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0375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黄土高原

2.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 开放性    B. 整体性    C. 差异性    D. 总体性

3.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B. 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 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 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4.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5.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距海较远     C.降水较多    D.纬度较低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

6.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7.乙山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

A. 热量更充足    B. 土壤更肥沃    C. 降水更多    D. 坡度更大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9.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北京某校学生参加为期一年的赴英国修学活动,下图为“北京至伦敦飞机航行路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图示航行路线经过的自然带有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温带草原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该航线沿途景观能较好的体现(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是著名的“赤道雪山”,近年来,山顶积雪面积不断较小。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该山顶部出现积雪,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其他因素

13.导致乞力马扎罗山积雪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酸雨增多     B.臭氧层破坏       C.气候变暖         D.火山喷发

14.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状况,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主要体现了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现象

15.下图中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读我国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下列各题。

16.该山峰可能位于(    )

A. 福建武夷山脉    B. 秦岭    C. 天山山脉    D. 大兴安岭

17.该山峰在某一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山地草原,原因是(     )

A. 热量高于南坡    B. 海拔低于南坡

C. 光照多于南坡    D. 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

18.下列关于该山峰雪线高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    B. 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更高

C. 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D. 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

回答下列问题。

19.图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是

A.甲                    B.丁         C.丙                    D.乙

20.根据人口发展状况,我国应

A.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B.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C.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D.大力提高农业人口比重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2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 总量呈下降态势    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 1990年以前    B. 1990-2000年之间

C. 2000-2004年之间    D. 2004年以后

2016年1月1日起,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这是继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该政策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密切关系(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于7%,称为老龄化社会)。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图中与我国人口结构比较接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4.“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新增人口,其原因有

①生育观念的转变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抚养成本上升                 

④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表为“上海市2000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25.上海市2010年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6.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将有助于上海市

A.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B. 解决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

C. 逐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D. 大幅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离开户籍所在地,在新的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材料反映出的我国人口现象是

A.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

28.出现该人口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户籍管理政策的松动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 年轻劳动力过剩    B. 老龄化趋势显著

C. 自然增长率上升    D. 人口出生率较高

30.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 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 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 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 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下图示意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据图分析,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A. 德国大于英国    B. 印度小于尼日利亚

C. 美国大于法国    D. 中国小于巴基斯坦

32.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 领土面积更大    B. 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 人口总数更少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

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3.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

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34.为缓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农村地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

B.鼓励城市人口大量移至农村

C.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D.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最大人口容量约16亿。

回答下列各题。

35.据计算,某地某时期四类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10000、6000、4500。

表示该地环境承载力的是(     )

A.10000    B.8000    C.4500~6000 D.4500

36.中国目前的人口数量为a、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b、中国的环境承载力为c,正确表示三者关系的是(     )

A.a B.c C.b D.a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7.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 2003年    B. 2005年

C. 2007年    D. 2008年

38.据图分析该市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    B. 有利于该市产业结构调整

C. 促进该市经济发展    D. 2006至2008年该市劳动力需求量有所减少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 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 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40.上图中代表欧洲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1.(12分)在南美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等陆地自然带

狭长的分布在西海岸。

在山区,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形成山地的垂直分异。

左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右图为珠穆朗玛峰垂直分异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网上查看到C、D两地的自然景观差异巨大,导致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2)图一中A自然带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关于分其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单选)

A.受纬度影响,向西直通海岸;受地形阻挡,呈南、北狭长分布

B.受地形阻挡,呈南、北狭长分布;受洋流影响,向北延伸范围更广

C.受海陆影响,向南伸展到30°S附近;受洋流影响,向北延伸范围更广

D.受纬度影响,向西直通海岸;受洋流影响,向北延伸范围更广

(3)读图二说明,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

原因是:

                                                             

(4)说明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2.(12分)左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左图中自然带的名称①                 ,③          ,④          , 右图中我国⑤地的植被类型是                 。

(2)左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属于                    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条件的差异。

(3)左图中的③和右图中的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③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终年受                  控制,而降水少。

⑦荒漠形成的原因是                     。

(4)在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地形

(5)图一中马达加斯加岛东部①自然带的形成,体现了             地域分异现象。

43.(5分)读图15“甲乙两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人口年龄结构,分析甲国人口自然增长        (快或慢),由此判断该国是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2)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3)“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两国中,“空巢老人”现象最严重的是         国。

4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为13.39亿人,比第5次人口普查增加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而1990年到200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201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09%。

死亡率为0.68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528%。

材料二: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1)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目前人口的自然增长特点。

(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低的角度回答)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大约在_____________年开始出现,简述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应对提出合理化建议。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2.B

【来源】[首发]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平原地形为主,黑土广布,因此该地区是东北地区,所以A正确。

2.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以B正确。

3.C

【来源】【全国百强校】2016-2017学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本题可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但注意两者间的因果联系。

读图分析可知湖泊面积减小,影响的结果是调蓄能力下降,同时也会导致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会,因而存在生物多样性受损,而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可以判断①为调蓄能力下降,③为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下降直接导致的问题是洪涝灾害加剧,所以可以判断②为洪涝灾害加剧,洪涝灾害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都会导致生物土壤肥力下降,最终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故C正确,ABD错误。

 

4.A

5.D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4.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

5.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是由于甲山地的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导致的,故选D。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6.A

7.A

【来源】[首发]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6.根据图示我国三地的基带自然带类型可判断,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是甲、乙、丙,所以A正确。

7.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山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热量更充足,所以A正确。

【点睛】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前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伸展;后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伸展;两者作用相近的地区,自然带与经纬线交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而变化。

 

8.B

9.A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桓台县二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8.仔细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甲地为山地东南坡(夏季风迎风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选B。

9.仔细读图,该山地东坡植被以林木和灌丛为主,而西坡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说明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答案选A。

考点: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0.D

11.B

【来源】[首发]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0.从北京到伦敦航行,经过的自然带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所以D正确。

11.从北京到伦敦航行,沿途景观能较好的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B正确。

【点睛】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12.A

13. C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2.乞力马扎罗山,虽位于赤道附近,但因其海拔较高,所以山顶出现积雪,与其它因素无关,故选A。

13.题干中提到,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积雪减少,说明应为人为原因,D排除;而积雪减少说明积雪融化,与气温升高有关,故选C。

考点:

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

14.C

【来源】[首发]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组合,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主要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所以C正确。

15.D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可知,A和D南坡比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南坡为阳坡,为北半球,B和C为南半球,A的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应当位于热带或者亚热带,D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应当为温带,故选D。

【考点定位】垂直地域分异

【名师点睛】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16.C

17.D

18.C

【来源】[首发]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6.从该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图,可以看出该山峰海拔高,南北坡自然带差异明显,因素该山峰为天山山脉,所以C正确。

17.从该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图,可以得出该山峰为天山山脉,在某一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山地草原,原因是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所以D正确。

18.从该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图,可以得出该山峰为天山山脉,北坡气温低,北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低,所以C正确。

【点睛】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19.D

20.A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高一下6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9.读图可知,甲乙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丙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但由于甲人口呈负增长,不符合我国实际,故选D。

20.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我国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可能,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所以应当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故选A。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名师点睛】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原始型。

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高低)

2.传统型。

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高低高)

3.现代型。

基本特点:

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

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低低低)

 

21.B

22.B

【来源】2016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

(一)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1.读图甲,根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分析,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说明人口增长的总量仍呈增长态势,A、C、D错,B对。

2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图乙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2000年前,应是1990-2000年之间,B对。

考点:

读图能力,区域人口增长特点,人口老龄化。

 

23.C

24.B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23.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上图中丙与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相似。

同时0—14岁的人口比例与15—64岁人口比例都差不多,所以选C。

24.虽然我国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抚养成本上升,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我国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新增人口,所以选B。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对生育率没有直接的影响。

【考点定位】我国人口结构

【知识拓展】2013年,我国人口已经出现新的变化趋势,人口结构已严重失调,人口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已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已影响人口可持续发展,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很有必要。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我国20岁至29岁的男性人口总数为1.1484亿人,同年龄段女性为1.1358亿人,两者只差126万人,并未到失调的地步。

人口结构性矛盾凸显:

人口老龄化提速,未富先老。

少子化日趋严重,未富先少。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居高不下。

 

25.D

26.A

【来源】[首发]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2010年0岁人口数量很少,所占比重很小,说明出生率低,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较多,所占比重较大,说明人口死亡率低,所以该国2010年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低出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