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8001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docx

《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docx

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

2011浙江台州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语文)

新高考新题目

2010-10-131453

台州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

台州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

高三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噱头(xuè)    渐染(jiān)    喑哑(yīn)   扼腕叹息(wàn)

B.纰漏(pī)     档次(dǎng)   肖像(xiāo)   冠冕堂皇(guān)

C.偌大(ruò)    鄱阳(pó)     嗥叫(háo)   图穷匕见(bǐ)

D.栖息(qī)    勾当(gòu)     铁砧(zhān)  弹丸之地(t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走在行色匆匆里,有微风拂面如诗;坐在孤独疲惫里,有清凉渗入心底。

真诚在日子里游走,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潺潺的乐曲在呢喃絮语,无处不在的温暖绚丽了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B.我们有不少的文化管理者太急攻近利,对文化遗产进行涸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C.拿过镜子,她仔细端祥镜中的自己,发现眼神已不再清澈单纯,随着笑容的绽放,眼角的皱纹也清晰可见。

D.不管在哪里,栗树越长越稠密,骠肥体壮的公牛和大腹便便的母牛就越多,它们走在陡峭的山坡上简直不知道往哪里迈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绣家园社区的张大妈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一听说南方遭受严重旱灾,马上义形于色,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积极协助动员社区群众参加赈灾行动。

B.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

一场天灾,让这片土地变得分崩离析。

C.我们村的旅游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但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我们应该善待这些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上打响我们村的品牌。

D.为能听到这场盼望已久的讲座,下车伊始,他就匆匆忙忙地往礼堂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9年至今,中国社会经济各项主要运行指标先抑后扬,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回暖和显现强劲增长,在稳定全球经济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专家认为,造成近期空气质量下滑的污染源以本地污染源为主,而不利的天气因素又成为主要诱因,一旦天气条件好,空气质量也会随着改善。

C.校园文化建设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而制度文化的建设又体现在不断健全和建立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

D.通过成都妇女唐福珍的案例以及其他拆迁致死事件,促使中国顶尖大学的5名法学教授作出罕见的公开表态,呼吁改变一向鼓励开发商暴力拆迁的条例。

5.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

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

(3分)

 

 

 

 

 

 

 

 

 

 

 

 

 

 

 

 

 

 

 

18

 

 

6.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给“微博”下定义。

(60字以内)(4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

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

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只是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60

 

 

7.周末逛街买东西砍价很正常,但近日南京某校园出现了有组织的专业“砍价团”,他们通过帮人砍价来赚取“砍价顾问费”。

“砍价团”现在有7名成员,砍价业务主要包括数码产品、服装、饰品等。

组员利用对各自所学专业领域产品的了解来帮助买家砍价,每次收取1%至5%的“砍价顾问费”。

有人觉得这些学生不务正业,也有人觉得这是大学生学以致用,接触社会的方式。

请你就此发表看法。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

(不少于60字)(5分)

 

 

 

 

 

 

 

 

 

 

 

 

 

 

 

 

 

 

 

 

 

 

 

 

 

 

 

 

 

 

 

 

 

 

 

 

 

 

 

 

 

 

 

 

 

 

 

 

 

 

 

 

 

 

 

 

 

 

 

 

 

60

 

 

 

 

 

 

 

 

 

 

 

 

 

 

 

 

 

 

 

 

 

 

 

二、(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ks5u

      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

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

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ks5u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

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

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

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

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

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

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

如地狱、轮回等。

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

“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

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9.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10.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简要说明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所起的作用。

(2分)

                                                                                                                               

11.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

秋天的音乐(冯骥才)

你每次上路出远门千万别忘记带上音乐,只要耳朵里有音乐,你一路上对景物的感受就全然变了,在音乐撩拨你心灵的同时,也把窗外的景物调弄得易感而动情。

你被种种旋律和音响唤起的丰富的内心情绪,景物也全部神会了,它还随着你的情绪奇妙地进行自我再造。

你振作它雄浑,你宁静它温存,你伤感它忧患,也许同时还给你加上一点人生甜蜜的慰藉……它使你一下子看到了久藏心底那些朦胧模糊或被时间湮没了的感受,于是你更深深坠入被感动的漩涡里,享受这画面、音乐和自己灵魂三者融为一体的特殊感受。

秋天十月,我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

赶往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发觉把音乐磁带忘记在家,恰巧路过一个朋友的住处,他是音乐迷,便跑进去向他借。

他给我一盘说是新翻录的。

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看我一眼说“秋天的音乐”。

这曲名,也许是他看到我被秋风吹得松散飘扬的头发,灵机一动得来的。

   

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开端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的描述秋天,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受里了。

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

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的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

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

一只鸟儿随着一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

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作一片博大的安寂。

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云是他的思想。

有时风云交汇,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

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

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

大大小小、松松散散的云彩是他思想的片断,而片断才是最美的,无论思想还是情感……这千形万状精美的片断伴同空灵的音响,在我眼前流过,还在阳光里洁白耀眼。

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

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

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

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

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

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

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甩到后边……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都消匿而去,无可挽回。

不管它曾经怎样辉煌,怎样骄傲,怎样光芒四射,怎样自豪地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

人生是一次性的,生命以时间为载体,这就决定人类以死亡为结局的必然悲剧。

谁能把昨天和前天追回来,哪怕再经受一次痛苦的诀别也是幸福。

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

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铜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

来不及分清这是音乐还是画面变换的缘故,心境陡然一变,刚刚的忧愁一扫而光。

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它不过在寒飙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

远远山坡上,坟茔,在夕照里像一堆火,神奇又神秘,它那里是埋葬的一具尸体或一个孤魂?

既然每个生命都在创造,另一个生命离去,什么叫做死亡?

死亡,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

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

为了再生而奉献自己的伟大的死亡啊……

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

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12.本文描写了秋景的哪些特点?

(4分)

                                                                                      

13.“秋天的音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分)

                                                                                      

14.根据你的理解,分析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15.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为什么说“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3分)

                                                                                       

(2)为什么说“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3分)

                                                                                         

16.“秋天”给了哪些生命的感悟?

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巢谷,字元修。

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

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

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

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

”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恨遗憾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丽,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3分)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2.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3.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