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提纲概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422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8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提纲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提纲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提纲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提纲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提纲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提纲概括.docx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提纲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提纲概括.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提纲概括.docx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提纲概括

第一章导 论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一)商业银行产生的逻辑过程:

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高利贷性质银行业→现代银行(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得名:

现代银行最初提供的信用服务主要是短期商业贷款,故而得名为“商业银

行”。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

(一)发展模式

1、英国式商业银行(业务分离型或者分业经营),其特点是遵循融通短期性商业资金的传统。

2、德国式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型或者混业),其特点是遵循综合性商业银行的传统。

(二)发展趋势

1、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

2、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多样化。

3、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

4、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现代化。

5、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6、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转向银行之间服务质量与员工素质的比较。

7、商业银行“大银行化”。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一)商业银行的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为经营对象,主要在金融领域里运行并且具有多功能性质的金融企业或者经济实体。

(二)商业银行性质的证明

1、商业银行是企业,因为它具备现代企业的本质属性。

第一,它也是从事市场活动并提供市场服务的经营单位。

第二,它也是以赢利为经营目标的组织。

第三,它也是一个独立经济核算的法人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与自求发展。

2、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特殊企业)

第一,它的经营对象是货币信用业务。

第二,它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不改变所有权为前提的信用方式。

第三,它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是作为工商企业运行的必要条件出现的。

3、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

(1)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区别

第一,两者在性质方面的区别:

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关与管理型银行,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与经营型银行。

第二,两者在职能方面的区别:

商业银行不具备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而中央银行也不具备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虽然两者都具备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与调节经济等职能,但它们在功能的定性与发挥方面存在差异。

第三,两者在经营原则方面的区别:

中央银行具备独有的经营原则:

不争利原则、独立性原则、制度保证原则与政策导向原则;虽然两者都要遵循“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但它们在贯彻方式、强调重点与基本目的等方面存在差异。

(2)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区别

第一,商业银行具备多功能性与综合性。

第二,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第三,商业银行能够创造存款货币。

第四,商业银行要在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严格监管下运行。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一)信用中介(基本职能)

(二)支付中介(保留职能)

(三)创造存款货币(派生职能)

(四)金融服务(创新职能)

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二)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三)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四)对社会货币供求均衡具有重要影响

(五)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与基础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的创立

二、构建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一)精简原则

(二)效率原则

(三)效益原则

(四)统一指挥原则

(五)责、权、利对等五项原则

三、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静态)

(一)决策层次组织机构

1、股东大会(最高权利机构),它所拥有的最高权力一般可以分为最高决策权、最高执行权与最高监督权。

2、银行董事会(银行日常的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通常可以分为独立董事、一般董事、常务董事与董事长。

银行董事不得直接参与银行的具体业务经营管理。

3、银行董事会附属机构(银行董事会下设的办事机构),它们一般分为特别委员会与常设委员会。

特别委员会是因临时性特殊事项而设立的委员会,特殊事项一旦处理完毕,它的使命便随之消失。

常设委员会的设置取决于银行的经营规模与业务范围限定。

常见的常设委员会主要包括:

执行委员会、融资委员会、贷款委员会、信托委员会、考评委员会与稽核委员会等。

(二)执行层次组织机构

1、行政机构,一般设置银行行长工作岗位,配置若干副行长、总会计师、总经济师与总稽核师等工作岗位以及保证各工作岗位行使职权的办事机构。

2、业务机构,它是指商业银行为了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并直接与具体的从事银行各类业务项目经营管理而常设的办事机构。

银行常设的业务机构通常有:

存款部、贷款部、信托部、投资部、证券部、国际部与营业部等。

3、职能机构,它是指商业银行为了辅助其业务机构开展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并妥善处理银行内部管理事务而常设的办事机构。

银行常设的职能机构通常有:

会计部、财务部、营销部、人事部、教育部、公关部、控制部与维修部等。

4、监督机构,是指商业银行为了保证银行整体的运行不偏离正常轨道、银行内部行政首长的权威得到落实、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具有规范性与银行从业人员的经济行为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而常设的办事机构。

银行常设的监督机构通常有:

银行稽核部门与银行纪律检查部门。

(三)监督层次组织机构

1、银行监事会,它与董事会并行并直接向股东大会负责。

2、检查委员会,银行监事会下设的办事机构与日常执行机构。

四、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动态)

(一)构建商业银行内部动态组织结构的基本要求

1、合理协调商业银行内部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的关系。

2、正确处理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关系。

3、做到分层授权与指派责任。

4、保持具有弹性的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5、建立完善的银行经营管理控制系统。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控制系统基本构成

1、银行全面管理控制系统。

2、银行经营管理控制系统。

3、银行财务管理控制系统。

4、市场营销管理控制系统。

5、银行人才管理控制系统。

第四节 商业银行制度(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态)

一、建立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

(一)适合本国具体国情而特有的基本原则

(二)适应信用经济发展而共有的基本原则

1、适度竞争原则

2、保障安全原则

3、规模合理原则

二、商业银行的资本所有制形态

(一)私人制商业银行(独资制与合伙制)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私有股份制与公有股份制)

(三)国有制商业银行。

三、商业银行的外部机构组织形态

(一)单一银行制(单元银行制),它是指商业银行只设立总行机构而不设置或者不允许设置再或者仅设置极少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外部机构组织形态。

(二)总分支行制(分行制),它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在其总行之外或者之下,在国内外各地设置分支机构来开展业务经营活动的商业银行外部机构组织形态。

(三)银行持股公司制(集团银行制),它是指由一个集团先成立一个股权公司,再由该股权公司控制或者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股权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商业银行外部机构组织形态。

(三)连锁银行制(联合制),它是指由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银行的多数股份,进而控制这些银行的业务经营与发展战略决策,组成以股权为中心的联合银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商业银行外部机构组织形态。

(四)跨国联合银行制(国际财团制),它是指由不同国家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出资组建的银行团或投资团,以专门经营国际存贷款业务或者进行国际投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商业银行外部机构组织形态。

四、商业银行业务范围限定的组织形态

(一)业务分离型商业银行

(二)业务综合型商业银行

五、商业银行业务覆盖地域的组织形态

(一)地方性商业银行

(二)区域性商业银行

(三)全国性商业银行

(四)国际性商业银行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原则或者方针)

一、安全性目标(原则或者方针)

所谓安全性目标是指保证银行的资产、负债、收益与信誉以及所有能够影响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条件避免遭受经济损失或者资产损失的可靠性程度。

注:

衡量银行经营风险的常用监测指标与数据

1、收益资产/总资产≧90%。

2、无信誉贷款/总资产≦2%。

3、冲销贷款/平均贷款≦0.5%。

4、(短期资产-不稳定负债)/平均资产≧-10%。

5、所有者权益/总贷款≧15%。

6、所有者权益/总资产≧8%。

7、净利息收入/平均资产≧4.5%。

8、贷款损失准备金/平均资产≦0.5%。

9、资本金收益率≧12.5%。

二、流动性目标(原则或者方针)

所谓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在保证银行资产负债少受价值损失或者不受价值损失的前提下,确保银行能够及时与足额的清偿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以及满足客户必要贷款需求的能力。

从存量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流动性强调“变现能力”,即银行为了履行各种责任而在少受价值损失或者不受价值损失的前提下必须保持的“变现能力”。

从流量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流动性强调“融资能力”,即银行为了履行各种责任而需要筹措临时性资金时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融资能力”。

注:

在商业银行流动性强弱的衡量或者判断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比例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银行贷款与银行存款比率,该比例指标为反向指标。

第二,银行贷款与银行负债比率,该比例指标为反向指标。

第三,银行流动性资产与银行负债比率,该比例指标为正向指标。

第四,超额准备金率,该比例指标为正向指标。

第五,银行流动性资产与银行易变性负债之间的差额率,该比例指标为正向指标。

第六,银行存款增长率与银行贷款增长率之间的差值率,该比例指标为趋向性指标。

三、盈利性目标(原则或者方针)

所谓盈利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在安全与流动的前提下,对各项银行业务进行有效的核算与管理,以尽可能少的耗费来取得尽可能多的盈利,从而确保银行能够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

注:

在一般情况下,通常可以运用银行所设置的经营性盈利指标来监测与衡量银行整体经营管理的盈利性状态。

第一,利差收益率。

其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利差收益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性资产×100%。

第二,银行利润率。

其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银行利润率=银行净利润/银行总收入×100%。

第三,资产收益率。

其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资产收益率=银行净利润/银行资产总额×100%。

第四,资本盈利率。

其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资本盈利率=银行净利润/银行资本总额×100%。

第五,资本利用率。

其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资本利用率=银行资产总额/银行资本总额×100%。

第六,资产利用率。

其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资产利用率=银行总收入/银行资产总额×100%。

第七,资金成本率。

其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资金成本率=(银行利息支出+银行其它负债费用)/银行负债总额×100%。

四、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补充)

1、法制观念。

2、市场观念。

3、信誉观念。

4、竞争观念。

5、信息观念。

6、创新观念。

7、系统观念。

8、素质观念。

9、人本观念。

10、效益观念。

复习指导

重要概念:

商业银行,安全性目标,流动性目标,盈利性目标。

思考题:

1、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静态)。

2、衡量或者判断商业银行流动性强弱的主要比例指标。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与作用

一、商业银行资本的定性

商业银行为了保持正常运行而自行投入或者注入的资金,它有时也可称作为银行自有资本。

二、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

(一)经营性功能(基本功能)

(二)信誉性功能(传统功能)

(三)保护性功能(安全与流动功能)

(四)管理性功能(调控功能)

三、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

(一)银行资本是商业银行设立并开业经营的先决条件

(二)银行资本是商业银行建立与维持信誉的重要保证

(三)银行资本是维护存款人利益和保证银行正常运行的保障

(四)银行资本是衡量商业银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

(五)银行资本是建立银行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