掌握中暑后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做到应知应会。

82.3预警命令由应急指挥小组发布.

9.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9.1培训要求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公司总部、施工项目部的全体人员进行

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9.1.1一级应急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9.1.2二级应急组织每一项目开工前或半年进行一次培训;

9.1.3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

9.2主要培训以下内容:

9.2.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9.2.2施工安全防护、作业区内安全警示设置、个人的防护措施、施工用电常识

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机械的安全使用;

9.2.3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

9.2.4事故报警;

9.2.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11.2.6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9.3演练

9.3.1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合格者才能上岗。

9.3.2每月对应急救援人员的手机开通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两次,一般安排在凌晨2点左右,以检验报警总机与反应机构的反应人员联络是否畅通。

9.3.3.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公司总部人员、加工厂人员定期演练。

施工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后演练一次,根据工程工期长短不定期举行演练,施工作业人员变动较大的应增加演练次数。

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10.救援器材、设备、车辆等落实

10.1公司设立安全专项基金帐户,根据公司施工生产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有选择地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对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不得挪作他用。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公司的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统一纳入应急救援工作之中。

10.2应急物资

10.1应在高温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立警示标志。

10.2在夏季高温来临前应及时购置和发放清凉饮料、防暑降温药品等物品。

10.3在夏季高温作业中,做好对各有关工作场所通风降温设施的配置和完善。

10.4后期处置

10.4.1现场作业人员应配合医疗人员,做好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护工作,

安技员应按哦癌有关人员做好现场的保护、拍照、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10.4.2事故调查和处理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

 

11.其它

本预案制定后报建设行政(公司)主管部门备案后正式实施。

附件: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1.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2.施工现场的临时医务室或保健医药设施及场外医疗机构:

1)医院名单,联系电话;

2)有哪些常用医药和抢救设施;

3)附近医疗的情况介绍,位置、距离、联系电话等。

3.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4.工地现场内外的消防、救助设施及人员状况。

介绍工地消防组成机构和组成人员,成立义务消防队,有哪些消防、救助设施及其分布,消防通道等情况。

5.施工消防平面布置图(如各楼层不一样,还应分层绘制),画出消防栓、灭火器的设置位置,易燃易爆的位置,消防紧急通道,疏散路线等。

6.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7.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