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1546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docx

《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docx

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

2021招教特岗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备)

1.简述教育的外部规律(教育与社会诸因素之间关系的规律)。

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产生反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它对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起决定作用;反过来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还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但是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不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决定性作用。

(2)生产力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教育结构变化、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专业设置等起到制约作用;教育可以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反作用于生产力。

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3)科学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质量、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教育技术等;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可以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它既可以传播文化,又构成文化本体。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可以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其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育可以传承、改造、传播交流融合、更新和创造文化。

(5)人口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和有助于人口迁移。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可以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选择、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可以传播、交流、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规范(即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

(2)学校教育可以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4.简述人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1)人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包括生理、心理活动和最高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寻求发展的动机和渴望,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显示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5.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从教师劳动的性质、任务、对象、过程和手段等的特殊性看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的劳动从时间上看是连续的,从空间上看是广延的,亦即教师的劳动需要了解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要协调家庭社会学校的综合教育力量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的劳动只有通过对学生长周期的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影响也需要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

(4)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劳动工具的主体化必须通过自身主体性的学习才能展现给学生,显示出劳动的主体性;教师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劳动就教师个体而言呈现个体性,但学生的成长是许多老师共同工作的结果。

6.关于德育原则的材料分析题(模板)

1.小学生小东,非常顽皮,不讲卫生,上课爱打瞌睡,学习成绩也不好,同学们很不喜欢他,他也常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班主任黄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一次班会活动,黄老师发现小东在台上镇定自若,还很幽默,就及时表扬、鼓励了他。

在一次“班级之最”评选中,小东被评为“小品演的最好的人”。

由于小东点子多,大家选他做了班会策划组的组长,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后,小东积极为班级做事,变得干净整洁了,也爱学习了。

原来最不喜欢上黄老师的英语课,现在是英语课上发言最积极的人,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问题:

请从德育原则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总)黄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贯彻了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以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1)疏导原则(论点)是(理论解释)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分析材料)材料中黄老师,对小东及时表扬鼓励,利用其小品表演镇定自若,非常幽默的优势,因势利导。

(2)因材施教原则(论点)是(理论解释)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分析材料)材料中黄老师根据小东在班会活动上的表现,注重了个别差异,选择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3)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论点)是(理论解释)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材料分析)案例中黄老师根据小东在班会上的出色表现,评选他为“小品演得最好的人”,还被选为班会策划的组长,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后,小东积极为班级做事,变得干净整洁了,也爱学习了。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原则)(论点)是(理论解释)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材料分析)案例中的小东被班级同学选为班会策划的组长,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后,就积极为班级做事,一个不讨人喜爱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了,各方面都取得了发展。

(总)因此,李老师的做法符合德育原则的要求,值得学习。

7.简述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与辅导。

学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辅导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1)提高学生挫折承受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不抱不切实际的抱负水平,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挫折感;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

(2)教会学生积极适应挫折的方法和技术:

学校有意识的利用挫折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地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积累经验,不断成熟。

常见的积极适应方式有:

理智的压抑、升华、补偿、幽默、合理宣泄和认知重组等。

8.简述如何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指导。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调整认知。

(4)教会学生情绪调整的方法:

认知调节法、合理宣泄、意志调节、转移注意法和幽默法等。

9.简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

(1)要增强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注意的分散:

保证有利于教学的环境,防止干扰;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和意志力的锻炼。

(2)要扩大注意的广度,需要学生积累本学科相应的知识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素养。

(3)要加强注意的分配训练,在课堂上训练学生训练“一心二用”,增强技能间的协调性。

(4)加强注意转移的训练,在两种活动间加强信号或者言语提示,活动安排要适应学生注意转移的心理特点,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10.联系实际,论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就要做到: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通过立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的学习。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该从培养自我概念入手,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教师训练学生正确的归因,就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把这些积极因素与学习联系起来,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动机的重要手段。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

11.简述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实施的要求。

(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该原则由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也受我国教育目的制约。

(2)贯彻该原则的要求是:

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到发展。

1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具有定向和动力功能,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和激发: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13.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前提条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做到: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内部动力,这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

(2)设置合适的目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立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付出更多的劳动。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作业应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的动机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

(4)表达明确期望:

教师把明确的希望传达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时才能根据期望努力学习。

(5)提高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教师的反馈必须明确,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有动机效应的努力归因;反馈要及时,才能防止学生继续发生错误;经常性的反馈,才能使学生付出最大的努力。

(6)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只有学生真的发生了可以歪不讲理的时候才给予奖励,以防止外部奖励破坏了内部学习动机。

(7)有效运用表扬:

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结果更重要,表扬应针对优于常规水平的行为,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应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只有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14.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论。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维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总结为以下六点:

1.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内部、稳定、不可控。

2.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内部、不稳定、可控

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外部、稳定、不可控

4.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5.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6.外部环境,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

外在、不稳定、不可控。

维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归纳为如下三个方向:

1.因素来源:

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

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

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能控制性:

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15.简述班主任工作内容。

(1)了解研究学生。

(2)有效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指导业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语。

(8)个别教育工作。

(9)偶发事件处理。

(10)班主任计划与总结。

(11)班会活动的组织。

16.教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17.怎样依据记忆规律,组织有效复习。

(1)复习时机要得当。

(2)复习方法要合理。

(3)复习次数要适宜。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18.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注意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4)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的大门。

(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

1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创造技法。

(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20.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21.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2.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如何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

(2)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

(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气质类型。

23.怎样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4.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社交能力:

包括深刻敏锐的观察力、广泛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包括生动艺术的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和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缜密有方。

(4)应变能力:

机智灵敏、教育机智。

(5)分析研究能力。

(6)终身学习能力。

练习题:

1.“凡是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都是人。

”这属于思维过程中的()

A.分类

B.概括

C.抽象

D.综合

2.在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中,学生很少有自我纪律感,以自我为中心,这节课表现好,另一节课可能失去自我控制,这属于()。

A.反抗行为阶段

B.自我服务行为阶段

C.人际纪律阶段

D.自我约束阶段

3.教师发现其他班级的课堂有某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而这一行为规范又正好是本班所缺少的,于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使之适用于本班课堂活动。

这属于制定课堂规则的()

A.自然形成法

B.引导制定法

C.参照制定法

D.移植替代法

4.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精辟的比喻: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

这提示我们:

在教育中要贯彻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中的()

A.教书育人原则

B.为人师表原则

C.依法从教原则

D.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5.一个国家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方针

D.教育体制

6.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学校咨询与辅导的()。

A.缺陷矫正

B.早期干预任务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7.课堂提问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回应,比如接受学生观点,或口头表扬,或指出回答的不当之处。

这种行为被称为()。

A.理答

B.探究

C.回问

D.转引

8.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墨子

9.“泥鳅”小组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

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这反映了教育没有遵循()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0.厌学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儿童()

A.认知上的失调状态

B.情绪上的失调状态

C.意志上的失调状态

D.行为上的失调状态

1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2.小明在学校经常考第一名,是学校“明星”级的学生,他追求第一名的愿望强烈,喜欢参与各种竞赛和获胜带来的满足感;他不愿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和批评,如果稍有考试不顺利,就会痛苦异常。

家长、教师等对他的教育也都小心谨慎。

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先进生的心理特征。

(2)对先进生的教育应该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1.B.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如“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

2.B.自我服务行为阶段就是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约束的纪律阶段。

3.C.参照制定法。

4.D.教育人道主义强调尊重关爱学生,对不尊重关爱学生的言行予以制止,并对这类人的制止中给予尊重和关心。

5.B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者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导,是教育基本在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

教育行政管理旨在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基础、具备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教育经济与教育财政研究方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6.C.学校咨询的任务是多层次的,一般可以分为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预防和发展指导。

对于部分学生群体来说。

目前并没有出现较明显的问题,但是某些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薄弱,有可能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出现问题。

问题预防就是指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应付将来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对于容易紧张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在考试前辅导,缓解考试焦虑属于问题预防。

7.A.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8.B.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因而是外铄论的代表。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内向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在教育史上孔子和庄子的思想并不能简单概括为内发论或者外铄论。

9.A.擅长“游泳”的学生让其练习飞翔和跑步,是教育没有针对性,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教学,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

10.B.厌学是由于人为造成的情绪失调状态。

1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个阶段,缺失需要:

生理、安全、尊重与爱、归属需要,成长需要:

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需要。

并认为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高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如果学生表现异常,应该询问是否低级需要得到满足。

(2)学生在校,尤其是后进生和“问题生”在校缺乏爱与尊重,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包括所有学生,尽可能的给予关爱和尊重。

(3)组织学生交往与合作,构建良好班集体,让学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具有归属感。

(4)尽可能满足学生合理的低级需要,让其产生成长的高级需要。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产生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

(6)不应满足学生的不合理的需要。

12.【参考答案】

(1)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家长和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先进生的心理特点有:

①自尊心强,充满自信。

材料中小明喜欢竞赛,表现出自信心强;享受成功喜悦,经不起失败,并对家长老师的教育持“不合作”态度,说明其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②具有强烈荣誉感。

材料中小明喜欢参加竞赛,并具有强烈的争取第一的愿望,说明其具有强烈的荣誉感。

③有较强的超群愿望和竞争意识。

材料中小明喜欢参加竞赛,争胜心强,具有竞争意识。

(2)对先进生的教育应注意:

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