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试题 人教 新目标 版.docx
《精品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试题 人教 新目标 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试题 人教 新目标 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试题人教新目标版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的加工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主要场所
C.所有细胞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膜蛋白有关而与磷脂分子无关
【答案】A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中,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和加工,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运输,A正确;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细胞控制代谢的场所,B错误;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具膜细胞器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原核细胞虽然有细胞膜,但是没有核膜、内质网膜等与之共同作用,因此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一定流动性,与膜蛋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磷脂分子的流动性有关,D错误。
2.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③
【答案】A
【解析】温度会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影响膜的流动性,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四种运输方式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A错误;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B正确;图中方式①表示自由扩散,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③表示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
3.下列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其中都需要消耗ATP的有()
①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②肌肉收缩③蛋白质的分泌
④萤火虫发光⑤大脑思考⑥蔗糖的合成
⑦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⑦
【答案】C
【解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需要能量的反应一般都需要消耗ATP,如主动运输、肌肉收缩、萤火虫发光等,大脑思考时ATP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合成蔗糖时ATP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化学键中;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是渗透作用,不需要消耗能量。
综上分析,C正确。
4.下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①过程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产生的水中的H来自于氨基和羧基,A错误;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③过程都会发生,B错误;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③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
5.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C.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D.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答案】D
【解析】氧浓度为a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作用较强,因此在a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A错误;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最弱,B、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氧气浓度为b时,氧气的吸收量为3,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6=0.5。
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8-3=5,则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5÷2=2.5,因此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D正确。
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容易在组织间转移
B.衰老细胞中有部分酶活性降低
C.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
【答案】C
【解析】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所以容易在组织间转移,A正确;衰老细胞中大部分酶活性降低,B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细胞凋亡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细胞凋亡,D正确。
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灰绿色变为橙色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酒精进行水解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成分、使用比例相同,但是溶液浓度和使用方法不同
D.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D
【解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进行水解,B错误;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成分相同,但是溶液浓度和使用方法及使用比例不同,C错误;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不会干扰实验现象,D正确。
8.下列显微观察实验不需要经过染色处理的是()
A.观察新鲜黑藻叶片的细胞质流动
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C.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D.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A
【解析】观察新鲜黑藻叶片的细胞质流动,可以其含有的叶绿体为参照物,不需要经过染色处理,A正确;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B错误;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要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C错误;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用碱性染料将染色体染色,D错误。
9.下图所示为某种生物的甲、乙细胞中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乙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亲代体细胞的相同
B.细胞乙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
C.细胞甲中的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细胞板的两侧
D.细胞甲、乙继续分裂都能形成含有8条染色体的细胞
【答案】A
【解析】细胞甲、乙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有丝分裂的中期,二者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亲代体细胞的相同,A正确;联会形成四分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而细胞乙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错误;细胞甲中的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C错误;细胞甲继续分裂能形成含有2条染色体的子细胞,细胞乙继续分裂,进入到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能形成含有8条染色体的细胞,D错误。
10.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
C.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的间期,B错误;③过程表示着丝点分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11.一个双链DNA分子,由于某种原因在复制解旋时发生错误,一条链上的A变成了T,则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
A.1/2n-1B.1/2C.1/2n+1D.1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一个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的A变成了T,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不论复制多少次,以突变链为模板形成的子代DNA都是发生差错的DNA,以不发生突变的链为模板形成的子代DNA都是正常DNA。
因此该DNA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总数的1/2,B正确。
12.赫尔希与蔡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需长时间保温培养
B.32P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沉淀物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32P放射性升高
D.本实验证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答案】C
【解析】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需短时间保温培养,A错误;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也有可能有少量噬菌体未侵入到细菌中,导致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B错误;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会导致上清液中32P放射性升高,C正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只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本实验证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13.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条DNA上所有基因的转录都以同一条链作为模板
B.转录形成的成熟mRNA分子都能与模板链全部互补
C.翻译时多肽链随着mRNA分子在核糖体上的移动而延长
D.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多肽链序列连接到新的氨基酸上
【答案】D
【解析】—条DNA上所有基因的转录并不都是以同一条链作为模板,A错误;在真核细胞中,转录形成的RNA,需要经过剪切和加工后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分子,可见该成熟mRNA分子的碱基不能与模板链全部互补,B错误;翻译时多肽链随着核糖体在mRNA分子上的移动而延长,C错误;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多肽链序列连接到新的氨基酸上,D正确。
14.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最终表现为性状的多样性
B.线粒体DNA的缺陷导致的遗传病可由双亲传给后代
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基因的改变必然导致蛋白质改变,蛋白质改变必然导致性状改变
【答案】A
【解析】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最终表现为生物性状的多样性,A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细胞质中,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线粒体DNA的缺陷导致的遗传病由母方传给后代,B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能是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也可能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C错误;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基因的改变不一定导致蛋白质改变,D错误。
15.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比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患遗传病的个体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广泛存在于生物界,A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突变基因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但是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镰刀形的红细胞,B错误;患遗传病的个体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16.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
下图的两个患者家系中,已知亲代中4号与其他三人的基因型不同。
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的4人中,能确定出基因型的只有7号
B.若5号与7号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3/8
C.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D.两个家庭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不相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且两个患者家系中,已知亲代中4号与其他三人的基因型不同,则图中1、2、3的基因型都是Aa,4号基因型为aa,则后代中5号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6号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8号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而7号肯定是Aa,A正确;若5号(1/3aa或2/3Aa)与7号(Aa)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1/3×1/2+1/2×(1/3×1/2+2/3×1/2)=5/12,B错误;6号基因型为1/3AA或2/3Aa,7号基因型为Aa,因此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正确;1号与2号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1/4AA+1/2×1/2Aa=1/2,3号与4号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1/2×1/2Aa=1/4,D正确。
17.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B.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
D.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可能环境发生变化,A正确;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和为1,a为95%,所以A为5%,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正确。
18.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答案】C
【解析】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分别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进入血浆和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返回血浆;血浆中的药液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再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
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19.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
B.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C.体温调节与神经系统无关
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D
【解析】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故体温调节与神经调节有关,C错误;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20.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答案】C
【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产生口渴的感觉做出饮水动作,故C为渴觉中枢。
同时,下丘脑刺激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吸收,尿量减少,故A为抗利尿激素,B为肾小管。
综上分析,C正确。
21.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根端,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上弯曲生长
B.根端,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茎端,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茎端,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茎向下弯曲生长
【答案】C
【解析】由于重力作用,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靠近地面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离地面一侧。
植物的根对生长素比茎敏感,靠近地面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根生长,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低浓度促进根生长,所以表现为根向下弯曲生长,A、B错误;植物的茎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促进生长作用更强,所以茎向上弯曲,C正确,D错误。
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C.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D.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
【答案】B
【解析】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的发育,B错误;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正确;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相关激素的合成,所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D正确。
2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
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答案】D
【解析】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标记物必须保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脱落,A正确;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B正确;标记符号过分醒目会破坏刺猬的保护色,可能会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C正确;4km2区域中刺猬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50×40÷5=400只,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4=100只/km2,D错误。
24.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B
【解析】各营养级中,生物个体的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所以总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A正确;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但个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多少与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少无直接关系,B错误;生物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C正确;各营养级中的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正确。
25.果农常在果园里除草,从生态学观点看,除草是为了()
A.增加果园物种多样性
B.促进果园能量循环流动
C.增强果园抵抗力稳定性
D.调整果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D
【解析】从生态学观点看,果农常在果园里除草,是为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A、B、C错误,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
26.(10分)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10min时,叶肉细胞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5的量将___________。
(3)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5~1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氧气产生量是__________mol。
【答案】
(1)叶绿体、线粒体
(2)等于(1分)增加(1分)
(3)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CO2浓度逐渐降低,使光合速率减慢,产生O2的速率降低
(4)6x10-7
【解析】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均可产生[H]和ATP,在10min时小麦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小麦叶肉细胞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与叶绿体。
(2)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B点时容器内氧气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正好被呼吸作用消耗掉,即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
A点给予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反应,导致C3化合物开始还原,C3化合物合成不变,因此C3化合物在短时间内减少,同时C5的来源增加,去路不变,因此含量增加。
(3)在0~5min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CO2,因此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减少。
5~15min给予光照后,小麦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产生O2的速率降低。
(4)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小麦的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
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氧气产生量=真光合作用速率×10=6×10-7。
27.(10分)现有一个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自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
已知控制秆的高低和抗病与否的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对该品种用不同剂量的
射线进行照射,期待获得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小麦,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高秆和易感病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本实验用到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利用该方法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获得矮秆抗病类型
(2)如果用
射线照射后得到一株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小麦,导致该新品种小麦出现的原因可能是高秆基因发生了突变或高秆基因缺失。
①该新品种小麦由高杆基因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
②如果该新品种小麦(第一代)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通过杂交育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快速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显性(1分)隐性(1分)诱变育种(1分)不一定(1分)
(2)染色体变异(缺失)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自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说明两对性状都发生了性状分离,则高杆对矮杆为显性性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性状,且亲本基因型为AaBb。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高杆对矮杆为显性性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性状,即高秆和易感病分别为显性和隐性性状。
本实验利用的杂交育种的方法,后代矮杆抗病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因此利用该方法不一定能获得矮秆抗病类型纯合子。
(2)①该新品种小麦由高杆基因缺失引起的,则基因的数量减少了,因此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
②如果该新品种小麦(第一代)是由基因突变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