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3150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4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docx

《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docx

压缩区大体积塔类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说明1

2.工程概况及特点1

2.1工程概况:

1

2.2工程特点:

2

3.编制依据2

4.施工顺序2

4.1工艺(工序)说明2

4.2工序流程图:

3

5.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3

5.1施工准备3

5.2基础施工技术措施3

5.3钢筋工程4

5.5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11

5.6测温管理13

6.质量保证措施14

6.1质量保证体系14

6.2质量控制措施14

6.3质量通病防治办法15

6.4温度裂缝处理16

6.5质量控制点17

7安全保证措施18

7.1HSE保证体系18

7.2安全保证措施18

7.3文明施工要求21

7.4工作危险源分析21

8施工进度计划21

9施工资源计划21

9.1人力资源使用计划21

9.2机具设备调度计划22

9.3技措用料计划23

10质量控制记录表格24

1编制说明

大体积砼是指砼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1m以上或要求限制水化热引起体积变化的砼。

组织大体积砼的施工主要是解决砼中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应力等特有的施工技术问题。

本施工方案属工程施工大体积构筑物建筑的总体控制性文件,旨在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80万吨/年乙烯工程施工大体积砼提供完整可靠和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用以指导本工程施工,力求科学、规范管理,满足业主提出的质量标准与工期要求,确保工程优质、高速、安全、低耗的建成。

本方案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性文件,编制时以急冷区C-101/103塔基础参考,以压缩区SJ-C-201/C-202/C-203为例,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对进行细化,提交业主和监理审批,在施工中遵照执行,并接受业主和监理的监督。

2.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概况:

本方案为武汉乙烯工程80万吨/年乙烯装置压缩区所有塔类及低温罐设备基础编制。

现SJ-C-201/C-202/C-203基础结构形式为圆形独立基础为例,抗震等级二级,砼等级为C30。

三个基础承台尺寸分别为Ф8400mm、Ф11800mm、Ф11400,厚度为1500mm,上部环墙中心线尺寸分别为Φ2750mm、Ф4910mm、Ф4960mm,环墙厚度为650mm、600mm,高度为1700mm、2200mm。

每个环墙内均布24(32、28)套地脚螺栓。

三台基础底标高均为97.00m、96.50m,顶标高为100.20m。

每台基础底各有15、32、29根钢筋砼方桩。

工程量见下表2-1

基础主要实物工程量表表2-1

位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SJ-C-201

土方/桩破除

m3/根

6503/15

C10混凝土

m3

6.3

C30钢筋砼

m3

93

钢筋

t

18

回填土

m3

320

地脚螺栓

24

M64J2-565型

2

SJ-C-202

土方/桩破除

m3/根

9203/32

C10混凝土

m3

13

C30钢筋砼

m3

182

钢筋

t

35

回填土

m3

580

地脚螺栓

32

M56J2-480型

3

SJ-C-203

土方/桩破除

m3/根

8553/29

C10混凝土

m3

13

C30钢筋砼

m3

171

钢筋

t

33

回填土

m3

520

地脚螺栓

28

M56J2-480型

2.2工程特点:

1.2.1基础砼体积大,直径大,施工难度大。

1.2.2地脚螺栓多,埋设精度要求高。

1.2.3工期紧,任务重。

我们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合理安排,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3.编制依据

3.1武汉分公司80万吨/年乙烯工程压缩区基础设计图纸:

3.2国家、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

3.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2.3《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10-2000

3.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3.2.5《建筑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3.2.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GB/T50496-2009

3.2.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2.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3现场条件及业主提供的地勘报告

3.4业主或EPC等相关管理文件

3.5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相关管理文件及同类装置施工经验

3.6业主与施工承包方签订的施工合同

4.施工顺序

4.1工艺(工序)说明

本工程基础底为方桩地基,根据业主提供的地勘报告,该基础地基持力层为粉质粘性土,土质较好,但并不均匀,局部有淤泥质粘土或砂土;地下水受长江水位季节性影响较大,丰水期水位保持在绝对标高+20.00米左右,工程施工周期计划在2011年4月至5月,恰逢丰水期,故本方案应充分考虑降水问题,按本工程施工的特点,主要将工程划分为土方开挖与降水排水工程、钢筋砼工程两部分。

土方开挖及支护采用大放坡开挖,明沟及集水井降水。

钢筋砼工程中采用木模板钢支撑支设的方法进行施工。

按照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基础分为二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首先浇注基础承台部分,第二阶段,预埋螺栓安装完毕后,浇筑环墙砼。

4.2工序流程图:

定位放线→开挖土方→验槽→垫层模板安装→垫层砼浇筑→破桩→轴线、标高验收→钢筋绑扎→承台模板安装→基础承台浇筑→定位盘及地脚螺栓安装→环墙模板安装→共检→基础砼浇筑→拆模养护→基础验收→基础回填

5.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1施工准备

5.1.1搅拌站选定:

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经考察建设单位选定扬子混凝土搅拌站为本工程供应预拌混凝土。

中建商砼搅拌站作为备用砼供应商。

用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通过溜槽及泵车入模,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钢筋制作在现场完成,钢筋制作完成后直接进行绑扎。

5.1.2组织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认真学习、熟悉图纸及施工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

5.1.3准备好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施工机具和材料,并做好施工机具的维护保养工作。

5.1.4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需要接受业主安全部门的入厂安全教育培训;施工前还要进行各种作业的专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5.2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5.2.1定位放线

根据武汉乙烯提供的场区控制点画出定位草图,定出基础中心坐标位置及东西南北四个坐标控制点位置,距基础开挖边线2m设定控制点。

控制点采用木桩,并浇筑混凝土固定保护,混凝土固定墩高出自然地面200mm。

定位放线完毕,报监理复测,复测合格后开挖土方。

5.2.2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按设计位置设置在基础外壁周围均布4个沉降观测点,观测采用二级闭合水准测量标准,每次观测均填写观测记录,整理成测绘成果存档。

沉降观测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砼浇注完成、模板拆除后;

(2)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3)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5.2.3土方挖填

(1)土方开挖

基础土方采用机械开挖,桩间土方(约占土方总量的40%)采用人工开挖,人工装土用人力小推车运至基槽周边,再用挖掘机挖到基槽上面并装车外运;所挖土方用自卸汽车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场。

基础开挖时按1:

1放坡,开挖要留出足够的工作面(不得小于1m),在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用水准仪配合测量开挖深度,严禁超挖或扰动地基土。

土方开挖到距基底设计标高200mm处,人工进行清槽,基槽清理干净后及时通知监理、设计、业主各方代表验槽,验槽合格后立即施工混凝土垫层。

同时在基坑周圈挖一道0.3m(宽)×0.3m(深)的排水沟,在基坑的周圈均匀挖四个集水坑,集水坑尺寸为0.6m(长)×0.6m(宽)×1m(深),将集水坑内的地下水用潜水泵及时排出,排至装置内临时排水沟内,边开挖边排水以便于基础施工。

排水降水措施见图5-1

图5-1排水降水措施

(2)土方回填

回填用土方需从监理、业主指定的取土点取土回填。

回填前必须清理干净基础周围的积水和杂物,经监理及有关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

回填土不得用淤泥土、耕质土和有机物含量超过3%的土,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填密实,每层虚铺厚度为200~300mm,每层夯填完及时取样化验,压实系数λc≥0.94,化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回填土施工。

5.2.4垫层施工

验槽合格后,支设垫层模板,模板外侧用钢筋桩固定,并在模板上端标出砼浇筑标高线。

浇筑砼前用钢筋棍控制垫层标高,然后浇垫层C10砼,垫层砼振捣密实后用刮杠刮平。

5.2.5桩头破除

土方开挖完且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毕具有一定强度后,立即进行桩头破除工作。

桩头用风镐、大锤人工破除,破除到设计标高后,将桩头处松动的混凝土、浮浆及桩头钢筋上浮浆清理干净,将桩头钢筋弯折,弯折角度及弯折点位置按图纸要求。

破除桩头的垃圾及时清理外运到业主指定的弃土场,以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3钢筋工程

5.3.1钢筋加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钢筋加工在压缩区北侧预制场地进行,钢筋加工前要对材料进行检验,并核对合格证和规格型号,对每批进场的钢筋按规范要求由监理见证取样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加工前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并绘制钢筋加工图,加工完毕的钢筋分类挂牌堆放便于绑扎。

5.3.2钢筋绑扎

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完且桩头破除后,根据施工图纸测量并放出基础边线,经报验共检合格后即可绑扎底板钢筋。

钢筋绑扎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绑扎,钢筋的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环向钢筋采用搭接接头,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环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搭接长度HPB235级为33d,HRB335级为41d。

其它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钢筋接头应互相错开,在纵向受力钢筋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为:

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不受限制。

基础底层钢筋绑扎前在垫层上面放出基础外边线和轴线,用粉笔标出钢筋网片网格线,绑扎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的接头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0mm。

同一截面钢筋接头面积率不大于50%,环向钢筋同一截面钢筋接接头不得大于25%。

采用绑扎接头时,箍筋搭接长度按图纸要求。

基础顶层钢筋网片采用Φ20钢筋马凳支撑,间距1.5米见马凳钢筋示意图5-2。

图5-2马凳筋示意图

5.3.3基础中部钢筋网片利用钢筋马凳图所示固定,绑扎时按图纸间距要求在马凳上依次排列钢筋。

承台外上部环筋固定亦采用钢筋马凳其形状亦如示意图。

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与模板之间及钢筋与垫层之间垫与保护层厚度相同水泥砂浆垫块。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三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钢筋绑扎完毕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共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5-1

 

表5-1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骨架

±10

宽、高

±5

2

受力主筋

间距

±10

排距

±5

3

箍筋间距

绑扎骨架

±20

4

主筋保护层

基础

±10

柱、梁

±5

5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网眼尺寸

±20

6

钢筋保护层

基础

±10

5.3.4模板安装及拆除

(1)基础承台模板采用胶合板大模板制作,外侧用40*60mm方木及φ48钢管立撑加固。

方木外侧采用六道φ20钢筋加固(见模板图)。

(2)基础环墙内外模板均采用胶合板,内外模板外侧用40*60mm木方φ48钢管立撑加固,内外模板间的间距由M12对拉螺栓固定,间距600×800mm,内模板木方外侧采用φ48钢管围柃紧固。

(见模板加固图)。

模板加固图

(3)模板安装前先涂刷隔离剂,按照配模方案依次将模板摆放固定,模板安装应支撑牢固,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拼缝处夹以双面胶带或海绵条密封,防止漏浆。

模板安装要整体加固,并防止其跑位。

模板支设、加固完成后,木工配合测量人员对基础中心线进行复测,并完成自检,在模板的内表面弹出混凝土顶面标高控制基线,以便保证混凝土浇筑的顶面标高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工程的允许偏差表5-2

表5-2模板工程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2

轴线位置

5

3

内部截

面尺寸

基础

±10

柱、墙、梁

+4,-5

4

垂直度

全高≤5米

6

全高>5米

8

5

相邻两模板高低差

2

6

表面平整度

5

(4)预埋工程

按SH3510-2000规范要求,重要塔类基础地脚螺栓定位盘应采用双层钢板中间加钢套钢定位,有效控制塔类设备基础地脚螺栓的间距及垂直度,首先承台浇筑时,应及时设置预埋钢板,以固定地脚螺栓支撑立柱,地脚螺栓定距模板支架用120mm槽钢和75mm角钢制作,用120mm槽钢做支架立柱,用120mm槽钢做水平支撑,槽钢立柱及水平支撑每1.5m设置一道,水平支撑与立柱焊接牢固,立柱放置在环墙模板外面300mm位置,相邻两根立柱之间用75mm角钢做斜撑焊接相连,保证定位支架的牢固性(见地脚螺栓定位盘图)。

重要塔类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定距模板由设备厂家提供,安装时采用25t吊车及10t的板车配合安装,定距模板焊接在定位支架上。

钢筋、模板、地脚螺栓安装完成后,钢筋工、木工应配合测量人员对基础中心线、螺栓中心线及顶标高、沉降观测点铁件等进行全面复测自检,自检合格后技术人员通知监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共检,共检合格后应及时填写隐蔽记录并经监理及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组织混凝土浇灌。

(5)模板与支架应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以后方可拆除,拆除按次序依次进行,严禁生拉硬砸。

拆除模板支架不得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模板拆除后应将螺栓清理干净抹上黄油并用PVC管包裹,并用醒目的红色胶带在端头缠牢标示防护,便于安装设备及结构。

5.3.5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搅拌和运输

C-201、C-202、C-203基础混凝土体积大,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要求加入粉煤灰和缓凝减水剂,砂采用中粗砂,石子采用5~30mm级配碎石进行混凝土搅拌,既改善了混凝土和易性又达到了降低水化热的目的,同时掺加粉煤灰可大大减少产生温度裂缝的趋向。

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20±20mm范围内,入模温度在10℃以下。

混凝土采用6台罐车运输、1台泵车入模浇灌。

(2)砼浇筑

浇筑砼前,应清除其模板内的泥土和杂物,基础承台砼浇筑采用长溜槽和泵送砼相结合直接入模,分层浇筑分层的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砼浇注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即“一个坡度,层层浇筑,循序推进,逐层到顶”的浇注方法;使上下层砼浇筑停歇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不留施工缝。

砼振捣要均匀密实,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100mm以上,振捣棒移动间距不易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振捣棒振捣时要“快插慢拔”,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结合良好,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环墙混凝土浇筑方法与承台混凝土相同。

应对称、均匀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300~500mm,防止局部的侧压力过大而产生模板变形或移位。

浇筑砼时,对因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的变形位移应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几何尺寸准确。

混凝土浇筑到地脚螺栓部位时一定要控制混凝土的上升速度,使两边均匀上升,浇筑到地脚螺栓1/3处及全部浇注完,测量人员对地脚螺栓中心线、标高、垂直度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确保地脚螺栓位置准确无误。

混凝土浇筑完成时,应认真处理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应用木抹子拍平搓毛,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纹。

(3)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应在砼初凝后12小时内开始进行,在基础外部承台及环墙满铺麻袋片或草袋并用塑料薄膜覆盖浇水养护,环墙内部灌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派专人按时浇水做好养护工作。

(4)混凝土浇筑应急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前,业主须保障现场水电的正常需求,一旦出现停水停电情况,各部门要积极协调、支持、配合,恢复现场水电供应,以保正现场正常施工。

5.3.6基础交付与二次灌浆

基础模板、支架等拆除后,测量工配合木工及质检、技术人员立即对基础进行竣工测量,用红三角标注出基础的中心线及标高线,检查基础施工外观质量,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技术人员填写工序交接记录,将合格的基础交付安装专业进行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完成后,按照安装专业要求的时间进行基础顶部二次灌浆层的施工。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表5-3

表5-3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轴线位移

基础

15

墙柱

8

垂直度

层高≤5m

8

层高>5m

全高

H/1000且≤30

表面平整(2m长度)

8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移

预埋件

10

预埋螺栓

5

预埋管

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5

标高

全高

±30

截面尺寸

+8-5

5.5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

5.5.1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水泥的水化热:

◆外界气温变化;

◆混凝土的收缩。

5.5.2混凝土施工过程裂缝主要控制措施

1)原材料的控制

◆选用中性水热化硅酸盐P.O42.5R水泥,可以减少水泥的水化热;

◆外加剂采用减水剂,可减少拌和用水及节约水泥,从而降低水化热;

◆掺合料采用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大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可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可降低水化热,减小混凝土收缩变形;

◆尽量降低拌合混凝土用水的温度。

5.5.3钢筋网片

混凝土表层均设有钢筋网片,可以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混凝土采用分层浇注的方法

浇注混凝土时,每层浇筑厚度为400毫米,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0毫米左右。

采用二次振捣,增加混凝土表面密实度,减少可能出现的裂缝。

为降低混凝土的温度,采用降低搅拌水温度确保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15℃左右。

5.5.4混凝土养护

已知条件:

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每立方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约C=280kg。

②每千克水泥3天水化热Q=314J/kg.

③混凝土底板厚度h=1.5米。

④混凝土密度ρ取2200KG/m3

⑤混凝土比热C取0.96

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公式:

CQ

T(max)=

将数据代入公式

280*314

0.96*22000

T(max)=

T(max)=41.6℃

蓄热覆盖措施计算

已知条件:

1混凝土内外温差根据规范要求不超过25℃,表面与养护材料接触温度

Ta=41.6℃-25℃=16.6℃

②大气温度Tb取15℃

③塑料薄膜导热系数λ取0.2W/mK。

④混凝土导热系数k1取2.3W/mK。

⑤导热系数修正值k取1.5

k

0.5H(Ta-Tb)λ

k1(Tmax–Ta)

混凝土表面覆盖厚度:

δ=

0.5*1.5*1.6*0.2*1.5

=0.062mm

2.3*25

δ=

经计算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既可满足施工要求,如测温温差超过25℃,将承台上面的塑料薄膜和侧面模板上盖一层养护毯加强保温。

5.6测温管理

做好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测控记录,采取保温、保湿等养护措施控制好混凝土的底部和中心温差、中心和表面温差、表面和大气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

5.8.1底板测温点布置:

测温点的布置以尽量覆盖整个施工面为原则,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测温点位置及间距根据现场温控要求确定,测点间距5m左右,在特殊部位进行加密布置,测温点沿浇筑的高度,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深度为:

300mm、900mm、1350mm(1500mm筏板);测温点竖向布置见下图。

基础1/3处

基础边缘

基础中间

 

 

 

5.6.2用测温计测出以下数据:

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内部三个不同高度的温度。

混凝土的测温工作由混凝土测温员负责,测温天数应根据测温情况确定,待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内外温差稳定时方可停止测温。

5.6.3测温频率及预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加强测温,前3天每2小时测一次,4~7天每4小时测一次,后一周每6小时测一次。

测温指标包括:

混凝土入模温度、大气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

每次测温均应做好记录,并计算出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

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超过25℃时,应加强覆盖保温;当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超过25℃时,应减少保温层使混凝土表面热量尽快散掉。

6.质量保证措施

6.1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

万启森

质量保证工程师:

宋相华

钢结构安装工程师

宋正伟

器材责任工程师

王善友

电气责任工程师

马金涛

建筑责任工程师

刘娜

计量责任工程师

张景山

设备安装工程师

王衍伟

质量检验工程师

吴桂林

专职质检员:

段伦胜

施工作业层

6.2质量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应加强如下几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目标的实现。

(1)各施工工序严格按照规定的停检点进行报验。

(2)开工前,项目部各部室及施工班组成员均要进行短期培训,进一步全面熟悉施工技术要求,掌握标准、规范、施工工艺及检查细则,熟悉业主的质量管理要求,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从而为创优质工程夯实基础。

(3)实行工作卡制度,工程施工要达到的要求(具体数值)和应遵守的规范、标准要下发到操作层,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及时对照检查,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重点控制好定位放线、模板支设、地脚螺栓安装、混凝土浇注等关键环节。

(4)建立完善的工序交接制度,各工序作业人员在本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做好工序检查状态标识,出具工序交接卡并得到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及质检部门签证后,方可将工程转交下道工序。

未办理工序交接手续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做好材料的检验工作,从源头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6)质量通病意味着低标准甚至隐患,工程开始应制定出措施,突出抓工作中的随意性。

(7)具体措施要做到:

——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检有对策

——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

——图纸会审有记录——材料配件有证书

——隐蔽工程有复验——设计变更有文字

——质量处理有复查——材料代用有手续

——成品保护有措施

——行使质检有否决: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质量异常、隐蔽项目未验收、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擅自代换或使用不合格材料、无证上岗未经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