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2668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电梯快速跑到楼外

③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

地震发生时,要迅速跑到开阔地带,或是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乘电梯快速到楼外和站着不动是不可取的,故选D。

2.下列地理现象中,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A.山体滑坡

B.泥石流

C.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D.沙尘暴

【答案】C

【解析】

“沧海桑田”是表示海洋与陆地之间发生变迁,以上四个地理现象中,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只有“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青藏高原处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发生了变迁,故选C。

读甲图和乙图,回答下列各题。

3.当太阳光线如左图所示时,乙图中甲地正值四季中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乙图中,乙地位于甲地的方向:

A.正东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5.乙图中,丁地的经纬度是:

A.70°N,90°E

B.70°N,90°W

C.70°N,120°W

D.70°N,120°W

【答案】3.D4.A5.B

【解析】

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在接受太阳辐射时,会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球上的位置而设置的,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

当太阳光线如左图所示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是南半球的夏季,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乙图中的甲地位于北半球,正值冬季,故选D。

【4】

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球上的位置而设置的,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乙地是位于甲地的正东方,故选A。

【5】

在经纬网上,经线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纬度向南北两极度数递减,乙图中丁地的经纬度位置是(70°N,90°W),故选B。

6.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源头地区位于: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云南省

D.四川省

【答案】B

【解析】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故选项A.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A.草场退化

B.生物种类减少

C.洪涝灾害加剧

D.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答案】C

【解析】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但该地区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导致该地区草场退化、生物种类减少和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与洪涝灾害加剧无关,故选C。

读“我国西北某荒漠化地区的年等降水量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地区出现⑤地植被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9.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荒漠化措施最可行的是

A.全部种树

B.①地种硬叶林

C.②地种草

D.③地种阔叶林

【答案】8.B9.C

【解析】

【8】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根据等降水量线看,该地区降水少,不足200毫米,而水源是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所以该地区植被是草原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充足。

故选B。

【9】

根据四地的降水量看,①降水在300-400毫米,可以种植阔叶林,②地降水在200-300毫米,适合全部种草,③和④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适合种植耐旱的植物。

所以正确的是C。

【点评】该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和荒漠化治理。

读图分析即可。

读我国某城市外部形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0.该城市位于:

A.宁夏平原

B.河套平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11.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

A.铁路、河流

B.河流、地形

C.铁路、地形

D.耕地、林地

【答案】10.D11.B

【解析】

聚落的形成与水源、地形、土壤、交通等关系密切,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通常在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和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较密集。

【10】

由图中等形图可以看出,该地海拔基本小于500米,而且等高线较稀疏,是丘陵地形,又有黄河经过,说明该地区最可能是山东丘陵,故选D。

【11】

由图可知,该城市呈长条状分布,这是由于该城市分布地区地处丘陵,城市的分布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又基本上沿河分布,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条件,从聚落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1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北美洲中部自西向东地势起伏的剖面图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美国地形分为三列:

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山地,美国的地势特点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且西部最高.

解:

美国的地势特点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且西部最高,读图可得,图B符合题意.

故选B.

13.深圳、珠海、汕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共同分布在下列哪一省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深圳、珠海、汕头都是位于广东省沿海城市,根据各省区的轮廓图,可知判断出A为广东省B为内蒙古自治区,C为黑龙江省,D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所以选A广东省。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我国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

结合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是(  )

A.2011年B.2012年C.2013年D.2014年

15.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因为(  )

A.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B.死亡率逐年降低,劳动人口增长率提高

C.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增长率降低

D.文化教育发展快,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答案】14.D15.C

【解析】

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4】

读图可知,我国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在2014年之前都在0%以上,在2014年在0%以下,所以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是2014年。

【15】

我国已经开始步入“未富先老”老龄化社会,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简称“全面二孩”.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逐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和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要理解记忆。

16.关于长江、黄河的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东西向的交通运输大动脉

B.均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

C.均流经青海省、四川省

D.均发源于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注入太平洋

【答案】A

【解析】

黄河下游河道复杂泥沙淤积严重,很多河段通航条件差,所以,不能说是我国东西向的交通运输大动脉,A错;长江、黄河均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均流经青海、四川两省;均发源于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最终注入太平洋,所以,B、C、D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和湖泊有关知识。

17.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脉属于干湿地区中的: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答案】A

【解析】

科学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解:

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年降水量较丰富,属于湿润地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干湿区的划分,要理解解答.

18.我国各类土里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广的是:

A.耕地

B.建筑用地

C.林地

D.草地

【答案】D

【解析】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且所面积大小不同。

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依据题意,故选:

D。

19.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是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变现为:

A.区域发展不平衡

B.粮食严重不足

C.工业基础薄弱

D.铁路分布零散

【答案】A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国还面临很多的挑战:

如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挑战等。

故A符合题意。

20.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东西部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东部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我国正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来实现各地均衡发展,故选C。

二.非选择题部分

21.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M地与N地之间的高差是_______米,二者之间的温差是_______℃。

(2)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河水管道。

在L1——L4四条引水线路方案中,你认为最适宜的线路是:

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

(3)图示地区的最高山峰是_________,海拔高度是_________米。

该地区拟建两个火情瞭望台,通过它们的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图中a、b、c、d、e中适合的两个地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图中M和N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米。

(5)图示地区,河流②流向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_。

【答案】

(1).200

(2).1.2(3).L1(4).引水处海拔高于A村,水可以自流(5).d(6).550-600(7).d(8).c(9).900(10).由东北向西南(11).等高线数值变化

【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M处海拔是150米,N处的海拔是350米,两地高差是200米;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所以M、N之间的温差是1.2℃。

(2)在L1——L4四条引水线路方案中,L1是最合适的,因为该方案引水处海拔高于A村,水可以自流。

(3)可以看出,图中最高处在d,图中等高距是50米,最高山峰是550-600米,图中a、b、c、d、e,适合建瞭望台的是c处,这里处于中间,地势高、视野好。

(4)由图可知,图中比例尺是1:

30000,图中MN间约3厘米,实际距离约90000厘米,即900米。

(5)图中可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河流②是由东北流向西南;可以通过河流流向和等高线数值来判断河流的流向。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要知道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及坡度的陡缓。

22.读“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月,气温约为_________℃;最冷月是_________月,气温约为_________℃。

(2)该地地处_________半球,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

(3)该地降水量_____月最多,降水量是______毫米;该地_______月降水量较少,降水量约为_________毫米。

(4)通过以上知识,说明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主要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5)该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这种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对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_

【答案】

(1).7

(2).27左右(3).1(4).8左右(5).北(6).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7).7(8).150(9).1(10).50(11).亚热带季风气候(12).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湿润)(13).夏季多,冬季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14).易旱涝,农业生产不稳定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地最高气温是出现在7月,气温约为27℃,最冷月在1月,气温约为8℃。

(2)由上题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在7月份,最冷月出现在1月,说明该地是位于北半球。

(3)由图可知,图中所示该地降水量在7月份最多,降水量约150毫米;该地1月降水量较少,降水量约为50毫米。

(4)通过以上可知,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5)从图中降水量可以看出,该地区的降水变化特点是夏季多、冬季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这种降水变化特点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农业生产不稳定。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冬季多雨的是_____,降水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是____,属于季风气候的是_________。

(2)甲图中①和③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四地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______,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

_____、_____。

【答案】

(1).③

(2).②(3).①(4).④(5).海陆位置(6).①②④(7).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8).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解析】

(1)由图可知,甲图中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位于内陆的③地;冬季多雨的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②,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①,表示季风气候的是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④地。

(2)由图可知,①和③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两地的海陆位置不同,③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

(3)以上四地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①、②、④三个地方,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点评】本题考查亚欧大陆气候有关知识,要知道影响亚欧大陆的因素。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京广高铁是_________方向的重要干线,沿线经过的河流有黄河、_________、长江、_________等。

(2)京广高铁连接了我国图中甲、丙两个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甲是:

_________,丙是:

_________工业基地。

丙工业基地是以_________(填“轻工业”或者“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3)丙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除了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外,有利的条件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

丙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有:

_________(写一个)

(4)图中,西安到郑州段的铁路线名称是:

_________,它的起点是:

_________,属于哪个省级行政区_________(填简称)。

(5)图中,西安到郑州段铁路线主要经过的地形区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

(1).南北

(2).淮河(3).珠江(4).京津唐工业基地(5).珠江三角洲(6).轻工业(7).政府政策支持(8).侨乡,地理位置优越(9).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贫乏(10).陇海线(11).兰州(12).甘或陇(13).黄土高原(14).华北平原

【解析】

(1)由图可知,京广高铁是南北方向的重要干线,沿线经过的河流有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等。

(2)京广高铁连接了我国两个工业基地,甲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丙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其中丙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3)丙工业基地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除有便利的交通外,还有政府政策扶持、多侨乡,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条件是矿产资源缺乏。

(4)由图可知,西安到郑州的铁路线是陇海线,该铁路线起点是甘肃省的兰州,甘肃省简称“甘”或“陇”。

(5)由图可知,西安到郑州的铁路线会经过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跨了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