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0550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docx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docx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1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的产生

(1)产生过程

1简单价值的形成

2扩大价值形式

3一般的价值形式

4货币形成(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本质

(1)货币是一种商品,可以以此衡量任何商品价值,可以交换任何商品

(2)含义:

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产生:

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指货币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1)价值尺度: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观念中的货币)

(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同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衍生其他职能

1贮藏手段:

社会财富的代表

2支付手段:

不同步(赊账或先交钱后拿货)

3世界货币:

世界市场流通发达国家的货币

4.纸币

(1)货币形态的变化:

贝币~金属货币(条块)~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虚拟货币)

(2)纸币:

1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货币发行量=(商品或服务数量*价格水平(等于价格总额,由生产力决定))/货币流通次数(与利率成反比)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表现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货币升值,物价下跌

评价

可刺激消费拉动生产(待编辑

提高购买力;导致消费(待编辑

原因

纸币发行量多于流通所需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所需货币量

5.信用卡与支票

(1)信用卡

1含义

1.广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生活中含义: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功能:

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

3评价:

a)利:

能减少现金的携带流通使用

b)弊:

被(待编辑

(2)支票

1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2类型:

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非现金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6.外汇

(1)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变化表示:

如果用一百单位外币可以换成更多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有利于出口;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有利于进口

第2课多变的价格

1.商品

(1)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不是劳动产品就不是商品

2用于交换(关键)表明了生产目的(自然经济适宜自给自足,商品经济适宜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使用价值(有用性,取决于构成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生产力(即人与自然关系)水平高低)

2而商品价值(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有用来交换的那部分劳动才有社会属性(即生产关系))

3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

既对立又统一

a)对立:

任何人不能同时获得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消费者获得商品使用价值,出让商品价值(付钱);生产者获得商品价值,出让商品使用价值(交货))

b)统一:

二者同时存在、不可或缺,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载体,商品价值是商品(待编辑

(3)商品价值量

1定义:

商品价值的大小

2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整个行业制造某商品耗费的平均时间)决定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因素

a)硬件:

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时的生产工具

b)软件:

劳动强度、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

4劳动生产率

a)含义:

生产效率

b)类型

i.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全部)

ii.个别劳动生产效率(某个企业或劳动者)

c)表示

i.产品数量÷单位时间

ii.劳动时间÷单位产品

5理解:

产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劳动生产率

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

价值总量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装备、管理)的

增加(成正比)

减少(成反比)

不变(数量⨉单价)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增加(成正比)

不变

增加

2.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

2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

(2)价值决定价格(涨价、降价有限度;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3)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价格

1通货膨胀,价格上涨

2通货紧缩,价格下降

(4)其它因素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点、政策、宗教……)

3.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影响需求(价格上升,需求减小)

2不同商品所受影响不同

a)生活必需品弹性小,需求受价格变动影响小

b)高档耐用品(奢侈品)弹性大,需求受价格变动影响大

3相关商品

a)替代品:

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而需求增加

b)互补品:

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价格规律(无形的手)

(1)商品价值量

1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量上下波(价格上涨~获利增加~扩大生产~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减生产~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作用

1导致生产者优胜劣汰

2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3课多彩的消费(居民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的收入

a)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的消费总量就越大(正比)

b)措施: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当前收入

2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a)预期收入非常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正比)

b)措施:

增加预期收入(稳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a)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富人买好了,穷人买不起)(反比)

b)措施:

缩小收入差距(不能消除)(城乡之间、东中西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

(2)消费观念对消费水平有影响(要转变消费观念)

2.消费类型

(1)按付款方式分

1钱货两清的消费(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

2贷款消费(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

3租赁交费(有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无所有权)

(2)按消费目的分

1生存资料消费(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最基本的消费)

2发展资料消费(如学费等)

3享受资料消费(如旅游等)

(3)2008年至2012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图表说明了什么?

(6分)

12008年至2012年城乡居民恩尼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

2存在城乡差距,城镇消费水平高于农村消费水平

3而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差距缩小

(4)马斯诺需求结构理论(从人多到人少: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5)婚姻梯度理论(甲男配乙女,乙男配丙女;丙男配丁女;甲女丁男单)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及其评价

1从众心理(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要适度)

3攀比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理智)

(2)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反对滞后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物质与精神文化消费要协调)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1.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上看,它是一般等价物

3.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4.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以正当途径挣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确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1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目的和最终环节

2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1)生产(起点与基础)(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力)

(2)分配

(3)交换

(4)消费(终点与目的)

3.社会主义社会根本任务(一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途径

1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3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比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范围形式

a)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集体经济(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股份有限公司)

2地位作用表现

a)地位:

主体

b)作用: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表现

i.数量: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ii.质量: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国有经济

a)性质:

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国资委)所有

b)地位: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c)作用: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4集体经济

a)性质:

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

b)农村集体经济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i.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ii.土地承包权归农民所有

iii.土地使用权:

第一、正常情况归农民所有

第二、土地流转(转租)后归租户(个人或公司)所有

c)作用:

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范围(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

a)外资经济(略)

b)个体经济

i.特点:

投资少,规模小,经营灵活

ii.基础:

个体劳动(老板)

c)私营经济

i.特点:

投资多,规模大,劳动生产率高

ii.基础:

雇佣劳动

2地位: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作用:

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

1原因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多层次发展不平衡)决定

b)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决定

2意义:

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措施

a)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地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依法监管,保证平等竞争

第5课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和劳动者

(1)企业的含义、地位

1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1公司含义: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区分不同

a)法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是社会组织或单位,有民事权利和法律义务

b)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的特征的个人

c)法人代表是法定代表人

特点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东数量

股东数量有上限,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股东数量无上限有下限,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资本划分与股权证明

资本不比划分为等额股份,不可上市

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可上市

募股集资与公司财务信息公开范围

无须向社会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须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

一股一票原则

3公司的类型、特点

4公司的组织机构

a)决策机构:

股东会(所有公司都有)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大股东),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五事宜

b)执行机构:

由董事会聘用的经历组成

c)监督机构:

监事会

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2)公司经营成功的经验启示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市场定位)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独特的技术)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无形资产)

4提高质量

5降低价格

(3)企业兼并和破产

1原因

a)宏观原因:

价值规律作用(优胜劣汰)

b)微观原因:

企业自身状况(具体分析)

2含义与评价

a)利:

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3.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

1含义:

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2态度: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2)就业

1地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

2意义

a)创造财富

b)保障生活

c)实现人生价值

3树立正确就业观

a)树立自主择业观

b)树立竞争就业观

c)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基本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3依法维权

a)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b)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6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1含义:

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而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利率=(利息/本金)⨉100%

3类型和特点

a)活期储蓄:

流动性强,利率低,灵活方便

b)定期储蓄:

流动性差,利率高,收益较高

4评价

a)利:

存款储蓄,利国利民

b)弊

i.通货膨胀存款贬值

ii.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

iii.不利于刺激消费

(2)我国的商业银行

1银行类型特点

a)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管理)

b)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c)商业银行

i.全国的:

工建农中交

ii.地方的:

富滇、广发、浦发……

2商业银行业务

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结算业务

d)其他(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

3商业银行作用(纽带、信息、监管)

2.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

1含义: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股东

a)含义:

股票持有者

b)基本权利:

对公司农资的所有权,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3收益

a)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

b)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4影响股价的因素:

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

(2)债券

1含义: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

2类型特点

(3)保险

1类型特点

a)社会保险:

对象是所有工薪劳动者,强制,保费低

b)商业保险:

对象是投保者,自愿,保费高(人生保险、财产保险)

2商业保险原则:

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含义: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只有公有制)

2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劳动是谋生手段)和特点(脑、体差别)

4意义

a)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b)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c)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非公)

1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健全劳动(月薪、工薪)、资本(能带来价值的价值)、技术(专利、版权)、管理(年薪)、房屋土地因素(房租地租)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意义

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b)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含义:

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不能太过悬殊

2意义: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现状

a)收入总体增加

b)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

4基尼系数:

0为绝对平均,0.4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0.6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1为绝对不平均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

(3)兼顾效率与公平

1关系:

对立与统一

a)对立(含义不同,相互区别)

i.效率=产出/投入

ii.公平是相对平等

b)统一:

一致性,相互促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处理措施

a)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的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b)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鼓励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反对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

第8课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

(1)财政及其作用

1含义:

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

2程序

a)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为国家预算

b)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3财政重要作用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反向调节作用)

i.通货膨胀,经济过热,要采取从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ii.通货紧缩,经济衰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

1含义: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形式

a)税收收入(主导地位,主要来源)

b)利润收入(国企)

c)债务收入(国债)

d)其他收入(各种费、罚款)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

b)分配政策(国家、企业、个人)

(3)财政支出儿

1含义:

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了分配和使用

2形式

a)经济建设支出

b)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c)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d)而社会保障支出

e)债务支出

(4)收支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2.征税和纳税

(1)税收含义: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1基本特征

a)税收具有无偿性

b)税收具有强制性

c)税收具有固定性

2基本特征间的关系

a)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b)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c)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类型: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收

1增值税

a)含义:

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b)特点:

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

这样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促进生产专业化,促进社会分工

2个人所得税

a)含义:

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b)特点:

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5)我国税收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6)违反税法表现及后果

1表现: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2后果:

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行政责任),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9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什么是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1)资源含义:

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人、财、物(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2)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

1含义:

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配置途径:

市场竞争、价格涨落、市场需求

3评价

a)利:

比较准确、及时、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b)弊:

i.局限性:

某些领域不能靠市场调节

ii.缺点:

市场条件具有自发性(坏)、盲目性(憨)、滞后性(慢)

iii.弥补:

社会主义优越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含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个性即优越性)加上市场经济(共性)

(2)基本特征(不同)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实行强有力(政治优势与经济优势)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

(3)国家宏观调控

1含义:

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原因: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国家经济有好又快发展

3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

a)主要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b)辅助手段:

行政手段

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区别

1总体小康:

低水平的、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小康:

高水平、全面、发展很平衡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经济建设、政治文明、文化发展、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