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5355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8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docx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docx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

《公文写作与处理》笔记

第一章公文

第一节公文概述

一、什么是公文

1、什么是公文?

怎么样理解公文的基本含义?

答: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它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话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这一基本含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这些机关或组织都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章程、决定建立起来的,是具有法定地位的。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与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有自己主管的事务与办事意图。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这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

(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任何一个机关、组织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都需要使用这一工具,以表达意图、办理公务、实施有效管理。

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1、公文的产生?

答:

公文,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它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与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活动中都要凭借文书这一工具进行彼此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

2、我国古代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古代公文产生的条件与发展过程?

)(试述我国古代公文产生的线索及演变?

答:

产生条件: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结绳记事”的方式,在共同劳动与共同生活中表达思想,相互联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越来越复杂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又渐渐产生了表意与表声的原始刻写符号与文字。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文字的创造发明是人类文化演进的重要里程碑。

有了文字、语言的书面形式才得以出现,临民治事的文书才能产生。

发展过程:

(1)恩格斯把文字应用文献记录,即文书的出现当作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2)在我国,文书的出现可上溯到夏、商、周三代。

《周易·系辞》中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而官以治,万民以察。

(3)三千多年前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

(4)西周:

设立了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

这说明,在我国,作为国家管理工具的公务文书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已有三四千年历史了。

(5)自商周战国期间长期汇集而成的《书》(汉初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

其中收集《汤诰》、《大诰》、《康诰》的告民众书;《甘誓》、《汤誓》、《牧誓》等誓词,命令如《文侯之命》等。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6)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7)汉代及稍后,又出现了“章”、“表”、“疏”、“议”、“启”等上行文;官府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的平行文种有“移书”、“关”、“刺”“咨”的使用;下行文则有“令、谕、制、教”等。

(8)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在颁发新的公文程式中,规定的公文文种有:

“令”、“咨”、“呈”、“示”、“状”五种。

(9)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甲骨、青铜、竹木、缣帛等。

其中竹木的使用延续娄朝。

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桓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3、为什么说纸张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古代文书工作发展的重大突破?

答:

(1)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甲骨、青铜、竹木、缣帛等,这些载体材料所制成的文书,即不便于运转管理,也不便于保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书工作的发展。

(2)公文用纸以后,大大方便了文书的撰制、处理与管理,同时也使公文的种类、名称以至内容、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多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文书工作效率。

因些纸张作为公文载体广泛使用是我古代文书工作的重大突破。

三、文书、文件和公文

在机关日常工作活动中出现的文书、文件和公文这三个概念基本含义是一致的,都是公务文书。

(1)文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贾谊《新书·过秦(下)》。

(2)汉代以后,文书作为公文与案卷的含义才逐步被确定和沿用下来。

(3)“公文”一词,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4)“文件”一词,大约在清代末年才出现。

第二节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一、公文的主要特点

1、公文的特点?

(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

公文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的。

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职能权利和负担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者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

公文可以代表机关发言,代表制发机关的法宝权威。

因此,公文也就成为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工作的可靠依据。

(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

公文的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是制发机关的法定地位所赋予的。

从每一份具体的文件来说,都有它本身的特定的现实效用,代表它的制发机关所赋予的法定效力和作用。

(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

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公文处理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中,对公文的体式作出了统一的规定,提出了统一的要求。

(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公文的制发,一般应经过起草、核稿、签发的程序,任何人不能违反公文办理程序擅自处理。

二、公文的作用

1、简述公文的作用?

答:

(1)领导与指导作用。

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可以经常通过制发公文来部署各项工作,传达自己的意见和决策,对下级机关或部门的工作进行具体的领导和指导。

(2)行为规范作用。

公文具有行为规范作用,这是公文本身所具有的强烈政治性与法定的权威性等特点赋予的,这些规范性公文一经发布,便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无论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应当依照执行,不可违反。

(3)传递信息作用。

公文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党和政府的决策、方针、设想和意图等,常常是通过公文的传递而取得的。

(4)公务联系作用。

各机关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中,经常要与上下左右有关的机关单位进行联系。

(5)凭据记载作用。

公文是机关公务活动的文字记录。

既然每一份文件都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那么对受文机关来说,就可将文件作为安排工作、处理问题的依据。

还有一些公文具有明显的记载作用,例如会议记录、传遍纪要、电话记录等。

第三节公文的分类与文种

一、公文的分类

1、分类目的是什么?

答:

由于公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为了保证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就必须从分析和研究机关公文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入手,对机关在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公文进行科学分类。

这是人们认识公文这一事务并探求其科学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常见的公文分类有哪些?

答:

常见的公文分类,主要是从公文的来源、使用范围、行文关系、性质与作用、内容与特点等方面来划分的。

(1)按公文的来源来划分,可将一个机关的公文公为:

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内部文件。

(2)按公文的行文关系来划分,可分为:

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

①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分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出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

②平行文就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

③下行文就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

(3)按公文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划分,可分为:

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公布文件。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4)按公文的制发机关性质划分,可以分为:

法律、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的文件。

(5)按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来划分,可分为:

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1指挥性公文:

如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和政策性通知等。

2规范性公文:

如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等。

3报请性公文:

如报告、请示等。

4知照性公文:

如公报、公告、知照性通知、通报、函等。

5记录性公文:

如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会议纪要、大事记、值班日志等。

(注意:

会议记录,电话记录、大事记、值班日志是机关推行政务的应用文,而不是非法定性文,法定性公文只有:

会议纪要。

二、公文的文种(不考旧的,考最新的)

判断题题型:

(1)公文的文种也就是每份公文的名称。

如命令、决定、通知、章程、条例、计划、总结等都是公文的名称。

(2)一份公文的文并不是随意确定的,它是根据发文机关的权限、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文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而确定的。

(3)在1993年11月21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被取消的文种是:

指令、决议和布告。

(现在最新的是2012年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

最新的公文文种(要考就考的)

1、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新规定中去掉了“指示”、“条例”、“规定”三个文种。

2、公文的种类主要有(15种):

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这是党的部门,还有政府的最高部门要用的)

3、注重继承保留,文种数量相对减少。

原《条例》(《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原《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共18个文种;最终《条例?

确定党政机关公文主要文种15个,去掉了“指示”、“条例”、“规定”。

4、原则上不区分党政机关文种适用对像。

只有命令(令)、议案两个文种例外。

5、15个文种范围的变化。

对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通告、通知、通报、报告、纪要等9个文种适用范围作出修改。

适用范围:

1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2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命令(令):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公报

4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5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

6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7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8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9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0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1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12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请审议事项。

(议案属于行政公文)

13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4纪要: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确定和使用公文的文种的依据?

答:

(1)公文的文也就是每一份公文的名称。

(2)一份公文的文种并不是随意确定的,它是根据发文机关的权限、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文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而确定的。

(3)现行机关的行文,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机关的职权范围,所处的地位与发文的目的,正确地使用公文文种,不能滥用。

否则,就会妨碍收文机关对文件意图的准确理解,影响公文的及时处理。

第二章公文写作

第一节公文写作概述(可再听一遍讲议)

一、公文写作是代机关立言

1、公文写作,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2、公文写作包括起草初稿、讨论修改形成送审稿的整个过程(201610考)。

起草初稿:

是指构思基本完成后动笔行文,写出公文初稿有的具体过程。

讨论修改:

是指对初稿作进一步加工直到形成送审稿的过程。

★公文起草的组织可分为:

1)由一人准备、选取材料并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

2)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最后由一人执笔(最普遍的基本组织形式)。

3)由起草小级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贯穿全文。

二、发挥公文效用把好公文质量关

1、公文效用:

是指公文对机关公务活动所起的作用。

公文效用所起的作用:

领导和指导作用、法规和准绳作用、沟通和联系作用、依据和凭证作用。

2、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表达两个方面。

1)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

①政策性强:

就是要求政治上正确,思想观点正确,准确地宣布、传达、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精神。

②针对性强:

就是要求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③科学性强:

就是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敢于实事求是,能够及时地、正确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2)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①结构严谨:

是指章法问题、布局谋篇的问题。

要求主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衔接自然;联系紧密、完整划一。

②语言精当:

是指运用语言要精确、简明、贴切、恰当。

既要符合语法,修辞和逻辑的要求,又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内容。

③行为规范:

是指公文的种类、格式等都由国家统一规定,书写要清楚,标点要正确,文面要整洁。

三、机关领导要亲自动手撰写重要公文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公文的撰写工作。

公文是为机关立言,它代表了机关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乃至整个领导水平。

对于这样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必要时领导人要亲自动手。

第二节公文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一、★公文写作特点?

答:

1)被动写作,遵命性强;2)对象明确,针对性强;3)集思文益,群体性强;

4)决策之作,政策性强;5)急迫之作,时限性强;6)讲究格式,规范性强。

二、★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答:

1)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

2)要实事求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

3)在文字表述上准确、鲜明、生动,答合语法与逻辑。

4)公文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与程序。

5)要注意选用书写的载体材料与字迹材料。

体式:

公文文体、结构、附加标记和文件格式。

程序:

交拟、起草、审核签发、印制、发出。

尽量使用毛笔和钢笔,不要合用圆珠笔和铅笔;使用墨汁、蓝黑墨水和碳素墨水,不使用纯蓝、红色墨水和其它低劣的墨水。

第三节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1、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有哪些?

答:

一)明确发文的主旨。

它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因此,在动笔之前,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公文的主题和发文的目的。

二)收集有关材料。

材料的收集必须做到真实性、典型性、适用性、时效性。

三)拟出写作提纲。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个段落、几层意思。

四)认真起草正文。

1)把握公文主题,选好用好材料;2)观点正确情况确实;3)内容涉及的有关部门要经过会商,取得一致意见;4)文字表述要简练,交代问题要清楚。

五)反复检查修改。

一、明确发文主旨

1、明确发文主旨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答:

①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②根据公文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③要明确公文发送范围和阅读对像;④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

二、收集有关材料

①收集、阅读和研究有关的文件材料。

②深入下去,收集有关的实际材料。

a.收集有关材料村求:

真实、典型、适用、时效。

三、拟出写作提纲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个段落、几层意思。

四、认真起草正文(导语、主体、结束语)

1.正文起草步骤:

(1)把握公文主题,选好用好材料;

(2)观点正确情况确实;

(3)内容涉及的有关部门要经过会商,取得一致意见;

(4)文字表述要简练,交代问题要清楚。

五、反复检查修改

1.公文修改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

1.有关于主题的修改。

对公文主题要进行全面审视,看主题思想是否鲜明,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2.关于观点的修改。

修改公文要考虑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

3.关于材料的修改。

材料是公文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恰当的材料表现出来。

4.关于结构的修改。

修改公文的结构,包括公文总体结构的修正,起承转合的调整,层位置的改变,以及详略的更动等等。

5.关于语言的修改。

从语言整体风格上看是否符合文种的表达需要,以达到语言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

第四节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

一、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重要性

1、简述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重要性?

答:

1)公文写作是各级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公文写的好不好,不仅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也是领导机关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的直接反映。

公文写作的这种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重要性。

2)公文是国家党政机关实施领导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因此,公文写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公文在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注意重公文写作的质量,公文质量是公文效用的基础,公文效用是公文质量的反映,二者密不可分,具有一致性。

二、★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素质修养

1、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素质修养有哪些?

(考点)

答:

1)政治素质好。

就是要求公文写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政治品质。

2)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

公文写作是一项政策性、理论性都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公文写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

3)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

好的公文写作人员,应该熟悉本职业务,熟悉机关工作情况。

4)有较宽的知识面。

公文写作人员应当具有文博的知识,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还要紧紧围绕自己服务的单位部门和工作内容,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努力拓宽知识面。

5)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在公文中,宜事说理,表情达意都需借助于文字才能发挥效用。

好的公文,应该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论证合理,论据充分,使人一读就懂,一听就明,便天理解执行。

三、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途经(考点)

1、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途经有哪些?

答:

1)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断创新。

2)博览群书、增长知识。

要勤于、勇于、善于向书本学习。

3)深入实践、勤学苦练。

勤学苦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第一节公文的体式

一、公文体式概述

1、公文体式的含义与作用?

答:

公文的体式:

是指公文的文体、结构要素及在格式上的安排。

公文体式作用:

主要是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确性与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并为公文处理工作提供方便。

二、公文的文体(即文种)

公文的文体,是指在公文写作中运用语言陈述事情、说明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特点,即公文的表达方式和主体特征。

公文文体与一般的应用文体不同,在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上有它自身的特点。

(1)公文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手段,它是辨别文章体裁的重要标志(或称因素);在公文写作中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并以说明为主,作为机关工作工具的公文一般不使用描写和抒情。

(2)公文的语言特点。

语体文具有通俗易懂、语义确切等优点。

由于公文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现实效用性,所以,公文运用语言应当做到准确、简明、庄重、得体。

1、公文的表达方式:

是指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手段,它是辨别文章体裁的重要标志。

主要有叙述、议论、说明。

1)叙述,是将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所作的叙说和交代,除计划性、法规性文件一般不采用叙事,指令性文件较少采用叙事外其他如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总结、会议纪要都必须以叙事为基础。

(★公文叙事与一般记叙文的不同:

1.公文的叙事是通过对基本情况或个别事实的叙述来说明一定的问题,达到反映情况、交流思想、阐明观点的目的。

2.主要是顺叙。

3.在叙述的同进,可恰当地运用倒叙、分叙等方法。

2)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客观真实地解读清楚。

说明是公文写作中最常见、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说明的主要方法有:

1.定义说明,指用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2.注释说明,指对事物的性关、特征、成因等作简要的注释。

3.比较说明,指运用同类事物或不同事物跟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

4.数字说明,指用确切的数字来说明事物。

5.举例说明,指根据事物在形状、成因、功用、关系等属性的差别,划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的方法。

6.图表说明。

7.引用说明。

8.分析说明。

3)议论,是议事说明把道理说清楚。

(议论的要素:

1.论点,又叫论题或观点,是议论的核心。

2.论据,是证明论眯真实性的根据。

3.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

论点、论据、论证三者间的关系:

论点是统帅,回答“要证明什么”的问题---是议论的核心;论据是基础,回答“用什么证明”的问题。

分三类:

一类是事实论据;二是理论论据;三类是政策法规;论证沟通二者间内在联系的桥梁;回答“如何证明”的问题。

2、公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

是公文语言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2)简明:

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

在公文写作中,做到语言简明,决非易事。

要写得简短明白,既需要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思路清晰,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文字修养。

在此基本上,方能做到叙述平直,说明扼要,逻辑严密,议论精当。

要力戒空话、套话,不要使用一些生僻的词语。

3)庄重:

指公文用语必须讲究庄严、郑重。

4)得体:

指公文语言的运用要与公文的行文目的、内容、对象、条件的特定需要相适应,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受文对像产生与行文目的一致的心理效应。

得体的基本要求:

是适应行文的语体风格;是要分清上下级关系,掌握好分寸;是要恰当运用公文的专用语。

(多选)

3、公文中的常见词语的运用

1)公文的特定用语。

它言简意赅、简洁明快、典雅庄重,其特定含义是人所公认的。

包括:

1.开端用语—用于表示行文目的、依据与原因的。

如:

为、为了、关于、由于、遵照、依照、依据、兹有、兹因、兹定于、兹将、兹介绍等。

2.引叙用语——在引叙来文(电)时使用,如:

现接、近接、前接、欣悉、近悉、敬悉、据报、据查、据了解等。

3.经办用语——表示工作办理的时间及过程的。

如:

业经、已经、复经、一经、迭经、前经、兹经、经过、通过等。

4.称谓用语——是用以表示不同人称的。

如:

我局、你局、贵局、本局、该局(公司、厂、处……)等。

5.期请用语——用来表示请求与期望。

如:

拟请、函请、务请、恳请、希、希望、望、希即等。

6.表态用语——用来对来文表明态度的。

如:

同意、照办、可行、拟同意、不同意,不可、不妥、请核查等。

7.综合用语——是对所叙述的情况进行综合使用的。

如:

如上所述、综上所述、上述、总之等。

8.过渡用语——是在公文的段落之间使用、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如:

为此、据此、因此、现函复如下、现通告如下等。

9.谦敬用语,如敬请、恭请、谨请、惠于、惠赠、惠示、承蒙协助、承蒙惠允、不胜、不胜荣幸、不胜感激等。

10.结尾用语,如:

此令、此布、此告、为要、为盼、请批示、请批复、特此函告、特此函达、特此通知、特此通告、特此批复、请遵照办理、请认真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执行等。

2)公文的惯用语。

指一定民族语言中长期形成的习惯用语,如“抓辫”、“吃大锅饭”等。

3)缩略语,是由较长的词语缩短省略而成的,如“一国两制”、“三个代表”、“政协”等。

4)成语,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言色彩的定型词组或短语。

如:

“凤毛麟角”、“废寝忘食”。

5)引用语,是指写作中引用前人的现成语句来论证或说明文章中所要论述的问题。

①引用名人名言;②引用古书上现成语句;③引用党和国家领导机关重要文件中的语句。

★1、试述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应用?

答:

表达方式是指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手段,它是辨别文章体裁的重要标志(或称因素);在公文写作中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并以说明为主,作为机关工作工具的公文一般不使用描写和抒情。

公文写作运用说明、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各有特点。

分述如下:

1.关于说明。

说明是公文写作中最常用、最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