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1734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docx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docx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

第一周第1课时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目的

2、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3、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分制

4、学分认定的方案

5、上课方式及要求

学习重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及上课方式和要求。

学习过程:

1、引入:

观看“变化”幻灯片,引入信息技术课。

2、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目的: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3、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必修和选修2个部分,共6个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

课程结构

学分

课程内容

必修

2学分

信息技术基础

选修

每模块

2学分

选修1

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2

多媒体技术应用

选修3

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4

数据管理技术

选修5

人工智能初步

哈尔滨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设置

模块名称

模块性质

周课时

学分

高一年级上学期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1

2

高一年级下学期

多媒体技术应用

必选

1

2

高二年级上学期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必修+选修

1

4、学分认定的方案:

(参照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5、上课方式及要求:

在学生机房上课,要求是:

⏹1、进入计算机机房,举止要得体,言谈要文明。

⏹2、进入计算机机房的学生必须对号入座

⏹3、进入计算机机房要注意卫生保洁工作。

A、进入计算机机房,禁止吃零食、饮料(包括矿泉水)等;

B、进入计算机机房,禁止随地吐痰、丢废纸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4、用好计算机机房的设备等公物,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A、爱护计算机机房的硬件等设备,禁止对计算机硬件(包括接线、插头等)的踩、压、拔等违规操作的发生;

B、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外来光盘,软盘,U盘等不经杀毒,一律不准在计算机机房的机器上使用,同时严禁删除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其相关文件和文件夹等;

C、爱护地板,爱护门窗,爱护桌椅等公共财物,禁止乱贴乱画。

⏹5、下课后安全关机,键盘,凳子等放回原位,课代表指定人员简单收拾室内卫生。

第二周第2课时

第一章绪言

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信息”?

2、理解信息的不同含义。

3、信息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学习重难点】

理解认识信息的概念(重点);了解信息的特征(难点)

【学法指导】

1、养成善于预习的好习惯,

2、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身边从生活当中的现象看本质,学知识。

逐步培养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思考问题引入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

故事分析:

李刚和张强是同班同学,李刚被提拔为班长,而张强却只是个团支书。

张强实在忍无可忍,他大胆地指出老师偏爱吹牛拍马屁的人,而踏实为老师、同学服务的人却不认可。

老师听他讲完后说:

“好吧,也许你说的对,不过我很想证实一下。

班级正在开学初大扫除,你去看看现在班级的扫除情况进行的怎么样?

张强很快回来了,说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干。

“还有哪些活没干完?

”老师问。

张强立即赶回去,过了一会回来说,都没干完。

“哪些活剩的多?

”老师问。

张强又要跑回去,但老师把他拉住了:

“张强同学,请休息一会吧。

”老师派人把李刚叫来,对他说:

“李刚,你马上去班级看看现在的扫除情况。

不一会儿,李刚回来了,他向老师汇报说,班级46名同学都在动手打扫,有16名同学擦黑板、门窗、桌椅,有10名同学擦班级室内地,有20名同学刷走廊、楼梯,室内的活接近尾声,只有走廊、楼梯剩的还稍多些,但我把室内擦地的同学调过5名来帮助他们,估计再有15分钟扫除工作能全部结束。

张强一直在一旁看着,现在他终于知道自己和李刚之间的差距了。

请思考:

张强和李刚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二、从书上第一小节找出信息的三种以上的定义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结绳记事”、“烽火告急”、“信鸽传书”等方法来存储、传递、利用、表达信息。

“信息”一词古已有之,但关于它的定义至今仍未取得共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

香农:

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维纳:

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钟义信:

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三、任务:

从具体事例出发,理解信息的不同含义

任务一:

猜谜语

1、它通常在学校中大显身手,

它可以有各种颜色,

它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它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

它通常可以在其它物体上留下痕迹。

2、小小绒毛轻又轻,

随风飞舞象伞兵,

飞到东来飞到西,

到处安家把要生。

谜底:

谜底:

思考:

体现了哪个人物的观点?

任务二:

做游戏:

山山水水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

思考:

体现了哪个人物的观点?

任务三:

举例说说钟义信的观点实例。

例如:

冰河解冻,百花开放是信息,传达着气侯的变化,冬春的更替。

四、结合任务或生活实例,引出信息的特征

为什么信息对人类活动产生如此或大或小的影响?

这是由信息的五大特征决定的。

1. 普遍性:

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处不是信息。

2. 依附性:

信息的传递必须依附于裁体

①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

②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如:

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

③载体形式多样。

有用声波、光波、电波传递信息的无形载体和以实物形态记录为特征,运用纸张、胶卷、胶片、磁带、磁盘传递和贮存信息的有形载体。

任务四:

做游戏:

我做你猜。

游戏规则:

每小组选两位代表出场参与活动,一位同学做“猜测者”,另一位学生以动作示范,

表达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词组。

不能用语言。

3.共享性:

①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

②信息可以被一次性、多次性利用。

③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信息。

4. 价值性:

①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

②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

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如:

词“书以明理”。

另一方面,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如:

句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③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如:

人行道上的盲道对正常人作用很小,而对盲人却起着导行的重要作用。

5.时效性: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的价值又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甚至消失。

如天气预报、会议通知。

信息及时性。

五、拓展与自主探究

(1)你对信息的理解是:

(2)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

(3)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第三周第3课时

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技术(IT)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3、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影响,体验信息文化内涵。

【学习内容】

一、前置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关于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B.信息就是报纸、书籍、电视节目、海报

C.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D.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关于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无处不在B.信息需要借助载体进行传递

C.信息可以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D.信息可以获取,但不能处理

3、关于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的存在可以被人们感知、获取、传递和利用

B.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C.信息在共享时,本身有损失D.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

4、关于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可以增值B.信息具有时效性

C.信息价值大小因人而异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载体而独立存在

5、关于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就产生了信息

B.自从产生了计算机技术就产生了信息

C.自从有了人类历史的记载就产生信息

D.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

6、关于信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不可以转换成不同载体而被存储和传播

B.信息不会因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C.信息是有价值的,虽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D.信息具有共享性,因此对每个人来说,信息的价值是相同的

7、信息无处不有,信息无处不在,表现了信息具有

A.普遍性B.共享性C.依附性D.价值性

8、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通过文字记载传承了下来,这体现了信息的

A.普遍性B.权威性C.依附性D.价值性

9、有许多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信息用文字的刊登在报纸上,也通过电视、网络视频进行了报道,这体现了信息的

A.普遍性B.时效性C.依附性D.价值性

10、某人从报纸上看到一些信息,通过分析和判断,进行项目投资,取得了不错的效益,这个事例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普遍性、依附性

B.普遍性、价值性、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

C.普遍性、共享性、权威性、时效性、价值性

D.时效性、价值性、客观性、权威性、依附性

11、股票行情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价值性D.共享性

12、信息与物质和能量被称作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这体现了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价值性D.客观性

二、引入:

观看视频“生活在信息社会”,提出问题:

打IP电话,网络学习,远程医疗等等的实现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

三、任务一:

什么是信息技术?

1、我们从字面上可以这样去理解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综合技术。

其中处理就包括:

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应用。

为什么它又是一门综合技术?

阅读P4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

2、阅读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几种技术,并举例说明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支柱是通信技术。

例如:

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传播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四、任务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

打结记事有它局限性,诞生了语言——第一次

语言受时空的制约,文字可以记载历史——第二次

为了广泛传播而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第三次

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出现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第四次

计算机普及以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第五次

阅读教材P5-6,填写下表:

编号

发展阶段

产生了哪些信息技术

主要特点

1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2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3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4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5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五、任务三: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如何的?

各种技术(微电子技术、遥感遥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新业务、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微电子元件与光电子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电子元件和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将层出不穷;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归纳: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

(1)多元化

(2)网络化(3)多媒化(4)智能化(5)虚拟化

六、拓展探究:

第六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怎样的?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七、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革命标志的是:

A.语言的产生B.文字的发明

C.电报、电话、广播的发明和普及D.遥感遥测技术

2.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生是信息技术第一次革命的标志,并使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A.文字的发明B.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C.语言的产生D.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操作使用将更复杂

B.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

C.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功能

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全球性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成为现实

4、下面哪些属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①激光照排②移动电话③远程培训④刷卡消费⑤指南针⑥转基因工程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

5、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也可以看作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B.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C.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D.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称

6、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A.微电子技术B.智能技术

C.通信技术D.计算机技术

7、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柱是

A.电子技术B.存储技术

C.通信技术D.计算机技术

8、在下列信息技术应用中,属于信息采集的是

A.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照片B.与机器人下棋

C.通过电子邮箱把文件发给收件人D.把加工素材存到U盘里

第四周第4课时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专题导学案(第4课时)

课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课型:

复习课

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技术(IT)的含义,了解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理解当代信息技术的范围以及其意义。

3、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中学生如何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

学习重点:

理解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学习难点:

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中学生如何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一、信息

1、信息的概念:

2、当今世界三大资源:

3、信息的基本特征:

4、举例说明信息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征:

二、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3、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4、五次革命的标志性产物: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补充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海关数据传输不及时,引发深圳大塞堵

据新华社报道:

2003年9月26日深圳皇岗口岸货柜车出境受阻,导致深圳部分地区严重堵车,车龙从深圳口岸一直延伸到了梅观调整和北环大道、泥岗路,长度足有15公里。

据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当日从东莞方向来的货柜车在始发地海关报关后,相关数据没有及时传输给深圳海关,皇岗口岸的自动核放系统无法核放,只能采取人工核放通关,导致通关不畅,引起塞车。

材料2

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引人青睐,网络教育迅速崛起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正式开始招生,第一批招收了近万名完全通过因特网授课的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报名学生遍布20多个省、市,报名学生年龄从18岁到45岁。

这些数字创下了当时多项中国网络教育之最,开创了中国互联网教育的先河。

当前,网络教育以其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交流和优秀资源共享等特点,正在成为教育领域中迅速崛起的一支新军,受到人们的青睐。

问题

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信息的哪些特征?

 

2、谈谈你从两则资料中所获得的启示。

 

历届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1.(2009)萧伯纳说: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更多”。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普通性B依附性C共享性D时效性

2.(2009)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B.信息对于所有人具有同等价值

C.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D.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2010)“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

A.普遍性B.价值性C.共享性D.客观性

4.(2010)下列选项中,按信息技术发展阶段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信函——电视——计算机网络B.电视——计算机网络——信函

c.电视——信函——计算机网络D.信函——计算机网络——电视

5.(2011)我国古代人利用“燃烧的烽火”传递“入侵的敌情”,这个案例说明信息具有

A.普遍性B依附性C.共享性D.客观性

6.(2011)在下列信息技术应用中,属于信息采集的是

A.用千千静听欣赏音乐B.用暴风影音观看电影

C.用打印机输出研究报告D.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7.(2012)下面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信息具有相同的价值

【跟踪练习】

1、在广州上学的山东籍大学生李明从电视上得到信息“1月10日以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

于是他作出了放弃在校打工、马上返回山东的决定,从而避免了被雨雪困在路上,无法及时回家过年的困境。

这一事例体现的信息特征是()

A.真伪性价值性B.价值性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真伪性D.价值性共享性

2、发明创造离不开信息。

信息具有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时效性、真伪性等特征,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明信息具有真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说明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3、“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都要用车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

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几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A.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B.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C.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D.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4、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

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

B.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C.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当坚持一分为而二的观点

D.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

课后作业:

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第五周第5课时

第二章信息获取

2.1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

2.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并制订信息需求表;

3.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内容:

 我们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获得很多课本没有的相关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取,如何才能有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一般需要经历下面的几个过程:

1、确定信息需求:

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获取信息,首先要从分析问题出发,确定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最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然后确定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再列出信息需求清单,将信息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文本、数据、动画、图片、声音、视频等)、成果目标形式等内容列出来。

[实践任务一]:

小组合作,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分析信息需求并完成下表:

信息需求清单

小组名称

主题:

 

信息需求内容

(即内容提纲)

需要的信息类型( 载体形式)

文本

图片

声音

视频

动画

小组成员

事实材料

观点

……

成果目标形式

 

2、确定信息来源

  信息需求确定后,就要确定哪里有这些信息。

哪里方便寻找所需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事物本身、他人、媒介(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三个方面去寻找。

一般来说,信息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越真实可信。

因此,应尽量拓展信息来源,以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但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选择的信息源应当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可触及的。

为了使采集到的信息更具说服力,选择信息源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可靠的信息源,同时力求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避免从单一渠道获取信息。

即:

可用的信息来源和可靠的信息来源。

[交流]你小组选择主题确定的信息需求其来源于哪里?

填写下表。

(参照教材P9下表)

信息需求及来源

小组名称

主题:

 

信息需求内容

(即内容提纲)

需要的信息类型( 载体形式)

信息的来源

文本

图片

声音

视频

动画

事物

媒介

小组成员

事实材料

观点

……

纸质

电子

成果目标形式

巩固练习: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包括:

①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②确定信息来源

③评价信息④确定信息需求,请将它们按信息获取信息的正确过程进行排序

A.①③④②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

2、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哪两层含义

①内容②载体形式③来源④价值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3、小明星期日想到郊外去游玩,想知道本周日郊区的天气预报信息,这个过程反映的是信息获取过程中的

A.定位信息需求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D.评价信息

4、要获取上海游泳锦标赛1500米男子比赛的成绩,下列信息来源中,不可靠的是

 A.中央电视台第五频道    B.体育报

C.现场观看比赛        D.向人打听

5、某人购买打折机票,下面信息来源中,最可靠的是

A.送上门的广告B.挂“机票出售”牌子的地方

C.民航售票大厅D.XX推广链接网站

第六周第6课时

2.2获取信息的方法(第6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会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能利用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3.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