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4654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docx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docx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

2020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氯仿可作麻醉剂,但常因保存不当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物质光气(COCl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CHCl3+O2→2COCl2+2HCl。

为防止事故发生,在使用前需检验氯仿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B.AgNO3溶液C.HCl溶液D.H2O

2.禽流感病毒对常用消毒剂十分敏感,容易将其杀灭,如氧化剂、稀酸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下列不能杀灭禽流感病毒的物质是()

A.H2O2溶液B.NaClO溶液C.苏打水D.醋酸

3.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是无色气体B.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C.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D.H2在Cl2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4.氧化还原反应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1)向氯酸钠的酸性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该反应中氧化过程的反应式为:

SO2+2H2O–2e→SO42-+4H+;

(2)向亚氯酸钠(NaClO2)固体中通入用空气稀释的氯气,该反应中还原过程的反应式为:

Cl2+2e→2Cl-。

(1)和

(2)反应中均会生成产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NaClOB.NaClO4

C.HClOD.ClO2

5.鉴别NaCl、NaBr、Na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①碘水、淀粉溶液②新制氯水、CCl4③新制溴水、苯④稀硝酸、AgNO3溶液⑤新制氯水、苯

A.①②④B.②③C.②④⑤D.③④⑤

6.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原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原溶液中有HClO分子存在

7.实验室保存下列化学试剂的方法有误的是()

A.烧碱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B.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D.氢氟酸保存在磨口的玻璃试剂瓶中

8.下列反应都是用浓盐酸制Cl2,为制得等量的Cl2,消耗盐酸最多的是()

A.

B.

C.

D.

9.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中:

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反应

B.Ⅱ图中:

充分光照后,量筒中剩余气体约为10mL(条件相同)

C.Ⅲ图中:

生成蓝色的烟,若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所得溶液呈绿色

D.Ⅳ图中:

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说明Cl2有漂白性

10.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防护服、口罩的制备均要用到有机高分子材料

C.过氧化氢、乙醇、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D.84消毒液是以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为了提升消毒效果,可以用热水配制

11.漂粉精久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在变质过程中不会涉及的性质是()

A.HClO的漂白性B.HClO的不稳定性

C.HClO的弱酸性D.H2CO3的酸性

12.已知氧化性顺序:

Cl2>Br2>Fe3+>I2。

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段Ⅰ代表Br-的变化情况

B.线段Ⅲ代表Fe2+的变化情况

C.原混合溶液中n(FeBr2)=4mol

D.a=6

13.I-具有还原性,含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主要以KIO3的形式存在,I-、I2、IO3-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可检验食盐是否加碘

B.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

C.生产等量的碘,途径I和途径II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5:

2

D.途径II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l2+I-+3H2O=6Cl-+IO3-+6H+

14.Cl2O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可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

一种制备Cl2O的原理为HgO+2Cl2=HgCl2+Cl2O,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①Cl2O的熔点为-116℃、沸点为3.8℃,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②Cl2O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③中盛装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

B.装置④与⑤之间可用橡胶管连接

C.从装置⑤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l2O

D.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小爆炸危险

二、填空题

15.新制氯水含有Cl2、H2O、HClO、H+、Cl-等粒子,为检验其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所做实验,按要求填空。

(1)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发现有气泡产生,则说明起作用

的成分是HCl,HCl表现出性。

(2)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起作用的是。

(3)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一块红纸,发现很快褪色,则起作用的是。

(4)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FeCl2溶液,发现很快变黄,起作用的成分是Cl2,说明氯气具有性。

16.

(1)已知氧化性:

BrO3->ClO3->Cl2>IO3->I2现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a: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直至红色褪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保存新制的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

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或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填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五氧化二磷 d.氯化钙

(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

不能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乙中的__装置(填序号)。

(3)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关闭K1、K3,K2连接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①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的气体必须依次通过盛有__试剂和__试剂的洗气瓶。

②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③尾气可用C装置处理,若尾气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__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18.

(一)用

和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让氯气与铜粉反应制取纯净的无水

,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

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

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4)若用含有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反应制

,制得的

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和D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

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

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

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

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加入NaOH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不能用来检验,A选项错误;

B.氯仿被氧化时生成HCl,加入AgNO3溶液生成AgCl的白色沉淀,可以检验,B选项正确;

C.HCl就是盐酸的主要成分,两者混合无明显现象,不能用来检验,C选项错误;

D.加入水,HCl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能用来检验,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2.C

【解析】

A.H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迅速破坏其活性,能杀灭禽流感病毒,A不符合题意;

B.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迅速破坏其活性,能杀灭禽流感病毒,B不符合题意;

C.苏打水中含有Na2CO3,溶液为碱性,不能杀灭禽流感病毒,C符合题意;

D.醋酸,是弱酸,能够迅速破坏其活性,能杀灭禽流感病毒,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3.B

【解析】

A.氯气常温下是黄绿色的气体,A说法错误;

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B说法正确;

C.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说法错误;

D.H2在Cl2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D说法错误;

答案选B。

4.D

【解析】

(1)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反应后Cl元素的化合价小于+5价;

(2)中还原过程的反应式为:

Cl2+2e-→2Cl-,则亚氯酸钠(NaClO2)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反应后Cl元素的化合价大于+3价;在

(1)和

(2)反应中均会生成产物X,则X中Cl元素的化合价在+3~+5价之间,只有ClO2符合,其Cl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选:

D。

5.C

【解析】

①因碘和题给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用碘水、淀粉溶液鉴别,故错误;

②Cl2可分别与NaBr、NaI反应生成Br2和I2,Br2和I2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可用新制氯水、CCl4鉴别题给三种物质,故正确;

③溴水、苯不能鉴别NaCl、NaBr,故错误;

④AgNO3溶液分别与NaCl、NaBr、NaI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浅黄色沉淀、黄色沉淀,且均不溶于稀硝酸,可用稀硝酸、AgNO3溶液鉴别,故正确;

⑤Cl2可分别与NaBr、NaI反应生成Br2和I2,且Br2和I2在苯中的颜色不同,可用新制氯水、苯鉴别题给三种物质,故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⑤可以鉴别NaCl、NaBr、NaI,故C正确;

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原溶液中有HClO存在,HClO具有漂白性,故A错误;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氯气是黄绿色,故B正确;

C.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为AgCl,由于加入了盐酸,因此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Cl-存在,故C错误;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则发生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说明原溶液中有Cl2分子存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D

【解析】

【分析】

A.烧碱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

B.氯水中的HClO见光会分解;

C.金属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

D.HF可以腐蚀玻璃。

【详解】

A.烧碱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容易将瓶口和瓶塞粘在一起从而使瓶塞难以打开,故烧碱溶液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故A正确;

B.氯水中的HClO见光会分解,新制氯水应盛放在棕色瓶中,故B正确;

C.金属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须保存在煤油中隔离空气,故C正确;

D.HF可以腐蚀玻璃,因而不能用玻璃试剂瓶来盛放,要用塑料瓶的,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8.C

【解析】

A.利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Cl2,每生成1molCl2,消耗4molHCl;

B.每生成1molCl2,消耗

HCl;

C.每生成1molCl2,消耗

HCl;

D.每生成1molCl2,消耗2molHCl;

综上制得等量的Cl2,消耗盐酸最多是C反应,则C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B

【解析】

A.Ⅰ图中:

反应过程中浓盐酸不断变稀,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A错误;

B.Ⅱ图中:

Cl2+H2O

HCl+HClO,2HClO

2HCl+O2↑,充分光照后,平衡不断正向移动,根据2Cl2~O2,最后量筒中剩余气体约为10mL,B正确;

C.铜与氯气点燃反应生成棕黄色的烟,若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所得溶液呈蓝绿色,C错误;

D.Ⅳ图中:

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说明HClO有漂白性,不能说Cl2有漂白性,D错误。

答案为B。

10.B

【解析】

A.病毒是由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非细胞形态的有机生物,病毒除了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N、P等元素,故A项错误;

B.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主要是用的PP无纺布材料,适用于农用薄膜、制革等均要用到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项正确;

C.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目的,乙醇是使蛋白质凝固而达到消毒的,故C项错误;

D. 84消毒液是以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原理是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而次氯酸不稳定,用热水配制会造成次氯酸分解,造成消毒效率降低,故D项错误;

故答案:

B。

11.A

【解析】

A.次氯酸的漂白性,能使物质褪色漂白,未体现,A项错误;

B.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为氯化氢和氧气,B项正确;

C.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的变化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该反应的原理是强酸制弱酸,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的酸性强,体现了HClO的弱酸性,C项正确;

D.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的变化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该反应的原理是强酸制弱酸,体现了H2CO3的酸性,D项正确;

答案选A。

12.D

【解析】

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反应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线段Ⅱ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Ⅲ代表Br-的变化情况.

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溶液中n(Fe2+)=2n(Cl2)=2×(3mol-1mol)=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mol-2mol=6mol.

A.由上述分析可知,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选项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线段Ⅲ代表Br-的变化情况,选项B错误;

C.溶液中n(Br-)=6mol,所以原混合溶液中n(FeBr2)=3mol,选项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n(Br-)=2n(Fe2+)-n(I-)=2×4mol-2mol=6mol,根据2Br-+Cl2=Br2+2Cl-可知,溴离子反应需要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综合性较强,清楚反应过程是解题关键。

13.C

【解析】

【详解】

A.KIO3、KI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因此可以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可检验食盐是否加碘,A正确;

B.由途径I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II可知氧化性:

IO3->I2,由途径III可知氧化性:

Cl2>IO3-,故物质氧化性有强到弱的顺序为:

Cl2>IO3->I2,B正确;

C.假设反应产生1molI2,途径I转移2mol电子,途径II转移10mol电子,因此生产等量的碘,途径I和途径II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2:

10=1:

5,C错误;

D.途径III中,Cl2把I-氧化为IO3-,Cl2被还原为Cl-,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l2+I-+3H2O=6Cl-+IO3-+6H+,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4.D

【解析】

【详解】

A.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浓硫酸,保证进入④中试剂无水,故A错误;

B.因Cl2O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则④⑤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为了防止橡皮管燃烧和爆炸,故B错误;

C.由沸点可知⑤中冷却分离,最后出来的气体为空气及过量的Cl2,Cl2O在⑤中转化为液态,故C错误;

D.通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少爆炸危险,减少实验危险程度,避免接触还原剂等而爆炸,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把握制备原理、实验装置的作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①中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②为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氯气中的HCl,③中浓硫酸干燥氯气,通干燥空气可将氯气排入④中,④中发生HgO+2Cl2=HgCl2+Cl2O,因Cl2O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

15.

(1)酸性

(2)Cl-(3)HClO(4)强氧化

【解析】

【分析】

(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表现盐酸的酸性;

(2)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3)次氯酸具有漂白性;(4)FeCl2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气是氧化剂;

【详解】

(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HCl表现出酸性;

(2)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起作用的是Cl-;

(3)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红纸,发现很快褪色,则起作用的是HClO;

(4)FeCl2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气是氧化剂,说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

新制氯水含有Cl2、H2O、HClO、H+、Cl-、

等粒子,各种微粒在反应中保持自己的性质,如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含有H+、HClO。

16.KI淀粉溶液变蓝色溶液褪色2I-+Cl2=2Cl-+I2I2+5Cl2+6H2O=10Cl-+12H++2IO3-H2O、HClO、Cl2、OH-、Cl-、ClO-、H+棕色试剂瓶,放置冷暗处Cl2与NaOH反应HClO的漂白性(强氧化性)继续滴加NaOH溶液,变红:

原因1;不变红:

原因2。

【解析】

【分析】

(1)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开始置换出单质碘,继续加入氯水,氯水和单质碘反应生成碘酸根离子;

(2)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全部电离,次氯酸部分电离;新制的饱和氯水中次氯酸见光要分解,因此实验室保存在棕色试剂瓶,放置冷暗处;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可能是由于Cl2与NaOH反应,可能是由于HClO的漂白性(强氧化性);

看褪色的物质中是否含有酚酞,如果含有,则为第一种,如果没有酚酞,则为第2种主要是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看现象。

【详解】

(1)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开始置换出单质碘,继续加入氯水,氯水和单质碘反应生成碘酸根离子,因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KI淀粉溶液变蓝色;②溶液褪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I-+Cl2=2Cl-+I2,I2+5Cl2+6H2O=10Cl-+12H++2IO3-;

(2)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直至红色褪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全部电离,次氯酸部分电离,因此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含有的物质有H2O、HClO、Cl2、OH-、Cl-、ClO-、H+;

②新制的饱和氯水中次氯酸见光要分解,因此实验室保存新制的饱和氯水的方法是棕色试剂瓶,放置冷暗处;

③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可能是由于Cl2与NaOH反应;可能是由于HClO的漂白性(强氧化性);

④主要看褪色的物质中是否含有酚酞,如果含有,则为第一种,如果没有酚酞,则为第2种,因此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继续滴加NaOH溶液,变红:

原因1;不变红:

原因2。

17.a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底部,当C中导管中的水超过C中水面时,撤走毛巾即可引发喷泉Ⅰ饱和食盐水浓硫酸3Cl2+8NH3

6NH4Cl+N2NaOHCl2+2OH﹣

Cl﹣+ClO﹣+H2O

【解析】

(1)氨水易挥发,升高温度能促进氨水分解生成氨气,为促进氨水分解,则烧瓶中加入的物质遇氨水后能放出大量热,且和氨水不反应,

a.碱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热,能使氨水温度升高,且和氨水不反应,故a选;;

b.浓硫酸和氨水反应,故b不选;

c.五氧化二磷能和氨水反应,故c不选;

d.氯化钙和氨水溶液中氨气反应生成络合物,溶解不放热,故d不选,;

本题答案是:

a。

(2)利用压强差将烧杯中的水排到烧瓶中,操作为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烧瓶中的气体进入烧杯中,导致大气压强大于烧瓶中气体压强,从而使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烧瓶中产生喷泉实验,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吸收氨气的装置中应该有缓冲装置,Ⅱ、Ⅲ装置中都有缓冲装置,Ⅰ没有缓冲装置能产生倒吸,不能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乙中的I;

本题答案是:

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底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