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5637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docx

《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docx

河北省人文地理经济概要

河北省概要

一、行政区划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下设13市

1、石家庄

石家庄市辖6区17县(市),即新华区、桥西区、桥东区、长安区、裕华区、矿区、辛集市、晋州市、藁城市、新乐市、鹿泉市、正定县、深泽县、无极县、赵县、栾城县、高邑县、元氏县、赞皇县、井陉县、平山县、灵寿县、行唐县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共有镇114个,乡108个,办事处43个,行政村4488个,居委会449个,家委会195个。

2、承德

全市辖8县、3区、133乡、73镇、2559个村民委员会、150个居民委员会、其中有3个自治县。

3、张家口

下设13区县

4、秦皇岛

秦皇岛市下辖海港、北戴河、山海关三个城市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75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2287个村民委员会。

5、唐山

唐山市包括17区县

6、廊坊

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接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

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地级市,现辖广阳、安次两个区,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

90个乡镇3222个行政村,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

据户籍统计,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95.7万人。

市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40万

7、保定

保定市辖4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3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沟新城

8、沧州

沧州市设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3个区,辖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4个市,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和孟村回族自治县10个县。

 

沧州渤海新区,辖区包括黄骅港开发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中捷友谊农场)、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原南大港农场),于2007年7月成立。

 

沧州市共有有乡镇167个,其中镇73个,街道办事处20个。

全市总人口680万人。

9、衡水

10、邢台

全市辖2个市辖区、15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桥东、桥西2区,清河、临西、威县、广宗、平乡、南和、邢台、内邱、任县、隆尧、临城、柏乡、宁晋、新河、巨鹿15县,沙河、南宫2个县级市。

有2个管理区(大曹庄管理区和高新技术管理区)。

共有87个乡、86个镇、19个街道,5155个行政村、226个社区。

市人民政府驻桥东区红星街,距省会石家庄市106千米。

11、邯郸

邯郸市现辖四区、一市、十四县。

四区为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峰峰矿区;一市为武安市;十四县为鸡泽县、邱县、永年县、曲周县、邯郸县、肥乡县、馆陶县、涉县、广平县、成安县、魏县、磁县、临漳县、大名县。

全市共有91个镇,123个乡,27个办事处,400个居委会,5206个行政村。

  

          

二、区域位置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地处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5′~42°40′之间。

总面积18.88万平方公里,省会石家庄市。

北距北京283公里,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

三、地形气候海拔

河北省的地势有三大地貌单元,其中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200-1500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5%,燕山和太行山地,其中包括丘陵和盆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8.1%,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海拔多在50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3.4%

河北省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

河北省光照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4854~5981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319~3077小时;南北热量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8~14.2℃,极端最高气温43.3℃(保定,1955年7月23~24日),极端最低气温-42.9℃(围场县御道口,1957年1月12日),年无霜冻期81~204天。

降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为215~745毫米,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

     河北省境内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多气象灾害,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灾害的种类多、频次高、范围广。

河北省每年都会有多种灾害程度不同地在各地发生,而且有些灾害每年还会以多种形式发生多次,频次较高。

如旱灾,就有春旱、春夏连旱、伏旱、秋旱、冬春连旱等;风灾既有冬季的寒潮大风,又有夏季的雷雨大风、龙卷风、台风、干热风等。

各种灾害每年几乎遍及全省各地,形成全省范围内的多灾局面。

(2)旱涝交替发生,呈阶段性,且往往多灾并发,这是河北省气象灾害最明显的标志。

全省每年都有一些地方严重干旱,同时,另一些地区又遭受洪涝灾害袭击。

从河北省旱涝灾害发生的历史看,往往是连续几年、几十年多旱灾,而另一个时期多洪涝灾,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在旱涝交替发生的过程中,往往还会伴有多种灾害同时发生,而且一年之内水、旱灾害随季节的推移交替出现。

如在洪涝灾害的同时,常常伴有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

历史资料表明,河北省旱涝灾害的发生又呈一定的阶段性,表现出一个时期往往几年、几十年多旱灾,而另一个时期多洪涝灾。

从1949年到1989年,1964年以前,河北省多洪涝灾,1965年大旱灾以后逐渐进入干旱期,进入八十年代,持续了近十年的干旱。

同时,在旱涝交替发生的过程中,往往会伴有多种灾害同时发生。

在数灾并发的情况下,使灾害的破坏和危害程度加剧。

(3)各种气象灾害的区域分布明显,且相对稳定。

受气候、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各类气象灾害大致分布如下:

北部张家口、承德地区,冬春多大风、沙尘暴、大雪、冰雹天气,夏秋多干旱、暴雨及霜冻天气;西部太行山地区多干旱天气,又因太行山迎风坡的抬升作用,还易发生暴雨,引起洪涝灾害,若遇雨量较大的年份,易导致山洪暴发;东部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温带气旋、海啸等袭击发生风暴潮,且多受风雹危害;沧州、衡水以及邢台、廊坊、保定部分地区的黑龙港流域为本省的干旱区域,平原地区受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的影响,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岗洼地,河道排水不畅,又是容易发生沥涝的地区。

全省受冬季强冷空气的影响,寒潮大风天气较多。

(4)特大灾害频繁发生,损失惨重。

关于河北省特大气象灾害的记述屡见史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多次遭受特大气象灾害袭击,如1954、1956、1963、1977、1996年的大水洪涝灾害,1965、1972、1975、1992、1997年以及1980年起的10年旱灾等。

频繁严重的气象灾害给河北省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气候状况】全省年内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年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

年内旱情偏重,沙尘、雷暴、风雹、暴雨、寒潮和酸雨接近常年或偏轻。

气象灾害损失程度低于2007年,属“偏轻”年份。

     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2.2℃,比常年偏高0.8℃,较上年偏低0.5℃,属偏暖年份。

冬季,全省平均气温为-2.5℃,较常年偏高。

春季,平均气温为14.0℃,比常年偏高1.5℃,是70年代以来少有的暖春。

夏季,平均气温为24.4℃,比常年偏低0.2℃。

秋季,平均气温为12.9℃,比常年偏高1.1℃。

     降水全省年降水量为567.0毫米,较常年偏多9%,为近5年来最多。

冬季,平均降水量为6.7毫米,比常年偏少43%。

春季,平均降水量为102.1毫米,比常年偏多57%,为近10年来春季降水最多。

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66.7毫米,比常年偏多1.5%,是1997年以来降水最多的一年。

秋季,平均降水量为92.8毫米,比常年偏多12%。

     日照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03.5小时,较常年偏少194.4小时,属偏少年份。

冬季,平均日照时数498.7小时,比常年偏少49.2小时。

全省平均日照时数688.3小时,较常年偏少48小时。

夏季,平均日照时数571.5小时,较常年偏少126小时。

秋季,平均日照时数600.3小时,较常年偏少17.2小时。

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

坝上高原属蒙古高原一部分,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00米~1500米,面积1595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5%。

燕山和太行山山地,包括中山山地区、低山山地区、丘陵地区和山间盆地4种地貌类型,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高于2000米的孤峰类有10余座,其中小五台山高达2882米,为全省最高峰。

山地面积902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8.1%。

河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山前冲洪积平原,中部中湖积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3种地貌类型,全区面积8145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3.4%。

四、资源状况

1、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种153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22种,排在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38种。

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125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470处,占44.78%。

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地813处,现有各类矿山5433家,从业人数36.7万人,年开采矿石总量近3.68亿吨,采掘业年产值达593.2亿元,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石化为主的矿业经济体系。

2、

①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集中分布于渤海沿岸和海域的冀中、大港和冀东油田。

截至2008年,石油累计探明储量27亿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1800亿立方米。

②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中南部地区。

据河北省地热资源开发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标准煤418.91亿吨,地热资源可采量相当于标准煤93.83亿吨。

全省有开发价值的热水点241处,山区92处,平原149处。

全省累计开发地热能井点139处。

山区热水点平均水温40~70℃,平原热水点水温最高可达95~118℃。

③风能资源

陆上风能资源总储量740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00万千瓦。

其中坝上地区风能资源储量高达1700万千瓦,建有国家第一个风电示范基地——坝上地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2008年全省新增装机容量5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10万千瓦,居全国第三位。

④太阳能资源

太阳年辐射量为4981~5966MJ/m2,年日照时数张家口、承德及沧州东部为2800~3000小时,为全省最大区;邢台、邯郸西部及中部为2500~2600小时,是全省最少的地区;其他大部分地区为2600-2750小时,日照率为50~70%

水资源

河北省多年平均(1956-2000年)降水量531.7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4.69亿立方米,为全国水资源总量28412亿立方米的0.72%。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20.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2.57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水量为38.05亿立方米。

按我省2000年统计公布的人口及耕地数量计算,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306.69立方米,为全国同期人均水资源量2195立方米的13.97%,约占全国的1/7,亩均水资源量为211,04立方米,为全国同期亩均水资源量1437立方米的14.68%,约占全国的1/7。

2008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57.7mm,比上年增加96.2mm,比多年平均多26mm,属平水年份;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67.98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约67.07亿m3;全省用水量约199.82亿m3。

2008年底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5.57m,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

衡水51.4m,沧州55.72m,邢台中东部平原53.67m。

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30.62亿m3,白洋淀年末蓄水1.37亿m3。

【海洋资源】  河北省沿海地区有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有抚宁、昌黎、乐亭、滦南、唐海、海兴六县和黄骅市,有丰南区、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唐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骅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捷、南大港两个县级农场。

河北省海岸线长487公里,海岸带总面积11379.8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756.38平方公里,潮间带面积1167.9平方公里,浅海面积6455.6平方公里)。

有海岛132个,岛岸线长199公里,海岛面积8.43平方公里。

河北省沿海地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全国五个重点海洋开发区之一,海洋生物、港口、原盐、石油、旅游等海洋资源丰富,气候环境适宜,海洋灾害少,是发展海水养殖、盐和盐化工、港口运输、滨海旅游等产业的优良地带,适合进行各种形式的综合开发,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

目前主要海洋产业是水产、交通运输、修造船、原盐、盐化工、石油和旅游。

     【水系】河北省河流众多,长度在18公里以上1000公里以下者就达300多条。

境内河流大都发源或流经燕山、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山区,其下游有的合流入海,有的单独入海,还有因地形流入湖泊不外流者。

主要河流从南到北依次有漳卫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滦河等,分属海河、滦河、内陆河、辽河4个水系。

其中海河水系最大,滦河水系次之。

海河水系,位于省境中、南部地区,面积达125389平方公里。

其水系为一扇状水系,海河干流很短,并位于天津市,境内的北运、永定、大清、子牙、南运河等河流为其支流,均汇入海河,流经天津至塘沽入海。

该水系最显著特点,一是河道进入平原后坡度平缓,二是河道善淤善徒,三是上游河道的来水远大于下游海河的泄量,每逢汛期,河道洪水暴涨暴落,宣泄不及,时常为害。

此外,由于各河上游地区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洪水含沙量大,致使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成为半地上河或地上悬河。

尤以漳河、滹沱河、永定河为最,历史上均有过“小黄河”之称。

依永定河说,官厅站多年平均输沙量6030万吨,河流含沙量多年平均为33.9公斤/立方米,仅次于黄河,另外,潮白、蓟运河位于滦河西南,也作为海河水系,但单独入海。

滦河水系,位于冀东地区,面积达45870平方公里,长888公里,源于境内丰宁满族自治县,北流内蒙古后又折回省境,东南行至潘家口穿越长城,经罗家屯峡谷进入冀东平原后于昌黎、乐亭入海。

滦河在山区为沙卵石河床,宽500~1000米,进入平原后为沙质河床,河床宽2000~3000米,平均年输沙量2010万立方米。

滦河水量丰沛,水质好,多年平均径流量45亿立方米,沿途汇入支流500余条,其中较大支流有洒河、黑河、横河、清河、长河、沙河、白洋河、青龙河等。

此外,还有冀东沿海一些河流,主要有陡河、沙河、小青龙河、沂河、洋河、石河等,这些河流源短流急,直接入海。

由于这些河流独立分散,习惯上划为滦河水系。

内陆河水系,位于张家口坝上高原,面积达11656平方公里,均为间歇性小河流,多流入安固里淖和察汗淖等内陆湖泊。

辽河水系,位于省境东北部,面积达4413平方公里。

河流分别发源于承德地区围场及平泉县北部的坝上高原和燕山北麓,主要有阴河、乌拉岱河、老哈河等。

水浅流急,下游均流入辽宁省汇入辽河

生物资源

河北省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

动物,现知陆栖(包括两栖)脊椎动物530余种,约占全国同类动物种类的29.0%,其中兽类80余种,约占全国的20.3%;鸟类420余种,约占全国的36.1%;爬行类、两栖类分别有19种和10种。

全省拥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动物137种。

在野生动物资源中,有不少全国珍贵、稀有种类,如鸟类中褐马鸡是河北特有,世界珍禽,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其它珍稀动物还有白冠长尾雉、天鹅、猕猴、金钱豹、青羊黄羊、白鼬等。

   我省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环境,已建立了雾灵山、小五台山等16个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类型也突破了单一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新增了内陆湖泊,沿海滩涂等湿地类型,全省80%陆地生态系统和6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

河北省特有的珍禽褐马鸡已由1000只繁殖到3000多只,栖息地不断扩大。

省内现有家畜家禽约100多个品种,其中张北马、阳原驴、草原红牛、武安羊、冀南牛、深州猪等均为驰名省内外的优良品种。

   我省水产资源丰富。

河北省面临渤海,有广阔的海面和海岸滩涂,可供养殖的海水面积有93万亩,仅次于福建、山东、居全国第3位,全省有不少湖泊洼淀,面积4,156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的2%,淡水面积120万亩。

淡水,盛产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鲂鱼、黑鱼、鳝鱼、虾、蟹等。

坝上的细鳞鱼,沽源的鲫鱼,秦皇岛的香鱼、文昌鱼,白洋淀的鳜鱼、桂鱼,都很有名。

沿海鱼类主要有:

带鱼、黄花鱼、梭鱼、比目鱼、偏口鱼、鲆鱼、鲳鱼、面条鱼、墨鱼等110多种。

有虾类20多种,其中琵琶虾产量最大,对虾驰名国内外。

蟹类有10多种,也很有名。

贝类,有文蛤、青蛤、蛏、牡蛎、蚶等。

藻类有紫菜、石花菜等。

还有海参。

   河北省地处暖温带与湿地的交接区,植被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是中国植被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之一。

据初步统计有204科、940属,3000多种。

其中蕨类植物21科,占全国的40.4%;裸子植物7科,占全国的70%;被子植物144科,占全国的49.5%。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黄檗、紫椴、珊瑚菜等。

栽培作物主要有: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麻类等,木本植物500多种,包括用材树100多种,驰名中外的树种有青杨、香椿、栓皮栎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有云杉、油松、柏树、华北落叶松、榆、椴、槐、杨、青檀、白楸及桦木材类等;特种经济树种漆树、杜仲、泡桐、黄连木等也有分布。

全省的果树有百余种,干果主要有板栗、核桃、柿子、红枣及花椒等,板栗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居全国第一;鲜果主要有梨、苹果、红果、杏、桃、葡萄、杏及石榴等,梨的产量居全国第一,野果猕猴桃、酸枣、榛子、山杏、山葡萄等也有一定产量。

河北省果品拥有许多著名产品,如赵县雪花梨,深州蜜桃,宣化葡萄,昌黎苹果,沧州金丝小枣,阜平、赞皇大枣、迁西板栗,卢龙露仁核桃等畅销国内外。

灌木的种类很多,分布较广,有些野果及药材也属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也很多,仅坝上地区即有300多种,包括不少优良牧草,如禾本科的羊草、无芒麦草、冰草,豆科的紫花苜蓿,山野豌豆等。

药用植物已被利用的有800多种,主要有葛藤、甘草、麻黄、大黄、党参、枸杞、枣仁、柴胡、防风、知母、白芷、远志、桔梗、薄荷及黄芩等。

其中一些药材常大量出口。

五、民族

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

六、财政概况

200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财经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狠抓落实,为全省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狠抓增收节支保平衡,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尖锐的一年。

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保增长、调结构;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千方百计堵漏增收。

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总体经济形势回升向好,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

据决算统计,2009年,全省全部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完成2020.8亿元,收入增幅逐季加快,由一季度同比增长1.9%提高到全年增长10.8%。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完成1067.1亿元,增长12.6%。

其中,省级收入完成263.8亿元,增长5.9%;市县收入完成803.3亿元,增长15%。

   为应对巨额减收增支双重压力、确保收支平衡,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狠抓收入的同时,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支出管理,确保收支平衡。

其中,省级财政压减党政机关公务购车费、接待费以及出国(境)费等公用经费1955万元,压减不必要或可暂缓支出项目资金5.26亿元,用于更为紧迫的政策性必保支出,确保了重点急需支出需要。

2009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为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努力扩大政府投资。

各级财政部门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配合有关部门认真筛选项目,主动谋划对接,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中央安排我省新增扩大内需资金104.2亿元,安排地方债券资金60亿元,千方百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95.1亿元,所有扩内需资金及时、准确拨付到位,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之需。

发挥财政融资功能,省级补助2.5亿元支持省建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20亿元,解决高速铁路建设资金缺口;创建农业投融资平台,融资10亿元,用于病险水库加固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用足用好税费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取消和停征收费项目等税费减免政策,累计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153.3亿元。

围绕为企业解难题,省财政实施了“四个一”工程,辑印发放《扶企业、保增长——结构性减税宣传手册》和《税收优惠政策适用指南》共计5.1万册,建立了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开通了财税政策咨询热线,帮助指导企业充分利用税费减免政策。

三是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围绕促进国企改革与发展,筹措落实资金17.6亿元,妥善解决职工安置和工资、养老金历史拖欠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关闭工作开展。

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落实资金2.7亿元,支持新建或改扩建项目131个,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落实资金9300万元,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拓展出口市场。

制定实施政府采购优先选择本省产品等10项具体措施,促进省内企业产品销售。

四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及时兑付补贴资金,规范补贴程序,促进补贴产品销售。

截至2009年底,累计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1.5亿元,拉动家电、汽车产品销售124亿元,在第三批19个省区中名列前茅。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筹措落实资金1.3亿元,支持项目1.7万个,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同时,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保增长的重要举措,省级从多渠道筹措、以多种方式支持资金数亿元,促进省会“三年大变样”;各市县通过运筹相关资金、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依法放大融资功能,积极支持城镇建设。

    三、多措并举调结构,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科学发展,积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一是着力支持科技创新。

全省科技支出26.4亿元,增长22%。

综合运用补助、贴息、以奖代补、注入资本金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自主创新。

二是着力支持节能减排。

全省环保支出104.2亿元,增长36.5%。

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26.6亿元,用于资源节约开发、淘汰落后产能、工业和建筑节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

对全省七大水系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实施目标考核,扣缴生态补偿金2880万元,遏制违法排污行为。

三是着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23.1亿元,继续实施京津周围绿化、林场再造、林网建设、太行山绿化工程;落实4.9亿元,实施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太行山水土保持。

筹集专项资金3.35亿元,用于支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农村环境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