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与练习指导.docx
《心理学基础知识与练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知识与练习指导.docx(1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基础知识与练习指导
基础知识与练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纲目·要点〕
1.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人的心理现象的内容。
一般分为两大类: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前者包括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后者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3.理解心理学研究任务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4.知道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公共必修的心理学课程主要是由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组成。
〔思考·练习〕
一、填空:
1.心理现象通常又称______,简称______。
不仅人有,动物也有,师范院校学生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2.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为了便于研究通常把它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方面。
前者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简称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和______两部分。
3.______年,德国的心理学家______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______,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则,灵活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其中实验法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5.心理学是一门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的边缘科学,同时它既是一门______学科又是一门______学位,属于中间科学的范畴。
二、单项选择:
1.心理学的主干学科是()。
①普通心理学②社会心理学③教育心理学④年龄心理学
2.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原则是()。
①系统性原则②教育性原则③客观性原则④发展性原则
3.情绪和情感属于()。
①认识过程②心理过程③个性心理特征④个性倾向性
4.通过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叫()。
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心理测验法
5.心理学是研究()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从()中独立出来的。
①心理现象宗教②心理过程哲学
③心理文学④心理活动哲学
三、多项选择: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
①认识过程②情绪和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④个性倾向性⑤个性心理特征
2.认识过程是人在生活实践中,以()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
①感知②记忆③思维④想象⑤注意
3.个性倾向性包括()。
①需要②动机③兴趣④理想⑤信念和世界观
4.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表现特征,表现着个性差异的具体内容,组成成分有()。
①思维②兴趣③能力④气质⑤性格
四、判断正误:
1.常言道:
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说明心理现象无法了解。
()
2.认识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
3.心理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现代科学知识系统占据中心地位。
()
4.心理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独有的特征称为心理状态。
()
5.陈大齐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
6.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在十八世纪欧洲出现的。
()
7.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社会价值,是个性心理的本质和核心。
()
五、问答:
1.图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内容。
2.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如何?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六、实例分析
师范院校的一位二年级学生向新同学谈经验:
心理学学不学无所谓,学好专业课就可以教书育人、搞好专业教学了。
古往今来,名师很多,学过心理学者几人!
此观点对吗?
为什么?
第二章心理实质
〔纲目·要点〕
1.科学的心理观认为: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包括两层意思: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心理主要是通过人脑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而实现的反映活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人的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和周围神经系统。
心理现象的产生是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机体各机能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层上有相应的部位,形成许多重要中枢。
人借助神经系统的机能,适应外界环境,维持并实现着高级的反映活动,这种反映机能就是心理现象。
反射是有机体凭借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又是一种信号活动,条件反射系统又称为信号系统,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可把信号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为人所独有。
对于依次出现的多种刺激物,所形成的一套稳固的条件反射系统是动力定型,简称定型。
动力定型是一种定型化、概括化、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
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
兴奋和抑制过程是按照扩散与集中及其相互诱导的规律运动变化着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兴奋和抑制过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自然环境是心理的重要内容;社会生活条件是心理的决定性因素。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一种高级的反映形式,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思考·练习〕
一、填空:
1.科学的心理观认为______。
2.______又叫______,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它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功能。
3.神经系统包括______和______两部分,前者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后者由______和______组成,其中大脑皮层是______的最高部位。
4.大脑两半球是由______联系起来的,半球表面有一起伏不平的灰色层,称为______。
5.大脑皮层上有三个主要的沟或裂,它们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6.______是神经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7.手被针刺会立即缩回,这是______反射。
8.通过奖励性的手段强化动物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率增加,这是______的______反射的特点之所在。
9.反射是______,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______,它的五个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反射通过______使反应进一步精确化。
10.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是______和______,它的活动具备以下两个基本规律______和______。
11.______是心理的重要内容。
12.巴甫洛夫认为:
______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______信号系统为人所独有,任何一个正常的人的心理活动,都是______的协同活动。
二、单项选择:
1.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①额叶②顶叶③枕叶④颞叶
2.条件反射的神经联系是()。
①先天固有的②自动化的③永久性的④暂时的
3.产生心理的决定性因素是()。
①人脑②神经系统③自然环境④社会生活条件
4.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可能是心理活动的产物,这说明()。
①心理是纯主观的②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
③心理是客观的,人对事物的反映是机械的④以上一个也不是
5.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①思维②意识③知觉④记忆
6.人的一切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
①本能②反射③兴奋和抑制④实践
7.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过程,即()。
①兴奋和传导②刺激和反应③反射和强化④兴奋和抑制
8.物质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所留下的痕迹的过程是()。
①反应②反映③反射④感受性
9.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人有思维②人有记忆③人有意识④人有自觉能动性
10.婴儿生下来遇到冷空气就哭是()。
①无条件反射②动力定型③经典性条件反射④操作性条件反射
三、多项选择:
1.下列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①眨眼②呕吐③熟悉交通规则的人按交通规则行动
④用奶瓶吃奶的婴儿,看见奶瓶就发生吸吮动作
⑤打过针的幼儿,看见穿白衣服的医生就产生惧怕情绪
2.人脑可分为()。
①大脑②小脑③中脑和间脑④桥脑⑤延脑
3.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
①骑车到门口,看到红灯就停车。
②听到敲门声去开门
③谈梅生津④望梅止渴⑤谈虎色变
4.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狼孩”的事例说明人虽有健全的大脑,如果脱离人类的社会生活条件,也不能产生人的心理
②“潜移默化”是一种无意识作用
③学外语时,对发音上的细微区别依赖于分化抑制
④长时间学习语言之后再学习外语,效果不好,是正诱导现象
⑤超限抑制对人的大脑有保护作用
四、判断正误:
1.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轴突进行联系的。
()
2.自动化的条件反射就是动力定型。
()
3.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主要是利用了条件反射的强化作用。
()
4.动力定型是定型化的条件反射系统,它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
5.中脑又称为有机体的生命中枢。
()
6.既然心理是脑的机能,那么脑袋越大,心理水平就越高。
()
7.所谓抑制,就意味着神经活动的停止。
()
8.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同时又揭露了信号的意义,所以条件反射不仅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
9.只有人才有心理活动,动物没有心理活动。
()
10.正是由于人的条件反射形成了一系列的动力定型,从而大大节省了人们的体力和脑力。
()
11.“无脑儿”不能产生人的心理,这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与现实世界无关。
()
12.爸爸和妈妈正在谈话,这时儿子插进来问了一个问题,转回来爸爸、妈妈都忘了刚才谈到哪儿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外抑制现象。
()
13.学习中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一种负诱导现象。
()
14.感应性也是一种心理的反映形式。
()
15.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象镜子那样机械地,呆板地反映,而是积极地、能动地反映。
()
16.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
()
五、问答:
1.什么是无条件反射?
什么是条件反射?
简述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
2.什么是第一信号系统?
什么是第二信号系统?
3.什么叫动力定型?
4.何谓超限抑制?
何谓分化抑制?
5.为什么说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6.为什么说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六、实例分析:
1.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考试前,李明看了一夜书,第二天考试时,题还没答完便伏桌睡着了。
(2)王英同学在许多器乐合奏中,能辨别出长笛声。
(3)张胜小时候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支歌,十五年后在一次联欢会上他只唱了几句,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4)一天早晨,赵珍正在听外语广播,忽然远处传来阵阵歌声,她不由自主地听起来。
2.明代初年,明成祖朱棣杀了建文帝朱允炆,夺得皇位后,迁都北京,并把建文帝的儿子朱文圭也带北京关了起来,从两岁一直关到五十七岁。
其间除了供给饮食和必须的衣物外,不许任何人和他接触。
这位“真龙天子”等放出来时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白痴。
试用心理学有关原理说明造成此恶果的原因。
3.训兽团里的狗熊和猴子能进行篮球比赛,狗熊擦黑板,看到黑板上写的“2+2”能连续叫四声。
有人看了以后说:
“这是一些特殊的狗熊、猴子和狗,它们特别聪明”。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试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说明这些动物的行为是怎样形成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对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有何启发?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纲目·要点〕
1.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我们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最初的源泉,人只有通过感觉才能进行其他较复杂的心理过程。
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工作的结果。
根据引起感觉的刺激物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简称后象。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一定强度的刺激的感觉能力,它的大小用感觉阈限来测定。
我们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即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感觉的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二是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和不同感觉的补偿与协作。
联觉是一种感觉兼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产生是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
知觉可分为一般知觉和复杂知觉两大类,一般知觉包括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等,复杂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的种类很多,几乎在各种知觉中都会发生,最常见的是视错觉。
知觉有四大基本规律:
一是知觉的整体性,它是指人在知觉事物时,最终认识的不是事物的各种属性和部分,而人在知觉事物时,总是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和对象,对它们产生清晰的知觉,知觉的选择性取决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三是知觉的理解性,它是指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志出来;四是知觉的恒常性,它指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对象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贯穿着积极思维活动的知觉。
观察力是指观察的能力,观察品质的好坏,主要从观察的客观性、主动性、精细性和动态性四个方面来考虑。
同时要注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思考·练习〕
一、填空:
1.______与______是认识的开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______,我们关于世界的一切认识的最初的源泉是______。
3.感觉产生的神经结构是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
4.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______的感觉能力,它的大小用______来衡量,两者成______关系。
5.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______,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______;②______。
6.刚穿上棉衣时感到衣服压在身上,经过一段时间就觉察不出来了,这是感觉中的______现象;盲人的听觉特别发达,可以“以耳代目”,这是______现象。
7.感觉对比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现象,“月明星稀,月暗星多”是______;吃完苦药之后,喝白开水也觉得甜,是______现象。
8.根据引起感觉的刺激物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感觉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9.知觉的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0.观察有三个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和______,观察能力是指______。
11.良好的观察品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2.知觉的恒常性是指______。
二、单项选择:
1.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现象是()。
①感觉②知觉③视觉④色觉
2.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
①后象②表象③正后象④负后象
3.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①感觉对比②同时对比③继时对比④联觉
4.某大型乐团正在排练,突然一名演员走神弹错了一个音符,别人都没在意,但指挥家马上听了出来,这说明感受性发展的根本条件是()。
①遗传和生理成熟②自然环境③物质生活条件④实践活动
5.“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是()现象。
①感觉②知觉③错觉④运动知觉
6.教师把板书中重要的部分用彩色笔标出来,这是利用知觉的()规律。
①整体性②选择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
7.一种感觉兼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
①联觉②感觉适应③感觉融合④感觉对比
8.一般来说,分析器如果受到强烈刺激,会使感受性()。
①提高②降低③无变化④适应
9.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①绝对感受性②绝对感受阈限③差别感受性④差别感受阈限
10.用手比较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好象铁重,这叫()。
①大小错觉②方位错觉③重量错觉④运动错觉
11.人在知觉事物时,最终认识到的不是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而是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叫知觉的()。
①整体性②选择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
三、多项选择:
1.知觉可分为一般知觉和复杂知觉两大类,复杂知觉又包括()。
①空间知觉②时间知觉③运动知觉④社会知觉⑤错觉
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人在不同情况下,对熟悉的物体颜色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为知觉的恒觉性
②知觉是对事物整体性的反映,所以,对客观事物的各个个别属性总和的反映就是知觉
③盲人的听觉器官特别敏感是先天形成的
④感觉的对比和适应是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对人的错觉
3.下列现象中,属于知觉选择性的是()。
①安静的课堂上,有一位同学说话就特别清楚
②在黑板上用什么粉笔都不如白色粉笔清晰
③球赛中个子特别高大的运动员很引人注目
④新鞋刚穿上时挤脚,穿几天就不挤了
⑤教学过程中强调演示试验的效果
4.下列关于知觉恒常性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因为知觉存在着恒常性,所以无论知觉条件如何变化,知觉的映象始终保持不变
②知觉的恒常性使人能够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目反映事物
③如果知觉没有恒常性的话,那么人们就要时时刻刻进行新的学习,这样,人就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④知觉的恒常性是变化的
⑤知觉的恒常性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它与个人知识经验的多少无关
四、判断正误:
1.人的大部分感觉都有适应现象,感觉适应就意味着随着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感受性逐渐提高。
()
2.联觉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
3.眼睛对暗适应越久,对光的感受越不敏感。
()
4.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
()
5.人在高兴时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在烦闷或等人时又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都是人的幻觉。
()
6.在适当的条件下,视觉对光的强度具有极高的感受性,说明其感觉阈限是很高的。
()
7.人的感受性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它的提高依赖于实践活动。
()
8.感觉对比是不同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9.医院的病房里全是白色而不用其他颜色,这主要是利用了知觉的联觉作用。
()
10.观察就是认真看和注意听。
()
1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所有光线,听觉的适宜刺激是所有声音。
()
12.错觉是指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
13.星星殒落时,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条火线形的流星;电扇只有几个叶片,开动时,看上去却象个圆盘,这些都是视觉后象的结果。
()
14.既然错觉广泛存在,那么人们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
()
15.具有健全的感觉器官,感觉就产生并发展。
()
16.实际上的静止之物很快地相继刺激网膜上邻近部位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是一种似动现象。
()
五、问答:
1.什么是感觉?
什么是知觉?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2.何谓绝对感受性?
何谓差别感受性?
何谓差别感觉阈限?
3.知觉选择性依赖于哪些条件?
4.下列公式是表示什么的?
关系如何?
5.什么是观察?
6.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六、实例分析:
1.当我们乘坐在火车上,有时看到临近的火车开动,往往觉得是自己乘坐的列车在开动。
这是什么现象?
如何判断我们坐的火车是否开动?
2.没有经验的飞行员,在海上飞行,海天一色,辨别不清上、下方位,往往造成飞入海中的事故。
3.圆圆从小不喜欢吃羊肉,也闻不得羊肉那股膻哧。
不料有一天在她旁边开了一家羊肉汤馆,这下可好,她每天都在被迫呼吸浓烈的羊肉味,刚开始,熏得她直想吐,可慢慢得她反而觉得味不那么大了,对羊肉也不那么反感了。
请你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情况。
第四章记忆
〔纲目·要点〕
1.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从而加深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丰富发展我们的情感、意志,因此,记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可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记忆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三个环节。
识记就是识别记住事物,它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和再现的前提。
根据识记的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及人们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方法,可将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要组织良好的识记,依赖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保持就是对识记材料的进一步巩固,也是实现再认或回忆的重要保证。
识记的内容不能保持就叫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了一条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在识记后立即开始,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很快,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渐缓慢。
关于遗忘的原因,主要有消退说和干扰说两种观点,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遗忘主要是由前摄抑制和倒抑摄制引起的。
为了防止遗忘,就要科学地组织复习:
①及时复习;②分配复习;③恰当地组织复习,使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④动员学生的多种感官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复习;⑤科学地运用各种复习方法。
再现包括再认和回忆。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辨认出来,叫再认;根据一定的条件,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过程,叫回忆。
联想是指各种观念间的联系或联结,联想的规律有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
4.记忆的品质有:
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准备性,对于一般人来说,不是各种记忆品质都具备,可能是一些方面好些,也可能是另一方面差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遵循记忆规律,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思考·练习〕
一、填空:
1.在日常生活中,能把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做过的动作,在一定条件下反映出来,这种心理现象叫______。
2.记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基本环节,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______。
3.记忆同感知的不同点在于______。
4.按照记忆的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依据信息加工和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5.短时记忆容量大约为______,如果不进行复述,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大约在______的时间内就会衰减掉。
6.表象是指______,它具有______和______两大基本特征。
7.识记是指______的过程,依据识记的目的性,可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依据识记材料的特点以及在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把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