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个篇习题.docx
《心理学个篇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个篇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个篇习题
公修《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和三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和()三个方面。
2.人的认识过程是由()、()、()和()组成的。
3.()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的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学说还要早30年。
5.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人本主义的代表人是()、()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心理学新流派为()。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8.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性格。
9.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理想、()和世界观。
二、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下列那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个性D心理现象
2.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那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和个性B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罗杰斯B弗洛伊德C华生D皮亚杰
5.心理学独立的年代为()
A1789年B1879年C1897年D1798年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A情感过程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
三、问答
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一、概念解释
1.反射2.第一信号系统3.第二信号系统5.反映6.相互诱导
二、填空
1.心理是()的机能,()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2.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神经元传导功能的实现是靠()来完成的。
3.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其基本规律表现为()。
4.反射有两种形式,即()和()。
5.()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装置。
6.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等五部分组成的。
7.反射活动分为()和()。
三、判断
1.大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大脑可以单独产生心理活动。
()
2.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区是各负其责,互不相干的。
()
3.感受器就是感觉器官。
()
4.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
5.大脑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四、选择
1.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A、谢切诺夫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冯特
2.“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3.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B.吮吸反射C.防御反射D.信号反射
4.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而生畏B.谈梅生津C.望梅止渴D.尝梅生津
6.植物和单细胞动物的反映形式是()
A.反映B.感应性C.感受性D.知觉
7、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A.语言B.制造工具C.劳动D.直立行走
8、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反映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
五、问答
1.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2.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3.如何理解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4.人类心理有哪些本质特点?
第三章注意
一、概念解释
l.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4.有意后注意
二、选择
1.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
2.指出下列事例哪个是有意注意()。
A、观看一幅别出心裁的广告B、专心做功课
C、一个身穿异服的人引起别人的注意D、围观车祸现场
3.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这是()。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
三、填空
1.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和()。
2.注意的主要功能有()功能,()功能,()功能。
3.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的努力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与()。
四、判断
1.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
2.无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需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3.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以同样的强度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
()
4.“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
五、问答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2.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3.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名词解释
1、感觉阈限2、感受性3、适应4、继时对比5、似动知觉6、知觉选择性7、知觉恒常性8、观察力来
二、填空题
1、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分为与。
2、适应是一种普遍的感觉现象,它表现为感受性的和。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4、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和。
5、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值越高,感受性,感觉阈限值越低,感受性。
6、知觉是人脑对感官的客观事物各个属性和部分的的反映。
7、知觉恒常性对人类的自下而上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视觉范围内有:
大小知觉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和。
8、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和的反映。
9、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活动,因此又把观察称为。
10、根据知觉是否与观察的事物相符合,把知觉分为和。
三、单项选择题
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知觉
C.感受性D.感觉阈限
2、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
A.感觉B.感觉器官
C.感受器D.感受性
3、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是()。
A.感觉阈限B.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
4、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程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A.感觉B.感受性
C.感觉阈限D.心理量
5、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觉性
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
6、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能力
7、费希纳这律表明,感觉的变化比刺激强度增长慢,即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公式为()。
A.C=KlgIB.K=ClgI
C.S=KlgID.C=IlgK
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
9、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桔子会觉得桔子酸,这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D.继进对比
10、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
11、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
A.形状知觉B.距离知觉
C.方位知觉D.空间知觉
12、产生物体立体(深度)知觉的最重要线索是()。
A.视轴辐合B.结构级差
C.双眼视差D.晶体调节
13、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是()。
A.方位知觉B.形状知觉
C.距离知觉D.大小知觉
14、下列哪个选项符合人对时间估计的规律?
A.活动内容贫乏枯燥,时间短估
B.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时间短估
C.活动内容贫乏枯燥,回忆时时间长估
D.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回忆时时间短估
15、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
A.似动知觉B.动景知觉
C.真动知觉D.自主知觉
16、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原理制作而成的。
A.时间知觉B.真动知觉
C.似动知觉D.错觉
17、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18、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19、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20、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21、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四、简答题
1、简述感觉的测量
2、简述适应及感觉适应的特点
3、简述知觉的种类。
4、简述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5、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五、论述题
1、阐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记忆
一、名词解释
1.记忆2.表象3.遗忘4.联想
二、填空
1.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和()构成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
3.表象的基本特征是()与()。
4.保持内容的量变有()和()两种情况。
5.按记忆内容,记忆可分为()、()、()、()四种,按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可将记忆分为()、()、()三种。
6.记忆的品质包括()、()、()、()。
7.按照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一般把联想分为()、()、()和对比联想四种。
三、判断
1.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
2.过度学习量越多越好。
()
3.前摄抑制是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识记和保持的干扰。
()
4.机械识记是一种无用的识记。
()
四、选择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情绪记忆B、动作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
2.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
A、目的性B、自觉性C、选择性
3、“触景生情”是()
A、再认B、直接回忆C、间接回忆
4、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
A、记忆恢复现象C、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D、后摄抑制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复习?
如何复习?
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3.青少年记忆力的特点是什么?
应怎样培养?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一、概念解释
1.思维2.创造思维3.思维定势4.迁移5.功能固着6.想象
二、填空题
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与()过程。
2.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和()
3.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及形态不同,思维种类可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和()。
4.思维的分析有两种(水平)形式:
其一是逐渐淘汰无效尝试的分析;另一种是()
5.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时的想象主要是()
三、选择题
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能诊断患者的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
2.学生解答问题时,能“一题多解”,说明是下列哪种思维能力强?
()
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4.会骑自行车的人,有利于学习两轮摩托车,这主要受下列哪种选项的影响?
()
A、变式B、定势C、正迁移D、负迁移
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
6.“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下列哪种品质?
()
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
7.教学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主要是()。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掌握概念
8、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定势B、定义C、变式D、同化
9.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下列哪一个解决问题的阶段?
()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四、问答题
1.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2.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3.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
4.简述想象的功能
5.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6.试分析怎样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7.试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第七章情感
一、概念解释
1.心境2.激情3.应激4.道德感5.理智感6.美感7.情绪、情感
二、填空
1.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体验。
2.情绪与情感的功能是()、()与()。
3.情绪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可把情绪分成()、()、()。
4.情感大体上可分成()、()、(),它们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三、选择
1.伴随着情绪、情感发生的身体动作、姿态的变化叫()。
A、情绪B、情感C、表情
2.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为中介的。
A、动机B、需要C、体验
3.情感是在人的()中产生的。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个性倾向性
4.《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她的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
5.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属于情感中的()。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
四、判断
1.情感不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
()
2.根据表情动作可以准确判断人的内心体验。
()
3.学生取得优良成绩之后的自豪感是道德感的表现。
()
4.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
5.情绪、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因而是人与动物共有的。
()
6.情绪、情感的性质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
7.人类的道德感具有阶级性、社会性与历史性,它不存在全人类共享的道德感。
()
8.怒发冲冠、暴跳如雷是激情的表现。
()
五、问答题
1.简述情绪、情感的关系。
2.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是什么?
3.试述教学中教师情感的调控。
4.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活动的关系
第八章意志
一、概念解释
1.意志2.意志行动
二、填空
1.意志行动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2.意志行动的特征是()、()与()。
3.意志行动的采取决定阶段包括()、()、()三个环节。
4.意志在中表现出来,()和()相联系。
5.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四个方面。
三、选择
1.缺乏()的人表现为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A、自制性B、果断性D、自觉性
2.人的意志是人()表现。
A、有明确目的B、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C、深思熟虑
3.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是()。
A、动机斗争阶段B、采取决定阶段C、执行决定阶段
4.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说:
“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至所失。
”这说的是意志要有()。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四、判断
1.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支配人的行动实现预定目的的主观能动作用的表现。
()
2.意志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蜜蜂建筑精巧的蜂房,克服了不少困难,所以蜜蜂具有坚强的意志。
()
3.常言道:
“有志者,事竟成”。
就是说,人只要有了坚强的意志,万事可成。
()
4.星期六晚饭后,又想去看电影,又想去散步,这是非原则性动机斗争。
()
5.不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
五、问答题
1.意志和认识、情感有什么关系?
2.试以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意志行动的过程。
3.请剖析自己的意志品质。
4.怎样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第九章动机
一、概念解释
1.个性2.需要3.动机4.兴趣
二、填空
1.人的个性具有三个特征:
()、()、()。
2.个性的心理结构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体系,它主要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三个因素构成。
3.需要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需要的起源把需要分为()和(),根据需要的对象性质把需要分为()和()。
4.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把动机分为()和()。
根据动机所起的作用把动机分为()和()。
5.按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和()。
三、判断
1.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稳定的成份,个性心理特征则是十分活跃的因素。
()
2.动机与效果关系是一致的,有好的动机就会产生好的效果。
()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
四、问答题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试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3.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章个性心理特征
一、概念解释
l.能力2.气质3.性格4.智力商数
二、填空
1.在完成某种活动中,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是(),而高度发展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最完备的结合就是()。
2.能力可以划分为()与()两大类。
3.()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主导作用,()是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经途径。
4.气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
5.高级神经活动的三个基本特性为()、()与()。
6.神经系统的一般类型即为气质的生理基础,这四种类型相当于希波克里特对气质的分类,其对应关系为:
强、不平衡型为(),强、平衡、灵活型为(),强、平衡、不灵活型为(),弱型相当于()。
7.从气质和性格的特点来说,()更多地体现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8.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即为()、()、情绪特征与()。
9.性格主要是后天环境教育的产物,对性格起重要作用的最初是()。
三、判断
1.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有心理特征都是能力的表现。
()
2.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的能力就越高。
()
3.人依据任何一种单独的能力,就能成功地完成与之相适应的一项活动。
()
4.气质具有天赋性,所以一个人的气质是永远不变的。
()
5.人往往是以四种类型的某一种为主,兼具有其它多种类型的特征。
()
6.粘液质的人谨慎持重,善于克制为好的气质,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傲慢鲁莽为坏的气质。
()
7.人的性格仅仅表现在他对现实的态度方面。
()
8.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某种性格特征来推知他的其它性格。
()
9.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性格的机能类型学说。
()
10.性格具有可塑性,表明塑造美好的性格是可能的。
()
四、单项选择
1.某人动作平和、执着、注意力稳定、内心思想不轻易外露,他的气质属于()。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2.勤奋与懒惰属于()。
A、气质特征B、能力特征C、性格特征D、意志特征
3.一个学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9个月,实际年龄为10岁,其智商属于()。
A、正常B、超常C、偏高D、偏低
4.一个人生下来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各有底色,这个底色就是()。
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
5.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B、能力C、性格D、动机
6、在智力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想象力B、记忆力C、思维力D、观察力
7.机能类型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培因B、荣格C、斯普兰格D、吉尔福特
8.不表现一个人能力的优劣,只表现一个人能力的倾向是属于()。
A、能力类型的差异B、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C、能力形成因素的差异D、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五、问答题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2.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3.智力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
4.试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制约的因素。
5.气质的特点与教育。
6.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